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5464701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的培养学员三队八班 阳际煌战斗精神是战争力量的精神标志和源泉,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新一轮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和样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着眼信息化战争的特殊要求,大力培养和强化具有时代特色的战斗精神,并使之融入到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成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战斗力支撑。一、传统战斗精神面临的新挑战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军传统的战斗精神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军事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技术”作用的日益上升

2、,客观上降低和减弱了战斗精神的地位作用。军事科技的每一次大变革以及高新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运用,都会引起人们对“技术决定论”的崇拜,进而质疑人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战斗精神的地位作用。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各样的战争理论,这些理论无一例外都是过分强调军事技术对战争的作用,忽视甚至否定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人类战争的历史事实证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士气等诸多因素,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装备技术的优势固然可以带来战略上的优势,但这个优势不是绝对的,技术劣势的一方依靠

3、正确的主观指导、依靠强大的精神动力,扬长避短,同样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敌人拥有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而我军的武器装备要落后很多,但我军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大力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和全国人民支援战争的热忱,调动多种战争力量因素,最后打败了美国侵略者。从另一角度说,军事高科技的发展非但没有排斥人的战斗精神,相反对军人的战斗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征服和驾驭科学技术、利用和控制科技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在军事技术出现革命性进步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重视保持和发扬军人本身的战斗性,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强烈的支配技术、驾驭武器、改善装备的意识,更好地实现人与武器相结合的能动的创造精

4、神。(二)全球多元化进程加快引发的战争目的的相对模糊,客观上削弱了战斗精神凝聚的动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推进,加剧了民族和国家间利益分化与组合的不确定性,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越来越难以说清辨明。而培养和强化军人的战斗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人的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等特征,表现为在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边界地域概念淡化、时间空间壁垒逐渐消除,政治、阶级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弱化。在这样的趋势下,还用传统的战争正义与非正义、或者单一的战争目的去判别为谁

5、打仗的问题,的确不那么容易。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战争,明确战争的利害得失,并通过某种方式让人认同和接受,从而达到凝聚战斗精神的目的。二、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战斗精神有哪些要求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以往的作战模式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理论上看,一体化联合作战除了进一步强调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的斗争一体化外,更具强调诸军兵种作战力量战斗要素一体化;攻防作战手段一体化;战役战斗一体化等等,构成网络化联合作战指挥系统支撑下的多元力量、多维空间、多样行动、多种手段、多级规模、多层指挥之间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这些都必然对培养我军战斗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继续强化军人的传统精神

6、要素。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战争空前残酷激烈,冲击空前震撼,对军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必须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当前我军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敌人会通过舆论、信息、心理等方式,以瓦解动摇我军的理想信念和战斗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筑牢官兵精神支柱,并升华为坚定地理想信念。二是必须具有处变不惊、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现代战争火力打击精确猛烈,生存环境空前恶劣,战局态势瞬息万变,参战人员时刻面临着生死存亡和生命极限的严峻考验,同时敌人实施的心理欺骗、心理威慑、心理诱导等,更是严重冲击着参战人员的心理防线。因此,广大官兵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地战斗信念,面对危险

7、不畏惧,面对死亡不退缩,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坚贞气节。三是必须具有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场空间由原来的海、陆、空向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空间拓展,“三非”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方式,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这都要求实施统一、权威、高效的指挥,协调各方面的作战要素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发挥最大作战效力。(二)大力增强全体官兵的知识能力。人的精神因素包括智力与非智力两个方面。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的最大区别是智能因素跃升为战斗力的核心要素。这种智能要素体现在人与武器构成的“人机系统”中,不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人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也上升为战斗

8、力的主导因素。过去两军相敌是“勇者胜”,现在是 两军相搏“智者胜”。因此,一体化联合作战部队战斗精神中,对知识的要求更高了。美军、日军军官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俄罗斯军官95%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可见现代化的军队对军人知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三)努力培养各作战单元的协作精神。战争从昔日的协同到合同再到今日的联合,不只是战争样式的变化,更是作战思想、战争方式手段、战场环境的变化,战斗精神必须有“合”的意识。随着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军事斗争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多,技术标准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环节的微小失误,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战机就是抓住英军导弹驱逐

9、舰通信系统电磁不能及时兼容的漏洞,利用英舰雷达系统关机的短短5分钟实施突袭,一举击沉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因此,一体化联合作战,必须立足于最困难、最复杂情况,通盘筹划,细致周全,准备工作做细做实,环节一个一个抠,问题一个一个过,把相应预案拟制好,确保万无一失。三、一体化联合作战战斗精神培养有哪些途径(一)依靠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战斗精神的培养。一是紧紧围绕“两个武装”,不断强化战斗精神的根基。两军对垒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也是军人战斗精神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伊军的失败,战斗精神的溃散是重要原因。这就告诉我们要强化军队的战斗精神,必须努力实现中央军委提出的“两个武装”,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现代科技武装全军

10、。二是突出肩负的“双重任务”,努力推动战斗精神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原理,我们既要强调精神的巨大能动性,又不能搞唯精神论。中央军委着眼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和我军的现状,战略性地提出了加速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在这个世界军事历史发展的浪潮中,我军的战斗精神准备必须以发展的勇气和精神抢占军事战略主动权,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走出一条依托机械化发展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军队跨越式发展道路。三是正视“两个不够”,大力促进战斗精神生长。一支军队只有首先战胜自我,才能战胜敌人。邓小平曾经指出我军还存在“两个不够”,即指挥员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

11、部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做好战斗精神准备,就要针对部分官兵思想上存在的真打意识不足、打赢信心不足、献身精神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创新教育制度、体制、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使广大官兵真正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铸强能打能胜的素质,牢记责任使命,勇敢面对挑战。(二)紧贴未来作战需要培养战斗精神。一是在适应信息化要求上下功夫。新军事变革的主题是信息化,知识密集和科技密集已成为现代军队的基本特征,军队战斗力越来越依赖于高技术兵器与高度知识化人才的有机结合。战斗精神准备也必须以信息化发展为牵引,在不断落实信息化要求中实现战斗精神的高效能。二是在跟踪科技发展中优化战斗精神的品质。战斗意志是战争的必要条件,科技素质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要求,战斗精神准备,必须以“两个”武装为前导,推动我军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在实现体系集成中推动战斗精神的升级。现代化战争是多维时空的角逐,是体系的对抗,战斗精神应从全维攻击能力和全维防护能力两个方面加强,战斗精神准备必须充分体现联合作战和攻防兼备的时代内容,不仅追求技战术上的无缝连接,而且要追求精神上的无缝连接,在一体化综合集成中推动战斗精神的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