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450590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SY70-2003-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70-2003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2003-01-27 2003-05-3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试油(气)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33.1 试油(气)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43.2 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54 试油(气)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64.1 试油(气)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74.2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85 有关资料数据的单位及取值规定 9 Q/SY70-2003 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1 范围

2、本标准规定了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的录取和质量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是用于本标准.SY/5467-92 套管柱试压规范SY/T5789-93 油气井诱喷作业规程SY/T5981-2000 常规试油试采技术规程SY/T6013-2000 常规试油资料录取规范 SY/T6293-1997 勘探试油工作规范S

3、Y/T6337-1997 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3 试油(气)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1试油(气)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1.1试油(气)基础数据项目3.1.1.1 井号、井别、井位(构造位置、地理位置、经纬坐标)、地面海拔。3.1.1.2 开钻日期、钻开油气层时间及钻井液的类型、性能、漏失量。3.1.1.3 试油层的油气显示和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井喷及中途测试等情况。3.1.1.4 套管规格、钢级、壁厚、下入深度,固井水泥返深,固井质量,套管头至补心距。3.1.1.5 试油(气)层位、层号、井段、深度。3.1.1.6 试油(气)层测井解释结果。3.1.1.7 试油(气)

4、层地质综合解释结果。3.1.1.8 以往试油(气)及作业情况。3.1.2 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3.1.2.1 求产方式。3.1.2.2 每个工作制度的产油、产气、产水量(日产量、累计产量)。3.1.2.3 每个工作制度的生产气油比、气水比和含砂。3.1.2.4 每个工作制度的流动压力。3.1.2.5 每个工作制度的油压、套压。3.1.2.6 地层温度、地层压力。3.1.2.7 压力恢复数据及曲线。3.1.2.8 油、气、水样品。3.1.2.9 高压物性样品及分析资料。3.1.2.10 井口温度。3.1.2.11 井温梯度。3.1.2.12 孔板尺寸、油嘴尺寸。3.1.2.13 原油含水率、综

5、合含水率。3.1.2.14 现场检查H2S含量。3.1.2.15 气体流量计的型号、规格。3.1.2.16 垫圈流量计的压差、温度。3.1.2.17 临界流量计出气管线气流压力(上、下流压力)、出气管线气流温度(上、下流温度)。3.1.2.18 关井井口最高压力。3.1.2.19 系统试井资料。3.1.2.20 间喷周期(开、关井时间)。3.1.3 非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3.1.3.1 求产方式。3.1.3.2 油、气、水的周期产量、日产量、累计产量,包括地层测试回收量。3.1.3.3 地层温度、地层压力。3.1.3.4 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3.1.3.5 压力恢复数据及曲线。3.1.3.6

6、 压力梯度数据及曲线。3.1.3.7 油、气、水样品。3.1.3.8 原油含水率、综合含水率。3.1.4 试油地质资料质量要求3.1.4.1 测压、测温 a) 地层静压以实测压力或外推压力为准。关井测地层压力,24h内井底压力波动小于0.1Mpa(连续上升或下降例外)。 b) 压力恢复曲线:自喷层放喷后,下压力计至油层中部或油层以上100m内侧压力恢复曲线。若需利用井口压力推算地层压力或解释参数时,记录井口压力要求: 1) 关井后10min内:自关井后第一分钟起,每一分钟记录一次井口压力; 2) 关井后10-30 min内:自关井后第12分钟起,每2 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 3) 关井后30

7、-70min内:自关井后第34分钟起,每4 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 4) 关井后70-170min内:自关井后第80分钟起,每10 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 5) 关井后230min内:每60 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至24h,以后每8小时记录一次井口压力,至关井井口压力稳定(24h内压力波动小于0.1Mpa)后,记录井口关井最高压力。 c) 流动压力:自喷层自喷求产时,下压力计至油层中部或油层以上100m内实测井底压力。测压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8h,所测得的两个流压值相对误差小于0.5Mpa。 d) 非自喷油层测压,以测试卡片或电子压力计数据为准。 e) 间喷层求产时,测一条至少一个间喷周期以

