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45365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教材分析及教学评价建议.ppt(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力 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学习力学知识的开篇。 2、由认识弹力、重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性质力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力的一般性概念和测量、描述的方法。 3、学习压强、浮力、力和运动、机械功的基础。,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内容框架,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产生原因,弹力,大小G = 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产生条件,影响大小的因素,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重力,摩擦力,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改变形状和体积,改变运动状态,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三、编写特点,1、知识结构:从特殊到一般。 本章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弹力、重

2、力、摩擦力的知识,然后在认识了这三种力的特征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一般概念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2、认知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 如: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分析总结出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如何减小有害摩擦,最后具体研究自行车上哪些地方有摩擦,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3、注重培养学生猜想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合作交流与评估表达的能力。 全章共有八个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又学到了研究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控制变量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4、两条主线有机结合,反

3、映物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显性主线:力。 隐性主线:能量。 本章能量问题只要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有弹性势能,在什么情况下有重力势能,为今后功和能的深入学习打下伏笔。,5、符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知识保底、留有余地”的课标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本章每节内容都不突破课标的基本要求,而将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放到了信息库中,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选学,有利于各种人才能力的培养。 如: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区别、重心、力的图示、自然界中存在的四种力。,四、教学要求建议与评价示例,导图说明: 力在自然界中的两个作用: (1)左右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 天体的运动;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

4、;人类的生产、生活。 (2)是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没有力的作用,宇宙间的物体都是孤立的、无法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第一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重点: 观察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活动主线: 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了解弹力、 形变的概念,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的力.(了解水平)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经历水平) 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认识水平)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独立操作水平) 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了解) 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

5、能量.(了解) 经历橡皮筋测力计的设计、制作的能力。(经历),教学目标,原教学大纲要求,没有弹力的名称,涉及弹力的知识。 力: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知道压力的概念。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从“标准”和“大纲”的比较来看,对弹力的要求与传统要求相比,总体要求下降,但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求没有降低,突出了实验和活动对物理概念的建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学习弹力有关的知识,而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通过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测量人体头发承受的最大的拉力,激发学生的

6、学习兴趣。另外,突出了教材“能量”的主线,引入了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评价示例,例1:李华同学使用一只如图8-1(a)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得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最大测量值是_。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天花板上,用手拉动秤钩如图8-1(b),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例2:足球是一个对抗很强的运动项目,如图8-2(a)是罚点球时,运动员用脚把球踢出去了;(b)是运动员用头来顶飞来的足球;(c)是守门员一下子抱住飞来的球。这三张图都说明_。如图8-2(d),用力把直的钢卷尺弯成弧状,这说明_。,例3:如图3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是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

7、,图3,例4:想一想:假如物体间的弹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请设想两个情景,并和同学交流。,提出两个问题: 1、什么是形变? 2、当物体形变时,对其它物体会产生作用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图81) 学生讨论,形成共识:物体的体积或形状的改变叫形变;物体形变都会对其它物体产生力的作用。,1、关于形变和弹力:,教学建议及评价示例,塑料板没有,可用刚锯条代替。 通过实验和观察,讨论得到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的测力计,可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其中的一种。,2、活动8.1 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组织学生看课本图84,认

8、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请学生根据已有的对测量工具的认识,完成填空。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 N,分度值是 N。 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后,运用对比法对图85所示的各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学习讨论之后,可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来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为下节做铺垫。,3、活动8.2 观察弹簧测力计,例1:如图8-7所示,实验室中有一个此弹簧测力计的说明书丢了,请你给它配一个简短的说明书。,图8-7,评价示例,例2:现在给你一根橡皮筋、一盒0.5N的钩码,请问你能对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怎样的改进?请找到一个可改进之处,并写出你的改进办法和改进后的使用方法。注意:不能自己添加其它器材。

9、,导引:本题是一道新颖的科学方法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认识橡皮筋的缓冲作用,可以此扩大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解:可改进之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由观察讨论,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其它物体产生作用(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弹性势能。,4、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评价示例,例1:一辆发条式的玩具小汽车,上紧发条后能在水平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发条由于上紧时发生了弹性形变对小车有了_有作用,同时小车能运动一段距离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还具有_。如果不给不车上发条,轻轻推一下小车,小车也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但不能一直运动下去,这是因为_。,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判断重力的方

10、向。 活动主线: 通过猜想、自主研究和交流讨论得到G=mg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结论。,第二节 重 力,教学目标,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了解水平)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独立操作水平) 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经历水平) 有实验感知重力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经历水平) 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了解水平),原教学大纲要求,知道重力.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从“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比较来看,要求也适当降低了.处于了解水平的要求较多,另外,对活动的过

