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45385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6.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ppt(1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 第二节 劳动供给: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 第三节 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与影响 第四节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供给变化 第五节 劳动时间,目录,第一节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一、劳动力供给含义,(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1 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图21 人口与劳动力,2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社会劳动者,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3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

2、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

3、(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军人)。 职工(Formal Employees):在国有企业、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4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力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所占的比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

4、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5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第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完善程度。 第三,性别对劳动力参与率有重要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状况。 第五,人口的年龄构成。,(二)劳动力供给的三个方面,(1)个别劳动力供给: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分阶段向社会供给的劳动总量。 (2)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解体(丧偶,离婚)家庭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这个比较复杂。 (3)社会劳动力供给: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即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影响因素有:劳动力人口,愿意工作的人的比例,工资率,时间教育水平,训练水平等。,(

5、三)劳动力供给假设:,(1)劳动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决策时,充分权衡劳动力供给的利弊,追求效用最大化。 (2)劳动力供给市场结构,劳动者出售劳动力市场是竞争的,劳动力的价格又市场决定;另一方面是非竞争的,要么劳动者操纵价格,要么买方操纵价格。 (3)供给市场只有数量区别,质量上无差别。,二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一)劳动力供给概念 1 含义: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2.如何理解: (1)个体决策,无论是全球性,全国性,地区性,

6、行业,某个单位的可以获得的劳动力供给,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供给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家庭单独作出,有自由决定自己的供给。(对于特殊人的,特殊时期的供给如何看待?),(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工时,经济状况,人口规模,结构等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量并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取决于市场竞争和用人单位的选择意愿。,(3)时间要素:供给是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劳动时间,强度,积极性) 但是通常假设所有劳动力供给都是满足社会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要素的标准供给即把劳动力供给等同于劳动数量。,(二) 劳动力供给函数和曲

7、线:,1 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S代表劳动力供给,以xi代表影响因素,则劳动供给函数为: Sf(x1,x2,xn) (i1,2,n),如果我们只考虑劳动力供给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一因素,以W代表市场工资率,则可以把劳动力供给函数表示为: S =f(W),2 劳动力供给表,3 劳动力供给曲线,4 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 Es,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 供给无弹性,即Es0。 供给有

8、无限弹性,即Es。 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图 劳动力供给曲线,无限弹性,在Wo工资水平线时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低于此水平,供给为零,高于时供给也得不到更多的劳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候曾经出现过此现象)这条无限弹性供给曲线有如下几种意义:,(1) 用横轴计量总人口,那么这条曲线就代表了马尔萨斯在18世纪60年代认定的那种人口供给状况。即“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即婴儿的出生率取决于生活水平,而生活水平又取决于工资水平。当工资水平高于“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平”时,婴儿出生率就高,人口增加,人口增加会使得劳动力供给增加,

9、从而把工资水平压低到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平。Wo是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如果工资水平短时期内高于Wo,那么人口的增长会使工资退回到Wo,如果低于Wo,由于饥饿,疾病会使人口减少,从而工资又回到Wo。,(2) 应用,普林斯顿大学W。A刘易斯教授为首的许多研究发展问题的专家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家务劳动或贸易活动存在“就业不充分”的劳动力,他们收入微薄,因此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提供Wo的工资,就可以获得“无限的劳动供给”。,劳动力供给的正弹性,反映整个行业或某种职业可能的一种状态。工资增加时(相对于别处的工资)就会有较多的人提供服务,而工资减少时,愿意工资的人就减少了,弹性越大,为吸引一定数量劳动

10、者进入或退出一种行业职业所必须的工资变动就越小。,劳动力供给无弹性,这时工资对劳动力供给数量没有影响,即工资无论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都不增加也不减少。如在短时期内,人们还来不及调整他们的工作计划或某种职业技能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是由过去而不是现在的经济条件决定。这条曲线还具有别的意义。即该经济社会的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因此,即使增加工资也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2003年sas流行的时候,医务人员护工的工资提高再多,也无法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在一定阶段,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着工资率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即出现一条后弯的劳动力

