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46956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1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7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17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17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2017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最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本章的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 在自己的旗帜上,至此,马克思主义成为 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提出过程,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提出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人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旧址 延安桥儿沟天主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使用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到1945年党的七大形成了共识,(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必然性,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想实质,实现途径,(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思想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演变过程表现在: 一是“普遍真理”与“基本原理”的不同; 二是“具体实际”与“具体实践”的区

3、别。,(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实现途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 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具体实现途径,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首先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再次,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认清中国的特殊国情,这是解决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依据。” 毛泽东,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十月革命后的欢乐场面,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战争与革命是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战争与革命是毛泽东思想 产生的时代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来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发展超出了常规,没有独立的

6、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是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深刻的民族危机,中国政局和阶级关系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个人条件,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个人的才智与集体智慧的相结合,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军事、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8、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党的建设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 文化工作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 军事战略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的理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理论,六大原理,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

9、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10、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 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

11、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著名人士论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论述了毛泽东的三大历史功勋:一是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二是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三是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著名人士论毛泽东,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12、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

13、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著名人士论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准、认识水准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应该是六个不能。,毛泽东是一个历史人物, 毛泽东所处的那个历史时

14、代 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包括四九年之前的那个黑暗,受人欺压的,残败不全的一个国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民众,把他们拯救出来,领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支中国的军队,打造出了一支中国的军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毛主席是改变世界事态进程的一位历史性人物,他对他的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没有毛泽东,就决不会燃起火来。 基辛格,国际评价,著名人士论毛泽东,斯大林:“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 “中国将来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 西哈努克:“在我面前的是人类中的一个伟人。” 施特劳斯:“一位革

15、命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和诗人。” 特鲁多:“毛泽东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大平正芳:“无限深邃豁达的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著名人士论毛泽东,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的伟大实践,1、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16、,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48,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

17、展,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二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的新表述、新观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的根本目的 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什么是思想路线?,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什

19、么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29年6月,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930年5月,毛泽东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20、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分析。,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中央党校校训,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6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实事

21、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978年12月,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首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 其次,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22、 最后,积极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一切从

23、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今天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要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

24、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搞清实际,不仅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际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统一性。,2、理论联系实际,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实践当作最高的权威,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理论,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检验标准和目的,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25、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4、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26、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小 结,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