11、程要求有所加强.同时渗透了能量的要求,引入了重力势能概念,同时对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重力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此在讨论图812、13、14中的为什么时,可以很容易得到重力的结论,但要引导学生找出三个图的共同点,即河水、跳伞的人、抛出的物体最终都要向下落到地面,为判断重力的方向做好铺垫。,教学指导及评价示例,1、重力的引入,在探究活动前,可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各自结论,全班讨论得到正确结论。 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2、活动8.3 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例1:洗过的毛衣要装在网兜中晾

12、晒,而不能直接挂在衣架上晾晒,这样毛衣就不会变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例2:一座公路桥的桥头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满载重5104N的卡车,请通过计算回答此车能否通过这座桥?,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关键是请学生设计其它实验方案来替代此实验判断重力的方向。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估,对设计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与鼓励;对错误设计引导同学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3、活动8.4 判断重力的方向,例1:空调的室内机悬挂要求水平,一个空调安装师傅在固定室内机时要在墙上钻两个水平孔,确定好位置后,你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这两孔是否水平?写出你所需要的实验器

13、材及实验步骤。,评价示例,例2:如图8-3,是生活中两个常见的现象,这两幅图说明的共同的特点是 (1)_, (2)_。,例3:将一把米尺倾斜放置,如图2所示,受到重力的方向是( ),例4:现有一只弹簧,想要测一个物体的重,请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测量。写出实验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测量中可添加除弹簧测力计和天平以外的其他器材),教师演示实验: 将一个小铁球举到高处,让其自由下落到下面放置的海绵上,海绵下陷。 说明:被举高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能对其它物体产生作用,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学生举例:重力势能的实例。,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请学生谈谈都了解了“神舟五号”的哪些信息。 请

14、学生课后收集我国航天事业的成果、未来的航天发展计划以及为什么要进行空间探索?同时了解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与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不同?,生活 物理 社会,例1:如图8-3,,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土载人飞船“神州五号”由“长征”二号型火箭顺利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是“神州五号”上天的实况,火箭能够把“神州五号”送入太空是因为_。“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专为载人飞船而设计的,它首次采用了包括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在内的项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为479.8吨,是目前中国研制的火箭中最长、最重的。利用它能把_N的

15、物体一次送入太空。,图8-3,例2: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子都被举高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石块有重力势能,小石子没有重力势能 B.大石块没有重力势能,小石子有重力势能 C.大石块、小石子都有重力势能 D.大石块、小石子都没有重力势能,例3:蹦极是一个勇敢者的娱乐项目。在玩之前,用一根带弹性的绳子系在游客的脚上,让游客从一个高台上跳下;开始时人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落下,让人体验自由下落的滋味;当下落到一定高度,绳子被拉长,人的速度逐渐变慢;到达最低点时,人在绳子的弹力作用下被向上拉;拉到一定高度又自由落下。就这样循环下落和上升。从以上的描述中,你能总结出蹦极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吗?(至少说

16、出两点),教学重点: 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活动主线: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研究摩擦;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摩擦力,教学要求,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了解水平) 通过探究,了解改变摩擦力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经历水平) 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体验这一方法.(经历水平)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力的具体问题.(理解水平) 经历研究自行车上摩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初步形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水平),原教学大纲要求,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7、知道滚动摩擦. 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从“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比较来看,要求基本不变,属于了解水平, 强调利用探究活动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同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同时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做图822实验前,讲清条件: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零开始缓慢增加,直至将物体拉动为止。 注意事项: 为了增大实验效果,所给重物质量要大一些。 分析得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指导及评价示例,1、摩擦力,活动前,阅读信息快递,使学生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下

18、面开展探究活动作准备。 由于本活动猜想较多,可预先安排各小组分别研究一个猜想,然后集体讨论,得出结论,完成P50的填空。随后提出问题: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新的猜想,教师进行点评。,2、活动8.5 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评价示例,例1:常见的减小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使接触面变光滑;使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改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相互分离。下列一些现象中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的,填入序号 (1)磁悬浮列车能高速行驶_ (2)自行车里的滚珠轴承_ (3)在溜冰场每次比赛完,都要在场地上浇冰_,例2: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 A要把拧得

19、很紧的瓶盖扭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B手表上用于调节指针的旋钮该有凹凸不平的条纹 C为把玻璃窗擦的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D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E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扭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F手表上用于调节指针的旋钮刻有凹凸不平的条纹 G为把玻璃窗擦得更干净些,要用更在一点的力压抹布 H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几根圆木,例3: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 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_ 根据现象_ 得到结

20、论_,导引:本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但题中只允许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怎样在不添加器材的情况下使压力一定是问题的关键。,图10,点 精:对于设计性实验题,一定要明确题中所给的全部条件,挖掘其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物理方法分析问题,不可违背题意任意增加条件解题。另外在语言叙述上要考虑周全,关键词语要斟酌。 误区分析:不少同学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和铁块,然后比较它们的示数大小,忘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还有些同学没有强调”水平、匀速”。,例4: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问题。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上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 滑动摩擦

