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470534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小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 综 合 实 践 活 动(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溱砖汉瓦”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着眼于未来的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着眼于学生未来,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新课程。它的出现和存在,是基于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现代公民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来建构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关注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新的课程,总有他新的特点和运行形式,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和思路,都是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三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开展的,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运行,我有如下的一些思考:一、对未知领域的研究,要有所基于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定研究的大主题,这项工作一直都是由老师包

2、办的,这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刚刚起步,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是可以这样做的。但研究主题的确定,我觉得是一定要有所基于的,个人认为至少要有三点:基于地域的,基于生活的,基于社会的。基于地域的,就是主题要能体现出学生所处地域的特色,学生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搜集和处理信息,寻找相关实物资料、实地采访调查等方面,会大大的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成功率,这样的基于除了能对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之外,还能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例如本案例中的溱湖砖瓦艺术、姜堰城区的曲江楼博物馆、桥头的香菇园产业示范基地、河横的绿色生态园等等;基于生活的,就是主题的确定要能始终围绕着生活来设计,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培养各

3、种能力;基于社会的,就是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问题,有所选择的加以研究,让学生的研究具备与时俱进的魅力,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二、对活动形式的选择,要有所统筹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研究是其核心,在过程性研究中的学生的活动形式,要能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比如,学校的最高利益是要保证安全;家长的最高要求是安全和经济;学生的要求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为他们的研究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面对种种利益的诉求,一定要有所统筹,协调好三者的诉求,正确的处理,这是保障活动能否进行,研究能否深入有效的关键。例如,本案例中的有些活动是需要走出学校,来到砖瓦制作场地,我就在这之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安全计划,给学

4、生强调注意事项,并把活动过程中的纪律情况作为过程性研究和评价的重要方面,还和砖瓦制作的老师傅们预定好时间,这样学校领导放心了,家长不要掏钱也有安全保障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提高了,可谓一举而多得,受到了良好的研究效果,为本次研究的成功结题奠定了基础。三、对研究课题的筛选,要有所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直存在着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学生子课题的确定过程。众所周知,任何研究的开展,都是先基于问题的产生和提出的,而当提出问题后,如何选择出有价值的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能否成功和有意义的关键一步。在本次研究子课题的筛选过程中,我牢牢把握住,基于生活、基于社会、基于地域的原则,让学生在独立选

5、择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子课题可行性研究论证,帮助学生选择有兴趣的和可以开展的课题,让学生的研究能够有所作为。总之,处理好三个基于,统筹好各种诉求,师生的共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文字资料:漫话溱潼砖瓦溱潼砖瓦历史悠久,东台县志就有专门记载:据说这里的砖瓦在唐代贞观年间就已是声名远扬。当时唐王李世民派尉迟恭在海陵城建造府弟,砖瓦业就成了这里的主要产业。古时溱潼按区域地段分成十四坊,其中以窑命名的就有全家窑、宋家窑、张家窑等六坊,名闻遐迩的古寿圣寿就是在“荒窑灵树”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据溱潼镇上的老人说,1943年,伪军团长徐容在长江公园修建碉

6、堡时,曾挖到“双胞古窑”遗迹。镇区内外,也曾是多处挖到古井、古砖以及半园型的公母榫砖,东台县志称之“均属唐代古砖”。唐代以后,宋、元、明、清,溱潼砖瓦生产日益发展,并进入鼎盛期,这里的砖瓦因为产量多、品种好、质量高远销大江南北。经考证,泰州的城墙、镇江金山寺、南京古林寺、上海城隍庙等著名古建筑都使用了大量的溱潼砖瓦。清代当地著名的“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建造府弟都是使用的溱潼砖瓦。我们现在在溱潼民俗风情馆还可以看到,那里陈列着许多本地挖掘到的古井、古砖,溱潼契约馆中还收藏着10多张清代窑业交易的契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溱潼砖瓦的演变、发展过程。 1928年,溱潼古镇由于发展迅速,砖瓦生产

