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uw****50 文档编号:15403044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 原子结合成分子 B. 分子拆成原子 C. 化合反应 D. 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A、原子结合生成分子一定释放出能量,选项A正确;B、分子拆成原子一定吸收能量,选项B错误;C、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释放能量,选项C错误;D、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吸收能量,选项D错误。答案选A。2. 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 )天然气;煤;核能;石油;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均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其余均是新能源,答案选D。【考

2、点定位】考查新能源判断【名师点晴】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说的,一般具有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等。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许多种,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3. 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以水为原料制取大量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A. 用活泼金属跟HCl反应放出H2 B. 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C. 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D. 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答案】D【解析】A、Fe产生H2太少,不符合;B、焦炭与水反应不易分离H2,选项B不符合;C、电解水成本高,选项C不符合;D、为节省能源并产生大量气体燃料H2,

3、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催化剂和光使水分解,选项D符合。答案选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但不一定有能量的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能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选项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这种能量变化不仅仅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可以转化成电能、光能、动能等等,选项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选项C正确;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

4、量时,发生吸热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C。5. 把下列4种溶液,分别加入到4支装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锌粒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其中产生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A. 40 mL,5 molL1的盐酸B. 60 mL,6 molL1的硝酸C. 15 mL,4 molL1的硫酸D. 40mL,18 molL1的硫酸【答案】C【解析】形状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产生氢气,故选项B、D都不符合;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跟氢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其中氢离子浓度最大的是选项C(8mol/L,大于选项A的5mol/L),答案选C。6.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

5、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s)O2(g)=CO2(g)H1 C(s)O2(g)=CO(g)H2S(s)O2(g)=SO2(g)H3 S(g)O2(g)=SO2(g)H4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CaCO3(s)=CaO(s)CO2(g)H7 CaOH2O(l)=Ca(OH)2(s)H8A. B. C. D. 【答案】B【解析】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中前者小于后者;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态硫的能量,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多,因此中前者大于后者;中前者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后者是2mol,所以后者放出的能

6、量多,H越小,中前者大于后者;中前者是吸热反应,后者是放热反应,前者大于后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此类题只要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类型和判断其大小的方法,就能轻松解答。7.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0.5mol/ (L min) B. v(D)= 1mol/ (L min)C. v(C)= 0.8mol/ (L min) D. v(B)= 0.01mol/ (L s)【答案】D【解析】都转化为B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A、v(A)=0.5 mol/(L 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

7、)=v(A)=0.25 mol/ (L min),B、v(D)= 1mol/ (L 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D)=0.25mol/(L min),C、v(C)=0.8mol/(L 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0.267mol/(L min),D、v(B)= 0.01mol/ (L s)=0.6 mol/ (L min),故速率DCA=B,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并换算成同一物质来表示才能进行速率大小的比较,从而解答。8.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

8、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B. 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C. 反应在2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D. 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06 molL1s1【答案】D【解析】A、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象可知,开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增大,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选项A正确;B、一段时间后,由图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H)减小,选项B正确;C、由图可知

9、02min、24min、46min时间内,生成的CO2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3mol0.1mol0.2mol、0.35mol0.3mol0.05mol,所以反应开始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选项C正确;D、反应在24 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 (CO2)0.1 molmin-1,没有体积,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点睛:考查反应速率的定量计算、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有关图象分析等。分析反应速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 下列有关燃烧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S(s)3/2O2(g)=SO3(g) H315 kJmol1(

10、燃烧热)(H的数值正确)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中和反应反应热)(H的数值正确)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则CH3OH(l)O2(g)=CO2(g)2H2O(g)H238.6 kJmol1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O2(g)=CO2(g)2H2(g) 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 kJmol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11、kJ的热量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 800 kJmol1,则1/2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1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硫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硫,选项错误;符合中和热的定义,选项正确;液态水才是稳定的氧化物,选项错误;生成物是氢气而不是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选项错误;因醋酸为弱酸,用NaOH中和时,需不断地电离出H+,而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减小,小于57.3 kJ,选项错误;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热量,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

12、mol1,则1/2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 kJmol1,选项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应用,主要是概念实质的分析判断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掌握基础是关键,在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10.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D.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答案】

13、D【解析】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但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C、铝片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错误;D、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回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升降,以及常见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条件下,形状大小相同的Mg、Al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率不相同B. 需要

