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科学性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54310865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中医科学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中医科学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中医科学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医科学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医科学性(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析中医科学性在新文化运动对科学的大力倡导下,科学在中国获得比以往任何一种思想更 高的社会文化地位,正如胡适所说,“这30年来,有一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 无上至尊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对 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 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 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也正因为近现代科学在各个 领域中表现出的令人信服的力量,“科学”这个词已经常常被用作为“正确”或 “合理”的同义词而“不科学”也已经等同于“错误”甚至是没有价值!但是人 们在这样使用“科学”这一

2、概念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如果“科学” 就意味着正确“科学发展观”岂不就变成了 “正确发展观”的同义词?这样的口 号意义何在?显然科学并不是正确的同义词。科学一词来源于古拉丁语,cientia, 其本意是“知识”、“学问”,与我国古代的“格物致知” 一词的意思相近,即 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其结论和 结果应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我们现在所用的“科学”这个词,实际上常常游离于两种极不相同的概念或 含义之间。在一种概念之下,“科学”指的是从近代以来所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科 学体系,包括它对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往往以公理的形式被确认的)看法、它 所遵循

3、的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及它对真理的最基本的检验标准。按照这个概念, 凡不符合近代科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公理和标准的,便被看作是不科学的、非科 学的,应当排除于科学知识之外,乃至于排斥在“知识”之外。这些标准的基本 要求包括所涉及的概念能够有精确的定义、能被翻译成经验观察的语言,其结论 能被概括成规律(甚至是能精确地量化的规律),能被经验所反复检验(证实或 者证伪)。这就是我国在五四运动时期请进来的那位“赛先生”显然这种意义上 的科学,这种实证加逻辑的自然科学,不仅中医是否算得上,整个古代中国是否 有这种科学都很值得怀疑。所谓“中医科学化”的工作,其实都是以承认中医在 这个含义上不够科学为前提的。但

4、是“科学”这个词还可以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 身的孜孜不倦的求真知的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的那种严格的、一丝不苟的、不计 个人得失、不畏任何禁区或权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迷信、不固执成 见的求知态度,叫做科学精神。作为求真知的活动,科学是无止境的。在科学精 神指导下的科学活动中,没有任何一个科学体系可以宣称自己已经达到了终极真 理。没有任何一个科学体系可以宣称,不但它自己不再接受任何挑战、质疑、检 验,甚至它自身已经成了检验其他体系的标准。由于对“科学体系”与“科学活动”这两种概念缺乏明确的区分,在许多问 题的讨论上产生了混乱。例如有些人(任鸿隽、冯友兰等)认为中国向来

5、无科学, 有些人(如李约瑟)却又认为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科学成就,只是在理论科学上 相对地落后,并因此而没有产生近代西方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两种观点其实是在 上述两种不同的“科学”概念下作出的结论,互相并不矛盾。前者讲的是中国向 来无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而后者讲的是中国古代就有着辉煌的科学认知 和技术的活动.在科学活动概念下,近代以来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包括其中的一系 列概念、方法、标准,都只是人类科学活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一种形态。 而且,正因为近代科学体系是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科学活动的结果,才使它得以 冠上“科学”的美名。一旦它自封为检验其他体系“是否科学”的标准,它就违 背了科学精神

6、的基本要求,从而把自己放到宗教信仰的位置上去了。可以说,科 学精神本身就要求我们对任何科学体系都不迷信。近代科学体系之所以不能成为真理的标准,不仅由于它本身只是科学活动发 展的一个阶段,还因为它的哲学基础有很大的局限性:近代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是西方原子论式的实在观。这种本体论的观 念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有一独立自存的、可以用概念去把握的本质,因而可以不依 赖它与他物之间的关系而被理解。原子论思维方式的最典型的表现是笛卡尔的身 心二元论,即把身与心看作是二种截然不同的实体。按照这种观点,心的本质规 定在于感知、思维和做决断。这种理论当然有它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和随之而来的技术 的

7、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毋庸细说。但它的局限性也很大。在生物学上,原子论的 观点导致了以原子、分子和细胞为最终解释的理论。这种原子论的思想方式,在 医学上就容易导致把人体当作一架精致复杂的、由细胞、神经等等作为基本部件 的机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医疗实践,就会专注于人的生理的、细胞学的机制, 从而忽视包括精神在内的整体的人以及个人和家庭、社会等等的联系。在治疗过 程中,往往容易是像贴“创可贴”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疗症状,而 不是治疗疾病,治表不治本,见物不见人。结果往往是减轻了这个症状,引发了 另一个症状;而治了另一个症状,又导致其他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的主体在 与对象分割开来之后,成了纯

