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420863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2.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题.doc(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句型解析 一、常见句式 1、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今天下雨了。 我还没有吃饭。 2、疑问句:对事物表示疑问的句子。 他是个老师吗? 今天下雨了吗? 3、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命令的句子,一般用句号。当语气比较强烈时,用感叹号。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请你把窗户打开一下。 、”,有时应加上“真”、“很”“多么”、4、感叹句: 只需要在陈述句末尾加上“啊”和“! 你真聪明啊!今天下雨了啊! “太”。 反问句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 5、反问句: 难道你今天不用上学? 你今天要上学。 难道同学们今天要回家?同学们今天不回家。 6、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

2、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 数学难吗?其实不难。 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来是吃饺子。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肯定句: 你是一个好孩子。你不是不会做作业。二、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陈述句:主语+动作(谓语)+动作对象(宾语部分) 把字句:主语+把+动作对象(宾语部分)+动作(谓语部分) 被字句:动作对象(宾语)+被+主语+动作(谓语部分) 变换的具体方法是: 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谁是主语谁是宾语。 例如: 陈述句:一大滴松脂整个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把字句: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整个包住了。 被字句:苍蝇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个包住了。 练习: 英雄

3、的狼牙山五壮士挡住了日本鬼子的去路。 孙民找到了这本书。 指导员交给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宽广美丽的大草原陶醉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美丽的西双版纳迷住了中外游客。 诸葛亮的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万魏兵。 在最后关头,董存瑞舍身炸掉了敌人的碉堡。 把字句变被字句 1、首先将”把“前面主语放在“把”的后面,“把”后面的宾语放在“把”的前面。 、然后将“把”换成“被”2例如: 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这幅画被我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练习: 1、我把作业做完了。 2、小猫把一条小鱼吃了。 3、武松终于把那只凶猛的大虫打死了。 4、清洁工人把一堆堆的垃圾清理干净了。 5、熊猫有

4、趣的动作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被字句变把字句 1、首先将被前面的宾语放在“被”的后面,“被”后面主语的放在“被”的前面; 2、然后将“被”换成“把”。 例如: 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一阵清脆的铃声把睡梦中的小芳惊醒了。 练习: 1、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2、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3、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4、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被他吃光了。 5、小狗被我牵住了。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1、陈述句变反问句 (1)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不”。如有,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前的“否”定词不去掉;如没有否定词,将在肯定词(能是会)前加否定词“

5、不”; (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 ,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反问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练习: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2、反问句变陈述句 (1)首先,判断反问句的肯定词(能、是、会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词,如有则去掉;如果没有则在肯定词前加上否定词不。 其次,删去肯定词或否定词前的“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助词(2)(3)最后、删去结尾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问号

6、改为句号。 练习: 例如: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陈述句: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否定句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纯否定句。这是指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 例如:他不知道问题这样严重。 二是双重否定句。这是指否定句中有两个否定副词。 例如:此时此刻,同学们没有一个不被的顽强毅力所震撼。 肯定句换成单纯否定句,可按照“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的形式来换。 例如: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这次考试他考得不错。

7、 练习: 1、街上的人真多。 2、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3、张明对学习认真。 4、多学一些知识是好事。 5、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肯定句换成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没有不”“非不可”“不能不” “不得不” “不是不” “ 决非” “ 不会不” “ 不可不 ” “无不” “ 无非” “不无”“ 未必不”. 例句: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练习: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8、。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是伟大的奇观。 五、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含义: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不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1、人称的改写。首先搞懂人称。 第一人称有:我、我们。第二人称有:你、你们。第三人称有:她、他、它、他们、它们,她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2.标点符号的改写:一般引号改写成逗号,双引号去掉。 3.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但有时候,适当的改写或删减词语也是必要的。注:说的话中有反问句,我们要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还要注意指示代词(这、那)和趋向动词(去、来)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

9、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 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2.在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小李对小何说:“我今天要批改这些文件。” 改:小李对小何说,他今天要批改那些文件。 如:他说:“我没做什么,我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享受这些照顾。” 改:他说

