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实习报告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5410622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育种学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育种学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育种学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育种学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种学实习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育种学实习报告草莓组培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通过对草莓茎尖分生组织的培养,使之在不同的培养基诱导下分别分化出根和芽,了解并掌握草莓的无土栽培快繁技术。2实习时间2014年6月3实习地点农学院院楼4实验背景草莓属蔷薇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时间上栽培面积和产量在浆果类水果生产中仅次于葡萄,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果品,除可以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果酱、果酒和饮料等制品,且具有非常高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在目前的育苗繁殖中,传统的匍匐茎无性繁殖方法因其病毒感染严重、品种退化、繁殖系数姓名:陈鑫儿学号:班级:2011级农贸2班指导教师:张林老师日期:2014年6月低、速度慢,产

2、量低,已不能满足目前规模化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采用组织培养不但可以实现快繁,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还对一些繁殖系较低、杂合的材料有性繁殖易分离,或从杂合的遗传群体中筛选能保持其优良遗传性的植株,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目前草莓进行组培苗的脱毒生产,既可防止病害传播,又符合国际上植物检疫标准要求,扩大产品的流通,同时还保证了幼苗繁殖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缓和了淡旺季产品供需矛盾。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并随着生长、分化规律性探索逐步深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利用分生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草莓无病毒苗的技术已普遍受到重视。世

3、界上一些草莓主产国,如意大利,通过草莓组织培养苗工厂化生产的途径,快速繁育优良种苗,同时进行品种复壮工作,为草莓生产提供了大量新品种和无毒化种苗,加快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老品种的复壮,我国利用草莓茎尖培养无病毒种苗的研究工作也获得了成功,并已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4 实习内容快速繁殖草莓秧苗比其他方法有许多优点:采用无毒材料培养的秧苗无病毒,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可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繁殖快,1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产生几千甚至数万株优质组培苗,对新品种的推广有利,解决了新品种材料少、在生产中推广速度慢的问题。快速繁殖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可工厂化育苗,根据生产需要

4、为生产提供种苗。草莓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法是培养草莓茎尖分生组织,诱导出幼芽,然后通过腋芽的增殖迅速扩大繁殖,幼株经驯化培育后,移栽到草莓园中使用。即将草莓植株置于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水溶液或营养液中加基质中栽培,并成熟结果的栽培方法。4.1.1 增殖培养草莓的增殖培养为MS培养基,草莓培养的激素用量一般较低,以L、L较好,BA浓度过高,形成的芽丛生长会停滞,呈莲座状,当BA浓度过低时,形成的芽少,但芽长势好,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腋芽增殖数量和苗的生长状况,来调整BA的用量,增殖数量少时,可适当提高BA浓度,增殖数量多而苗的生长差时,应适当减少BA用量。培养基中的糖以30mg/L为宜,琼脂78g/L

5、,。本实验以MS+卡拉+糖+NAA+BA(L)作为生芽培养基。记为M不设重复。每瓶接种5个苗。4.1.2 生根培养草莓生根比较容易,在继代培养中,有些苗也会发根,但为了使生根整齐,可把健壮的植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其余植株转入新鲜的继代培养基中扩大繁殖。生根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除去BA不添加任何激素的生根最好,根多而且长。本实验生根培养基以MS卡拉+糖+NAA(L),记为R。20d后记录组培苗的生根情况,重复三次。每瓶中接种5株草莓苗。4.1.3 接种后培养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草莓可能进入休眠,所以接种后需要保持适宜的培养条件即2225C的温度,18h光照和3000LX的照度。组培移

6、栽过程培养土质为:蛭石和椰壳1::1混匀,边搅拌边加入多菌灵试管苗的苗龄为15天,主根长左右,白色无须根,移栽成活率可达90%-100%。移栽前要将培养瓶从培养室中取出置于自然条件下,打开瓶盖进行透气锻炼。24小时后,从瓶中取出幼苗,清除干净根部及根颈处的培养基,栽入苗圃或穴盘中进行驯化。本实验没有经过透气处理,将培养基洗净后移入盆栽中进行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关键:选择不定根直接生自茎基,根多且粗壮,叶片在3片以上,叶大、厚、深绿的生根苗,成活率普遍较高。栽培基质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否则基质混入土中易导致烂根。移栽时采取深载浅埋,深栽就是在移栽时根要栽的深,浅埋的标准是使小苗的根颈与土表平齐,或略高