11、供给曲线。原因:在低工资阶段,收入水平仅仅能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还有更多的需要等待满足。因此,工资的提高能刺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当工资高到总收入满足物质需要后还有足够剩余,能为满足闲暇的要求提供物质基础后,或人们怀有一个固定的目的而工作(例如,想满一辆汽车)并达到目标的时候,那么工资增加就会导致劳动量的减少。实际就是西方劳动经学理论中的所谓“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5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图25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

12、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条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图26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b,S2,a,c,S0,S1,三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是从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从劳动者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分析,即分析效用函数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那首先我们要了解效用的含义以及效用的相关理论。,(一) 效用与无差异曲线,1效用 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这种满足的程度高即为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从消费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特点: (1)是一种心理感受,大小取决于主观评价。 (2)效用尽管取决于

13、使用价值但又不同于使用价值。 (3)效用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相对性。,2无差异曲线,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闲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无差异曲线, (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不同。 (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

14、的曲线。 (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闲暇的不同比率。,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是与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相切的直线的斜率,也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相同效用(效用序列数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减少)一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多少劳动收入的比,如图所示。,边际替代率,如果设:H为闲暇,Y为收入,U为效用水平,则有: U=f(H,Y) 上式即为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所示的闲暇收入偏好实际上是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3 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

15、合线。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不能达到的。,预算约束线,(二)时间的效用,时间的效用 如果劳动已经不是一件另人感到满意的事情,那么人们希望减少劳动量,减少劳动时间就是天经地义的。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在现实中减少劳动要付出收入下降的代价。对人们来说,收入也是一种效用。这样,面临牺牲收入增加闲暇时间,还是增加劳动时间提高收入的选择。,(三)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收入与闲暇替代),1 纯收入效应 个体获得与本人劳动供给时间量无关的非劳动收入,会使闲暇增多,劳动时间减少。,收入效

16、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图212 纯收入效应,可见:当市场工资水平(即收入限制线的斜率)低于条件工资水平时,由于放弃单位闲暇时间的效用损失大于从事工作获取货币收入的效用所得,或者说工作的边际效用低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因此,放弃工作而选择闲暇是人们最理性的选择。这说明,市场工资水平高于条件工资水平,是诱导和促使人们从事工作的前提条件。,2 替代效应 可支配的时间不变,工资率变化时,使劳动供给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减少。,替代效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闲暇的相对价格(工资),当

17、闲暇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应该下降,导致劳动者每周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 H/W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收入效应与 替代效应,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3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1)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2)特别平缓的曲线(格外偏好收入) (3)特别陡峭的曲线(特别偏好闲暇),(四)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1 偏好 2 财产 3 工资,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减少劳动

18、供给,所以,失业保险,低保,失业救济,福利这些东西。如果劳动收入低于失业保险,劳动者会选择退出劳动市场,或者与失业保险相差不大,收入下降,闲暇增加,效用可以不变,也可以不劳动。因此要规定失业救济的领取年限如世界其他国家2年,救济也可以和劳动数量挂钩。使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劳动,当然,只能对偏好劳动的人有效。,(五)收入与闲暇替代的意义,1 对于富裕一族来说,特别偏好劳动收入,挤占劳动岗位,是否可用代理制,提供更多劳动岗位。 2 对于特别贫困一族,劳动技能不高,偏好劳动收入,但机会欠缺。效用最大化如何获取? 这二者形成极大反差,恶性循环,政府如何发挥调空作用? 3 对于中间一族,有普遍的意义。工作分

19、享制的研究。(对退休反聘的思考!),第二节 劳动供给: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一 家庭生产与夫妻分工 二 生命周期内的工作决策,深入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一个人在生命周期中的安排,贝克尔开创的。,分析家庭的原因:劳动闲暇模型存在不足 不足之一:略去了家庭背景,即劳动供给决策常常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 不足之二:实际上没有完全分析人们对时间资源使用上的分配决策。 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时间分配的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经济学的传统看法是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新家