14、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相同条件下,1 mol 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值不相等D. 在食品袋中放包抗氧化剂的目的与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关【答案】A【解析】A、Mg的活泼性大于Al,故Mg与盐酸反应速率快,选项A正确;B、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是否需要加热无直接关系,选项B错误;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1 mol 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值相等,选项C错误;D、在食品袋中放包抗氧化剂的目的与化学反应的速

15、率有关,能减缓食品被氧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A。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减小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答案】A【解析】A、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选项B不正确;C、

16、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选项C不正确,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A。13. 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 H2OIO(慢) H2O2IO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I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 v(H2O2)v(H2O)v(O2)【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正确理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是由快反应还是慢反应是解题的关键。14. 一定量的锌粒与

17、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水,产生H2速率减小,H2体积不变B. 加入NH4HSO4固体,产生H2速率不变,H2体积不变C. 用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产生H2速率增大,H2体积不变D. 滴加几滴CuSO4溶液,产生H2速率变大,H2体积不变【答案】A【解析】A、加入少量水,减小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H2)减小,生成H2体积不变,选项A正确;B、加入NH4HSO4固体,增大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速率加快,生成H2体积不变,选项B错误;C、用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不能产生氢气,选项C错误;D、滴加少量

18、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从而构成CuZn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粒的物质的量减少。则v(H2)增大,生成H2量减少,选项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电池的基础知识,该题有一定综合性,难度适中。15. 反应N2(g)3H2(g) 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A. 3v正(H2)2v逆(NH3) B. v正(N2)v逆(NH3)C. 3v正(N2)v正(H2) D. v正(N2)3v逆(H2)【答案】C【解析】A、v正(H2) 表示消耗H2的速率,v逆(NH3) 表示消耗NH3的速率,但v正(H2):v逆(NH3)=2:3,说明向

19、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程度不相当,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B、v正(N2) 表示消耗N2的速率,v逆(NH3) 表示消耗NH3的速率,但v正(N2):v逆(NH3)=1:1,说明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程度不相当,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B错误;C、v正(N2) 表示消耗N2的速率,v逆(H2) 表示消耗H2的速率,且v正(N2):v逆(H2)=1:3,说明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程度相当,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C正确;D、v正(N2) 表示消耗N2的速率,v正(H2) 表示生成H2的速率,且v正(N2):v逆(H2)=3:1,说明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程度不相当,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答案

20、选C。16. 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能够成立的是()A.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B.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C.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少量氦气,反应速率会减小D. 若v(CO)v(H2O) ,则反应达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A、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选项A错误;B、C是固体,增大固体C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移动,选项B错误;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选项C错误;D、没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无

21、法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到达平衡,选项D错误。答案选C。17. 下列反应中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 )选项温度浓度外加物质A25 2 mL 5% H2O22滴0.1 molL1 FeCl3B35 2 mL 8% H2O22滴0.1 molL1CuCl2C25 2 mL 5% H2O2MnO2粉末D35 2 mL 8% H2O2MnO2粉末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其中催化剂影响最大,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优于FeCl3和CuCl2;其次为温度,最后影响为浓度,综合得到,本题答案为D。18. 把0.6molX气体和

22、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n的值为( )A. 4 B. 3 C. 2 D. 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1,则5 min末生成Z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Lmin)-12L5min0.1mol。则根据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n1,答案选D。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和应用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23、,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19.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各物质的起始浓度有可能是( )A. .X2为0.3mol/L B. X2为0.15mol/L同时Z为0.15 mol/L C. Y2为0.15mol/L D. Z为0 mol/L【答案】D【解析】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X2(g) + Y2(g) 2Z(g),开始(mol/L): 0.1 0.3 0.