7、于土表,即深不露根,浅不埋心。注意控制光照与温度、湿度。小苗移栽后,放在温室内或塑料拱棚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C,湿度维持在80流右为宜。同时由于刚移栽的小苗茎秆脆嫩,应尽量采用喷雾状浇水,水量也不宜过大,落干后再喷。遮光50%。一周后,可逐渐增强日光照射。组培过程注意事项1、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必须要严格灭菌,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因染菌导致实验失败;2、草莓苗在培养基中培养过程中,要随时前去查看,对于被感染的草莓苗植株要及时清理以防污染其它草莓苗培养基。3、在进行草莓苗的组织培养操作中,要随时保持无细菌,无污染,高度清洁的环境。4、接触草莓幼苗时应用经高温消毒的镊子,且手每次伸进操作台时都需经

8、过酒精喷洗消毒,培养基瓶口应用酒精灯加热,将瓶口处细菌病毒杀死,因为瓶口处最易繁殖细菌。5、在进行光照时,室内也必须是无菌环境,尽量勿用手直接接触瓶子,以防污染。6、材料脱毒时不要在酒精中停留过长时间,以免材料被杀死。7、所有制备好的溶液和试剂瓶上都要有标签,注上名称、浓度、消毒与否和制备日期。草莓组培的意义草莓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保存种质资源的途径,采用组织培养将种质保存在试管内,可以较小的空间内有效的保存大量的种植资源,而且能很快恢复繁殖,免遭病虫危害,有得于种质交换等优势。但在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还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始终制约着植物

9、组织培养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进程。因此,对于草莓组织培养规模放大的研究和利用范围的推广仍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而又艰巨的研究任务。(小麦考种见下页)小麦考种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通过对小麦后代单株进行室内考种,掌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特征,以及后代选择的要点,了解育种过程中的关键程序。2 实习时间稻麦收获前进行实习地点农学院院楼实习工具钢卷尺、铅笔、电子天平、记录纸等实习说明小麦杂种二代是性状广泛分离和变异范围最广的一个世代,是整个杂交育种过程中选择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根据第二代的分离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杂交组合希望的大小。此外,能否提高新品钟选育工作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时是否能根据育种目标,在

10、单株选择过程中,对主要形状准确地进行选择。杂交后代的单株选择,可分为田间选择和室内考种两大步骤,其中以田间选择为主,室内考种为辅。在整个小麦生育期特别是关键时期,应深入田间多观察,多比较鉴定,才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3 实习方法田间选择的单株收获后晒干,在室内进行考种,按下列性状调查记录,经分析比较,最后决选。作分析和比较时,田间初选的标准仍然适用。1. 株高茎基部至穗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2. 穗数(有效分蘖数)凡有结实粒5粒以上的分蘖均作有效分蘖。3. 小穗数:每穗的总小穗数穗长自穗基节至顶端(不连芒)的长度小穗粒数一般观察中部小穗的结实粒数(选取中部4小穗,计算平均小穗粒数)4. 粒色

11、分红色(包括淡红色),白色(包括淡黄色)。5. 粒形分为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圆形。6. 饱满度种子饱满程度1级、2级、3级记载。7. 千粒重随机取晒干的充实粒1000粒称重,以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为准,否则重做,以克为单位。8. 穗发芽粒数和赤霉病粒数育种目标1、矮杆抗倒;株高80cm以下2、耐穗发芽:穗发芽粒数少于10%3、抗赤霉病:赤霉病粒少于5%4、籽粒饱满,5、产量较对照增产10%以上(按单株籽粒重算)8原始数据记录材料株高(cm)株有效穗数穗长(cm)小穗数有效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穗发芽粒数千粒重(g)籽粒饱满度赤霉病粒数籽粒色FF4-2874161311023红