8、上的流压曲线。 f) 侧地层压力时代温度计,以实测温度为准。3.1.4.2 求产 自喷油层与间喷油层采用分离器量油、测气(稠油井或高凝稠油井除外)。 a) 自喷油层求产。当原油含水小于5%后,开始进入稳定求产阶段,稳定求产的要求:1) 产油量大于或等于500t/d时,连续求产8h,2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5%。2) 产油量500t/d-300t/d时,连续求产16h,2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0%。3) 产油量300t/d-100t/d时,连续求产24h,2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0%。4) 产油量100t/d-20t/d时,连续求产32h,2h4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0%。5) 产油量小于20t/

9、d时,连续求产48h,4h8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5%。 b) 自喷水层和油水同层求产:1) 水性确定为地层水后,即可求产。累计产量不少于两倍的井筒容积,连续三个周期以上产量波动小于15%;每2h记录油压、套压一次,求产每4h计量一次,计量的同时测气;产量合格后测一条流压曲线。2) 自喷油水层原油含水稳定要求:原油含水5% 10% 波动应小于1%;原油含水10% 30%,波动应小于3%;原油含水大于30%,波动应小于5%。c) 间喷油层求产: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待含水降至5% 后,定时、定压开关井求产,连续三个间喷周期产量波动范围小于10%。d) 非自喷油层求产:在允许掏空深度排液并排出井筒容

10、积一倍以上或原油含水波动小于5%后,进行定深、定时或定压求产,取得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日产量。稳定求产的要求:1) 折算产量大于或等于50t/d时, 连续求产24h,4h8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0%。2) 折算产量50t/d-20t/d时,连续求产48h,8h12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5%。3) 折算产量小于20t/d时,连续求产72h,12h24h记量一次,波动小于15%。4) 测试求产或测液面恢复求产,按平均流压折算产量。e) 非自喷油水层求产:若原油含水大于10%,必须求得产层水性; 若原油含水小于或等于10%,证实为地层水即可。原油含水稳定要求按3.1.4.2b)中2)的规定。求产72

11、小时,三个日产量波动小于10%。f) 非自喷水层求产:1) 排液至水性稳定,水性波动小于5%(连续上升除外),并符合区域规律。2) 连续求得24h以上的液面恢复资料或测两个以上的液面点,每点间隔不少于16h,并计算出日产量。g) 低产层、干层求产:1) 低产层求产按SY/T6013-2000中4.10.2.4的规定;2) 干层求产按SY/T6013-2000中4.10.2.5和SY/T6293-1997中7.8的规定。 h) 压裂(酸化)后求产按3.1.4.2的规定。3.1.4.3 油、气、水取样 a) 取样项目: 1) 凡产出流体的层,无论其产量高低,一律收取油、气、水取样品,做油、气、水分

12、析; 2) 压井液应进行地面取样,做分析;测试环空返液,在坐封前取样做分析;测试加液垫的层,取测试垫样,做分析; 3) 压裂层进行压前的压裂液和压后的放喷样取样,做分析; b) 取样要求:油、气、水样品必须在求产过程中收取,气层每个工作制度都必须取一只样品。 1) 自喷(或间喷)层于井口取样; 2) 抽汲求产层于抽汲出口取样,远程地区气样采用高压钢瓶取样; 3) 提捞求产层再捞筒底部取样; 4) 气样品应用排水取气法在分离器或测气管线出口取样。 c) 送样时间要求: 1) 气样品:从取样结束时刻至送到化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24h(远程地区除外); 2) 油水样品:从取样结束时刻至送到化验室的时间