8、观察者。主客体的联系成了外在的反映与被反映的 关系。为了得到客观的知识,主体在认识中的参与被作为主观性的因素而加以排 除,减少到越低越好。这样,人的心理、情感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在健康问题上 的作用就被撇在了一边,不再构成医疗和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了。而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则体现了我们通常说的“整体论”,或者诺斯罗普 (F.S.C.Northrop)所谓的“连续统的实在观”。按照这种本体论的观念,宇宙中 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是整个流变不断的世界的一部分;其中所有的区别 和差异并不意味着割裂。一切个体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也因而都不能从它与它物 的关系中割裂出来进行理解和定义。反映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

9、连续统的现实观 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链或相互依存的系统,把所有的事物都看成这 个系统中的环节来看待。中医的基本理论概念,无论是“阴阳”、“五行”,还是 “气”,都蕴含着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和包括气候、季节乃至社会环境在内 的世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纽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从 整体上考虑健康问题,从“本”上来排除病因。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心灵与物 质、主体与客体的截然分割。人不是被看成纯意志决断的主体,物也不是无价值 无目的的操作对象。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中医实践,当然远不如西医更加容易用简单的规律来表 达,因为它要考虑进去的变量是无穷的。但显然也正是在这方面,中国传统

10、的整 体论思想可以成为近代西方科学的很好的补充。其次,西方近代科学有强烈的还原主义的倾向,总是恨不得把各种现象全部 归结为物理现象,然后又恨不得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量化,都可以用数学公式 来表达。这一原则对于避开神秘的直观,达到认识的严密性和确定性具有重大的 意义,但它也将世界片面化、抽象化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学很容易把人 看成一些符号和数据,而不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思想,有家庭,有社会关系的 人。那把人当作人来看待的要求,被看成是医学伦理的要求,而不是与医学实践 有任何内在关系的部分了。医学诊断相信的是检测到的数据,而不是病人自己的 感受。由于物被看作是本身毫无意义的量的集合,对物的预

11、言和控制力量成了唯 一目标。病人也就成了因果链条上等待撞击的一个个“台球”。对病人的医疗, 自然也就和对待一件等待摆布的事物一样了。而与此相对的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是生机论模式的。按照这个模式,每个 事物都有它内在的“性情”,都有其无法归原为数量的特殊性,而且每个事物都 与环境构成特殊的关系,离开这些关系就没法对一个事物有恰当的理解。反映在 中医理论和实践上,就是中医的尊重个体的特殊情况,通过调节人的各方面的机 制,达到内在和外在的和谐,而不是从外部去摆布对象的治疗方法。其方法不仅 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还包括心理咨询、社会关系的调节,甚至包括道家的 “无为”和儒家的“诚”那样的修身方式,从而

12、达到“化”的目的。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中医实践,当然也远不如西医那样容易精确化。要说中医 不符合近代科学的要求,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承认人的生命中的很多 因素是无法归原为物理现象并且被量化的,那么,谁能否认这又恰恰是中医的优 点,是中医的科学之处呢?近代西方科学体系,有它自己一套概念系统和逻辑体系。在别的概念系统中 被认作是解释了的内容,一旦纳入这个系统,就可能变得完全不可理解。在别的 逻辑体系内可以互推的概念,在这个系统中会显得毫无关联。把近代西方发展起 来的科学体系看作绝对的标准本身,中医就被预先放到了一个毫无希望的地位一 它要么就被看作不科学、伪科学,要么就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成为“拼

13、接在 西方现代临床医学上的文化补丁,进而成为一种点缀性的花边。”在这 种框架下的“中医科学化”确实是不可能的。这样去“科学化”,中医没法不变 味,没法不被“科学”肢解、改造。而且恰恰由于这样的科学化道路,会严重阻 碍中医的科学化!中药很可能就不适合仅仅用植物化学方法来研究,中医的临床 效果也很可能本质上就不适合仅仅靠统计指标来衡量!当然,我不是说对中医的 传统不需要批判地继承,或者不需要在中西医的整合方面做努力,而是说在这个 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以设定近代科学体系及其那一整套方法论原则为前提。总之,中医里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的理性主义、与近代科学 的基本原则、公理和检验知识的标准有很大

14、的不同。中国传统哲学推崇的是天人 合一,而非天人之分,讲求内在的个人体悟、体察,而非公共的观察,讲究整体 的直观把握,而非片面的公式化的描述,讲究和谐共存、知足常乐,而非无止境 地寻求占有和控制。在这种哲学基础上固然很难生成出现代科技,但它却包含了 许多后现代哲学家们在20世纪所寻找的智慧和方向。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 当时最先进的自然哲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直觉 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 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其认识成果的唯一标准。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彰显, 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