7、的各处场地因为被油坊、洋行、电厂、商店占用,这里砖瓦中心的位置被转移到三里路以外的湖西庄,并在那里逐渐形成更大规模。到解放前夕,湖西庄砖窑发展到108张,从业人员超过了2000人,砖瓦品种也达到了50多种。 “有窑就有沟,有沟就有桥”,湖西庄也形成了窑多、沟多、独垛多的独特的特殊地形,那里至今还存有大小各异、形状各异的独垛几十个。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手工制作砖瓦已显得十分落后,溱潼砖瓦也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附近的几座大轮窑,现在人们砌房盖屋大部分都使用机制砖头,那种“绿豆青”颜色、敲起来如“镗锣响”的青砖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溱潼砖瓦为历史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8、,成为我们难忘的记忆。去年泰州电视台曾以“溱潼砖瓦”为题材,专门拍摄了“窑烟的记忆”电视片,播出后得到许多老窑工的喜爱。热爱砖瓦行业的老窑工们还纷纷将自己的珍藏捐献出来,办成了“溱潼砖瓦文化馆”,不少老人还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传记,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溱潼砖瓦历史。 潼砖瓦制作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溱潼砖瓦以手工制作为主,前后40多道工序,其制作技巧精湛、造型讲究,南京鸡鸣寺、镇江金山寺、上海城隍庙都大量使用了溱潼砖瓦。古镇溱潼砖瓦生产历史悠久,名声远扬。据清嘉庆东台县志载:溱潼砖瓦生产始于唐代,到清代时期,溱潼地段划为十四坊,其中以窑命名的就有六坊。南京中华门、古林寺、镇江金山寺、上海城隍

9、庙、泰州老街、盐城水街、陆公祠等建筑均采用溱潼烧制的砖瓦。以挖掘溱潼砖瓦文化编演的“溱潼窑工号子”2002年荣获“江苏省民歌、民舞、民乐金奖”,2004年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2006年“溱潼砖雕”还作为特殊礼物赠送给原国民党副主席邱创焕。图片资料:下载 (30.25 KB)2014-2-19 16:34 一、古陶瓷的原始时期 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因发明了瓷器并以其灿烂的艺术成就著称于世,是世界三大陶瓷大国之首,中原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陶瓷的重要发源地。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文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象征着中华民族陶瓷发展的里程碑。最新考古资料表明:我国陶器的

10、出现已近万年。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河南裴李岗文化的陶器遗存已有8000年的历史。近期发掘的舞阳县北午渡镇贾湖遗址,又将陶器文化向前推进了三千年。陶器的出现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开端。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陶的出现不但对铜、铁等金属冶炼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它还是众多艺术形式的源泉;陶还是瓷之源,它的发展催生了瓷的出现。陶器的发明运用,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方便和稳固了人类的定居生活,扩大了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从陶到原始瓷,然后到瓷器的出现和陶瓷的繁荣,这就是陶瓷发展的轨迹,折射了华夏民族辉煌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谱写了民族文化的里程碑。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各地的先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发展

11、上,既有互相交流融合,又有着各自独立的脉承和特点,都有着璀璨的历史。本篇对中原以外的古代陶瓷不作探讨,只依据现有的资料,浅谈一下中原陶瓷发展的基本概况,以便藏友对古代陶瓷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简明的了解和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是我国先民们最重要的居住地之一。中原各地分布着难以数计的古文化遗址,其中远古文化遗存器物以陶器为大宗,在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中原都有文化遗存为代表,而陶器的使用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1.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1977年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即裴李岗文化,大约距今8000年左右。其中出土一批陶器,

12、其胎体粗糙,烧结强度低,器型简单,有罐、钵、碗、鼎等,器物上已出现了划纹和篦纹等装饰。还发现有陶塑,为泥质红陶的陶羊和陶猪等。这些实物都具备了我国陶瓷器物的雏形。如其中一件素面红陶三足鼎,口径6厘米,高139厘米,细泥质红陶、手制,上部为圆球形,圜底上有三个实心短锥足,素面打磨光滑,是裴李岗文化的典型器。这种器型,从裴李岗文化到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行,虽形制有异,但上部为容器下部为三足的基本构造不变。鼎一直到汉代以后才逐渐消失。该鼎不但是起源于中原地区我国古代颇具民族性的器物造型,裴李岗的其他陶器造型也是中国陶瓷形制的滥觞。 2.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13、的代表,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期时代繁荣时期的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仰韶文化的陶器承袭裴李岗文化陶器发展而来,但器类和数量增多,胎质比较纯净,显然陶泥经过陶洗。器物上已出现了慢轮修整的痕迹。陶色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夹砂红陶和少量灰陶。器物表面以素面和磨光面为多。陶器纹饰除彩绘以外,还有划纹、弦纹、附加堆纹拍印纹和绳纹、篮纹等纹饰。使仰韶文化闻名遐迩的是其彩陶。彩陶是在细泥质陶器表面施加一层陶衣,并用黑、白、红等颜色彩绘有图案花纹的陶器,其器形有罐、釜、鼎、甑、碗、豆、盂、瓮、盆、钵和口尖底瓶等。仰韶文化可分为几种类型,除陕西半坡型外,在河南境内