21、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1 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步骤2 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步骤3 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

22、(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所示),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1)当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答:,(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哪一个是否正确?( ) (3)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个步骤。答:(步骤4)_ (4)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重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 ( ) A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于0.5N D等

23、于零 (5)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初中物理中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这种方法?(参照例1,另举两例) 例1: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2:_ _ 例3_。,例5:陈刚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1)木块与木板的接触:,(2)不改变木块的质量:,请问:(1)以上实验纪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此部分内容是前面活动的应用和延伸。由于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举例,并且要求学生说出所举实例

24、是有益摩擦还是有害摩擦,然后思考可采用哪些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增大、减小摩擦的不同方法,再举出生活中与此方法相同的实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3、生活中的摩擦,介绍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对减小摩擦的方法和途径有更多的认识。 (拓展:磁悬浮和气垫还可用在什么地方?培养创新思维。),生活、物理、社会,例1:一个有绳子拴住的重物要吊在横杆上,我们通常都是将绳子直接拴在横杆上。请想一想,能否还有其他方法将重物挂到横杆上。回忆一下,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他是采用了何物理原理。,评价示例:,例2:有一种“牵引”游戏,即两人面对

25、面站好,用一根绳子绕过腰间,两人分别拉动绳子的一段,谁先被拉的脚移动就算输。请玩一玩,并思考这个游戏中都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例3:如图8-7所示,在玻璃杯里装上大半杯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向杯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请说出其中的道理。,图8-7,A一切都在地球上滑动,而且永远这样运动下去 B一切都相对地球静止,移动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物体只能停留在原处 C原来运动的永远在地球上运动下去,原来静止的都将永远静止下去 D一切难以预料,例4:想象一下,如果摩擦全部消失,世界的情况是( ),情境想象题,此部分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

26、问题的很好实例。 教学中可结合实物(或儿童自行车)开展研究。重点解决:自行车上的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摩擦、哪些是有害摩擦?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拓展:你还有什么好的设想或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活动8.6 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例1:人骑车时,发现前面有人,马上捏紧自行车手闸,捏得越紧自行车停得越快,是什么原因?,图5,分析说理题,例2:如图5所示,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其中有利于增大摩擦力的有 ( ) A车车轮制成圆形的 B在车轴上加润滑剂 C车把手套上的花纹 D车轮上装有滚动轴承,图5,分析说理题,例3:在学校爬杆和爬

27、绳比赛中,李强说:“我喜欢爬绳,因为手握紧绳子后,绳子与手的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刘伟说:“同一个人在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因为人的重力相等,人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你觉得哪个人讲的较合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主线: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作图练习。,第四节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认识水平) 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水平) 通过使物体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知道力的三要素.(感知水平) 能用示

28、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独立操作水平) 通过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的相互性.(认识水平) 在探究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原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会作力的图示。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从标准和大纲和要求的比较来看,要求变化不大,,提出问题:人们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 观察与讨论:图829、30、31、32的不同现象,(阅读信息快递,知道何为运动状态的改变),归纳总结得出: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可将图81的实验再做一做,此实验原先说明的是橡皮筋、弹簧、

29、气球产生弹力,现在再次做此实验时,说明他们发生形变受到力的作用,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准备。,教学指导及教学建议,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此探究活动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有关的结论。同时可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与之相对应的实例。 教师介绍:力的三要素可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拓展:定量表示力的方法力的图示。介绍画法。 “标准”没有明确要求,各地可以根据情况确定。,2.活动8.7 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提出问题: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 进行猜想:可能不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同时受到力的作用。 实验验证

30、:图835实验。 举例说明。 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活动8.8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介绍重心。,生活 物理 社会,评价示例,例1:观察图8-1中的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图8-1,例2: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如:划船时,浆向后划水,般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至少写出两条),资料信息题,例3:如图所示 其中四

31、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图4,例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 A B C D,例5:如图8-2所示的漫画,从这幅漫画中你的认识是_。,图8-2,例6:图8-5中,D物块在斜面上静止,画出该物体在斜面上受力的示意图。,图8-5,例7:有一天,小宇手中拿着一张纸条,问同学们:“谁能将它搁在两块木板之间?”小丽过来试了一下,结果纸条弯曲后滑到下面,如图a所示。小宇说: “看我的吧。”说着将纸条折成如图b所示。放在两木板之间,并且还在上面放了一个茶杯。相信你对这个实验会感到惊奇,好!请你根据这一情景提出自己的一个研究课题,设计好如下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课题: _ 猜想或假设 _,研究性试题:,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器材和装置:_ 步 骤: _ 实验用记录表格: 分析与论证:如果猜想正确,则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_ 评估:你还能提出的可研究的课题是:_。,谢谢各位老师, 请多指正!,苏科版 教材支持系统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