10、,他没做什么,他不能凭着他爸爸的名义享受那些照顾。 3.如果内容中出现让某人做某事,并在结尾出现“吧”和“!”(祈使句),应加上“让”,把“吧”去掉,“!”改成“。”。 如:妈妈说:“我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吧。” 改:妈妈说,她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让我先睡觉。 如:母亲对客人说:“你们快尝尝荔枝吧!” 改:母亲对客人说,让客人们快尝尝荔枝。 4.当直述句内有对其他人说话并出现那人名字时,应提前到提示语中。如果提示语中已经出现过那人的名字,应把直述内容中出现的名字改成“他”或“她”。 如:他轻轻的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改:他轻轻的对先生说,他买不起,他

11、的钱不够。 如:王老师对小伟说:“小伟,你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改:王老师对小伟说,让他放学后和李华留下来。 5.没有代词的情况 如: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趋向动词的情况6.如: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改: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练习: 1、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2、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间接叙述变为直接叙述 1、首先在叙述内容前面加冒号以及针对叙述内容引号; 2、变叙述内容中第

12、三人称的“他”或“她”,为第一人称的“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例 句: 妈妈对我说,她今晚晚点回来,叫我自己吃饭睡觉。 妈妈对我说:“我今晚晚点回来,你自己吃饭睡觉。” 练习: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2、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我还小呢,不懂。 3、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4、温总理对废墟中的孩子说,他是温家宝爷爷,让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 5、陈宁说,他之所以天黑还要走这条小路,是因为锻炼自己的胆量。 六、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

13、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14、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拟人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15、,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我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

16、联想。(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

17、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

18、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七、扩句与缩句 扩句: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注意: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 “地”“得”。 1、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

19、黄澄澄的桔子。 2、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练习: 1、花儿开了。 2、老师批改作业。 3、玲玲做操。 4、同学们在听课。 5、我看过大海。 缩句 缩写技巧 一、去“枝”留“干”法。 二、借助“的、地、得”。 三、“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四、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五、去掉“在(中、里)”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1、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例:二十四只草船

20、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 、借助“的、地、得”。2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例1:矫健的秃鹰飞起来。缩句:秃鹰飞起来。 例2:弟弟高兴得跳起来。缩句:弟弟高兴。 3、“自我提问”法: “谁”、“做什么” 例:113班的学生在认真地听课。缩句:学生在听课。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 例: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缩句:他跨过小沟。 5、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例:我们在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成绩。缩句:我们取得了成

21、绩。 练习: 1.鱼钩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2.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今年的小麦长势十分良好。 3.焰火在夜空里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八、仿写 做这类题需要注意的是: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响应; 2.句式要统一; 3.修辞要一致;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5.用词要避免重复; 6.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1.考查同学们对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句一: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 分析: (1)中心词有别。前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田野、天空等相类,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

22、处应与清风、雨水等相类,如雪、雾、露、霜、冰雹等。 (2)修饰语有别。前一处应与“容纳大树小草”、“接受阳光暴雨”等相类,后一处应与“吹开闭锁保守”、“洗涤狭隘自私”等相类。 (3)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 参考答案 :是饱经飞沙走石的沙漠,是敲打谎言虚伪的冰雹。 例句二: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_ , 。_ ,_;_ 分析: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仿写排比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接近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排比句。根据例句的提示,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句型已经确定,即“如果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如果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要把句子

23、说得准确,还要注意量词的正确使用,必须与其后面的名词搭配;同时保持意思的前后连贯和一致,如“一滴水”、“一个东海”,一个小,一个大,都与“水”有关。由于是发挥性试题,因此,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句式、意思符合要求都算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句一: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海燕说,_;太阳说,_。 分析:该题是问答式仿句,答题时要用拟人的修辞,但要注意结合回答

24、对象的特点进行回答。参考答案: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多美好;我燃烧的青春多辉煌。 例句二: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 分析:根据例句的提示,第一句可以“爱春天、爱夏天、爱冬天”或者其它方面的景色(瀑布、草原、大海等),甚至更宽泛的内容(花朵、人物等),只要句式与例句一样,前后意思照应,就符合题目的要求。 参考答案: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微风习习,爱她的阳光灿烂,爱她的姹紫嫣红。 3.对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句一: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