14、可以分为庙底沟型、后岗型和大司空型、秦王寨和大河村类型。庙底沟类型:因1956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罐、鼎等而命名。装饰有线纹、绳纹、划纹、篦纹、弦纹以及彩纹、勾叶纹、曲线纹等。其代表器物为1978年在河南省临汝县纸坊公社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陶缸。该缸由夹砂红陶制成,高47厘米,敞口厚唇,深腹平底。缸身左侧绘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白鹳,昂首挺胸,两眼炯炯有神,细颈长喙,短尾高脚,口衔一尾大鱼。画的右边绘有一把竖立着的带柄斧头。整个画面充满着神秘的意味。后岗和大司空类型:后岗类型因1971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后岗而得名。出土陶器有鼎、钵、碗、壶、瓮等,器物装饰有线纹、弦纹、划纹、锥剌纹和指甲纹,彩陶主要是

15、红陶衣彩陶。其中一件彩绘圜底钵,高11.4厘米,褐黄色陶,外绘彩绘案以组合的斜线条纹构成带状装饰,别具一格。大司空类型因首先发现于河南安阳大司空村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盆、碗、罐等,器表装饰有划纹、篮纹、线纹、绳纹、方格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彩陶一般为红色,绘制的纹饰有条带纹、弧线三角纹、叶纹、网纹等。秦王寨类型和大河村类型:秦王寨类型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荥阳秦王寨而得名。代表性陶器有罐型鼎和盆型折腹鼎及钵、罐、瓮、小口尖底瓶。彩陶多用红彩和黑彩,并有一些白衣彩陶。这是河南中部仰韶文化中较晚的遗存。其代表器物有1971年出土的睫毛纹敛口钵,器高和口径均为15厘米,红陶白衣、黑红复彩,其纹饰睫毛

16、纹极其显著而富有个性特点。大河村类型是1972年发现于郑州市北部大河村而得名。常见器类有罐、鼎、釜、甑、彩陶双联壶钵、豆、瓮、壶、盆、缸及小口尖底瓶。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和绳纹。彩陶有黑、红、白等彩绘,其装饰纹饰比秦王寨类型丰富。l975年在大河村遗址出土一件太阳纹彩陶钵,该钵高15厘米,器为红陶,外施白衣,绘深褐色和红色复彩,以圆点纹和弧边三角纹连缀成图案,空白圆形中再绘以太阳纹、口沿施锯齿纹一周,这种带放射状芒刺的太阳纹,是常见的纹饰,属秦王寨类型。大河村出土的一件双联瓶是大河村类型典型器。该器为泥质红陶,腹部施红陶衣,绘黑彩,器形由两个喇叭形小口、深腹平底壶相并连而成。两侧腹中部各

17、附一小耳,制作工整,造型端庄。3. 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龙山文化为代表,龙山文化是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继之在全国其他省份也相继发现,在河南各地发现了许多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可以分为豫西、豫东和豫北龙山文化类型。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以灰陶为主(始烧砖块),并有一些黑陶。河南西部龙山文化器型以鼎、罐为主,另有绎、鬻、觚、杯、盆、瓮等。除素面外,装饰以篮纹、方格纹为多。河南东部和北部的龙山文化主要器物有甑、鼎、罐、鬲,还有盆、壶、盘、鬻、肆、觚、杯、瓮等,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绳纹等。河南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仍以手制为主,但轮制已占相当比例。陶器种类比新石

