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49330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资源描述:

《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ppt(7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热力环流的范围有大有小,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假设情境一:,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不考虑地球公转,(1)若地球不自转: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形成:,单圈环流,假设情境二:,地球表面均匀,考虑地球自转,不考虑地球公转,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

2、流,30N,低纬环流立体图,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返回,东北信风,(冷热不均),(动力),(干燥),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两个关键:,1、关于气压带的形成:气流上升,地面为低压;气流下沉,则地面为高压。 这里所讲的高压和低压都是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 而且,现在所讲的气压带是指近地面而不是高空。 2、关于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但在吹的过程中风向要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 1.分布上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相间;气

3、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分布相间,2.西风湿润信风干, 上升(低压带)湿润 下沉(高压带)干,假设情境三:,地球表面均匀,考虑地球自转,考虑地球公转,风带移动.swf,请观察分析:,1、气压带、风带随 _移动而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 _,三、风带、气压带的移动,2326N,2326S,6634S,6634N,0,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假设情境四:,地球表面不均匀,考虑地球自转,考虑地球公转,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 观察冬夏季亚欧大陆的空气柱内气流的运动状态,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4、副热带高气压带,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一月,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冰岛低压,冰岛低压,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阿留申低压,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七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季,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一月,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 低压,冰岛 低压,空气冷却收缩下沉,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七月,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 高压,夏威夷 高压,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南半球气压带特征,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

5、带特征,块状分布,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冷高压 (块状),热低压 (块状),保留副极地低压带,保留副热带高压带,带,海洋,2、海陆分布影响大气环流(风带)-季风环流,概念,成因:,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产生的风系,北半球冬季,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季风环流,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冬:寒冷干燥,风力强劲,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温暖湿润,多降雨,亚洲季风,读图思考完成下表。,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海陆热

6、力性质 的差异,?,?,?,?,?,课堂小结,2、季风 环流,成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布及特点,1、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主要是(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B地表高低起伏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答案】C,2北半球 1 月份位于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 ),B亚洲低压 D夏威夷高压,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C阿留申低压,【答案】A,(2011 年东莞期末检测)2010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期间,中国 2010 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上海市举行。据此完成23 题。 2上

7、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主要盛行风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A,3(2011 年东莞期末检测)下图 为北半球某季节,),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 A 气压活动中心是(,B亚洲低压 D极地高压,A亚洲高压 C副高,【答案】A,不毛之地,鱼米之乡,撒哈拉沙漠,长江中下游平原,干旱,湿润,?,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受季风环流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

8、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 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部、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1、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2、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3、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

9、素。,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二)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度之间大陆内部或西岸):主要是受副高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度至度大陆

10、的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受单一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受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的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之间大陆的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之间大陆的东岸);,、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极地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终年受极地

11、气团控制;,、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形成的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候模式,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度10度间),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度到回归线),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到场30度大陆内部和西岸),地中海气候(30到40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40到60度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度到回归线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到场35度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35度到55度大陆东岸),2.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3)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

12、热带草原气候 (2)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3)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 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解析:甲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丙地位于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冰期。F岛位于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故小岛西侧降水量较大;岛屿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最冷月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大于0。,答案: (1)C(2)C(3)A,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圈环流七

13、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太理想了!,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形成多种气候类型!,: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度。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 雅加达,位于温带大陆西侧(南北纬)。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明显。终年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巴黎 惠灵顿,地

14、处亚热带(南北纬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二)、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雅典 开罗 开普顿 珀斯 旧金山 洛杉矶,各种气候类型的比较,特别提醒,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2010安徽七校调研)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56题。,5.两地的纬度约在 ()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解析:由于两地的年均温都较高,应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再根据两地的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答案: B,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温和降

15、水资料判断 (1)首先根据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判断所在南、北半球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且气温曲线呈峰形(凸形), 判断为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且气温曲线呈谷形(凹形), 判断为南半球。,(2)然后根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处热量带,最后根据降水特 点具体定“型”,现表示如下:( 指最冷月平均气温, 指最热月平均气温), 15,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集中程度高热带季风气候,集中程度低热带草原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0 15,夏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0,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0 10苔原气候 0冰

16、原气候,(2009浙江高考)读下图,完成(1)(2)题,(1)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分布在北半球 B.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解析】 (1)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可以判断出四 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为温带季风气候,为热带草原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地中海气候。(2)温带季 风气候在全世界只分布在亚洲东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

17、分 布在102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答案】 (1)C(2)A,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甲的气候类型为;乙的气候类型为。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沿岸;乙气候分布于我国。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填甲或乙),(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 在季。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 的是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 。,解析:由图形推断,甲地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 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并且最高气温在2月份,应位于 南半球。乙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并且雨热同期,应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在亚欧大陆的西部、地中海沿岸有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 淮河以南。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此气候雨热同期。,答案: (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 东南部(秦岭淮河以南)(3)乙甲(4)冬 (5)乙当气温最高时,降水最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