20、庭经济学认为,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 家庭生产与夫妻分工,1 家庭生产函数 家庭生产量 x=f(g,n)g的增加表明在家做饭时更多依赖加工食品的方法,n的增加表明向相反方向变化的方法。可以消费的家庭生产量x越大,余闲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 最佳市场劳动时间,家务时间,余暇时间,消费结构。家庭好象一个生产企业,它投入的是时间,产出的是家庭效用。,家庭经济(此处指以家庭内部消费为目的的家庭生产活动)有很多的选择: 完全自给自足式 完全利用外部服务式,越接近外部服务式,所需要的家务劳动越少,但货币支出越多。雇佣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承担家务劳动,可看作购入市场的服务换取自己家务

21、劳动时间的减少。 越接近完全自给自足式,所需要的家务劳动越多,而支出的货币越少。,家庭等产量曲线:,在生产同样 家庭商品产量的 家庭生产时间和 购买物品的不同 要素组合的轨迹。,时 间,劳动时间,余暇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增加本身与效用提高无关?,余暇时间-增加与效用提高有关,2 家庭生产与分工,家庭象一个生产企业,投入劳动时间,产出家庭效用,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

22、术,如在C点生产。,结论: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 如果闲暇被假定是正常商品,家庭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负的收入效应,对于所有的或者部分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下降。,家庭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时间 配置的影响: 1、 成员i的工资率(Wi)变化将导致当事人自己工作时数i(Hi)的正的替代效应。工作时数增加。 2、 Wi的变化也将通过负的收入效应部分抵消了替代效

23、应从而影响Hi。工作时数减少。 3、 “交叉替代效应” 衡量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对家庭成员j的影响大小。(参考补充材料)。,关于交叉替代效应的经验分析 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零;而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负,即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丈夫(或者妻子)的工资和劳动供给增加将会导致妻子(或者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减少。,(1)夫妻分工是理性选择 男性和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有差异,夫妻通过劳动生产“效用”时候的生产率有差异,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时,就需要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哪一方生产效用的生产率高,哪方就更多就业提供劳动时间,另一方选择从事

24、更多的家务劳动。,思考讨论题: 对男主外女主内的分析-思考谈论题 照料孩子的生产率是否是女性的生产率高?值得思考,山西男博士办幼儿园 女方带孩子,男性打工的新家庭模式,家庭效用如何计算?代数和,一方,二方,孩子,老人,他们的心理预期心理满足感?,(2) 在劳动力市场上,男性选择劳动的多于女性 原因:a 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导致分工的重要原因。女性在提高家庭生产效率,特别是生育,照料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上有一定优势。男性更多在有利于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活动的生产率的人力资本上进行投资。,b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女性就业难工资低)企业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希望寻找劳动能力强就业稳定的劳动力,聘用时

25、候并不知道谁的工作能力强谁更稳定,企业只能根据概率决定。一般讲,人们知道体力活方面男性有优势,这是生理上差异造成的。男性更具有工作的稳定性,而大多数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必然有一个生育,养育孩子的过程,多会选择回家退出劳动力市场一段时间,这样就给雇主一个信号,雇佣男雇员更有利于自己目标利润的实现。结果,企业更多的选择男性,女性只能屈就较低水平的工资。,那么,家庭分工,男性市场劳动,女性从事家务劳动也许可能达到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c 心理上的原因,男性对于自身的认识,心理定位等都使得他们乐意选择劳动供给多于女性。 d 传统习惯风俗的影响,(3)最新家庭内部分工理论实证认为: 家庭内部分工还具

