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16中央银创新行与货币政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458124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56.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HB16中央银创新行与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HB16中央银创新行与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HB16中央银创新行与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HB16中央银创新行与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16中央银创新行与货币政策(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9-211第13章 央行的地位与职能2022-9-212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2022-9-213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自由银行时代 为区别于当前被各国普遍采用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两级银行体系 17世纪中后期前不存在中央银行的银行业而被称为自由银行体系。(二)自由银行体系的缺陷 1、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2、票据交换清算问题 3、银行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4、金融业稳定问题 5、政府融资问题2022-9-214 (三)中央银行的产生 1668年 瑞典银行被收归国有,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1694年 英格兰银行建立,被赋予货币发行特权,成为世界第一家中央银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

2、主义经济和金融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央行成立的第一次高潮 2022-9-215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一战结束后,国际经济会议提出,各国应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推动了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次高潮 19211942年,世界各国改组或建立的中央银行约40多家。19441973年,欧美国家进行了中央银行国有化改革,亚非 国家普遍设立中央银行。1991年,欧洲央行成立。2022-9-216三、中国中央银行史简介(一)人民银行成立前中国的中央银行 第一家中央银行:1904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后改名、改组为大清银行,中国银行)。1928年,民国中央银行成立。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成为革命根据地

3、中央银行。2022-9-217(二)人民银行的成立与发展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第一阶段,同时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第二阶段,19791983,向专司中央银行职能过渡。第三阶段,1984年1月10日起以工商银行成立为标志,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2022-9-218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2022-9-219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袭断货币发行的特权,使之成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美国等少数国家是一个例外,在这些国家中财政部门也可以发行部分货币)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所承担的责任:1、保持货币流

4、通顺畅 2、有效控制货币发行量、稳定币值。2022-9-2110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有以下几层含义:1、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2、中央银行在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中仍表现出银行所固有的“存、货、汇”等业务特征;3、是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同时,也是商业银业的监督管理者。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具体体现:(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后货款人”责任。(3)组织、参与管理全国的清算。2022-9-2111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

5、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2、中央银行代表本国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3、中央银行为本国政储代理国库 作为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有 (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3)向政府融通资金。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本国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7)对金融业实施监管。(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2022-9-2112四、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3)按照规定审批、监

6、督管理金融机构;(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7)经理国库;(8)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0)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1)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2022-9-2113第三节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2022-9-2114一、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票据交换清算 (二)办理异地跨行清算 (三)为私营清算机构提差额清算服务 (四)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 (五)跨国支付服务2022-9-2115二、中央银

7、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的地位及责任 (一)中央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地位 中央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处于核心和监管者的地位 (二)中央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中的责任 (1)监督责任 (2)运作责任 (3)政策责任 2022-9-2116三、中央银行行间支付清算系统(一)行间支付系统的分类 1、差额清算系统 2、全额清算系统 按结算发生的时间不同,全额清算又可分为:(1)定时清算 (2)实时清算 2022-9-2117l(二)实时全额清算系统的运行原理 1、V型结构 2、Y型结构 付款行收款行中央银行全部支付信息全部支付信息清算付款行收款行中央处理器全部支付信息全部支付信息清算中央银行清算 请求确认2022

8、-9-21183L型结构4T型结构收款行付款行全部支付信息清算中央银行清算 请求确认收款行付款行全部支付信息清算中央银行全部支付信息确认已清算2022-9-2119四、支付清算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最早的电子清算网络,即1970年建立的CHIPS和ACH系统。1973年5月由多家北美和欧洲大银行共同组建了环球银行金融电讯会(SWI FT)银行信用卡、ATM机、POS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丰富了人们的支付手段,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概念,成为金融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22-9-2120五、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现状 (一)同城清算,到1998年已有近300个城市建立了基于磁盘交换和网络传输方