13、不得超过72h(远程地区除外)。 d) 高压物性按设计要求取样: 1) 自喷油层按设计要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2) 非自喷油层按区块需要选取代表性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3) 新含油区块的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必须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e) 取样质量要求: 1) 两支油样相对密度差值小于0.005; 2) 两支水样水性一致,主要离子含量相差小于10%; 3) 两支气样相对密度差值小于0.02,天然气含氧量小于2%。3.1.5 试气地质资料质量要求3.1.5.1 测压 a) 地层压力以实测或外推压力为准。 1) 把井筒积液放净后,关井下压力计,自气层顶以上500m开始侧压力梯度,至气层中部或气层以上100

14、m内实测地层压力.井口装标准压力表,井口压力稳定(24h井口压力波动小于0.1Mpa)后,起初压力计,压力卡片合格为准。 2) 纯气层若证实井底确无积液时,可用井口压力计算地层压力。 b) 压力恢复曲线按3.1.4.1中b)的规定。 c) 流动压力: 1) 每个油嘴在产量稳定时间内测一条流压曲线; 2) 纯气层若证实井底确无积液时,可用井口压力计算流动压力。3.1.5.2 求产 a) 求产及无阻流量的计算:当井筒积液放净后即可求产,求产要求取得一个高 回压下(即井口压力为最大关井压力的75-80%)的稳定产量.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试气,求取无阻流量。 b) 稳定求产的要求:求产中井口压力波动范围

15、小于0.1Mpa;当产气量大于或等于50104m3/d时,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2h以上;当产气量在50104m3/d10104m3/d时;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4h以上;当产气量小于10104m3/d时,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时间8h以上。 c) 油气层、气水层求产:必须安装三相分离器或两相分离器,油、气、水分别计量,每隔30min量油、水和测气一次。3.1.5.3 地层温度 a) 实测地层压力的同时,实测地层温度。 b) 井口气流上下流温度一律采用水银温度计计量,地面测温的观测记录时间按3.1.4.1中b)的规定。3.2 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2.1 自喷试采资料项目3.2.1.1 自喷试

16、采井基础资料项目 a) 井号、井别、井位(构造位置、地理位置、井位坐标)地面海拔; b) 试采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厚度; c) 试采时间; d) 其他有关基础数据; e) 地层温度、地层压力; f) 温度梯度、压力梯度; g) 关井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h) 有关石油成果资料。3.2.1.2 试采期间录取资料项目 a) 求产方式; b) 日产油气水量,累计油气水量; c) 原油含水率,含砂; d) 流动压力及曲线; e) 地层温度; f) 温度梯度、压力梯度; g) 孔板尺寸、有罪尺寸; h) 测气流量计孔板前后压力、温度; i) 井口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j) 油、气、水样品。

17、3.2.1.3 关井恢复录取资料项目 a) 关井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 b) 井下压力恢复变化数据及曲线; c) 地层温度。3.2.2 非自喷试采资料录取项目3.2.2.1 非自喷试采基础资料录取项目按3.2.1.1的规定。3.2.2.2 非自喷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包括: a) 试采方式; b) 日产油、水量,累计油、水量; c) 原油含水率,含砂; d) 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e) 地层温度;f) 井口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g) 油、水样品。3.2.2.3 关井测压力恢复资料项目按3.2.1.3的规定。3.2.3 试采地质资料质量要求3.2.3.1 测压 a) 地层

18、静压:试采前检定合格的存储直读电子压力计实测地层压力,压力计必须下至试采层中部或试采层以上100m内,24h内压力恢复不超过0.01Mpa。b) 流动压力: 1) 自喷油(气)开始试采0min-10min,每1min记录一次井下流压;10min-60min,每5min记录一次井下流压;60min-240min,每30min记录一次井下流压;以后每1h记录一次井下流压,在记录流压时同步记录油压、套压; 2) 定产非自喷试采井记录流压,第一天0min-600min与自喷井相同,以后每天抽油时以后每1h记录一次流压,关井时每4h记录一次压力,开抽和停抽时压力必须记录,油压、套压记录与井下同步。 c)

