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5441567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留园的历史变迁及建造背景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留园为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

2、世界文化遗产。复杂的时代背景1.商品经济飞速腾飞明代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大批半农半商的工商地主和市民阶级崛起。如南方的徽州商人,在当时最发达地区的江南,徽商几乎控制了主要城镇的经济命脉,以致都有“无徽而不成镇”的说法。明末清初,朝廷颁行“纲盐法”,准许商人承包食盐的专卖业务,。两淮食盐贩运获利最大,盐商几乎为徽商所垄断。这些商人大多拥资数万,奢丽相尚。而明清时候的江南,更是经济冠于全国,粮食亩产量最高,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朝廷的赋税三分之二来自江南。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大有提高,他们中的一部分向士流靠拢,从而出现“儒商合一”,反过来更有助于

3、商人的地位的提高。因此,以商人为只提到市民作为一个新兴的阶段,对社会的风俗习尚、价值观念等的转变,发生了明显的影响。2.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明初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施行严格的思想控制。清朝入关后,为了实现民族政府,同样大兴文字狱。因而,宋人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不复存在,整个社会处于人性压抑的状态。但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相应的市民文化的勃兴则要求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在这一矛盾的情况下,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漫思潮。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压抑感而企求摆脱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也必然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赏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

4、披上了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促成了私家园林文人风格的神话,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3.造园理论技法的生成两千多年来,我国的园林设计师,造园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许多设计理论和造园林技法,着在明以前的历史文献和诗赋文章中屡见不鲜,但作为造园专著,则是从明代以后正式出现的其中首推明代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全书共三卷,按相地(选址)立意(大基础)到屋宇(房屋建筑),装折(栏杆修饰等)墙垣,铺地,掇山,选石两篇为计成实践经验总结,有很高的造诣。该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园林与地势配合的假山,例如园山,亭山,厅山,楼山,阁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以及山峰,冈峦,

5、悬崖,幽洞,深涧,瀑布,曲水,池沼等各种景观的布置方法以及太湖石,昆山石,黄石,灵壁石等材料的选用,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造园专著。此外,如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一家言中也有关于造园理论及技术的专门内容。至于散见在各家的散文,游记,诗词歌赋中的造园理论与记述就非常之多了。4.与外界交流的增加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几千年中,各地区不断交流,相互融合,自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与欧亚各国发生交往以后,即不断吸收外来的建筑因素,丰富自己的内容。古塔既是吸收印度等国的建筑艺术因素不断创造发展的典范。自明清以后与国外的交往更加密切,西方音乐,美术,建筑等相继传入我国,最著名的有北京园中的海晏堂,线法山,谐奇

6、趣,万花阵,远赢观等被称为西洋楼。其他宫园也吸取了西洋园林的一些技法,因为中国园林有深厚的传统,独特的风格,外来因素或被融合,或被同化吞噬,逐渐中国化了。5.园林分化显著,艺术高度成熟这一时期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文人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这个时期,园林创作方法完全写意化,文人画盛极一时,形成独霸画坛之势,影响及园林而促成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石技艺,造园常用叠石成山,也为写意山水的发展创设了更有力的技术条件。这个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促成了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包括留园在内的江南园林更是这个高

7、峰的代表。留园在苏州阊门外上津桥下塘,今留园路338号(原有9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园广袤三十余亩。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治别业于金阊门外二里许,益台园圃,后人称之谓东园(1)。园中杂莳花竹,有堂名后乐,环以周廊,“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由里人周时臣叠奇石为片云奇峰,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其中有亭一座,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堂皇侧有垅甚高,多古木,垅上有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层灵叠秀,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

8、。相传不朱面所凿,乃北宋花石纲之遗物(2)。后徐氏传子及孙,逐渐衰落,园亦易主(3)。 清朝初期,园一度废为踹布坊,后相传重建于民法氏,但屡屡易主(4)。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成府行宫(今苏州第十中学)(5)。 乾隆五十九年报公元1794年),园归观察刘恕,经过五年时间的修复和扩建,于嘉庆三年(公元老派798年)始成,因园内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又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6)。中有传经堂皇、还读馆、卷石山房、明瑟楼、听雨楼、寻真阁、绿荫、曲溪楼、掬月亭、含青楼、垂杨池馆、个中亭、餐秀轩、半野草堂皇等。恕性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即刘恕住宅部分

9、 ,外园即园林部分(7)。道貌岸然光三年(公元1823年),园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8)。庚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乱后,园遂荒芜(9)。 同治未年,住宅部分 售给予程氏,旋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改建成成二程夫子祠(10)。(今留园大门东侧新售票房、生态停车场、办公楼等,即是在其遗址上折建成)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11),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比昔盛时吏增雄丽。因前园生姓刘而俗呼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仍其音而易其籽,改名留园(12)

10、。园除祠堂住宅外,有绿荫、涵碧山房、明瑟楼、恰杭、闻木樨香叶、半野草堂、自在处、远翠阁、豪濮榻亭、清风池馆、汲古得修绠 、五峰仙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又一村、亦吾庐、心旷神怡之楼、石林小院落、揖峰 轩、洞天一碧、还读我书斋、鹤亭、学圃、绣圃等。后又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公元1888年1891年)增辟东、西两面两园,东园即东山丝竹、冠云峰 、林泉耆硕之馆(奇石寿太古轩)、仙苑停云(云满峰头月满天楼)、待运送庵、浣云沼、冠运送亭、亦不二。西偏小蓬莱、至乐亭、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亭、月榭星台、活泼泼地、君子所履、南花房、北花房、十景花坞、菜畦果圃胜。山石之奇以冠军运送