12、181425013121035912191522010FF3-305522r1793402:0白1437420FF3-306766171026010白r1892201:01191537011151017210r159901:0911814261213FF2-199617920720红P17122722:111293151015912133131128710I15101661I02FP2-675815191022020红181016022I1891802I21981213117911130FP3-2906r19122522:5白2011241221891823118142222119925193

13、11912160222FP2-7951536325白1221629231292215202301712433281813271202FP2-75675161035336红9181329033M39340311019134933320155813102FP2-86451268020白191434010151233010151230110141918031FP2-254896211436010白(22102802I0221131010288180102310350112217300149数据分析根据育种目标,对十个小麦品种分析如下,株高为,符合育种目标,且有效分蘖数较多,穗结实粒数和小穗粒数都较多

14、,产量高,但是它的穗发芽率和赤霉病率很高,分别为20唏口9%因此不能入选。若入选,可作为回交育种的轮回亲本。株高52cm,矮杆形状好,穗长较短,无赤霉病发病,抗病性状好,饱满度中等,但穗结实率低,产量差,千粒重不高,有效分蘖只有两个,故不能入选。,株高略高,为81cm耐穗发芽,穗发芽粒率只有3%赤霉病粒率高,达6%籽粒较饱满,但千粒重较空白对照组没有提高,且为红色籽粒,因此,入选的可能性较小,但其综合性状相对而言中上等。4、FP4287,株高,矮秆性状好,小穗数、有效小穗数、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在中等水平,但籽粒饱满度太低,赤霉病发病率咼,不能入选。,虽然综合性状较好有效分蘖数6,穗长、有效小

15、穗数、穗结实粒数、小穗粒数都较高,但是株高为89cm为高杆品种,入选,入选后下一步就是将矮杆性状转移进去。,株高,矮杆,有效分蘖数5,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结实粒数、小穗粒数都较高,产量较好,单株籽粒重为,但唯一不足的是赤霉病发病率较高,为10%不能入选,若选择后要改善其赤霉病抗性。199株高,具有很好的矮杆性状,有效分蘖数为6,穗长、穗结实粒数、小穗粒数都较好,有效小穗数不多,赤霉病抗病性较好,籽粒饱满度中等,但穗发芽数太多,不能入选。,株高67cm矮杆,有效分蘖数为5,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结实粒数、小穗粒数都很高,产量较2FP2-79更好,但是赤霉病发病率更高,为16%穗发芽率降低,比2FP

16、2-79入选可能性高,同样,若选择后要改善其赤霉病抗性。,株高76cm,株高略高,但符合范围,穗长中等,小穗数中等,穗结实粒数很高,但有效小穗数并不多,千粒重,产量中等,有极个别赤霉病,籽粒饱满度太低,不能入选。,矮杆,株高,有效分蘖数5,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结实粒数、小穗粒数都较高,产量较好,单株籽粒重为,抗穗发芽,抗赤霉病,综合性状好,但籽粒饱满度低,不能入选。综上所述,根据育种目标没有确定入选的单株。10实验结果根据原始数据整理,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没有确定入选的单株,数据整理如下:材料矮杆抗倒籽粒饱满度耐穗发芽耐赤霉病产量FP3-290VVFP3-305VVV2FP2-675VVFP4

17、-287VVVFP2-254VVVV2FP2-864VVV2FP2-79VVVVFP2-199VV2FP2-75VVVVFP3-306VV根据考种结果发现,供试单株存在优劣势。大部分单株只在某几个性状中选,没有一个单株全部中选。有的品种综合性状好但是其他方面不够突出,入选后还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导致最终育不出理想的品种。有的品种在某几个性状上非常突出,例如抗病性,耐穗发芽等,但是总体综合性状差,产量低,最终也不适合大田生产。但可通过人为育种,将目标性状突出的作为非轮回亲本,将目标性状导入到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中,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产量。11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

18、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它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两次亲自动手的实践学习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农业的认识,也使我们对现代育种栽培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提高了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明白了学习作物育种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新世纪新时期的农业大学生,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秉承一心学农,一心向农,一心为农的理念,怀抱着对农业的热爱为我国的农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实习也使我懂得了,只有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社会公认的人才。最后,非常感谢学院和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实习机会,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的指点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