24、2变化(mol/L): 0.1 0.1 0.2平衡(mol/L): 0 0.2 0.4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X2(g) + Y2(g) 2Z(g),开始(mol/L): 0.1 0.3 0.2变化(mol/L): 0.1 0.1 0.2平衡(mol/L): 0.2 0.4 0 0.15 0.15 0.1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但起始浓度可为0,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mol/L,0.2mol/Lc(Y2)0.4mol/L,0c(Z)0.4mol/L,答案选D。点睛: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建立的相关知识。利用三段式计算

25、化学反应中转化关系并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从而得解。20. 将2.0 g 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使用H2(l),则放出热量大于Q kJ B. 若生成H2O(l),则放出热量大于Q kJC. 若使用O2(s),则放出热量大于Q kJ D. 电解18.0 g液态水,需要吸收Q kJ的热【答案】B【解析】A、2.0g 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热量Q kJ,若使用H2(l),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则该反应放出热量小于QkJ,选项A错误;B、2.0g 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H

26、2O(g),放出热量Q kJ,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放出热量,所以若生成H2O(l),则放出热量大于QkJ,选项B正确;C、2.0g 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热量Q kJ,若使用O2(s),由固体变为气体,需要吸热,则该反应放出热量小于QkJ,选项C错误;D、2.0g 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g),放出热量QkJ,则电解18.0 g H2O(l)吸收的热量大于QkJ,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能与热能,明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能量即可解答。21. 已知3.6 g碳在6.4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

27、耗尽,测得放出热量a kJ。又知12.0 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b kJ。则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g)HQ 中Q等于( )A. (ab) kJmol1 B. (ab) kJmol1C. (5a0.5b) kJmol1 D. (10ab) kJmol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不足发生反应2C+O22CO,氧气足量发生反应C+O2CO2。3.6g碳的物质的量为0.3mol,6.4g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n(C):n(O2)3:2,介于2:1与1:1之间,所以上述反应都发生。设生成的CO为xmol,CO2为ymol,根据碳元素守恒有x+y0.3,

28、根据氧元素守恒有x+2y0.22,联立方程,解得x0.2,y0.1。单质碳的燃烧热为bkJ/mol,所以生成0.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0.1molbkJ/mol=0.1bkJ,则生成0.2molCO放出的热量为akJ0.1bkJ。由于碳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热H的符号为“”,即1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5a0.5b)kJ/mol,答案选C。考点:考查燃烧热的计算22. 已知:2CO(g)+O2(g)=2CO2(g) H=566kJ/mol2Na2O2(s)+2CO2(g)=2Na2CO3(s)+O2(g) H=452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29、 )A. 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B. 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C. 2 Na2O2(s)+2 CO2(s)=2 Na2CO3(s)+O2(g)H452kJ/mol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答案】A【解析】A、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选项A错误;B、2CO(g)+O2(g)=2CO2(g)H=-566kJ/mol,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则一氧化碳

30、的燃烧热为283kJ/mol,选项B正确;C、2Na2O2(s)+2CO2(g)=2Na2CO3(s)+O2(g)H=-452 kJ/mol,CO2(s)多一步变气体吸热的过程,所以本题放出的热量就少于452,但是H-452 kJ/mol,即2 Na2O2(s)+2 CO2(s)=2 Na2CO3(s)+O2(g)H452kJ/mol,选项C正确;D、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452kJ/mol,可知2 mol CO2(g)与2 mol Na2O2(s)反应放出452 kJ热量时,消耗2molNa2O2,1个Na2O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个,

31、所以2mol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是2NA,选项D正确。答案选A。23. 100 mL 0.50 mol/L盐酸与11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_。(4)实验中改用80 mL 0.50 mol/L盐酸跟8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 (5)假

32、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223.2220.220.423.4320.320.525.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大小烧杯杯口不相平,使热量散失较大 (5). 不相等 (6). -54.

33、4kJ/mol (7). 不能 (8). H2SO4与Ba(OH)2反应时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中和热【解析】(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或碎纸条)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大小烧杯杯口不相平,使热量散失较大,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改用80 mL 0.50 mol/L盐酸跟8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

34、,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5)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Q=mct=210mL1gcm33.14.18Jg11=2721.18J,H=54.4 kJ/mol;(6)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24. 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

35、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E2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有无影响?_,原因是_。(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P(s)和Cl2(g)反应生成P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_。PCl5(g)分解成PCl3(g)和Cl2(g)的热化学方程式_。 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

36、_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图一图二【答案】 (1). NO2(g) + CO(g) = CO2 (g)+ NO(g) H234KJ/mol (2). 减小 (3). 减小 (4). 无 (5). 因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途径,不能改变体系中物质的始态和终态 (6). P(s) + 3/2Cl2(g) PCl3(g) H306KJ/mol (7). PCl5(g) Cl2(g) + PCl3(g) H+ 93KJ/mol (8). 等于 (9).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