19、 静压梯度、流压梯度和温度梯度:自喷油(气)试采流压梯度每月测一次。测压力、温度梯度时,油层中部以上1000m内,每100m停30min记录一个压力、温度点;油层中部以上1000m外,每200m-500m停30min记录一个压力、温度点。 d) 压力恢复曲线:测压力恢复曲线时,压力取点按3.2.3.1b)中1)的规定,直至测出径向流段。3.2.3.2 求产 a) 自喷油井试采:试采阶段用分离器量油、测气,每4h量油、测气一次, 并记录相应的油、套压。 b) 非自喷井定产试采: 1) 采用计量池或油罐量油,间抽停抽2h -4h后量油一次,连续抽油每8h量油一次; 2) 按定产量抽油,每天量油和定

20、产产量波动应小于10%。 c) 定产气井试采: 1) 放空试采时间6d15d,进流程试采时间15d150d; 2) 定产量小于试气无阻流量的1/51/3; 3) 定产气井试采采用等时试井的方法,等时试井为开井24h、关井24h,等时段大于3个,等时段结束后进行定产生产; 4) 等时段试采结束后,测压力恢复曲线时,压力取点按3.2.3.1b)中1)的规定,直至测出径向流段。3.2.3.3 油、水、取样 a) 自喷油(气)试采在每一个工作制度求产过程中,分别取油、气、水样,做全分析; b) 自喷油(气)试采在一个合理工作制度的试采过程中,每15d取油、气、水样,做全分析; c) 地面油、气、水样品

21、必须在求产过程中采取,自喷油井必须在清蜡2h后采取; d) 非自喷井定产试采在试采过程中每15d取油、气、水样,做全分析; e) 油井试采应在试采过程中取油样做粘温关系化验。3.2.3.4 高压物性样品 若试采层在试油过程中无高压物性资料,则应在试采测地层压力前或试采结束后进行补取。4 试油(气)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1 试油(气)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1.1 试油(气)基础数据项目4.1.1.1 井号、井别、井位(构造位置、地理位置、井位坐标)、地面海拔。4.1.1.2 套管头至补心距离。4.1.1.3 水泥返深。4.1.1.4 井深结构或套管程序。4.1.1.5 固

22、井质量。4.1.2 井场准备4.1.2.1 立井架时间。4.1.2.2 井架型号、动力设备。4.1.2.3 采油树型号、规格,套管法兰短节长度、四通高度。4.1.2.4 防喷器型号、规格,分离器型号、规格。4.1.2.5 油补距、套补距。4.1.2.6 井口完好情况。4.1.3 配管柱4.1.3.1 时间。4.1.3.2 油管型号、规格、扣型、数量。4.1.3.3 工具名称、型号、规格(长度、最大外径、最小内径)。4.1.3.4 下入管柱及工具的深度,管柱结构示意图,油管记录。4.1.4 通洗井(刮管)4.1.4.1 通洗井(刮管)时间。4.1.4.2 通井规名称、壁厚、外径、长度及刮削器外径

23、、长度。4.1.4.3 通洗井深度、通井遇阻及处理情况。4.1.4.4 洗井方式(正、反洗井),动力设备。4.1.4.5 洗井液名称、相对密度、粘度,洗井液用量。4.1.4.6 洗井泵压(最高泵压、一般泵压)。4.1.4.7 出口出液(泥浆或清水)时间、出口排量。4.1.4.8 洗出液的名称、密度、粘度、液量。4.1.4.9 实探砂面深度。4.1.4.10 通洗井质量要求:套管完井通至人工井底,若待试油层底界距井底的距离大于50m时,通至待试油层底界以下50m;裸眼、筛管完井,通至套管鞋以上10m-15m。4.1.5 冲砂4.1.5.1 冲砂时间。4.1.5.2 冲砂方式,动力设备。4.1.5