25、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 分析: (1)要把握句式(如果,就) (2)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排比) (3)要把握实现内容(奉献精神) 例句二: 作为工人,就应向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_;作为军人,就应_;作为科学家,就应_;作为学生,就应 _。 分析:这道题只要明白“农民、军人、科学家、学生”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什么,答案就不难拟 出。参考答案: 种好庄稼、多打粮食;练好本领、保卫祖国;深入钻研、科技强国;刻苦学习、打好基础。 九、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找三改四对。 一、读 :仔细地阅读句子,读懂句意,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6、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二、找 :认真分析,寻找“病因”。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 用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用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27、。”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他的房间布置得非常简朴。(把“简朴”改成“简单”) (2)、用错了关联词或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1: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例2:虽然他很努力,但是他成功了。(把“虽然但是”改成“因 为所以”) 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主谓宾成份不搭配。 例1:他的学习态度明显改进了。(把“改进”改成“改变”) 例2: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

28、者改为“活动”。 (2)、修饰词与中心词不搭配。 例1:鱼缸里有许多跑来跑去的鱼。(把“跑来跑去”改成“游来游去”) 例2:“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3)、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例1: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老师的笑容和声音。(“浮现”不能和“声音”搭配) 3、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主动者和被动者颠倒。 例1:美术对我很感兴趣。(把“我”和“美术”对调) 、先后发生的几件事颠倒。(2) :我换了衣服并且洗了澡。(正常情况下,应该先洗

29、澡再换衣)例1 。改为“坚持和发扬”“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3例 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重复啰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重复啰嗦:4 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句子中用了意思相同的几个词语。 1:她非常可爱得很。(删除“非常”或者删除“得很”)例:“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例2 神”。 3: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例 4:松树屹立

30、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例 (2)、句子中用了没有必要用的词语。 :张爷爷养了一只有翅膀的鸽子。(“鸽子”本来就有翅膀,没必要再加修饰)例1 :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例2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指代不明:5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 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1: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应将“他”1例 改为“小

31、刚”或“小军”。例2: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 3:张芳和李红是同桌,她问她借了一块橡皮。(“她”指哪个不清楚) (2)、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例2:哪里需要他,他就去那里。(“那里”改成“哪里”) 6、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前后矛盾。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

32、一场”。 例3: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例句中“估计”与“一定”矛盾,可将“一定”删去。 (2)、修饰词与中心词矛盾。 例:圣诞节的这场台风刮得真不是时候。(只有夏天才有台风) 7、分类不当:分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这类病句主要有三种类型。 )、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放在一起当作同一类的。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例1 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和”应去掉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例 南京长江大桥”。 2)、范围大小不同的词放在一起。 ( 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和水果都成熟了。(“水果”里

33、就包含苹果了)例 )、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3例1:参加这次比赛的有老师、工人和青年。(“老师”“工人”是按职业分的,“青年”是按年龄分的) 8、不合情理:不合情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例3: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 收割稻子。 三、改 :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要掌握一个原则:既要改通,又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即改得少、改得巧,做到

34、能改不删,能添不去。另外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十、排列句子 方法: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例: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6)

35、 (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十一、标点符号 名称 符号 用 法 举 例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句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疑问、反问、1、 1、你游览过长城吗?

36、?问号设问句。 2、你们不是要卖十三块吗?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用于感叹句、祈1、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叹使句、你给我滚出去 西红柿、茄子、南瓜都是蔬菜顿,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间的停顿逗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分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问间的停顿、用来提示下文是有人偷了它们罢:哪是谁?又藏在何处呢冒、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妈妈说:“应该起床了。、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引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表示反问或否定的意思、表示特定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线路、表示解释说明我永远

37、忘不了那一天1922日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表示语音停顿从饭碗里过去、表示意思转折或递进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表示文章、书籍、报刊、文件等名称 草船借箭选自罗贯中的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平顶的白色楼,一座挨着一座,门窗上装饰着漂亮的短、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帘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2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表示语音的停顿; 、表示话没说完。 、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 、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 张指导员望着那捆书,用

38、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分析)第一句省略号前是“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表示不止说了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选第种;第二句是周恩来话没有说完,故选第种;第三句指导员临牺牲前已无力说话了,语音是断断续续的,故选第种。 (答案)(1);(2); (3) 十二、正确在句子里使用关联词。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又又 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2、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因此 既然就 是因为 3、条件关系: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不管总 4、转折关系: 固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可是 却 5、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也 假如那么 6、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