37、放出的热量是368kJ134kJ234kJ。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 + CO(g) = CO2 (g)+ NO(g) H234KJ/mol;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所以E1和E2都是减小的;因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途径,不能改变体系中物质的始态和终态;(2)根据图像可判断,生成1molPCl3时放出306kJ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P(s) + 3/2Cl2(g) PCl3(g) H306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所以反应热是相等的,即反应中的能量

38、变化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2)根据图示可知:P(s) + 3/2Cl2(g) PCl3(g),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H=-306 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P(s) + 3/2Cl2(g) PCl3(g) H=-306 kJ/mol;根据图示可知:Cl2(g)+PCl3(g)PCl5(g),中间产物的总能量大于最终产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93 kJ/mol;所以PCl5(g)PCl3(g)+Cl2(g)是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PCl3(g)+Cl2(g)H=+93 kJ/mol

39、;根据盖斯定律,P和Cl2分两步反应和一步反应生成PCl5的H应该是相等的,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PCl5的热化学方程式:P(s)+3/2Cl2(g)PCl3(g)H1=-306 kJ/mol,Cl2(g)+PCl3(g)PCl5(g)H2=-93 kJ/mol;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306 kJ/mol+(-93 kJ/mol)=-399 kJ/mol,由图象可知,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306kJ/mol-(+93kJ/mol)=-399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无论一步完成还是分多步完成,生成相同的产物,反应热相等

40、,则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等于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反应热。即原因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25. 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 C(s) + O2(g) CO2(g);H = 393.15 kJmol1 途径 先制成水煤气:C(s) + H2O(g) CO(g) + H2(g); H2 再燃料水煤气:2CO(g) + O2(g) 2CO2(g); H= 566kJmol1 2H2(g) + O2(g) 2H2O(g);H= 484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放出的热量理论上_(填“大于”“等于”或

41、“小于”)途径放出的热量。(2)H2_。(3)煤燃烧的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O3(g)=NO2(g)O2(g) H200.9kJmol1NO(g)O2(g)=NO2(g) H58.2kJmol1SO2(g)O3(g)=SO3(g)O2(g) H241.6kJmol1反应3NO(g)O3(g)=3NO2(g)的H_kJmol1。(4)已知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 H=25kJ/mol 3Fe2O3(

42、s)+CO(g)=2Fe3O4(s)+CO2(g) H=47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640kJ/mol请写出FeO(s)被CO(g)还原成Fe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_。(5)在标准状况下的11.2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液态水放出444.8KJ热量(298K),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 已知断裂下列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C=O:745KJ/mol , O=O:496kJ/mol , C-H:414KJ/mol 则断裂1molH-O键需要提供的能量为_ kJ。【答案】 (1). 等于 (2). +131.85 kJ

43、/mol (3). 317.3 (4). FeO(s)+CO(g)=Fe(s)+CO2(g) H=218 kJ/mol (5). 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 (6). 511.9 kJ【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只与始态与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途径与途径的始态相同、终态相同反应热相等;(2)已知:C(s) + O2(g) CO2(g);H1 = 393.15 kJmol1;2CO(g) + O2(g) 2CO2(g); H3= 566kJmol1 ;2H2(g) + O2(g) 2H2O(g);H4= 484 kJmol1;根据

44、盖斯定律,由-可得反应C(s) + H2O(g) CO(g) + H2(g),则H2H1-H3-H4=393.15 kJmol1-(566kJmol1)-(484 kJmol1)=+131.85 kJ/mol;(3)已知:NO(g)O3(g)=NO2(g)O2(g) H1200.9kJmol1;NO(g)O2(g)=NO2(g) H258.2kJmol1;SO2(g)O3(g)=SO3(g)O2(g) H3241.6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2可得反应3NO(g)O3(g)=3NO2(g),则HH1+2H2=200.9kJmol1+2(58.2kJmol1)=317.3 kJ/mol;(

45、4)已知 Fe2O3(s)+3CO(g)=2Fe(s)+3CO2 H1=25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H2=47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3=+640kJ/mol;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反应FeO(s)+CO(g)=Fe(s)+CO2(g) ,则H=-H2+H1=218 kJ/mol;(5)在标准状况下的112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液态水放出4448KJ热量(298K,甲烷的物质的量是n(CH4)=0.5mol,所以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

