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54728616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

2、至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 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

3、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

4、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语”近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

5、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 1.下列

6、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的一种材料类型。 B典故的意义,包含最初生成时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和当下使用的意义共三个层面。 C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也是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更是一个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的过程。 D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文心雕龙中的“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

7、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是为了说明典故是什么,做什么用。 B.文章用平“语”近人运用典故的范例,论证了典故的理解和阐释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C.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解方法和现实意义展开论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D.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故可以是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包括事典和语典两类,这是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并接受。 B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文章充分践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的思想。C典故生成于古代,但

8、不是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而是要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D典故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因此它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1月28日,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了答复函,表示将从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等方面着手,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 阳刚之气当然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希腊文明的璀璨众

9、所周知,但鲜为人知的是若不是古希腊人凭借强健的体魄在海上掠夺时,通过腓尼基人学会了书写的艺术,当时的许多思想、著作或许就难以流传下来。不过,表面的强大绝不是阳刚之气的全部含义。不然,全民军事化管理的斯巴达何以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远不及最终被它消灭的雅典?可见,“野蛮其体魄”还得“文明其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而不是贴着诸多标签的“男人”和“女人”。一方面,每个个体的天生气质和正当喜好不应有贵贱、高低、好坏之分,不应用刻板印象制造出更多的人为约束框架。另一方面,负责任、有担当、明是非、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等品质,是每一个人都应学习并追求的“阳刚之气”。 (摘编自“阳刚之气”在乎体格,

10、更在乎品质,工人日报2021年2月2日) 材料二: “阳刚”强调的不是男女性别,而是外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内有阳光坚韧的品格,受得了艰难挫折,扛得起责任担当。 首都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肖晶认为,如何理解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并塑造其行为、观念与品质是每个个体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但男孩女孩的性别角色不仅仅指男女性的生理特征,还包括符合社会规范、他人期待、文化认可的行为特征、观念与心理品质的建设。 “我们提到的阳刚之气不仅仅是指生理外貌等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男孩行为特征与积极品质的期待,例如独立自信、勇敢等。”肖晶说,这些积极的品质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去培养与发展的健康品质。我们既鼓

11、励女孩更勇敢、更拼搏,也希望男孩更有爱心、有耐心。 肖晶建议,重视文化与社会认同对性别角色的影响。个体、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引导多元、健康、发展性的性别角色特征,引导青少年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康行为模式。 (摘编自“阳刚”无关男女,重在身心健康!,“半月谈网”2021年2月2日) 材料三: 体育课和军训是培养的一种方式,但它们毕竟不可能承担如此多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设计更丰富的校园环境,提供更多的成长模式。同时,也需要教育大环境的配套,比如户外的集体活动能不能更多一些?对挫折教育的容忍度能不能更大一点?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多强调一些英雄气,多讲一些团队合作的故事,等等。 还有那个老话题,自

12、信心培养很重要。君不见,我们的青少年在各种诉诸笔墨的国际大赛上都有不俗的战绩,屡获第一,但很多孩子讲话轻声细语,不擅于表达,害怕表达。不少国外的孩子虽然成绩未必耀眼,但在表达上起码是自信的。这份自信正是阳刚之气的体现。 再说得开一点,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影视等渠道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刚健质朴的形象,少一些阴柔躲闪的案例,是不是更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万万不可轻视。起码,影视作品中不要总是一味出现“阴柔的小丑”。 说到底,阳刚之气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还是因为社会对青少年有更多的期待。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事关国家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早作规划,早作筹谋,

13、才能在未来结出硕果。 (摘编自麦东阳刚之气,需要阳光和风雨来培育,钱江晚报2021年2月2日) 4下列对“阳刚之气”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健的体魄、文明的精神互为表里,都是“阳刚之气”必不可少的要素,体魄是基础,文明是升华。 B为了培养健全的“人”,不仅不能用刻板印象制造出气质高低好坏之分,还应更加注重追求“阳刚之气”。 C“阳刚之气”包含的独立、自信、勇敢等积极品质要素,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去培养与发展。 D“阳刚之气”的培育意义重大,关系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早作规划筹谋,以实现民强国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所周知的希腊

14、文明如此璀璨,许多思想、著作得以流传下来,是由古希腊人凭借强健的体魄在海上掠夺才创造的。 B“阳刚”不只是身体的强健,还重在精神品质,防止男生“女性化”提法并不妥,女性的爱心、耐心也是优良品质。 C我们有很多青少年讲话轻声细语,不擅于表达,害怕表达,这是不自信的外化呈现,深层因素是不够“阳刚”。 D“阴柔的小丑”常在潜移默化之中带来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激发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影视作品中不能总展现阴柔躲闪。 6除体育课和军训之外,我们应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

15、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圪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吃。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心好、机灵手巧。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姑姑。姑姑站小板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

16、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子没眼,伤哪儿的也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她一口一口给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时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的。再大点儿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伤员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

