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442181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1.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doc(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年广西中考文言文真题(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崇左市、来宾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贺州市、玉林市、百色市、河池市、贵港市)(2018北部湾经济区)古诗文阅读(一)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

2、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二)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学则殆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

4、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B.第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5.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 (三)田猎之获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

5、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 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释】州里:乡里。惟:思,考虑。疾;奋力,用力。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齐人有好猎者好: (2)狗良则数得善矣则: 7.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译文:8.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分析,

6、辨析正误。B项“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一句表述错误,应该是“充满战地的凄凉和肃杀之气”。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考虑。A项“道”意思分别是“道路”和“正确的方法”;B项“石”意思分别是“石头”和“计量单位”;C项“日”意思分别是“太阳”和“每天”;D项“”意思都是“头”。故选D。3.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可”意思分别是“大约”和“可以”;B项“者”

7、意思都是“的人”;C项“而”分别表示“修饰”和“转折”;D项“乃”意思分别是“于是、就”和“竟然”。故选B。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触景生情,“忧”从心生,表达了孤凄悲凉的心境。5.(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6 .(1)喜欢,爱好(2)就【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

8、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好”意思是“喜欢、爱好”。7.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独:只;猎:打猎;然:这样。8.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启示

9、: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 的故事中体现。综合文段内容来看,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是因为他回家努力耕地,努力耕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了。可以让人明白: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

10、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 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买好狗,有了好狗之后他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2018柳州市)一、文言文阅读【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

11、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

12、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

13、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二、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参考答案:1.B 【解析】B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提供食物

14、;饲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2.A 【解析】A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A都表转折,却。B在;向。C的;去。D相当于“而”,表修饰;把。3.D 【解析】D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D项所讲的,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理。4.(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手”“

15、假”“但”“志”等字词的翻译。5.孙权;冬季打猎(或壮观的出猎、出猎、狩猎)【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篇内容的理解。“孙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孙权。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从“锦帽貂裘”的穿着,从“左牵黄,右擎苍”的行为来分析,上阙描写的场景应该是冬季打猎。6.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解析】赏析词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一样。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

16、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答此类题,一定要答出词人的思想感情,即抒发作者报国的壮志。【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

17、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2018桂林市)(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5题。【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18、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

19、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甲

20、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21、提携玉龙为君死。6.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典故,表达了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 7.【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项,意思是表转折,其他各项的意思都是表修饰。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22、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理解分析错误,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D项不正确,应改为: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醉翁亭是作者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丰乐亭的命名根据文

23、中意思可知:百姓安享年年丰收之乐;游丰山美景而乐;这里的风土人情让作者喜爱;作为刺史与民共乐;让百姓时时记着丰乐太平生活是皇上的恩德,珍惜太平生活。5.(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用。事简:政事简单。6.窦宪勒石燕然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

24、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甲词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乙诗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7.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

25、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本题可以结合用典来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甲词的“委婉曲折”表现在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乙诗的“豪迈奔放”表现在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

26、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2018梧州市)古诗文阅读(一)古诗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

27、人陶醉的江上美景。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 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 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福:福气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测:揣测,估计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以伤先帝之明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C.公将鼓之陈胜佐之D.公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4

2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 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 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彼竭我盈,故克之。(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

30、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 【注释】泽:宗泽,南宋将领。云:报告。生兵:新兵。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 等:(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计: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

31、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参考答案: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C.根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可知,“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说法不正确。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A.根据句意“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可知“福”,用作动词,“保佑”的意思。3.B 【解

32、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凭借/表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以致”;B.都表承接;C.,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他;D.代词,指曹刿不鼓、下视登望等这些动作/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故选B。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D.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

33、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所以“鲁庄公是一个昏君”说法不正确。5. (1)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肉食者”,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参与;“盈”,充沛,旺盛。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

34、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6. (1)同样(2)考虑【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识记“等(同样)、计(考虑)”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7.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

35、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8. 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从“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做出正确决策。从“下令日: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36、。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 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2018贺州市)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37、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38、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

39、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志:记。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占:占卜。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忭:高兴,快乐。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而凿池其南C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 (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

40、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C甲文第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2)官吏相与庆于庭_5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_(二)古诗词鉴赏6.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

41、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和“ ”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答案:(一)1C 【解析】C项,方:才。“民方以为忧”,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2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之,前为“代词,代醉翁亭”,后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一个表转折,然而,但是,却;后一个表顺承,然后。C项,其,前一个为“代词,代他们”;后一个“表反诘,难道”。D项,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无正确答案。3D 【解析】D项“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

42、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错误,应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二)4(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们共同庆贺于厅堂。【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乐”,乐趣;“得”,动词,可译为“领会”;“寓”动词,寄托。(2)句中“相与”,共同;“于”,介词,在;“于庭”,状语后置。5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

43、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所体现的思想、精神,他们二人写作此文时的政治处境相似,思想也极为相似: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都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在逆境中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这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6.(1)白日斜 天涯 痛苦或愁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白日斜”和“天涯”两词语可以看出是诗人用环境描写来烘托离愁,由此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愁苦。(2)示例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44、。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解析】此题考查千古名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蕴含的思想感情。试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

45、,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

46、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2018玉林市)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

47、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

48、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

49、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50、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B.不能

51、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

52、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 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 C.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

53、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 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参考答案:1.B 【解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词的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紧接着,词人用“我欲乘风归去”写出自己的打算,但还未及展开,便用“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思想打断。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

54、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则更为直接地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写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实为衬托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据此,B项,词的上片“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说法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2.A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A项的“会”是“适逢,正赶上”的意思,不是“聚集”。故答案为A。3.C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确译句为:宾客们的

55、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意:心情。少:稍微。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正确译句是: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力拉”为拟声词。C正确。D中的“夫”不是丈夫,是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的意思是: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据此分析,答案为C。4.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乙文来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两个人物没有主次之分,文章中钟子期对琴声的评价也就不是侧面略写。所以,D项“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D。(2018百色市)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

56、文阅读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57、为众人而已耶? 【乙】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彩俊发。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故时人有“才尽”之论。(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注释】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江淹:南朝文学家。郭景纯:即郭璞,文学家。质: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世隶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且为众人年且九十C.后梦一丈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D.可以见还此人可就见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B.【乙】文

58、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称。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的“故文采俊发”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59、成现代汉语。(1)稍稍宾客其父。(2)尝梦人授以五色笔。(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 ;从语言风格上看是。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6.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参考答案:1.C 【解析】A项前者为“属于”;后者与“奴”同义复词,“仆役”。B项前者为“尚且”;后者为“将近”。C项前后者均为“男子”。D项前者指代“自己”;后者为“拜访”。2.C 【解析】C项“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先人”,这里应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3.D 【解析】D项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以偏概全。乙文无此意,属于无中生有。4.(1)译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2)译文:曾经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