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45492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自在事物,人为事物,反对:诡辩论,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要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2、。这表明( ) 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3.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接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 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 B. C. D.,材料一:一只灰喜鹊一年可以吃掉15000条松毛虫,保护一亩松林;在棉田放马蜂,可减少四次用药;一只青蛙,一天吃掉七八十条害虫;一只成鸭1小时可消灭2000条虫子。当前不少

3、地方利用这些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农作物害虫,既节省人力、物力,又保护生态平衡。 材料二: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减少和缺乏,而且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早年的滥伐植被是造成现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上述材料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2)材料一中,人们利用喜鹊、马蜂、青蛙消灭害虫的事例,说明正确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利用事物的联系为人类造福。 (3)材料二中,“滥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事例说明,人们如果忽视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给

4、人类造成巨大损失。 (4)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要受到惩罚,材料中所说的破坏植被造成的恶果就是如此。,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区别,整体、部分的含义,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区别,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重视部分搞好局部,部分构成影响整体,整体决定影响部分,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属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

5、化趋向。,做到三点,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B.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D.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2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 B.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据人民日报报道,天津市蓟港铁路在征地拆迁补偿中,由于蓟县有关部门在评估中不讲原则,弄虚作假,慷国家之慨,使大笔拆迁补偿费落

6、入了个人腰包,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用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中的错误做法。,(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2)上述材料中的错误做法违背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的原理,只顾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照此发展下去,最终会使局部利益也保不住。 (3)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地把全局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局部服从全局,甚至不惜牺牲局部利益,绝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

7、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运动变化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要求,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质变,必然结果,必要准备,原 理:,方法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优柔寡断、缺乏信心。,这幅“过关”漫画主要反映唯物辩证法(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D.

8、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关,B,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唇亡齿寒 邯郸学步 吐故纳新 A B. C. D.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 )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变化就是发展。”试评析这一观点。,(1)唯物辩证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着共同的意思,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因此,“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2)

9、变化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其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而变化有向上的、前进的,也有向下的、倒退的。只有那些向上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的,绝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题中观点看到了发展和变化的联系,但是没有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把变化和发展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在电脑尚未全面普及,部分家庭上网还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网吧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较快的接入速度、灵活便捷的上网方式,为网民上网查资料、学习科学知识、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管理没跟上,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事物发展的实质

10、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D.新事物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5对待上述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对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要承认和接受 B.只要有负面影响的东西必须彻底消灭 C.要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并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其不足 D.坚决取缔网吧,以免影响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做工作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过一个长期过程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 “学

11、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 A.坚持适度的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D.充分重视内因,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斗争性,含义:,属性:,辩证关系,对立 统一,前提,包含,和,含义及方法论,普遍性,含义及情形,特殊性,辩证关系:,方法论:,即:共性-个性 一般-个别,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 寓于,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但科学技术也同时带来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破坏,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超级武器的研制、

12、跨国犯罪等等。这表明( )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 )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A. B. C. D.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3、4.宋朝诗人卢梅坡有雪梅诗两首。一首是:“梅学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另一首诗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两首绝妙的诗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A.B.C.D. 5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地存在着 D.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6.南北朝

14、时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错在(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依存,不见转化 D只见转化,不见依存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从这句古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A. B. C. D. 8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 A.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

15、同 B.世界充满了矛盾 C.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斗争性,含义:,属性:,辩证关系,对立 统一,前提,包含,矛盾,用 对 立 统 一 的 观 点 看 问 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观点,主、次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重要性,要求,1.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有( ) 祸福相因,相反相成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对症下药,因地制

16、宜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A. B. C. D. 2.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中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长时间沉溺网络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妨碍学业。以上材料主要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道理是( )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事物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 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A B C D,3.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发展、困难并存的现象。困难与发展是什么关系?有一句话讲得很深刻:“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

17、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试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哲学观点。,(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发展”同“困难”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的具体体现;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材料中的“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正体现了这一观点。 (2)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体现了这一观点。,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

18、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之内涵,辩证否定的实质,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辨题: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

19、是“扬弃”。 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对象,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类文化的发展,1.增强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有 ( )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辩证否定的原理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原理 A. B. C. D.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 A.根本创新 B.关键创新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承认矛盾,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否认矛盾,事物变化原因是外部力量推动,承认矛盾,否认矛盾,读漫画“宝宝快跳!”,从辩证唯物论看,父母的要求是 ( ),A.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B.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 D.强调客观,忽视主观能动作用,宝宝快跳,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