18、器时代中期显著增多。如豫西龙山文化多出现有鸟头的陶塑作品;登封王城岗出土的一些陶瓮肩部,塑造有对称的鹰嘴形钮饰,禹州市瓦店出土的一件红陶盂在盖和握手上塑造了一个有头、有身、长尾的凤鸟形象,姿态极为生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白陶。白陶的胎质已和后来的制瓷原料非常接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高岭土作为瓷土的国家。这个工艺为商代所继承,白陶工艺的出现对以后由陶过渡到瓷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古陶砖瓦的秦汉时期1.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时15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极端的集权统治。残忍的“焚书坑儒”导致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倒退。在李斯等人的倡导下,虽然对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

19、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度量异额”的文化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强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手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统一,形成了秦文化的特点,郡县制的行政模式为以后君主集权的封建社会模式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的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多元文化;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

20、,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秦为了修筑长城,防御外患,把灰陶砖的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高潮。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收

21、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阴山,逶蛇而北。”可见构筑长城留迹地域之广袤,用砖之多蔚然大观。在各地府、郡、州的城墙建筑非砖莫及。其外形五花八门,其装饰各有千秋,也算得上是优秀建筑材料。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秦砖的特征,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有的秦砖上刻有文字,字体瘦劲古朴,这种古砖十分少见。秦瓦图形有兔、 鹿、牛、马等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可以推想,建筑的其它结构和装饰

22、如此华美,建筑的墙面不可能是素面的。秦代瓦当的纹样,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和云纹三种。还出现了文字瓦当,例如羽阳千秋、千秋利君等,字体 多是较典型的小篆书体,行款亦较固定,少见图案。秦砖瓦在陶瓷史学界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欣赏价值,对研究秦代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史料之一。据陶瓷史学界推断,原始砖块大约诞生在3500年以前(夏末商初),是人类用粘土制坯焙烧而成,属土陶类建筑材料,分红土陶、灰土陶两大类。这些陶文化就是一部青灰色的卷帙浩繁的历史,从良渚时代的夯土烧结砖,秦汉的几何纹砖,西晋的纪年砖,唐宋的井砖,到明清故宫大殿的“金砖”,民国时期的八吉砖,直到现代花式众多的建筑用砖,每一件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

23、结晶,综合一起看就是一副闪烁着华夏文化艺术的光彩历史长卷。2.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历时422年(一)两汉文化汉朝通常将西汉和东汉合称为两汉。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西域首次开 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汉宣帝时期,郑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汉,大破车世国,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迫使匈奴进一步西逃至中东和东欧,助汉朝一统西域诸国,设西域都护府

24、,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都使古今中外文明人士崇拜和羡慕。两汉文化的形成,比中国上古时代文化的形成起步比较晚,形成的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再辐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汲取了华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

25、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汉朝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关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这些文化的产生与形成都是与其所处的地域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的,它代表着地方文化的区域特色。中原文化:即华夏文化。这种文化主要产生于黄河的中游地区,在这一地区有着突出的较文明的农耕文化,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均较为发达,成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摇篮,是陶瓷发展的鼻祖。齐鲁文化:即儒学文化。其地域是以泰山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于农业和蚕丝织业,并因临海而富于鱼盐之利,故而形成了这一地域的文化和习俗特征。荆楚文化:是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最基础的文化类型之

26、一。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是当时刘邦诞育地区的本土文化。丰邑原为宋国属地,后曾在此设都(故丰县有“汉高故里,古宋遗风”之称)。 关中文化:即三秦文化。这种文化观念产生和形成于黄河上游以及渭水流域,这里膏壤千里,以田为上好稼穑,多大贾,农耕文化形成较早。北方文化:亦即燕赵文化。这种文化观念主要产生于北部的海河流域,包括春秋时期的赵国、中山国、燕国以及以北的地区。这一区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相同之处,且受塞外匈奴的游牧文化的影响,显得更加雄浑粗犷,奔驰豪放。除了上述五种文化主体之外,还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越族亚文化等,都曾对汉文化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更多的则是受后来汉文化的影响

