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54631613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训练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律中刑事法律是基本部分,民事法律多混杂于刑法等法规中;行政法律类目众多且调整范围广泛,多单行律,有许多关于经济方面的内容。这反映了秦朝()A法律制度已经完备成熟B经济纠纷逐渐增多C立法适应专制集权需要D使用刑法处理民事2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邰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迅速转型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2、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秦朝都城咸阳的宫殿用砖正面以小篆刻有十二个字,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从中能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敬天保民B疆域辽阔C国家一统D喜庆丰收5“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确立了君权至高无上B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C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D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6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

3、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A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D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臣下,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实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8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这

4、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9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瞿同祖意在说明,官僚制度()A密切了君臣之间的关系B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治C加强了社会治理的力量D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10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

5、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11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对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12“中国2000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2000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

6、治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结论()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态度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专练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C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律中刑事法律是基本部分,行政法律类目众多且调整范围广泛,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故C正确;A、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民事由民事法律来处理,D错误。2B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富可敌国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夫皆富,政将在家”,即政治权力和地位也会发生变化,B正确。材料没有表示会引起争霸战争,A错误。C项属于过度推断,不符合材料,排除。生产力的发展

7、,引起的应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变化,而不是诸侯国之间经济地位的变化,D错误。3D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和发展,D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之一,故选D。4C根据材料“海内皆臣”可以判断出材料意在突出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5D根据材料“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

8、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可知,材料大意为至于秦朝皇帝高出了公、卿、守、令等所有官僚之上,王室愈加的尊贵,超过了以前的朝代,这是因为大势发展是这样,这是必然的,因此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秦朝政治制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确立君权至高无上只符合“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A项错误;三公九卿是秦朝时期主要的中央体制,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政治制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没有体现对三公九卿的削弱,B项错误;秦朝在地方废除西周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C项错误。6B秦朝和罗马的这些道路交通建设都属于规模浩大的大型工程,

9、能够完成主要在于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组织起相应的人力和资源等,故选B;A项是这些工程完成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城市的兴起发展都只是基础,不是这些工程能够完成的主要原因,排除CD。7DA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故排除;题干没有反映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排除B;由题干中“最后必须由皇帝裁决,方能实行”看出C不正确,故排除C;朝臣与大臣共同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D正确。8A根据题干“秦始皇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正确;据题干不能得出

10、B项信息;题干未涉及秦始皇个人意见,故C项错误;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9B根据材料“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可知,官僚制度弥补了君主执政能力的不足,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臣之间的关系,所以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僚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并没有体现社会治理力量的加强,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办事效率的提高,所以D错误。10A选项B中“科举制”不符合“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排除B;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机器更加稳定”,排除C;“内阁制”时间不符合,排除D;材料中的“制度”为秦朝开创的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官员“都是皇帝的雇员”,皇帝可以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故A项正确。11C本题考查周到秦的政治转变。从西周分封诸侯到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最能体现“周秦之变”,故选C项。12C材料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地主经济制度是经济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上层建筑,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