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新人教版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444690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3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适应性考试试题(A卷)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省2013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及答题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A卷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认真核对与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试卷类型A或B后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

2、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聆听 凌空 模棱两可 高屋建瓴 B觊觎 谄谀 尔虞我诈 矢志不渝 C浸渍 陷阱 疾风劲草 泾渭分明 D针灸 内疚 鸠占鹊巢 咎由自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迤逦 蟊贼 披肝沥胆 削足适履 B辐射 落寞 心无旁骛 攻城掠地 C冠冕 膨胀 殒身不恤 锐不可挡 D颓圮 惦量 指手划脚 甘拜下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影本是一种世界语言,如今 一种世界产业;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的角

3、色、台湾的场景、美国的资本,始能成就这一部国际级的佳作,可谓 。反观“绿委”要求废金马奖的口水风波,套用一句鲁迅的话,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非但不足成事,反而会使台湾更显 。金马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 的“立委”! A应是 水桶当喇叭-大吹 委琐 墨守成规 B还是 二更棒子打两下-没错 萎缩 固步自封 C更是 厕所里传消息-丑闻 萎谢 抱残守缺 D便是 二八娇妻一岁郞-荒唐 萎靡 亦步亦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道,从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B今年4

4、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称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生。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

5、性与文学性。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

6、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

7、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彩,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

8、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

9、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

10、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选自2013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略有删改)6.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 “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 “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

11、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

12、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论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

13、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

14、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

15、其然乎?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分)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 B C D1l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

16、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

17、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度浮桥至南台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浮桥:今福

18、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分) (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2)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5)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9、(8)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雾中的村庄苏作成 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

20、,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

21、,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就在左边附近,一个台阶举起的小小寺庙,淡成了一帧历史照片,也在静听尘世的声响。紧挨着它的一棵棕榈树,执拗地让干渴的绿色在暗色中坚守。在东边的雾中突然有了一枚银币闪动,就像某个官吏蛮横的眼神,那是太阳,瞬息它又被雾推开和融化了。雾不让我看到太阳的挣扎,我也不愿意听到太阳挣扎的声音。然而,我很快喜欢了这雾。雾淹没了城市,淹没了村庄,淹没了我,淹没了无数的思绪、野心和贪婪。雾真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雾精简了这个世界,雾精简了这个村庄。这个世界,这个村庄在此时此刻成了精品:脚下的一段道路,近旁一些忘记了季节仍然开着花的无名野草;不远处一些菜园,一些废墟,一个寺庙,几个

22、被季节抹黑的菜棚的木架,两三个农家院子的轮廓,还有几个交流的人的声音,几声顽皮孩童的哭叫,几个脚步的声响和孤独的我的躯壳和思考。那一个白纸的圆在村庄的一处又闪了一下。我疑心它是另一个世界不怀好意的使者,它更像是我所在世界的一个威力无比的漏洞。我开始喜欢的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力量来堵塞这个漏洞? 我感到我的躯体开始变热。我返身朝东边看了一下,那圆的白纸,在雾中已然光亮起来了。很快,越发亮起来的太阳光线,让城市这一面的雾开始后退,那雾竟然闪出一种好看的蓝光。有一座楼房的几排窗口,光鲜地露出了脸。我知道城市很急切地想将雾中的村庄纳入它的视野和地盘。鞭炮声、车子的喇叭声、街道的嗡嗡声,成了城市的帮手。

23、我明白我很快又会被城市逮住,成为一个城市人。河边的一棵树,挺立着,似乎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准备。然而村庄仍然懒在雾中,没有完全起身,我知道村庄的心事,我也同情村庄的心事。 不久,城市露出了贴近村庄的更多的建筑,在散开了的雾中,清瘦着,精神着。有了几个农民在田野走动,一个还扬起了锄头,然而我明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那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挖一锄,挖两锄,挖三锄,乃至挖一千锄,也只是枉然。然而,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 (选自2013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删改)17文章不仅写了雾、村庄,还写了城市,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18文章第段画线部分写了雾中的村庄的景象,请赏析其写作

24、特色。(4分)19作者最后说“我真心祈祷,雾中村庄的灵魂,能够变成城市的音符”,请你结合文本,探究其含义和原因。(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l2分,共3小题)2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分)示例: (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 拟出的对联:22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请你为这届读书活动拟写两条标语。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表达简明得体;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4分)六、写作(共60

25、分,共1小题)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B(读音都为y;A项,依次为lng,lng,1ng,lng;C项,依次为jn,jng,jng,jng;D项,依次为ji,ji,ji,ji)2A (B掠一略;C挡一当;D惦一掂。)3B(第一空前后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可排除 A、D两项。“萎谢”指花草干枯凋谢,显然用在此处不当,所以排除C项。据此确定答案为B)4B(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项,句式杂糅,将“主要”删掉;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5C(海因里希伯尔应为德国作家。)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26、,共3小题,每小题3分)6.C(“人文”只是与由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7.D ( “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一语错,无因果关系,且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8. A (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D (爱:吝惜。)【参考译文】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

27、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军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

28、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一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

29、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

30、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13.余尝于圣

31、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解别人也更难了。14【答案示例】(l)特点:雄伟壮观。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

32、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4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4分)【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

33、”“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逸。“白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15(1)不知天上宫阙;(2)陟罚臧否;(3)栗深林兮惊层巅;(4)长余佩之陆离;(5)小学而大遗;(6)一片神鸦社鼓;(7)舞幽壑之潜蛟;(8)凭轩涕泗流。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16CD (C项,错在“对真实世界的躲避的心态”,从全文看,作者希望留住世界的自然与美,雾在文中不是躲避的象征。D项,应是树已然向现实妥协,村庄却在坚守自己的底线。)五、语言文字运用(共l2分,共3小题)20【答案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4分)21【答案示例】论语告诉我们的都是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而这恰恰又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4分)22【答案示例】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 助人为乐情长在,雷锋精神心永存!(4分)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是这一活动的主题,标语要围绕主题,突出特色;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多使用对比、对偶性的句子或简单的排比句;语言要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同时要起到营造氛围、鼓舞人心的作用;注意字数。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