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54862876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策略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浸透策略研究【摘要】:p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进步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开展。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浸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题。本文对此进展了讨论。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德育是教育全面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那么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那么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

2、学学做真人”。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南开中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教育者,不但是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他的教之能。”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开展,成为社会现代化建立的合格人才。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进步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进德、智

3、、体美的和谐开展。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浸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题。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浸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的最正确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浸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表达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浸透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

4、,是教育艺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假设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浸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浸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表达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浸透。语文教学之“鱼”,德育工作之“熊掌”如何兼得呢?要紧抓课堂教学,以情激情,形象分析p ,朗读和表演,人物的感染;通过随笔、

5、作文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校本教材阅读推荐使学生有所收获;开展一系列有趣而又有意义的语文活动。才能是品德的根底,品德是才华的主宰。培养“德能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永久追求的主题。我在自己的教育等活动中寻得了有效浸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1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有效浸透德育元素1.1 以情激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出共鸣。记得有一次上紫藤萝瀑布,课临近完毕,总结课文时,我为主人公不屈不挠、热爱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执着精神深深地鞠了一躬,一下子把课堂震住了,我让学生理解了教师的用意,内心的激情喷然而发,我让学生体会到课文思想的精华顽强不屈的精

6、神,热爱生命的执着令人肃然起敬。1.2 形象分析p 文章的思想性是内含在精心组织的语言文字中的,所以语文的德育思想必须通过分析p 详细的情节,人物、事件来实现。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骗子为人的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每个词义在文中的详细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其灵魂的肮脏,从内心对他产生鄙夷。1.3 朗读和表演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非高声朗读那么不能得其宏伟之概;非密咏恬吟那么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中学课本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在细细咀嚼中进步语感,而且在诵读中易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朗读一些声情并茂

7、、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妙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教学漫步一文时,通过有感情地范读和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老爱幼,幼尊老的感情,从而受到感染,做到体贴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还有的文章要擅长点拨浸透,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再如讲授雷电颂,课前我搜集了大量有关屈原的资料,让学生先对屈原的形象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又给学生播放朗读录音,许多学生随着激昂的朗读不自觉的就融进到文章高昂的气氛中。然后我又让他们随录音仿读,同时穿插讲解朗读中如何处理语音、语调、语气等知识,学生听得很认真、很仔细。在此根底上,我又趁热打铁,分成四小组开展朗读比赛

8、。结果整个课堂被朗朗的读书声吞没。更可喜的是许多同学在课后小记中写道:屈原的呐喊让我们震撼!屈原的形象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历史,更激发了我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展课文诵读方式的优化,不仅能使学生领会到诵读的技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情感素质。有些课文如羚羊木雕剧情性强。表演相对容易、方便,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参与,把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发生联络,把自我转化为文中人物,与其同爱共恨,在迁移中完成对思想的洗涤。1.4 英雄人物的感染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孕育的无数的爱国英雄,如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的花木兰;“僵卧孤

9、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这些民族英雄气概荡人心魄,可歌可泣。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情操,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 以校本教材阅读为打破,有效彰显德育元素校本教材主要指我们初中生的语文书和自读课本,这对有效彰显德育元素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比方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根底上,通过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充分感悟,体会作者所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妙愿望,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并推荐读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让学生充分感受苏轼的人生态度。学了 假设再给我三天光明后,学生都被又聋又哑的海伦而感动了,对她很是佩服,于是我因势利导,把目的指向了她教师的教师(一个普通的清洁女工),并推荐了2022年意林杂志第5期的文章一个人所能改变的,希望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德育熏陶。让学生懂得人生不只需要珍惜,更需要自信。3 以作文评价为引导,有效深化德育元素我执教的学生中有个女生对爱情似懂非懂,于是我就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下了一行字:女孩的美丽不止是外表,更为重要的是由内而外的气质。后来她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期末考试她得了个优。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