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471287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5.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卷(三)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其中历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II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时间7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且。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观察以下遗址分布图,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分布图的名称A.图一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2、 图二传说时代遗址分布图B.图一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图 图二传说时代遗址分布图C.图一部落联盟遗址分布图 图二传说时代遗址分布图D.图一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图二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图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反映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宋代历史时收集到以下两组材料,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宋代的政治特点是时代统治(年)录取进士总人数(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人)宋太祖1718812宋太宗21148771宋真宗25176071宋仁宗414561112一组 朝廷授予武将带兵出征的“阵图

3、” 二组 宋代科举录取情况A.武将都由文官担任B.重文轻武C.加强中央集权D.科举制发展4.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请你根据现有材料帮他们挑选符合这期板报主题的内容是顺治会唔五世达赖图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帝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郑和七下西洋B.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C.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D.雍正帝为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根据中国近

4、代史,指出你认为能够印证“以夷制华”和“以华制华”的历史事件A.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B.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C.义和团运动 签订辛丑条约D.太平天国运动 签订辛丑条约6.1463千米,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开天辟地”“工农割据”“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下列对各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A.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力挽狂澜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C.灯塔指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进京赶考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7

5、.漫画是一种描绘生活或时事的绘画艺术形式,它通过夸张的艺术形象,往往能直指事件的本质。观察下列漫画,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本质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两座大山的庇护C.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发展D.“实业救国”的道路正确但艰难8.“改革开放沐春风,潮入江滩大浦东。昔日荒滩今何在?高楼耸立傲苍穹。”与这首诗相关的史实是A.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人B.特区新制展风采,对外“窗口”第一家C.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D.昔日首义传檄文,今朝抗疫定乾坤9.右图是中世纪典型的乡村农业组织形式。依据图片内容可以认识到,该组织的典型特点是A.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B.庄园法庭被

6、领主控制维护领主利益C.欧洲所有人都居住在这里D.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10.法国大革命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一文的作者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接受了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法治等基本原则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辛亥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两国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是人民的大革命B.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C.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D.都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国11.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对不同时期同一空间下的历史事件或事物进行比较。下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疆域图,其变化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A.苏联后期退出一战B.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C.法国获得大

7、片领土D.德意志帝国被分区占领1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目前为止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以下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图一 援华飞虎队图二 诺曼底登陆让我们对民主国家申明:“我们美国人极为关怀你们保卫自由的战争。我们正使用我们的实力、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组织力量,使你们有能力恢复和维系一个自由的世界。我们会给你们送来数量日增的舰艇、飞机、坦克和大炮。”罗斯福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认为出现以上事件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13.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

8、的时代潮流。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将。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图一 图二 图三A.图一、图二人物反抗的都是英国殖民统治B.图三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图二、图三的运动都属于民族民主运动D.他们都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2021年春季,李华和同学们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以“读历史游三晋爱家乡”为主题的项目性学习。请与他一起完成第14-15题。14.李华进入山西博物院的民族熔炉展厅,在“平城时代”单元,他看到以下文物并做了图像和文字记录。此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建宗庙,立社稷”,改国号,史称北魏。直至孝文帝迁都

9、洛阳的近百年间,平城已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左图陶俑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由7件胡人俑组成,均为深目高鼻的胡人。居中的陶俑伫立仰首,额正中有圆孔,头顶长杆,上有两个儿童正在做惊险的表演,这种杂技叫缘撞。其余六件神态各异。A.与云冈石窟属同一时期的重要文物B.见证了北魏平城时代的繁荣C.展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D.见证了民族隔阂趋于消解15.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华和他的项目性学习小组以“永不褪色的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党史学习,并在线上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展示了各自收集的相关图片,其中符合“血色抗日”单

10、元的是A.山西督军府旧址B.平型关大捷纪念馆C.太原解放纪念碑D.赵树理故居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王老师从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出发,创设了下面一组情境,请你完成相关问题。(1)【人物解读】领土完整是主权的一个重要标志。概括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观念,并列举其具体举措。(3分)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凯歌中华台北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致荷兰总督招降书(2)【遗址内涵】火是表达态度的一种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下

11、面两处遗址中“火”的内涵。(4分)图一 大火焚毁后的圆明园 图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3)【图片运用】实力是爱国的保障。回顾中国近代史,图三、图四的结果与之相比有何不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3分)图三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场景 图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外历史上的历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本国的发展进程,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

12、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出现的有关画线部分的举措,并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3分)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解放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

13、法令”比“解放宣言”更重大的原因。(3分)材料三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蔡跃蕾、张伟史海回哞: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3)根据材料三,用具体史实说明“伤筋动骨”的表现,你如何理解手术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3分)(4)综合以上认识,材料中的改革对我们有哪些有益启示?(1分)18.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

14、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农民和工匠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王星光中原科学技术史材料二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发明者的身份能源开始的国家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工人煤炭英国蒸汽机用了80多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家美国、德国电动机用了60多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家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子能用了6年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