24、.3 冲砂液名称、性质、用量、相对密度、粘度。4.1.5.4 冲砂井段。4.1.5.5 冲砂排量、冲砂泵压、冲出砂量、返出物描述。4.1.5.6 冲砂质量要求:a) 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下放管柱冲砂;b) 探砂面管柱悬重降低5KN-8KN;c) 每次单根冲砂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d) 5根-10根冲砂完后,充分循环不少于一周;e) 冲砂完8h后,复探砂面深度。4.1.6 油管或钻杆实探人工井底4.1.6.1 实探人工井底时间。4.1.6.2 加压吨位。4.1.6.3 实探人工井底次数。4.1.6.4 实探人工井底深度。4.1.6.5 油管或钻杆实探人

25、工井底质量要求:实探人工井底3次,深度误差小于0.5m4.1.7 试压4.1.7.1 试压方式,介质名称、性能。4.1.7.2 试压时间、试压(负)值。4.1.7.3 试压检验情况。4.1.7.4 试压质量要求按SY5467-92中4.1和4.2试压的规定。4.1.8 压井4.1.8.1 压井时间。4.1.8.2 压井方式,动力设备。4.1.8.3 压井管柱及深度。4.1.8.4 压井液名称、相对密度。4.1.8.5 压井液用量。4.1.8.6 压井井口压力、返出口压力。4.1.8.7 压井液进出口排量、密度。4.1.8.8 是否井漏,漏失量,压井总液量。4.1.8.9 压井质量要求: a)

26、压井过程中不得停泵,排量不低于0.5m3/min,最高泵压不得超过油层吸水压力。 b) 压井液进出口相对密度值不大于0.02,即可停泵。4.1.9 射孔4.1.9.1 射孔液名称,密度、深度。4.1.9.2 射孔层位、层号、井段、厚度。4.1.9.3 射孔时间。4.1.9.4 射孔方式,动力设备。4.1.9.5 射孔枪型、弹药、孔密、总孔数、相位。4.1.9.6 首炮点火时间、点火方式。4.1.9.7 射孔次数。4.1.9.8 发射率。4.1.9.9 校深方法、时间、深度。4.1.9.10 校正值、固标值。4.1.9.11 复合射孔总药量。4.1.9.12 测后磁时间、后磁井段、后磁显示情况。

27、4.1.9.13 射后油气显示情况;液面变化情况;射孔中有无遇阻、遇卡现象及落物。4.1.9.14 射孔井段上下第一个接箍深度。4.1.9.15 射孔质量要求: a) 校准射孔深度误差不大于0.2m; b) 发射率的计算,以实射孔数除以设计应射孔数。 c) 每米射孔发射率低于80%应补射孔。4.1.10 替喷 诱喷4.1.10.1 替喷 a) 替喷时间。 b) 替喷方式,动力设备。 c) 替喷液名称、相对密度。 d) 替喷液用量,排出液量。 e) 替喷压力(进口压力、出口压力)。 f) 泵的排量。 g) 完井管柱结构、深度。 h) 替喷质量要求: 1、替喷过程中不得停泵,排量不低于0.5m3/

28、min,泵压应低于油层吸水启动压力;2、替喷深度应在人工井底以上1m-2m;3、替喷进出口液相对密度差值不大于0.02;4、高压油气井在完成求产管柱后进行替喷。4.1.10.2 诱喷 a) 诱喷时间。 b) 诱喷方式,动力设备。 c) 诱喷后油层产液性质。 d) 诱喷时间、出液量。 e) 井口压力(油压、套压)。 f) 诱喷质量要求: 抽汲后能自喷则正常生产;经抽汲仍然不能连续自喷的井,待抽出液达1.5倍井筒容积时,则视为抽汲诱喷结束。4.1.11 排液求产4.1.11.1 气举排液求产 a) 气举时间; b) 气举方式,动力设备; c) 管柱结构,气举深度; d) 出口出液时间、压力; e)

29、 举空时压力、最高压力; f) 恢复时间、周期时间; g) 计量池底面积,液面起始高度,周期产液量。4.1.11.2 提捞排液求产 a) 捞筒规格(内径、长度),动力设备; b) 提捞时间、深度; c) 提捞次数,捞出液量,捞空深度; d) 捞空时间,恢复时间,周期时间; e) 计量池底面积,液面起始高度,周期产液量。4.1.11.3 抽汲排液求产 a) 管柱结构、深度; b) 抽子名称、规格,动力设备; c) 抽汲时间、深度,液面深度; d) 抽汲次数,抽空深度,抽出液量; e) 抽空时间,恢复时间,周期时间; f) 计量池底面积,液面起始高度,周期产液量。4.1.11.4 气举、提捞、抽汲

