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15422312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没吃过中国料理的悲观鸵鸟大叔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关键词:幸福,悲观,外在,自身正文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感触颇多,收获不少,现来谈谈我自己关于它的一些并不深刻的感受与看法。首先,在书的序中,韦启昌先生写道:“虽然叔本华一向是曲高和寡,但在这部写得平易、浅显的生活智慧书出版之际”,都到这我心中不禁松了口气,看来这是一本比较好啃的书;然而开始阅读正文才

2、发现,其实并不然。书中所想传达给人们的道理,主干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叔本华为了全面深刻地讲明他理论的正确性,所写出的语言和论述句句都充满了哲思与辨证。一开篇,他便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的三分法: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以及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然后基于他对于现实世界、外部世界的悲观主义,阐明,人的自身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快乐、能否幸福的最根本因素,而后两者都是飘渺如浮萍一般、无法以主观力量加以控制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对外在事物的感受,即外在事物会让人高兴更多还是难过更多,根本上取决于此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人的健康,一旦失去,便与宁静愉快无缘;外在的金钱、娱乐、

3、身份、地位总有失去的一天,但内心的充实与快乐却可以伴我们至死,等等。因此,他的主张便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现世总是动荡漂浮的,人要追求自身的完善,要修炼自己内心世界的丰足和精神的敏感,才能在这并不乐观的世界寻得内心的解脱与安逸。在我看来,他在书中所教导的,是适用于特定的时候,调整心态、安于孤独的哲学;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一下我从正方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适合读他的书的时候,是当我们处于低谷,对现实生活产生厌倦、失望,或者总是得不到自己所想、感到浮躁的时候。不妨摘录几句书中的话,“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双重生活,一种是他个人的生活,另一种则是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

4、成为了他唯一的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他们与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原因,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等,他所讲述的思想和心

5、态,总是在让人们看轻外部的世界所谓钱财、名誉、享乐都不过是肤浅之人用来填塞无聊的稻草而我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才是应该发掘的、真正有意思的部分。在读了他的这些文字后,心态很容易地会被引到一种冷静,或者不妨说冷漠和孤独的境地,在这境地的掩护下,现实生活给人所带来的痛苦便会自然地减弱许多;而且,这种冷静与孤独的心境会让人心平静下来,阅读更多、思考更多,去获得和积攒更多的智慧。欲望和浮躁得以平息,孤独和智慧在心中沉淀。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他的哲学并不适用于生活于当代社会的人们的所有时候。因为从某些意义上看,他对于生活的看法是带有守旧、明哲保身的鸵鸟心态的。比如他在书中说,“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

6、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一个人的独特性,远远优于民族性”,“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等,可以看出他否定,或者说定义为不具有很高的意义了很多东西:比如为了家庭过上安逸的物质生活而在现实生活奔波,比如社会交际、人际关系,比如人与人最真挚的情感给人心带来的欣慰与安抚,等等。他所描述的心态,是明哲保身的,但同时也是自私的;是安于孤独的,同时也是禁欲的。而我们现在身处社会,需要人们心中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需要人们为“外物”付出。所以,书中所述的心态,可从中汲取养分,但不可完全效仿之。而且,重要的是,他否定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两件事物: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最重要的,美食。我想,他一定是因为没有机会来到中国、品尝美味的中国料理,才会形成自己悲观主义的哲学,并且对外部世界如此不抱希望。因为他不知道,属于“外物”的中国美食竟能给人的内心带来如此巨大、长久的满足与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