46、O2(g)=CO2(g)+2H2O(l) H= 8896kJ/mol;断裂下列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C=O:745KJ/mol, O=O:496kJ/mol ,C-H:414KJ/mol ,反应热是断裂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热量与产生生成物的化学键所释放的热量的差,则4414kJ/mol+2mol496kJ/mol-2mol745kJ/mol -4H-O=889.6kJ。解得H-O的键能是511.9kJ/mol,断裂1molH-O键需要提供的能量为511.9kJ。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热方程式的应用,注重盖斯定律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 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

47、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 L。(2)已知:2SO2(g)+O2(g)2SO3(g) H196.6 kJmol-12NO(g)+O2(g)2NO2(g) H113.0 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 的H_kJmol-1。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一恒容密闭绝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

48、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Ha kJmol-1。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g)和2molH2(g)充入到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0.8倍。则此时v逆(CH3OH)为_ ,正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4)已知N2O4(g) 2NO2(g)H0,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 【答案】 (1). 3NO2+H2O2HNO3+NO (2). 6.72 (3). 41.8

49、(4). ab (5). 0.006mol/(Lmin) (6). 0.3a kJ (7). B.CO(g)+2H2(g)CH3OH(g)开始时浓度mol/L 0.1 0.2 0 改变的浓度mol/L x 2x x平衡时浓度mol/L 0.1-x 0.2-2x x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0.8倍。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有:=0.8,解得x=0.03mol/L,v逆(CH3OH)=0.006mol/(Lmin);反应的转化率为:100%=30%,故正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mol-130%=0.3a kJ;(4)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

50、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对于N2O4(g) 2NO2(g),反应后体积变大,A、密度不变,说明体积不变,选项A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H=E生-E反,H不随时间的变化,但会随着化学计量数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图中表示v(NO2)逆= 2v(N2O4)正,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D、N2O4的转化率不变,也说明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选B。27. NH3水溶液呈弱碱性,并可用作农业化肥,现进行下列研究:现将一定量的H2和N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有关H2、N2、NH3三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

51、关系如右图所示:(1)若t1 = 10min,则0至t1时间内H2物质的反应速率为_;(2)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N2的同时生成2n molNH3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3)根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判断,t1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填下列各项序号)a加入了催化剂 b降低了反应的温度 c向容器中又充入了气体N2 (4)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_,容器内总压强是反应前

52、的_倍。【答案】 (1). 0.0015mol/(Lmin) (2). (3). a (4). 50% (5). 0.67【解析】(1)若t1 = 10min,则0至t1时间内H2物质的反应速率为=0.0015mol/(Lmin);(2). 单位时间内n个N2生成的同时,有2n个NH3的分解,有2n个NH3生成,所以 氨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正确;1个NN键断裂,有3个HH键断裂,同时有3个HH键形成,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正确;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选项错误;该反应正方向为气体体积

53、缩小的方向,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正确;该反应在密闭恒容中进行,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的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改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选项错误;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但只有达到平衡,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才保持不变,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则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正确;答案选;从题目图示还看出,在t1时,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C、D、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发生了突变,然后快速达到了平衡状态,结合已有知识和题目给出的选项可知,引起这种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加入了催化剂。答案选a;(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54、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100%=50%;容器内总压强是反应前的=0.67倍。28.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足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请根据实验中现象并结合图2中数据回答0到6分钟内哪一段速率最快_。A. 02 分钟 B. 24 分钟 C. 46分钟 并请简述速率出现这种情况的其原因:_。(2)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和

55、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原因: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原因: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原因:_;原因: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原因:_。 该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即得出了正确结论。他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a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 ,观察反应速

56、率是否变化;b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若观察到实验a中_,实验b中_,则说明原因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答案】 (1). B (2). 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大减小,反应速率降低 (3). 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有阻碍作用 (4). 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SO42的影响更大 (5). 反应速率加快 (6). 反应速率无明显变化【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24分钟段产生的氢气最多,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B。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但同时随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大大减小,后来反应速率反而降低。 (2)根据几种假设可知,原因是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2 4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大于SO2 4的影响;原因是Cl、SO2 4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SO2 4影响更大。如果原因I正确,则a中反应速率应该是加快的,b中反应速率应该是无明显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