15、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1)根据材料一,归纳促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2分)(2)根据材料二,将表格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概括近代以来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呈现的发展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潜在的危险”正在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这一观点。人类应如何应对这一“危险”?(3分)(4)综上所述,你对科技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大国兴衰的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宽容促

16、进文明进步,交流对话促进互惠互利。张老师以“国际风云”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 【史料释读感知文明互鉴】(共5分)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宿佛子,共结来源。”这首偈诗深深打动了唐朝扬州的一位僧人,即使双目失明也未能改变他东渡日本弘法的决心。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17、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简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2分)(2)请用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以后的日本和中国在“汲取欧洲文明”的方式上有何不同。(3分)任务二 【会议解读辨识冲突碰撞】(3分)(3)下列会议反映了大国主导下的国际格局的形成,请你任选其中一例进行阐释。图一 1922年华盛顿会议 图二 1947年杜鲁门的国会演说任务三 【名言品读畅谈特色外交】(7分)(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请依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和题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论文。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

18、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1949年)印度、缅甸和中国曾经确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原则。这些原则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周恩来(1955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1979年)“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2016年)答案超详解2021年山西省中考模拟名校联卷(三)文科综合 历史一、选择题1.D【考点】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原始农耕生活本题考查学生从历

19、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特征的认识。观察并提取地图信息,根据图一中的“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可判断该地图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根据图二中的“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可判断该地图为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图,D项表述正确;地图信息中没有涉及远古传说和远古部落联盟的相关内容,可排除A、B、C三项。故本题选D。2.B【考点】秦汉大一统本题通过年代尺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年代尺上的信息“秦朝建立”“西汉建立“东汉建立”可推知反映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而“推恩令的颁布”和“漠北战役”反映的是巩固国家的措施,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先秦时期的时

20、代特征;C项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D项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三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3.B【考点】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措施和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一组材料反映了宋代武将外出带兵打仗连排兵布阵都要受到朝廷约束,体现了“轻武”的特点,二组材料反映了宋代四位皇帝在位时期不断增加科举的录取人数,体现了“重文”的特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是材料所反映措施的目的,不是政治特点;D项没有反映一组材料的内容,属于以偏概全,排除A、C、D三项。故本题选B。4.C【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归纳的

21、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其分别涉及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雅克萨之战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据此分析备选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D【考点】中国近代遭受的侵略与抗争抓住题干设问词“以夷制华”“以华制华”,根据时间限定词“中国近代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以夷制华”可理解为在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试图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太平军,即中外反动势力首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以华制华”即八国联军侵华后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自此清政

22、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D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据此可排除A、B、C三项。故本题选D。6.B【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天辟地”对应史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力挽狂澜”对应史实为遵义会议,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对应史实为中共七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京赶考”对

23、应史实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由此可知,A、C、D三项均表述有误。故本题选B。7.C【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本题为漫画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漫画表达的信息,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夹缝中艰难成长,民族工业也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顽强挣扎前行,由此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的是现象不是本质,可排除;B、D两项表述有误,均可排除。故本题选C。8.C【考点】改革开放的成就本题以诗词为切入点,通过跨学科手段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解答本题的关键词为“改革开放”“大浦东”,据此回顾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

24、,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它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成为带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C项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小岗村人首先实行“大包干”;B项指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D项指在革命时期展现出“首义精神”和在当代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抗疫精神”的城市武汉和英雄的武汉人民,排除A、B、D三项。故本题选C。9.D【考点】西欧庄园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的特点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及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其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

25、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D项符合题意;A项叙述的是庄园制度,不是典型特点,可排除;B.C两项表述有误,亦可排除。故本题选D。10.C【考点】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回顾所学知识,从革命的力量看,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广大民众,而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是青年知识分子和部分新军士兵,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所以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但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

26、他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D项表述有误;中外两场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C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C。11.B【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观察示意图并回顾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四大帝国”瓦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德意志帝国被瓜分瓦解,奥匈帝国解体,十月革命从内部瓦解了俄罗斯帝国,B项符合题意;从图中不能看出苏联退出一战,排除A项;法国只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不能称获得大片领土,C项表述有误;D项内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结局,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本题选B。12.C【考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历史解

27、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题干图文材料可知,它们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相互协作抗击德、日法西斯的行动,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这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C项符合题意;A、D两项表述有误,可排除;B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因为在战争之初各个国家各自为战,有的国家还实行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所以应排除B项。故本题选C。13.C【考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识读图片人物,图一是玻利瓦尔,图二是甘地,图三是扎格鲁尔。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领导了西属拉丁美洲的独

28、立运动,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者,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所以A、B两项说法错误;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并未使印度获得独立,D项说法有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有利于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B【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本题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取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平城已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做惊险的表演”,再结合图片陶俑的神态和所学知识可知,它展现了北魏平

29、城时代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社会状态,所以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无法得出,可排除;C项内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故本题选B。15.B【考点】山西地方史本题通过创设线上讨论的学习情境,考查山西地方史的相关内容。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且极具特色的先进文化,B、C两项都属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景点,根据题干设问主题词“血色抗日”可知,B项符合题意,C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可排除;A项反映的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阎锡山设立的督军府,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项反映的是“山药蛋”派文学的创始人赵树理,亦可排除。故本题选B。二、简答题16.(