27、,形成了全国一统的“大一统汉文化”。(二)汉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旨两汉文化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汉字、汉语、汉文化都是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特别是经历了秦始皇、汉刘邦两次“大一统”的改进之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雏型。经过文、景、武帝的实践锤炼,使之成为较为稳定的民族文化。加之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形成了“汉人、汉语、汉字、汉文化”的特定称谓。在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中,其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如下:“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 “独尊儒

28、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龙凤文化”是继承和发展了夏商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炎黄先祖所尊崇的图腾。夏朝、商朝之后,龙凤的形象在华夏民族的心理上越来越伟岸丰彩,诗词歌赋、器皿饰物无不体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瑞之象。时至今日,虽没有人再将自己封为“真龙天子”,但“龙的精神”,即那种叱咤风云、驾驭自然的神伟形象,依然活动在每个人的心中,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三)对民族文化重大影响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两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汉文化的发展

29、,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两汉文化的形成是衡量民族兴亡的一个标志;两汉文化揭示了政治经济的基础地位;两汉文化对家族观念、伦理道德影响深远。总之,博大精深、浩瀚无垠的两汉文化是一个集萃八方百族文化的整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是融合和汲取了各种类型文化精髓的“大一统”文化,因而也就显示出十分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它既具有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共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鲜明性,是使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多元文化走向一元文化的光辉典范,其功绩之大、影响之深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华夏民族“核心文化”的两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

30、化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今后仍将会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四)汉砖汉代是我国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高、惠、文、景时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的享乐厚葬之风日趋炽盛,这给画像砖开辟了市场。因为厚葬,墓室就需要大量的画像砖来装饰,它的内容丰富到几乎可以反映整个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汉画不仅继承了从原始到先秦的艺术风格,而且还加以大融合、大发展、大普及。彼时中国的绘画艺术,完全确立了绘画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构图原理。成为反映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与自然的真实写照,也有谶讳神学,因而汉代文化具有许多祈福崇祥的图腾传说,记录历史演绎的历程,形成了具

31、有高尚艺术感染力的汉砖作品。所以说,从坑烧结体砖到平面砖又发展到几何形砖,再到画像砖、雕刻砖,是当时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结果,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展现了汉文化的宇宙观、社会观、自然观等,它直接参与在汉代思想文化构建之中,这正是汉画砖从表及里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两汉时期的汉画砖、空心砖、彩砖、雕刻砖、门砖、地砖、壁砖、井砖等十几种,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铭文、神话、人物、动物、植物、钱币等。纹饰花样有乳钉纹、云纹、环纹、璧纹、网格纹、几何纹、菱形纹及刻画符号等二十多类。就动物而言有龙、虎、朱雀、玄武(蛇缠龟图)、单凤、双凤、马、鱼、鹰、蛇、兔、鹿等,多姿多态;特别是龙、凤为中华民族悠久历

32、史的图腾标志,五千年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最有文物价值的是许昌画像砖,有马拉车、宴饮、乐舞、狩猎等。许昌画像砖犹以车马画像著称,高浮雕画面,马姿昂然雄健,气势恢宏,为汉画像砖中精品,在许昌博物馆汉画像砖陈列室也有展出。著名学者冯其庸教授认为汉墓室壁画砖,上接夏秦,下启敦煌石窟,是不受佛教影响的中华民族文化原始风貌的证据,特别是陶铭文、砖铭文、瓦当铭文,将金石学与书法艺术两者融为一体,反映出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意识,也反映出了制作时的独巨匠心和高超的烧制工艺。子母砖与空心砖是常态,大空心砖和现在预制空心梁板差不多,足可想见当时制作的难度(大型空心砖的制作工艺待解)。其型

33、体有长方形、正方形、柱形、棱形、梯形、三角形、圆弧形和不规则形等。重量及长短不一,小的约二、三十斤,长50公分左右;大的约八、九十斤,长1.6米左右。每块砖都有独特的逸趣风韵,线条流畅,整体画面简洁刚劲,均属汉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折射了两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貌,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丰碑”,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五)汉瓦汉代的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特点是在形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