11、、岫运送、瑞运送(非今苏州十中之瑞云峰)三峰 为最,巍然挺立,尤以冠云峰为最巨。其时园林祠堂住宅广袤约四十余亩(13)。1911年,辛亥革命起,因园已归盛康之子盛宣怀,革命军将园没收,后经盛宣怀四方活动,于1912年底终于由袁世凯不令发还(14)。1927年北伐军到苏州,第21师司令部一度驻在园内(15)。1929年3月7日,园又被国民党政府以盛宣怀生前贪污、侵蚀国币之罪加以杳封,由吴县县政府派员管理,同年6月18日,园红修葺后对外开放,供人游览(16)。1932年“1.28淞沪抗战暴发,园亦随之关闭,其间曾为宁沪警备司令张治国的”高级教官室“,对外“野营办事处”(17)。1932年6月1日,

12、园经整理后,又行开放(18)。1933年10月13日,经盛宣怀之子盛恩颐四处奔走,辗转反复,终于将留园义庄及其附属房屋田地区性,由吴县政府受命发回(19)。抗战时期,留园经日军蹂躏,“尤栋折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附,精美之家俱搬取一空”,园从此荒废(20)。抗战胜利后,园又成为国民党部队驻军养马之所,五峰 仙馆,林泉耆硕之馆的梁柱被马啃成了葫芦形,五峰仙馆地上马屎堆积有一尺余厚,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梁断柱,破壁颓垣,几乎一片瓦砾(21)。1949年解放后,苏州市人民政府于1953年拨款抢修,至年底全部竣工。园中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基本保持了以往古园的

13、风貌。1954年园林管理处成立,园由文管会移交给园林管理处,并于元旦对外开放,供人参观浏览。来游者日以万计,无不交口赞赏,遂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留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一二四。1966年,园一度易名为“红卫”公园,至1971年恢复原名,仍称留园。1991年,留园收复原盛家祠堂及部分住宅(收复前为医药公司仓库),次年3月动工整修,年底竣工,经整修后建筑其本保持了原先的模样。从此,留园集园林、祠堂、住宅为一体,更趋完整。1997年124日,留园和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1998年4月2日,留学生园和美国纽约寄兴园缔约结为“姐妹园”。1998年7月,为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治理留园周边环境,动迁留园路86号(此地原先也是留园一处住宅)及附近 民居23户,征地1045平方米。经反复论证,在2001年底破土动工,于2002年11月18日建成成苏州园林档案馆并开馆投入使用。这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统一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将产生深远意义。1998年8月,留园对又一村内盆景作业场地进行改造,动迁半边街77号住户,征地74平方米,使留园半边街的围墙作直,改造后病既改善了生产场地(今为清洁工人休息间),又扩大了园内盆景的开放面积。1999年3月,留园对原

15、北花房及周边15户民居进行动迁,征地1100平方米,收复北花房后并加以履行扩建。同时把园同内原有君子所履、射圃、缘溪行景点进行整修(整修前俗称枇杷园,作为园内菊花生产场地),次年9月恢复开放,通过 整治转换,既治理了周边环境,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又增添了景观,扩大了开放面积。2000年9月,留园对东侧五福弄(原留园东宅破败后拆建成为民居)进行环境整治,动迁居民42户,征地2988平方米,在此遗址上,重新规划建设,于2001年9月建成留园配电房,2002年2月建成留园新的售票房、驾驶员休息间和小件寄存处,2002年10月1日生态停车场竣工并投入使用。2003年6月6日留园管理处新办公大楼落成,

16、乔迁办公。整个外环境的整治改造,为留学生园的保护利用开创了新的篇章。2003年7月3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留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级旅游区(点)。留园自开放之后,修缮之余,未改旧观。参考文献:(1)明实录,范允临输寥馆集,江盈科后乐堂记,同治本苏州府志,顾禄桐桥倚棹录。(2)江盈科后乐堂记,袁宏道园亭纪略。(3)徐乾学檐园集。(4)范来宗寒碧庄记。(5)吴翌东斋脞语。(6)刘蓉峰干霄峰记,范来宗寒碧庄记,钱大昕寒碧庄宴集序。(7) 刘蓉峰干霄峰记,同治本苏州府志。(8)钱泳履园丛话。(9)俞 樾留园记。(10) 同治本苏州府志。(11)盛旭人留园义庄记,俞 樾盛氏留园义庄记。(12) 俞 樾留园记,吴云留园额文。(13)民国吴县志.郑思照在1901年绘苏州留园全图,朱揖文游苏备览(14)辛亥革命前后。(15)1927年9月8日明报。(16)1929年3月8日,6月18日明报。(17)1932年6月1日明报,1984年8月18日团结报。(18)1932年5月30日,6月1日明报。(19)1933年4月15日,5月23日,6月6日,6月18日,10月13日明报(20)俞啸泉抗日时期苏城沦陷记。(21)1959年9月13日新苏州报,1962年留园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