26、有动态的战略性的一面,可以将家庭分工看作夫妻双方通过谈判分享分工收益的过程。,一般讲,女性工资低,因此在家务劳动方面有优势,但女性真正选择分工从事家务,由于长期脱离劳动力市场,就业能力越来越弱,当未来再与丈夫谈判分享家庭分工收益时候,她们的谈判能力下降,这样,女性就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就业,当离婚率上升时,女性感到为了家庭而放弃就业越来越不值得,更多地走向社会就业。从而导致家庭分工的下降。 谈论:家庭分工程度的下降是进步吗?如何评价。,3 婚姻的经济性决策,道格拉斯-有泽法则: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本人能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1)婚姻的经济意义: 经济学是

27、考察收益与成本的学问,婚姻的经济学意义就是要考察婚姻的成本与收益。 a 两个人的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比可能有所下降,源自于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如一个人的晚餐制作时间并不需要加陪。,b 婚姻阶段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很大差距。如丈夫在外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妻子在家实现家庭生产率的提高,就是历史上大多数家庭的模式。,家庭分工,使女性工资就业中受歧视,就业率低,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贝克尔指出:已婚男女之间劳动分工的性质已意味着男人比女人有更大的能力几次结婚,同时通过一夫多妻制或通过离婚或选择遗弃妻子而连续几次结婚。因此婚姻法

28、主要是保护在家庭内专门化的妇女,反对离婚,被遗弃及受不公平待遇。 因此,现在的生育保险很重要,上海已经有了,可以降低负担,由社会承担,(2) 家庭模式出现的新变化 a 男女两性工资性收入的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 由于现今女性受雇机会大大增加,在经济上不再依赖男性已经成为可能。家庭收入增高,家电性能的扩展,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发展,家务劳动可选择的方法组合大大增多等原因。,b 家庭内外分工的进展,未婚率的上升,女性就业增多现象同时产生。 过去仅仅局限于夫妻之间的分工,规模,比较优势的经济性,通过市场向社会,向更多的人扩展的结果。女性工资收入的上升,可替代家务劳动的商

29、品服务价格的下降的原因。,c 婚姻中存在着掌握对方信息不完全,或者是错误判断的情况,因而婚姻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人们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但结婚仍然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婚后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心理,财产支付很大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规避婚姻风险的人就越多,d不结婚就难以生存生活的时代,即使结婚是高风险的行为,人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结婚,但如果不结婚也可以生活得很好,那么在向结婚对象索求条件增高的同时,推迟这种高风险决策的情绪的蔓延就不难理解了。,4 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1)发达国家 把孩子看成是提高父母的效用的耐久消费品,与其他消费品相同,要对拥有子女所能获得的收益和支付的成本进行比较,并导出对子女的

30、需求函数的思考方式。,(2)经济欠发达国家 把孩子看作消费主体的同时,更容易被看作未来承担生产活动的主体而受到强调,当做增加家庭收入的一种投资对象而被认同,或者被期望为家庭产业的继承和发展的人才。,(3)育儿决策 a 拥有子女能得到什么? 作为投资品,期望将来能从子女处得到满意的收入(当然不仅仅是货币形态的收入) 作为消费品,拥有子女能提高父母的满足度。,b 拥有子女的费用则是养育子女所需要费用和养育子女耗用时间的机会成本之和。 到底在孩子身上花费多少,难以计算,但人们可以感觉到,子女的养育费用的增加已经成为少生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价格和育儿消耗的时间相对应的工资率是社会制造的约束条件。但

31、实际上,消耗时间多少,支出费用多少则由每个家庭自行决定。子女的养育与母亲就业,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通过时间和费用的分配,必须同时做出决定的问题。,如果母亲负责育儿,那么父亲在工资率上升时家庭收入增加,通过收入效用导致对孩子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需求的扩大。但是,必须育儿的母亲在工资率上升的同时,因不能工作而加大了机会成本,此时通过替代效用使人们选择少生育,这种相互抵消的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差额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决定着孩子的数量。,实证研究,在工资率高的女性那里替代效用发挥着比收入效用更大的作用,因此,她们生育率低;而可能缩短母亲育儿时间的托儿所,外部教育等服务越发达,且参与市场劳动的工资率越高