34、,给铭文安排一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作上下左右的变化。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例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万寿无疆、天地相方与民世世中正永安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六) 秦、汉砖瓦工艺 (1)秦砖瓦工艺,砖瓦以质地坚硬、形式多样、纹饰古朴精美闻名于世。秦砖常饰以菱形、方格、回纹、卷云、三角云圆壁、绳、粗布等纹样,手法为花模印花。而秦瓦则以卷云纹为主,瓦当已由半圆发展为圆形。(2)汉砖瓦工艺,汉砖以河南、四川等地所产最佳,前者产的长方形空心砖,用模印各种几何纹和动物、人物及建筑图案;后者多产方砖,常饰以各种图案,表现出一定

35、的主题内容,多为生产劳动、车骑出行、社会风 俗、神话传说、庭园建筑等,如弋射收获砖、盐井砖、庭园砖等,均具代表性。汉瓦非常精美,纹饰以卷云、动物、四神和文字为主,多含吉祥意味,形状多为圆形,也有少数为半圆形。(3)汉画像砖工艺,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砖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砖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汉画像砖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

36、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三、秦砖汉瓦与琴砖汉瓦解说砖在夏秦以前多用于造房基础,汉代多用于墓砖,明清多用于装饰雕刻,把砖的艺术作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原一带的楼阁、寺庙、殿堂及城墙,体现了砖对古代城市建设及防御的重要作用,而明清的门楼更是砖的建筑功能和艺术魅力的最好典范:有名人书刻的砖匾额、有斗方的人物砖雕、有挂篮的花卉砖雕、有花边刻砖、更有各种精妙的花色砖,枚不胜举。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

37、的辉煌,使陶文化发展到了最高境界,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直到今日砖瓦仍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秦代的建筑相当可观,如名振千百年的阿房宫,其间雕梁画栋,壁画、壁饰充满各个角落。据说陕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曾发现过咸阳故 城建筑基址,出土了一部分壁画残片,图案以红、黄、蓝、黑等颜色绘成,色彩鲜艳,变化丰富,风格雄健。颜色使用矿物质材料,能够保持很长的时间。这一时期 的建筑壁画,一般都按以下的工艺步骤完成:先在墙体上涂一层厚约0.5厘米伴有草灰的细泥,再刷涂一层很薄的石灰然后在白底色上绘制壁画。壁画结构层牢固耐久,色泽历久变化不大。从现存的秦宫壁画残迹中,可以看到人物、车马、楼台以及树木、植

38、物等等,线条运笔流畅、平涂设色,豪放大气。以上的辉煌,砖在建筑群中起到了主体作用。在战国时期,瓦当的形式是半圆形,到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的瓦当制作非常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从装饰形式看,汉代瓦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卷云纹瓦当,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 (2)动物纹瓦当,这种瓦当主要饰有鹿纹、鱼纹、燕纹等。(3)四神纹瓦当,这类瓦当上饰有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认为四神具有辟邪致富的精神功能,汉代四神瓦当,在圆形构图中表现几种动物形象,

39、非常生动自然,刚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精品。 (4)文字类瓦当,这类瓦当巧妙地用文字作为装饰,极具图案之美,文字也大多是一些吉祥语,“千秋万岁”“大吉富贵”等。这种用文字作为装饰内容的表现手法,集中地体现出汉代装饰的特色。两千多年来,现存完整的秦汉建筑除长城外极为罕见。砖在长城建筑中起到了主体作用,长城上的阁楼又离不开瓦当,在长城一线历来发生过多次可歌可泣的卫国战争,特别是二战时期全民高歌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就象征着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长城就象征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毛泽东曾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佳句,当今又把人民解放军又比作长城,长城就象征

40、着国家硬软势力的强盛。由此可见,长城对防御外患,保卫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秦砖汉瓦就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在收藏界视为珍宝。所谓“琴砖汉瓦”,指的是在西汉早期砖室墓用汉墓砖,其中空、壁薄,外表镂有菱形花纹。因其空心,轻扣之、磬然有声,与琴音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明代起多用此砖来搁放古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琴砖汉瓦”。四、对秦汉砖瓦的真伪鉴别1.有无沉积物;2.有无包浆;3.吸水率多少;4.腐化程度;5.新旧质感;6.成分鉴别;7.模印纹饰是否到位;8.制作工艺鉴别。 五、秦汉砖瓦的收藏意义砖的发展是人类进步史的一个缩影,砖就是人类智慧的烧结物。当原始人

