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453204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业一: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业一: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业一: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作业一: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一: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 班级:021122 学号:20121003642 姓名:严海波 微量元素可作为地质地球化学的示踪剂,在解决当代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人类提供足够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微量元素,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到一些岩石的成因,更好的了解岩石形成的环境条件。通过微量元素来研究岩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步骤:1,在野外进行岩石标本的采集,记录采集标本的时间,地点,岩性;2,对采集的岩石进行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测定;3,通过不同岩石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来区分岩石类别;4,根据地壳和地幔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的巨大差异,和具体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判断该

2、岩石的形成物质是源于地壳还是地幔,或者是混染等;5,利用某些微量元素间的依附关系,对一些微量元素做图解。常用的为含量含量图解、含量/含量含量图解、含量/含量含量/含量和稀土元素图解等(以及这些图解的对数图解)。通常小原子数的元素为纵坐标,大原子数的元素为横坐标。通过图解具体分析岩石的环境和原因,以判断岩石的具体成因。而且选取微量元素不能随意,还有一定的要求:1,元素在地壳和地幔中的丰度差别大;2,元素的性质稳定,无放射性和同位素;3,元素通常不形成单独矿物,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进入岩石中;4,常用的一些元素为,REE、Ba、Sr、Cr、Zr、Hf、Ti 、Y、Ni。主要为元素周期表中的B和 B族元

3、素。下面我就以微量元素在玄武岩成因上的应用来介绍下:(1) 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玄武岩的判断在分析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脊拉斑玄武岩成因时就可以运用微量元素来进行研究,通过对才来的样品(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脊拉斑玄武岩)里面的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如下表列出了岛弧拉斑玄武岩(ITH)和洋脊拉斑玄武岩(TH)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从ITH和TH微量元素比较可看出:ITH中的Cr ,Ni ,Co含量相对低。因为Cr ,Ni ,Co作为相容元素,其中,Ni , Co常赋存于橄榄石中,Cr赋存于尖晶石中,所以,三者异常的低。表明原始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尖

4、晶石的分异结晶。而ITH中的Rb, Cs Sr; Ba的含量很高。因为Rb, Cs Sr; Ba为不相容元素,在分异结晶过程中,存在于岩浆中,所以含量高。大多资料显示:ITH和TH具有相同的稀土模式,因此,可推测两者具有相同的物源,但现在ITH却表现出Rb,,Cs,Sr ,Ba的异常高。所以,由此推测这可能是由外部流体(深处)带入的,也说明ITH的原始岩浆的熔融与外部流体有关,而地慢内部不可能无故产生大量流体,推测其来源与ITH所处的构造环境有关。可以推测,当洋壳向陆壳俯冲到达一定深度时,洋壳中的角闪岩相会发生脱水,形成榴辉岩相,水就会携带角闪岩相中的Rb,,Cs,Sr,Ba进入地慢。(2)微

5、量元素对于碱性玄武岩成因的判断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是常见的两类基性火山岩。碱性玄武岩相对于拉斑玄武岩富集碱金属,因此在成因上存在拉斑玄武岩经结晶分异富集强不相容的碱金属,进而形成碱性玄武岩的可能;由于地幔岩浆侵入地壳时,可能因受到地壳的混染而碱金属含量增高,难以判别碱性玄武岩中的高碱金属含量是经由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还是由于地壳的混染所致。所以,可以采用微量元素的方法来探讨碱性玄武岩的成因。1,样品和微量元素的选择:选择同样形成于大洋环境的两类玄武岩进行比较,以避开可能的地壳混染导致的复杂因素。虽然K、Na、Rb均属碱性金属元素,但因前两者是常量元素,不满足稀溶液定律,故采用微量元素R

6、b作为研究对象; 2,查找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寻找出Rb在大洋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中的含量,玄武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以及Rb在各造岩矿物中与熔体间的分配系数;3,采样:采取需要的样品,分析样品的造岩矿物的组成比例,并结合Rb在各造岩矿物中与熔体间的分配系数,计算出Rb的总分配系数;4,建立模型:假设碱性玄武岩是由拉斑玄武岩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则拉斑玄武岩经结晶分异作用,其残余岩浆中Rb的含量水平能达到碱性玄武岩的Rb含量,则说明这种演化可能存在。据此,应用非平衡和平衡两种模型分别对这种演化进行计算分析;5,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模型的设计和演化,最后可以得出相应的结果,如果此结果与假设不符,说明此假设不成立,以便知道碱性玄武岩的具体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