32、,则收入效用越强烈,导致对子女的需求量增加。,二 生命周期内的工作决策,1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是指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动的曲线。,2 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的特点, 其一:我国男性、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都呈倒“U”形,青年与老年劳动力参与率较低,2555岁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持续保持高水平,一般均在90%以上;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总体水平比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所呈形状比较复杂。多数国家和地区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呈“M”形,也有一些国家则呈倒“U”形。,其二,2049岁的男性90%以上参与社会劳动;其中2544岁男性劳动力参

33、与率高达95%以上;2040岁的女性88%以上参与社会劳动。 其三,1519岁年龄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等等。 ,图31 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图31 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图32 城市、乡村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图32 城市、乡村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3 劳动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1519岁年龄组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表33(2)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国际比较,表33(3)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的国际比较,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同。 对“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

34、工作?”的分析,角度一: 1、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形,实际工资率从生命周期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因为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而在生命周期的后期闲暇的机会成本最低。 2、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假定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那么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因为那时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角度二: 1、由于一个人年轻,因此将时间资源用来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是最低的。 2、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就越大。,4 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

35、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1)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的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2)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就业与

36、非就业选择,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成员是否参与劳动,以能否取得最大效用为决策原则。,案例 鸽子的劳动供给,第一阶段:实验人员减掉了工资率(每配克报酬)但增加了足够的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替代效应。几乎每一次这些鸽子都减少了它们的劳动供给而增加了闲暇时间。 第二阶段:实验人员拿走了自由食物以只观察收入效应。他们发现当鸽子的收入被减时每只鸽子都增加了叼拾的数目(减少了闲暇)。 结论:鸽子的收入闲暇交易在很多方面和人类是相似的。,第三节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1 发达国家的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 (1) 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上升趋势,仅仅有个别国家是下

37、降(法国,德国) (2)各国男性劳动参与率大幅度下降(日本除外) (3) 各国女性高度一致,上升。 (4)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劳动参与下降。 (5)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 (6)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的趋势性变化。,2 中国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 男性和女性都呈倒U型,上升趋势,中国女性不存在结婚,育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不存在M形状。,二 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1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 大量的三产,适合女性, 2 社会发展,家庭结构

38、变化(结构小,孩子少,加电使用) 3 观念的变化(独立性) 4 离婚率 5 工资政策,工资关系(长期低工资,工会影响,教育投入不足,) 6 教育制度,教育供给规模 7 工资水平 8 个人非劳动收入 9 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 10 社会保障制度 11 宏观经济状况 12 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观念),案例3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第一个阶段:迅猛起步阶段(1949年至1957年) 就业方式为不完全计划式,就业领域从集中于轻纺等传统行业向商业、服务业、邮政业等较广泛的领域拓进。 规模: 60万人 328万人 比重: 7.5 13.4 第二个阶段:主观激增阶段(1958年至1980年) 就业方

39、式为计划就业式。就业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行业和多种职业。 规模:1960年,猛增到1008.7万人 比重:提高到20,比1957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第三个阶段:理性调整阶段(80年代开始至今) 此阶段以城市女性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自主择业为主要特征,其就业方式为从被动安置转向自我发展式。 现状总结:全国亿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7,比世界妇女参与劳动平均比例高出11个百分点。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占第一、二产业近半数的城市女性必然有相当部分要退出原有产业领域,下岗或转向新的领域再就业。,第四节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供给变化,一 中国转轨以来劳动力供给的趋势: 1 绝对指标:

40、从1978年一直保持缓慢增长,而增长的速度也有放缓的趋势,既用绝对指标衡量,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在缓慢增长。 2 相对指标:各个转轨经济国家劳动参与率均有所下降,我国二十年间城镇劳动参与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既以这一指标衡量,中国的劳动供给正处于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之中。,二 转轨时期与计划体制时期相比发生以下变化:,1 劳动力获取工资的最低劳动时间要求提高了。 2 仅供给最低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有所下降。 3 劳动的单位工资升高,“多劳多得”有了更实质性的体现。 4 失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可领失业救济金,对偏好收入者有刺激作用,对偏好休闲者有惩罚的作用。 选择就业的劳动者供给的劳动时

41、间普遍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同时一部分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于是劳动参与率有所下降,一部分妇女也退出市场。,三 对我国劳动供给行为有影响的因素 1 体制转轨因素 2 收入增长(替代效用,收入效用) 3 产业结构调整 4 教育发展因素,第五节 劳动时间,前面我们讨论劳动供给的人数以及投入量,没有考虑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这节专门讨论劳动时间问题。,一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1 劳动时间的计量: 一般以工日或工时计量,工日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轮班的时间;工时是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小时。 工日不仅仅包括实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还包括未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如停工待料,停电等停工时间或政治学

42、习时间)和非全日缺勤的时间。因此,以工时计算的劳动时间要比以工日计算的劳动时间更加精确。,2 劳动时间的特征: (1) 特征: 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 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记发劳动报酬的时间; 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2) 功能: 计量功能; 指示功能;(劳动时间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指示器) 保证个人和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人际交往的功能。,二 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有效劳动时间,1 制度劳动时间:企业工作需要共同合作,不可能任由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劳动时间,而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最佳劳动时间作为劳动者遵守和执行的劳动时间。,2 不规则劳动

43、时间: (1) 超时工作 (2) 兼职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超时工作) (3) 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3 有效劳动时间: 人们在工作期间每个小时,每天,每周,恪守职责所实际支付的脑力和体力总和。影响因素多:劳动力生理方面的,道德风险方面的。,三 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1 经济衰退时期: 由于产品需求下降,企业是缩短劳动时间还是削减劳动者人数?,2 经济复速时期: 是需要雇佣人员还是延长劳动时间? 短期的复速,企业会为了适应产品的需求增加或延长劳动时间,而长期的复速增长则会使得企业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中为确保一定人数的劳动力,主动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

44、。,四 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1 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 劳动时间不断缩短,非劳动时间的不断延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以较少劳动时间可生产较多产品,产生余暇时间; 工业化,大生产使劳动时间缩短成为可能。,规律: 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而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成正比,而呈单峰型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就是帕金森定律。,2 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1)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2)使劳动产品增多(在既定的社

45、会总劳动时间内创造出更多产品) (3)有利于节约能源; (4)有利于扩大就业; (5)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6)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各国的劳动时间分为:法定劳动时间,集体合同劳动时间,实际劳动时间。 美国:1886年5月 ,8小时工作制正式时间,20世纪20年代,5天工作制受到重视;间接方式缩短劳动时间(带薪休假,带薪节假日,工间休息等方式),德国:1969年,不得超过8小时,每天延长不超过2小时,禁止青少年从事夜间及节假日工作,年休假是缩短劳动时间的主要手段。,日本:是发达国家最长的,周40小时,92年44小时。,中国:特别繁重劳动矿山等7-6小时,不超过8小时,5天工作制,40小时

46、工作周,95年5,1起实施,有困难的企业97年5,1实施。,本章小结:,劳动力供给理论将劳动者和家庭均理解为理性的经济人,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劳动力供给。个人和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理解为行为人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替代,从而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或家庭效用最大化。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后弯的曲线。在人的生命周期内人们根据生产率和能够得到的工资率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本章重点: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劳动力供给曲线分析 本章难点: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合理分工,复习思考题,1.请结合实际理解劳动力、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2 解释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 3.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必定增加吗?为什么? 4.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如何对劳动参与产生影响? 5 分析家庭男女分工的合理性,EN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