30、质量要求 a) 气举质量要求按SY/T5981-2000中3.5.2的规定。 b) 提捞质量要求按SY/T5981-2000中3.5.3的规定。 c) 抽汲质量要求按SY/T5981-2000中3.5.4和SY/T5789-93中5.3的规定。4.1.11.5 水力泵排液求产 a) 求产时间; b) 管串结构、深度,动力设备; c) 排液方式、时间; d) 动力液名称、性能; e) 进出口压力、排量、温度。4.1.11.6 自喷油(气)井求产 a) 井口装置的规格、型号; b) 分离器的规格、型号; c) 油压表、套压表的规格、型号、量程。4.1.12 测试求产4.1.12.1 下井工具 a)

31、 工具名称、长度; b) 内径(最小内径)、外径(最大内径); c) 下入深度; d) 下井工具最小内径; e) 封隔器卡点(上下卡点距测试井段3m-5m,且避开套管接箍); f) 下井管柱示意图(从井口到井底所有工具)。4.1.12.2 下井仪表 a) 压力计类型、编号及量程; b) 压力计位置(内、外、监测); c) 下入深度; d) 时钟编号及量程; e) 温度计量程(最高温度)。4.1.12.3 测试垫 a) 测试垫类型、用量、相对密度; b) 液垫高度,掏空深度。4.1.12.4 射孔测试联作 a) 点火方式。 b) 录取点火数据: 1) 预定井口压力、次数,点火最高泵压压力、时间,

32、注入液量,点火后泵压下降压力; 2) 投杆器规格,投杆时间,点火时间。4.1.12.5 地层测试 a) 下测试管柱时间; b) 下完管柱时悬重; c) 测初、终静液柱时间; d) 坐封时间、方式,坐封深度,坐封载荷,管柱方余及施加压力; e) 测试压差; f) 延时时间,开关井时间; g) 开关井期间环空液面情况; h) 开井期间地面显示头显示; i) 解封时间; j) 解封后管柱悬重; k) 起管柱时间。4.1.12.6 求产 按3.1.4.2的规定。4.1.12.7 反循环 a) 反循环时间; b) 返出液类型、数量; c) 反循环液的类型、密度、粘度、用量; d) 反循环压力。4.1.1

33、2.8 a) 取样时间;b) 取样地点;c) 样品对应深度;d) 样品数量。4.1.12.9 回收液a) 液体名称、性质;b) 高度;c) 数量;d) 折算日产量。4.1.12.10 卡片填写数据a) 井号;b) 层位;c) 井段;d) 测试日期;e) 压力计号及量程;f) 压力计下深;g) 时钟号及量程;h) 实测最高温度。4.1.12.11 测试放样a) 放样时间;b) 放样地点;c) 放样压力;d) 油、气、水样体积;e) 环境温度。4.1.12.12 地层测试质量要求a) 下测试管柱按SY/T63371997中5.4的规定;b) 封隔器坐封按SY/T63371997中5.5的规定;c)

34、 起测试管柱按SY/T63371997中5.8的规定。4.1.13 求产取样4.1.13.1 取样时间;4.1.13.2 取样地点;4.1.13.3 油、气、水样数量。4.1.14 测温测压4.1.14.1 下压力计、温度计时间。4.1.14.2 压力计、温度计下到预定深度时间。4.1.14.3 停留时间。4.1.14.4 上起压力计、温度计时间。4.1.14.5 起出压力计、温度计时间。4.1.14.6 压力计号、量程,温度计号、量程。4.1.14.7 测温、测压深度。4.1.14.8 测温、测压层位,井段,油层中部深度。4.1.14.9 压力值、温度值。4.1.14.10 测温、测压时井口