30、1)共同思想观念:他们都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有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强烈爱国情感。(1分)举措:戚继光抗击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1分)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使中华台北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分)(2)图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在1860年攻入北京,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掠,之后又为掩盖罪行进行放火焚烧,这把火是列强肆意劫掠的狂妄之火,是逼迫清政府卖国求荣的罪恶之火,也是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之火。(评分说明:史实1分,解读1分,共2分)图二: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1、;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几十块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这里的火是可以燎原全国的革命之火,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之火。(评分说明:史实1分,解读1分,共2分)(3)不同:中国近代屡遭列强欺凌的历史一去不复返,面对战争挑衅与过去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1分)原因: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中国坚持走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及“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评分说明: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得I分,共2分)【考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解放中华台北、第二次鸦片

32、战争、“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抗美援朝、香港回归祖国(1)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杀尽倭奴”“戚继光”“中华台北”“郑成功”,由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两位历史人物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时刻以祖国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据此即可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根据人物事迹写出相关史实即可。(2)本题通过遗址图片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在回顾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解答本题应以图片反映的史实为依据,根据其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意义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在大的时空观下,多角度(如敌我双方;局部、全局)认识“火”的内涵。(3)观察图片,它们涉及的史实分别为抗美援朝战

33、争和香港回归祖国。根据题干要求,回顾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所遭受的侵略,我们不难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能够维护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过往的屈辱历史已一去不返;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实践。三、材料解析题17.(1)举措:废分封,行县制;(1分)改革户籍制度。(1分)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评分说明: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得1分)(2)说明:对社会的影响,俄国农奴阶层获得解放,改变了社会结构;对制度

34、的影响,“解放法令”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对国家的影响,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3)表现: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理解: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1分)(4)启示: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适应生

35、产关系的发展;改革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等等。(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考点】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罗斯福新政(1)本题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秦国的制度”,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在材料中寻找相关内容即可。第二小问,回顾商鞅变法的影响即可作答。(2)本题通过对比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引导学生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解答时注意结合史实,从多角度思考,如从对社会的影响、对制度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等方面入手。(3)本题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为切入点,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特点,

36、凸显山西中考设问的探究性,同时对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考查。(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综合以上认识”等类似的设问方式,即回答可从之前的材料和设问中进行归纳总结。18.(1)因素: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政府扶持,政策激励;等等。(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电力、石油(1分)发展特点:科学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源类型越来越丰富、高效、清洁;发端国家由单一国家到多个国家同时出现;发明的应用时间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

37、分,共2分)(3)说明:科技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给环境、社会和生产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人类使用大量化石燃料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科技进步也使战争更具残酷性和毁灭性,如原子弹的发明,这些科技带米的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空间。(2分)应对: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护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4)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

38、前发展;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其负面影响;科技发展要以人为本,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等等。(评分说明: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答出一方面得1分,共2分)【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当今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1)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信息提取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据此归纳概括即可解答本题。(2)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即可补充完整表格。第二问,根据表格项目“发明者的身份”“能源”“开始的国家”“从发明到应用时间”,按

39、工业革命的发展时序进行分析总结即可,如科学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源类型越来越丰富、高效、清洁。(3)仔细阅读材料,根据“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它强调了科技的负面影响,回顾所学知识,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即可解答第一小问。为应对这些潜在的威胁,人类需要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台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注意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多角度评价,避免认识片面化。四、探究题19.(1)特点:唐朝实行开放包

40、容、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往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泛,交往领域多;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向周边国家传播了唐朝的先进文化。(评分说明:答出以上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不同:日本改革的方式为“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而中国采取的方式是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再到思想层面,与日本的顺序正好相反。(1分)史实: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维新改革,它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1分)19世纪中期开始的洋务运动是

4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之后,中国又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分别从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分)(3)示例: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与德国及其他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它们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分)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建立;(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其根本矛盾没有消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在英、法的操纵下也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分)图二: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2、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破裂,冷战开始;(1分)经济上,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并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1分)军事上,北约、华约相继建立,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出现,冷战对峙格局正式形成。(1分)(4)示例:改变世界的中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

43、开放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外来资金,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现在,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评分说明:题目1分,论文应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4个材料及影响建立

44、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6分;不符合要求则逐项减分)【考点】唐朝的对外交往、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近代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两极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1)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三段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法式备定,珍国也”“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东渡日本弘法”,由此可以得出唐朝是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它不仅有对文化的传播,还有对文化的吸收;而且对外交往的范围广、领域多;对外政策体现出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特点。(2)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可知,本题考查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和中国近代化(器物制度思想)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3)识读图片可知,图一涉及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图二涉及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从格局的形成、表现、影响等多个角度解读,注意史实准确,史论结合。(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及表达、交流、共享的能力。答案要涉及材料史实,并能体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说理要清晰,史论结合;此外,注意观点和题目需要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