9、式的同城清算处理系统。(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到1997年底为止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拥有两个 星小站,1072个电了联行收发报行,10000多个通汇通网点,每日转汇往来账业务6万多笔,金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标志着中国行间清算系统已步入了现化阶段。(三)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由电子资金汇兑系统取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四)银行卡支付系统,1998年底建成的银行卡总中心连接了各商业银行及12个试点城市银行卡中心,(五)邮政汇兑系统,为提高邮政汇兑系统的现代化程度,国家邮政储汇局推出了电子支付和汇兑工具“绿卡”。2022-9-2121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 2022-9-2122第一节 货币

10、政策目标体系2022-9-2123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系由三个层次有机组成:1、最终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最终要想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如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2、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实施到最终目标变量的变动中间会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滞,客观上需要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设立一套中介目标。一般而言,中介目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等。2022-9-21243、操作目标。它是与货币政策操作密切相关的变量。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直接准确控制的一组指标,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2022-9-2125 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调

11、节经济实际上就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来直接影响操作目标,进而影响中间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央银行操作目标准备金基础货币等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022-9-2126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1币值稳定物介稳定目标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022-9-2127(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人们不可能兼顾全部目标,只能权衡各目标对当前形势的轻重而选择一个或几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是采用单一目标的货币政策,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夫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保持货币币值的

12、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22-9-2128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选择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标准 1、相关性 相关性即要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半,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密切相关。它们的变动必然会对最终目标或中介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2、可测性 可测性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能迅速及时地获取这些目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是指这些目标必须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3、可控性 可控生即要求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必须是那些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2022-9-2129(二)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目标 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3、其他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主要有货款量和汇

13、率(三)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 1、准备金 2、基础货币2022-9-2130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2022-9-2131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改革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领教备,来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2022-9-2132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的基本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组成内容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各存款机构所持有的现金 (3)规定法定存

14、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2、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1)保证存款货币机构现金的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量2022-9-2133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对所有的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都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有力的,并且效果明显、收效迅速。局限性:其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的震动太大,其轻微的变动就会带来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大量减少,紧缩效果过于剧烈。其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很容易引起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2022-9-2134(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认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等方法,影

15、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1、再贴现政策分类 根据期限分:长期的再贴现政策和短期的再贴现政策 长期再贴现政策又可分为:抑制政策,中央银行较长期的采取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扶持政策,中央银行较长期的采取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2022-9-2135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等存款货币机构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节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 (3)再贴现政策有告示效应 (4)再贴现政策可以防范金融恐慌3、再贴现政策的

16、局限性 (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压力。(2)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存在出现负面效应的可能。(3)由于市场利率不断不规则波动,使得再贴现率的调整十分被动 2022-9-2136(三)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即公开市场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将货币数量和利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而再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行为。1、开市场操作的分类 (1)保卫性公开市场操作。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实现而被动的采取的操作。(2)主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当货币当局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时,就在公开市场上连续、同向操作,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达到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2022-9-21372、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缺

17、点(1)优点 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央行手中,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央行控制 可以精巧的操作,其操作不会因变动剧烈而带来不良影响 可以经常性、连续性的微幅调整货币供给 具有较强的可逆性 可迅速进行(2)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性 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需要有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2022-9-2138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交通银行l1、准备金要求及变动分析l法定存款准备金增长的原因主要为:l l一是本集团客户存款规模持续增长,l二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22-9-2139l2、收入来源分析(利率的影响)2011年l本集团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人民币176.06亿元l 其

18、 中,各项资产负债平均余额变动余额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人民币120.10亿元 l平均收益率和平均成本率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人民币55.96亿元。l利息支出等问题2022-9-21403、非利息收入与货币政策的关系l非利息收入的高速增长对银行经营的影响l非利息收入增长与货币政策2022-9-21414、货币政策与产业调整l交通银行的贷款行业分布2022-9-21425、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l地域集中度分析2022-9-21436、公开市场操作的潜力l交通银行的证券投资分析2022-9-2144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 (1)信用配额管理,中央银行金融市场的供求状态及客观经济需要

19、,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加以合理分配和限制等措施。(2)直接干预。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施以合理的干预。(3)利率最高限额。规定商业银行的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4)流动性比率管理。指中央银行为了限制商业商业银行扩张信用,规定商业银行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从而使商业银行不能任意将流动性资产用于长期性商业贷款。2022-9-2145(二)间接信用控制 (1)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以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投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的目的。(2)窗口指导,日本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规定金融机构按季度提出