35、油压、套压。4.1.14.11 测温、测压质量要求 a) 工作温度不超过温度计量程的80%,工作压力在压力计量程的30%85%; b) 温度计、压力计必须下至试油(气)层中部或以上100m以内,按设计要求测温度、压力梯度。4.1.15 压裂、酸化4.1.15.1 压裂 a) 压裂设备名称、型号、数量; b) 压裂井口装置、管柱的规格、型号; c) 压裂液名称、性质,入井总液量、入地层总液量; d) 支撑剂名称、粒径,入井砂量,入地层砂量; e) 压裂层位、小层号、井段; f) 试挤时间,地层破裂压力,泵的排量、用液量; g) 加砂时间、泵压、排量,加砂量,混砂比,用液量; h) 替挤时间、泵压

36、、排量,替挤液用量; i) 下井工具名称、型号、规格,下入时间,下入深度,下井油管数量; j) 压裂上提管柱时间、数量、长度,压裂液返排量; k) 起管柱时间,起完管柱时间,压裂液返排量; l) 测压前压后井温时间、井段及砂面深度; m)压裂施工曲线。4.1.15.2 酸化 a) 酸化设备名称、型号、数量; b) 酸化井口装置、管柱的规格、型号; c) 酸液名称、浓度,各种附加剂名称,入井总液量,入地层总液量; d) 酸化层位、小层号、井段; e) 挤酸时间,酸化半径,挤酸泵压、排量、总用量; f) 替挤时间、泵压、排量,替挤液名称、用量,关井反应时间; g) 下井工具名称、型号、规格,下入时

37、间,下入深度,下井油管数量; h) 酸化施工曲线。4.1.15.3 压裂、酸化质量要求 a) 压入井内的各种流体和支撑剂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施工压力及排量应连续记录; c) 酸化施工前后均应加深油管至油层以下彻底洗井; d) 酸化施工后应及时排酸,注酸完后8h之内应加深油管洗井,然后进行第一次排酸; e) 排酸工作应连续进行,以氯离子或其他微量元素检查排酸情况;4.1.16 封隔油层4.1.16.1 注水泥塞 a) 底水泥塞规格(直径、高度)或稠泥浆注入量、液面深度; b) 注水泥浆管柱深度; c) 清水量、干水泥量; d) 配水泥浆量、密度、时间; e) 注水泥浆量、时间、泵压、排量;

38、f) 替挤液名称、用量、时间; g) 上提管柱时间,油管深度; h) 反洗用液量、时间; i) 返出液名称、时间、数量; j) 侯凝油管深度,侯凝时间; k) 试压方式,井口加压、加压时间、压力下降值; l) 实探水泥面深度,加压吨位。4.1.16.2 电缆桥塞 a) 电缆桥塞名称、型号、规格; b) 下电缆桥塞时间,点火时间; c) 电缆桥塞卡点深度、试压情况; d) 倒水泥时间、数量、密度;4.1.16.3 机械桥塞 a) 下机械桥塞时间; b) 机械桥塞型号、规格; c) 机械桥塞顶深; d) 丢开前试压时间、压力; e) 投球时间、憋压时间及压力; f) 试坐时间及压力; g) 试压时

39、间及压力下降情况。4.1.16.4 封隔油层质量要求 a) 水泥塞、桥塞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水泥塞试压要求:套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77.8mm时,试压10Mpa,30min压降不超过0.3Mpa;套管直径小于177.8mm时,试压12Mpa,30min压降不超过0.3Mpa。 c) 桥塞坐封后,试压15Mpa,30min压降不超过0.3Mpa。4.1.17 封井4.1.17.1 封井日期、封井方式。4.1.17.2 封井装置的型号、规格。4.1.17.3 井内管柱结构示意图,井下工具型号、规格,工具下入深度,尾管完成深度,井下落物情况等。4.2 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2.1