17、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 我问姑姑:您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下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当上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要多干活,吃苦在前,享

18、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一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炸伤,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我们把肉剥开,子弹露了出来,把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 我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

19、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死活,成天提着心挂着他。 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新中国成立那年,那家伙受伤被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心疼得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咧咧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也不知

20、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儿。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语言质朴,偶或插入的方言俚语,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 B.小说中描写了洗绷带、扎针、取子弹的情节表现了战争时物质条件的困乏以及战争的残酷,衬

21、托了八路军战士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抗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C.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法丰富,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女军人特殊的性格和情怀。 D.小说写“团长”因错过了与姑姑的的美好姻缘而落泪,在姑姑要为他介绍一大学生时,他表示无论什么人都比不上姑姑,从正面表现了姑姑的美好形象。 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 9.小说在叙述姑姑的故事时,将自叙与他叙相结合,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

22、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潘美定湖南,计屋输绢,谓之屋税。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允则请除三税,民皆便之。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廩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慕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

23、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其相张俭曰:“李雄州其人长者,不足疑。”既而有诏诘之,允则奏曰:“初通好,不即完治,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边患不可测也。”帝以为然。岁修褉事,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州北旧多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顾谓僚佐曰:“此步兵之地,岂独资屋材耶?” 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

24、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晚年居京师,天圣六年卒。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B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C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D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斛,古

25、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 B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C榷场,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 D京师,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是帝王与朝廷所在地,后也用来称首都周边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允则少时因其才识和谋略而闻名,宋真宗从毕土安那里对李允则的家世也有所了解,因而将湖南交给他管理。 B李允则为政有方,治理湖南时,百姓将他治理的政绩列举上报,并请求让他留任。 C李允则命令“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是为了防患未然,备战之需,并且契丹是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战,这样就

26、形成了障碍,不利于骑兵作战。 D转运使要求将招募的士兵派去防御邵州蛮族时,他以士兵由于饥饿而瘦弱不堪为由上奏请求停止这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5分) (2)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上礼部李侍郎.白鹭 刘长卿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寒”“孤”二字透出久待不至的

27、凄凉落寞。 B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鹭的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长空,一展风采。 C尾联字面上是说如果有长风吹送,白鹭必能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 D全诗运用外形、动作、心理等方法,描写出白鹭优美的形象和高雅的气质。 15咏物诗讲究“粘脱”。粘,即笔墨集中在写物上;脱,即离开此物而言它。一首好的咏物诗,应该是粘脱自如。请具体分析本诗在这方面的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_”一句通过动作描写,说明了六国获得珠宝的方法,“_”一句则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秦人对待珠宝玉石的态度。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

28、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韩愈师说中的古诗文来说,可谓“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的众宾喧哗之动来对比衬托太守醉酒之后的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欢汉服等传统服饰,形成一股复古风潮。在崇尚“古风”的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倾向:严格遵从传统形制。他们认为,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尽管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这就如戏曲表演,穿戏服讲究的是“宁穿破,不

29、穿错”。某些古风作品因随意、粗糙,备受批评。古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兴趣与商业之间的平衡。当商业模式介入到原本基于共同兴趣而形成的小圈子后,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营销也常有之举,与传统要求背道而驰。(),以保持纯正的古风。不管怎样,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还是让传统文化以时尚的方式再一次了活力。流行成为经典,需要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为土壤,把生活当舞台,让我们对古风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汉服穿着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即使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B.古

30、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无论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C.古风中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汉服穿着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即使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D.古风中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无论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革故鼎新迸发提炼翘首以待 B.标新立异迸发淬炼拭目以待 C.革故鼎新暴发淬炼拭目以待 D.标新立异暴发提炼翘首以待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及时反思,远离这些变味的运作,与商业隔离 B.这些变味的运作使

31、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及时反思,与商业隔离 C.这些变味的运作使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与商业隔离,及时反思 D.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因这些变味的运作,与商业隔离,及时反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针对有关“新冠疫苗”这一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两会夜话栏目现场嘉宾进行了解疑释惑。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张云涛用一个动画短片进行科普:新冠疫苗的接种,能够大大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新冠肺炎,疫苗也会大幅度降低发病的症状。 栏目主理人、人民网总编辑罗华说:“各种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疫苗,其实是殊途同归,经过临床验证以后,就

32、用谁的。如此一来,疫苗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造福人类。这次疫情,另一方面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人类如果能做出一个广谱的冠状病毒疫苗,很可能就解决了流感的通用疫苗问题,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 20在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概括罗华的观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论语 材料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材料三:饱暖思淫欲,饥寒起

33、道心韩湘子全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触?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也是更是”错误,第三段说的是“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选项把二者强拉在一起,同时“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一个意义逐渐明朗”在文中属于一个方面,选项变成两个方面,故选C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错误,胡适曾经明确提倡“不用典”,只是讲述了一段历史,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