20、贷款增加计划,在金融紧缩期内设置贷款额增加的上限,并要求各金融机构遵照执行。2022-9-2146(三)消费者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消费者的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理措施,如规定首期付款最低限额,消费信贷最长期限等。(四)证券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五)不动产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六)优惠利率 中央银行对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2022-9-2147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22-9-2148一、利率传导机制(一)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魏克赛尔提出的

21、累积过程理论就是以利率为核心的货币影响经济的理论。可以概括为: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准备金货币利率 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累积过程)一般物价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动 2022-9-2149(二)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继承了魏克赛尔的思想,并进一步将其物价的货币理论发展为生产的货币理论。可概括为:(三)托宾的q理论 托宾通过引入q,即企业股票市值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丰富并发展了利率传导理论中的作用机制。其逻辑构架是:sMiIYssMipqIY 2022-9-2150(四)莫迪格里安尼的恒常收入效应 莫迪格里安尼(1971)引入“生命周期理论”,补充了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私人消费的影响。其货

22、币政策传导机制为:(ssMiPFw 金融财富)LR(恒常收入)C(消费)Y2022-9-2151二、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财富调整论的逻辑推理过程为: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就会发现他们所持的现金余额大于意愿持有量,于是人们就会用超出部分来购买债券,引起债券价格上升。与债券价格相比,价格未动的股票则就显得相对便宜,因此人们就会放弃继续购买债券转而购买股票,于是就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股票市值上涨将引起投资的上升,从而引起国民收入的上升。财富调整论的核心思想是相对价格机制除利率之外的其他非货币资产的价格机制。2022-9-2152三、信贷配给传导机制 拉德克利夫报告(Radcliffe repor

23、t)的发表和信用可得性理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他们认为信贷市场中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利率不是调节信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并使其达到均衡的唯一手段。因此他们主张货币当局可以在不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来影响支出。在信贷配给传导机制中,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银行贷款效应来影响投资。2022-9-2153四、汇率传导机制 这一传导机制的核心是利率(i)对汇率(E)的影响,其一般逻辑为:()sMiENXY 净 出 口2022-9-2154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2022-9-2155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内容2022-9-2156一、金融

24、监管的目标(一)经营的安全性 包括: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保护银行信用体系的安全(二)竞争的公平性 在银行体系中保持一种公平的适度竞争,以此来达到提高银行业资金融通效率的目的(三)政策的一致性 要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加以监管和引导,使之符合中央银行的意图,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2022-9-2157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范围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范围,即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事前的预防性监管、事后的“最后贷款人”责任及救助行为、存款保险等三方面的内容。(一)预防性监管 1、对银行准入的监管 2、对银行资本充足的监管 3、对银行清偿力的监管 4、对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管 5、对贷款集中程度的

25、监管 6、对与银行有关人员贷款的监管 7、对外汇交易的监管 8、对国家风险的监管2022-9-2158(二)最后贷款人责任及中央银行救助 商业银行的倒闭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中央银行不能坐视其自生自灭,而是应当积极对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加以贷款支持,提供最后的流动性来源,即“最后贷款人”责任。(三)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主要有三类:(1)政府出资设立存款保险机构,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2)政府和银行界共同组建存款保险机构,如比利时和日本;(3)由银行同业协会在官方支持下组建存款保险机构,如法国、德国、荷兰、瑞士等国家。2022-9-2159第二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2

26、022-9-2160一、金融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一、金融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使金融领域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内部人拥有远多于外部人的信息。二、信息不对成引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由于储户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完全掌握银行运用资金的情况,银行可能违反其稳健原则,将储户存入资金的运用到高风险的项目中,导致银行资产的风险上升,危机储户的利益。逆向选择:由于央行无法获得足够的商业银行信息,只能以整个银行业的平均风险度来制定监管政策,很可能导致银行成本过高,部分稳健型银行退出,银行业风险度上升,央行进一步提高要求,又一批好银行退出,导致

