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53932294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唐宋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唐宋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唐宋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唐宋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诗词鉴赏(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唐宋诗词鉴赏(一)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白居易:忆江南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李煜:虞美人李煜:浪淘沙李煜:相见欢李煜:乌夜啼范仲淹:苏幕遮范仲淹:渔家傲柳永:蝶恋花柳永:雨霖铃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作者】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 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

2、十二首,然颇多伪托。【注释】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 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 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 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

3、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 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 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 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 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 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 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 过片“

4、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 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箸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西塞山:即道士

5、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箸 笠:用竹蔑编成的斗笠。【品评】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

6、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能不忆江南。【作者】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注释】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谙(音安):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

8、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 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 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 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 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

9、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 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菩萨蛮敦煌曲子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金垂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作者】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注释】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

10、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 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即:同“则”。【品评】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

11、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金垂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 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 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

12、之际留下鲜 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 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 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 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 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据宋人

13、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 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 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 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品评】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

14、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 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 日叮”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

15、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 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 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Y一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一“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

16、自 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 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浪淘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 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音亲):绸被子。

17、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品评】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 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 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 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 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 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 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

18、 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 “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 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 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 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 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

19、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 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 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 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 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 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 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

20、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品评】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

21、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

22、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乌夜啼【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 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几时重:何时

23、再度相会。【品评】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 范之作。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 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 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 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 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 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 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 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

24、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 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 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 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 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人叟鲛肖(左应加鱼旁), 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 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一一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 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

25、难 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 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 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 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 任,

26、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 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注释】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 片各五句四仄韵。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品评】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 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 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27、“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 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 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 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 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 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 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 作者心头萦绕不

28、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 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 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 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 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 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29、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 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 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 不同。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 声。角:军中的号角。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 烟。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 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 业未成。 羌管:羌

30、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品评】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 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 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 “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 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 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 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 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

31、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 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 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 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 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 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 “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 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 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

32、功、 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 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 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 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 山西),后移居崇安

33、(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 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 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危楼:高楼。 黯黯:迷蒙不明。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 行。当:与“对”意同。 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衣带渐宽:

34、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品评】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 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 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

35、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 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 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 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 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 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

36、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 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

37、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骤雨:阵雨。 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经年: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恋情。【品评】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另U,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

38、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另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

39、”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蝉虞世南垂仑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

40、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仑委饮 清露”,“委”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 冠缨,故说“垂仑委”。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 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仑委”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 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 却把它们统一在“垂仑委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 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 “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

41、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 与力。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桢见人格化了的蝉那表华隽郎的高标逸韵。有了这 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以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 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 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 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 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

42、,相互呼应, 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 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要各化的“蝉”, 可能带来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得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 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 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 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 却呈现出殊异

43、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其词绮错婉媚,有“上官体”之称。刘石 束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 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僚们,觉得音韵清亮”,“望之犹神 仙焉”。可知这诗是上官仪为宰相时所作,在唐高宗龙朔年间(6 6 1 - 6 6 3 )正是他最 得意之际。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并没有待漏院 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着。东

44、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便是天津桥。 唐代宫禁戒严,天津桥入夜落锁,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所以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 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亦然。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 气派自非他官可比。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广川”指洛水,“长洲”谓洛堤。洛堤是官道, 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兴,谓洛水含情不语地流着;更是化 用古诗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暗示皇帝对自己的信 任,流露首承恩得意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用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 镇定自若的风度。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

45、凌晨,曙光已见,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 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在写景中,这位宰相巧用了两个前人的诗意。第三句写凌晨,用 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这里取其 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见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 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 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 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总起来看,这诗确属上官仪得

46、意时的精心之作。它的意境和情调都不高,在得意倨傲、自 尊自贵之中,于帝王婉转献媚,对贫寒作势利眼。不过,它也有认识意义,倒是真实地为这 类得势汉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 谐律上口,而且巧二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把当时的得意神气表现得相当突出,难怪 那些有幸亲聆的官僚们“望之犹神仙焉”。(倪其心)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 6 7 8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 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

47、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 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 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 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 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

48、:“凄凄重 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 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 关的作用,比愿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 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 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 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 托遥深”。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

49、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 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 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 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敢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 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 “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 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 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沉熙乾)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50、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5 (骆临海集 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 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 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 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 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

51、皆口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 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 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 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 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 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 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 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2、。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 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 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 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纤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 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 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 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

53、,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 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之先吧。(赵其钧)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芋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首五言诗通篇咏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 在其花色的秀丽,但好花还须绿叶扶。花叶掩映,枝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所以作 品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着笔,迭用子芋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形容花叶的茂盛,中间贯 一“何”字,充满赞赏之情。如果说“芋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那么“朱蕤冒 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

54、。这一笔着以“朱”、“紫”,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并下 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 不但画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出不象牡丹那般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兰若花红 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 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 特下“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 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

55、即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形容 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然而“袅袅秋风”并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 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二 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 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 凋谢了。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 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

56、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 寄慨遥深。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颇象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 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 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正象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阎昭 典)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 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

57、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 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 的这一层意思。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 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 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 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i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 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 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

58、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 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重重的一击, 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 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外在于背面 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 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 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

59、动。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 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 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 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 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 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

60、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 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 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 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 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还需注意的是诗 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 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

61、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 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 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 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 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 得的。(陈志明)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 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

62、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 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 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 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 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 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 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 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作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

63、条说成绿丝绦”,可 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了”,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 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的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 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的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 的。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 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个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 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 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 这美人还未到丰容正盛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 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