40、试采基础数据录取项目4.2.1.1 按4.1.1.14.1.1.5的规定。4.2.1.2 补心海拔深度。4.2.1.3 井深。4.2.2 井场准备 按4.1.2.14.1.2.6的规定。4.2.3 配管柱 按4.1.3.14.1.3.4的规定。4.2.4 通洗井4.2.4.1 按4.1.4.14.1.4.10的规定。4.2.4.2 是否井漏,漏失量。4.2.5 压井4.2.5.1 按4.1.8.14.1.8.9的规定。4.2.5.2 是否井漏,漏失量。4.2.6 下压力计4.2.6.1 下压力计时间。4.2.6.2 压力计名称、规格、型号、编号。4.2.6.3 地面校正零值(二次仪表读数)。4

41、.2.6.4 信号电缆规格、长度。4.2.6.5 下压力计方式。4.2.6.6 压力计下深。4.2.7 下试采管柱4.2.7.1 下管柱时间。4.2.7.2 油管规格、型号、长度、数量。4.2.7.3 泵型号、规格。4.2.7.4 下抽油杆时间。4.2.7.5 抽油杆规格、长度、数量。4.2.7.6 碰泵情况。4.2.7.7 防冲距长度。4.2.7.8 光杆外径、长度;在下死点时盘根盒以上剩余长度。4.2.7.9 下抽油管柱质量要求: a) 光杆深入顶丝法兰以下长度不小于防冲距与最大冲程长度之和; b) 光杆在防喷盒平面以上长度应在1.2m1.5m。4.2.8 试抽4.2.8.1 试抽时间。4

42、.2.8.2 试抽次数。4.2.8.3 憋压值。4.2.8.4 压力稳定情况。4.2.9 下加热电缆4.2.9.1 下电缆时间。4.2.9.2 电缆长度,下井长度。4.2.9.3 电缆直径。4.2.9.4 电缆头直径4.2.9.5 电缆绝缘情况。4.2.9.6 电缆功率。4.2.9.7 电缆耐温值。4.2.10 安装抽油机4.2.10.1 装抽油机时间。4.2.10.2 抽油机型号、基础型号。4.2.11 测温测压 按4.1.14.14.1.14.11的规定。4.2.12 试采4.2.12.1 自喷油(气)井试采 按4.1.11.6的规定。4.2.12.2 抽油试采井 a) 抽油时间; b)

43、冲程,冲数; c) 泵径泵型,泵理论排量; d)上下冲程电流。4.2.12.3 测示功图 a) 测示功图启动抽油机30min以后进行连续测试两次,图形合格。 b) 测示功图录取资料: 1)测试时间; 2)仪器型号; 3)测试人 4)简要分析4.2.12.4 测动液面 a) 所测图形波形清晰,液面反射波明显易辨认为合格。 b) 测动液面录取资料: 1)测试时间; 2)所用仪器型号; 3)液面深度; 4)测试时对应的油、套压。4.2.13 结束测试4.2.13.1 直接转产。4.2.13.2 不直接转产,录取资料: a) 起抽油杆时间; b) 起试采管柱时间; c) 起压力计时间。5 有关资料数据

44、的单位及取值规定常用数据取值规定见表1.表1 常用数据取值规定序号数据名称单位取值规定1长度(深度、厚度)m保留2位小数2产量日产M3(t)/d液体:日产量100,保留1位小数;日产量1000.01,保留2位小数;日产量0.01,保留3位小数。气体:日产量一律取整数累计m3(t)液体:累计产量100,保留1位小数;累计产量1000.01,保留2位小数;累计产量0.01,保留3位小数。3 压力Mpa压力表读取的压力值,保留2位小数;压力计测得的压力值,保留4位小数4温度保留1位小数5容积mL/L取整数6拉力KN保留1位小数7排量M3/min保留1位小数8油气比t/m3取整数9油嘴、挡板mm保留1位小数10油气比、气水比l取整数11密度g/m3保留4位小数12粘度mPas保留4位小数13CLmg/L保留4位小数14PH值保留2位小数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