27、剩下的银行都是高风险银行。2022-9-2161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行监管措施(1)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披露制度。(2)规范银行财务制度。(3)加强现场稽核与不定期稽核的力度。(4)实施比例管理制度。(5)其他措施。2022-9-2162第三节 金融监管2022-9-2163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一、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金融市场的失灵促使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金融监管奠

28、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2022-9-2164 (一)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 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是指: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会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二)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 一个稳定、公平和有效的金融体系带来的利益将为社会公众所共有,金融体系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性。(三)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悖论 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而金融机构激烈的同业竞争将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2022-9-2165(四)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领域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其特殊性,并可能伴随严重的社会问题。(五)系统风险

29、 系统风险指个别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对其他许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进而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2022-9-2166 二、金融监管的演变二、金融监管的演变 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变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理论得到政府干预理论强有力的支持,故而会随着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争论双方的此消彼长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金融监管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历史性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监管 早期的金融监管并没有固定的制度安排可循。(二)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严格监管,安全优先 (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放松管制,效率优先 (四)20世纪90年代

30、以来:安全与效率并重2022-9-2167三、金融监管理论现有的金融监管理论包括以下五个内容:(一)公众利益理论 如果没有任何出入限制,一个金融市场可以实现有效的运作,但是垄断和其他外部因素却会导致市场运作的低效率。所以,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防止垄断的出现,并纠正其他不利于市场效率的外部因素。(二)俘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监管法规不一定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存在。(三)监管市场理论这是由斯蒂格勒提出的,斯蒂格勒认为许多大额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希望利用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市场上也存在此类法规的供应者 2022-9-2168(四)监管动态理论这一理论由乔斯库提出,他认为消费者、监管者以及受监管机构之

31、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五)监管辩证理论这种理论是监管动态理论的延续,由凯恩(Kane,1991)提出,他认为法规是通过争辩而不断演进的。此外,还有古德哈特提出的监管契约理论。他将金融监管视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订立的契约。2022-9-2169四、金融监管理论面临的挑战四、金融监管理论面临的挑战(一)金融监管理论基础尚不成熟 当前的金融监管理论在根本上仍然奉行政府干预的原理,虽然注意到金融体系对整个经济的特殊影响,却又往往忽略了金融活动的本质属性和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律。这就使金融监管理论难以从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深层机理中揭示出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监管从立法到实施

32、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2022-9-2170(二)传统金融监管方式面临困境 1、机构性监管不能适应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机构业务日益融合发展的趋势。2、在传统金融监管体制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纷纷建立了金融安全网。3、传统的金融监管的视野多限于国内金融业,疏忽了对跨国银行的监管。4、各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差异大,宽严不一。2022-9-2171第四节第四节 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及未来发展趋势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及未来发展趋势2022-9-2172一、金融监管的模式 金融监管模式是指一国关于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监管法规的体制安排。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实践,金融监管有四种主

33、要模式:即美国模式、香港模式、澳洲模式和英国模式。(一)美国模式。专业监管模式。(二)香港模式。与美国的模式相近。(三)澳洲模式。双峰模式。(四)英国模式。超级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2022-9-2173二、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一)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二)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功能性金融监管优势在于:1、功能监管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有效率地实现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的金融制度结构上 2、按照功能要求设计的公共政策和监管规则更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无须随制度结构的变化而变化。3、功能监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能减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的机会主义行为(三)从单向监管向全面监管转变(四)从封

34、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转变2022-9-2174三、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构建现代化金融监管体制需要考虑的因素 规则规则市场约束市场约束监控监控经营者经营者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及可能受到的处罚信息披露的义务和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和有效地接受股东监督的机制所有者所有者明确所有者的责任及可能受到的处罚受到并购威胁、面对充分激烈的竞争和信息披露的义务以法律形式保护所有者的利益,防止滥用立法监管者监管者明确监管者的责任及可能受到的处罚 沟通各方信息制定规则,促使经营者和所有者同时接受市场监督,加强监管的相关立法2022-9-2175分析: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与商业银行的运营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与商业银行的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