41、群结束洞穴居住后,首先是建房,房屋除最主要的石材以外就是砖木。张浦赵陵山出土的红烧土墙块距今两千五百年,目前史学界认为从尧舜禹就开始创烧非标砖块,又向前推进了2500年,是当之无愧的砖的鼻祖(距今约5000年)。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的晋南一带的临汾、侯马、运城、永济、芮城、临猗、万荣、河津等,在建造房屋基础时,坑堆烧结,起防水坚固的作用。一九六四年五月,历史学家郭沫若率中科院二十多位专家,在山西临汾的尧庙、运城的舜帝庙、夏县的禹王庙考古普查时,发现运城县北相公社北孙坞村、夏县大吕公社庙前村、永济县西张公社邵家窑村出土烧结不规则红色砖坯残块,定性为山西晋南是尧、舜、禹时代部落群居区,从此揭开了我

42、国创烧古陶建筑的序幕,一直延续到2005年中央下达的红头文件不允许粘土焙烧砖瓦的通知为止。业内人士众所周知,各种古砖流散于民间,目前也疏于保护管理,大量古砖受凿斧之苦及大自然的侵蚀,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到处兴建粘土砖厂,很多汉墓群中的古砖文物屡遭破坏,收藏也只能依托有眼力的民间收藏家队伍。目前国内研究古砖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专家屈指可数,包括张新宽、周小明、薛炳汉等人,国家级的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及河南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等,也不能满足需求。保护古陶文化,防止其自然流失和人为破坏迫在眉睫,人人有责。为了便于对秦汉砖瓦的探讨发掘,要分以下十个题纲实施:(1)秦汉砖瓦大部分出土在北方的中原地区,辐射大江

43、南北,长城内外。目前在我国秦汉砖瓦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上海收藏界投入的人不多,还是一个空白。因为这是一项较大的收藏品工程,个人很难胜任,牵涉面广,文物知识必须渊博。(2)东北长春、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四川成都有关部门设研究机构,但因秦汉砖瓦数量大,都在古代殿堂、坟墓及散落在民间很难集中起来,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才能集大成。(3)有关秦汉砖瓦的文史资料不多,尽管民间有人收藏,但缺少理论学术研究,靠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要动员藏友参与研讨,对秦汉文化的研究是很高雅和庄重的。(4)对秦汉砖瓦全方位、多类型、深领域地研究,首先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民俗风尚。要形成规模、细化分类。(5)对甲

44、骨文、大小篆、隶书等历代文字要了解,以便区分秦汉的特征,要备有篆刻、金石基础、青铜器的铭文、陶铭、瓦铭等资料。(6)对秦汉砖瓦的制作、用途、等级要了解,对造假赝品要有识别能力。目前确有用现代工艺仿造小型实砖,用手指沾一点水立即就干,这就是赝品。到代的砖是不吸水的,用手一磨就知道真伪。(7)必须持有大量的秦汉砖瓦收藏品才具备从事研究的资本,只要一心一意地投入,把砖瓦的铭文、画像、纹饰拓出来或进行拍照,逐批研究,分类记载,达到一砖一证效果。(8)走出去到各大院校、秦汉砖瓦博物馆及收藏大家,交流学术,丰富专业知识。通过专家指导,不断提高鉴赏水平。(9)网上互动,多看研究秦汉砖瓦权威老师的论文见解,掌

45、握社会印记,着重对有代表性的、有不同风格的方砖、长砖、楔形砖制作工艺的印模、刻模、脱坯、雕塑细化研究对研究探讨秦汉砖瓦文化的发展来说,我们不但要知道古代人民烧造了什么样的汉砖,也要探索他们是怎样来进行烧造的,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烧造及它的等级和用途。因此,我们对秦砖汉瓦的烧造工艺、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使用范围、品相类别、发展过程的研究与探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研究与收藏汉砖是土陶类收藏的又一亮点,它不仅是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收藏界增设汉砖新门类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衷心的祝愿这一亮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下载 (78 KB)2014-2-19 16:39下载 (137.08 KB)2014-2-19 16:39下载 (39.3 KB)2014-2-19 16:39下载 (40.64 KB)2014-2-19 16:3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