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5393180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唯物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唯物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唯物辩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 ),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 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 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 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 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 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 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起源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

2、、重复、 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 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克的学说而创造出“唯 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 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两个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 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 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 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

3、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 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 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另一方 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 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 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

4、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 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恩格斯认为: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毛泽东更强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从一定 意义上说,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 或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或世界的发展。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 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

5、物 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 往是一个“不平衡一平衡一新的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 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发展的世界,换言 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的集合体。三个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 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 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

6、重规律。但辩证法也 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 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 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 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 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 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很多人主张最基本规 律只有一条,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曾指出:“应该是

7、一元论,不应该 是三元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也有的人 不赞成这个观点,而主张把三大规律并列化和立体化一一即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综合规律;量变、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否 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 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 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 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

8、性。量是指衡量事物 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量变是事 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 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 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 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 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 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例如,冰、水、水蒸气之间的

9、随温度变化而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看 成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又如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根据爱因斯坦提 出的质能方程E=mc”2,质量可以转变成能量;能量子,光子等,也可以以 E=mc2等量转为质量。再例如,经螺旋形楼梯向上,在坐标不断转化后,平面坐标回到原点(0,0)而本身也就更上一层楼,在三维世界的坐标即变为(0,0,1),其 中平面坐标的变化即伴随三位坐标整体改变,是量变过程,设坐标为(a,b,z),(a,b)为量变,z为质变,量变也伴随质变,是质变的积累, 积累到z=1自然质变,二维即变为三维,若设(a,b,z,n)为四维,即空间 abz和时间n,n随abz改变而改变,当n改变单位1时,

10、假设这个单位是 年,你在同一地点站一年,地球绕一周,空间abz (只考虑太阳系为不动体) 回到原来位置,你却不是一年前n时的你了,n+1即为n的质变,而随不动 体的改变,单位亦随之变化,则abz改变充斥不动体的每个二维位面时, 质变发生。而每个质变又是新量变的基础,循环往复。就像原子到夸克的 盒子关系的反向发展,没有尽头,不断发展进化。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就 是理想或者追求一类的东西了。辩证否定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 -反-合”三阶段 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 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 定

11、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 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一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 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 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 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 迂回曲折的,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 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

12、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 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 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 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 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 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 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 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五对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 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

13、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 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 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 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 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 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

14、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 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 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 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 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 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

15、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 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一一因为当 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 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 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 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 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原因和结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 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 是指

16、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 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 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 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 由几个原因所引起。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统一: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因果倒置,在逻辑推理或实践试验中都会引 起混乱或危害。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既没有无因之 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般有 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 于引起它的现

17、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 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新的原因(例如电路 设计中的反馈系统)。可能性和现实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 过程的一对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包含的种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现实性指已 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即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过程。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 矛盾的复杂性,事物往往包含相互矛盾的几种可能性。但是只有一种可能 性在内外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转化为现实,其他的可能性在矛盾的斗争中被 克服而没有成为现实。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一对辩证统一: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而现实

18、性则 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其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可能 性的根据存在于现实性之中;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其二,可能 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变成现实,另一方面,转化为现实性也意味着出现了新的可能性。唯物辩证法还指出: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尽管客观事物和 客观条件是基础,但主观能动性往往起着起着重要的作用。偶然性和必然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 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 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出

19、现的趋势是偶然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辩证统一: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 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 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 的。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 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或说不好预料)。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 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 性。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在一定条件下为 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反之亦然。其他辩证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辩证体,而任何 一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矛盾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辩证范畴。除了上述五个基 本辩证范畴,比较重要的辩证范畴还有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 绝对,等等。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或说全局和局部,是一对由来已久、使用广泛的辩证法 范畴。由于整体在量上是一,部分在量上是多,因而某些哲学家也把整体 和部分看成一和多。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一对辩证统一: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的:整体不同部分,部分组成整体,整体包括部 分,部分又从属于整体。整体和部分是统一的:其一,整体和部

21、分的互相包含,不仅整体包 含部分、部分蕴涵整体,部分也常常是具体而微的整体。其二,整体和部 分的互相转化,各种分解、分化、分裂、解体中都有部分转化为整体的过 程,而各种融合、兼并、整合、整体化中又都有整体转化为部分的过程。 其三,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结合,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例如,在不同条 件下,整体的功能也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还可 能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个性和共性个性和共性,或说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往往被认为是整体和部 分这对范畴的深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个性和共性是一对辩证统一: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的:个性即指个别的东西的属性(不仅有它所独 具的属性,也有它与同类个体所共有

22、的属性)。共性是一类事物共同的属 性,是由部分个性组成的。个性和共性是统一的:其一,个性和共性互相包含,个性包含共性 (当然还包含其特性),共性也包含个性(更确切地说,是包含了部分个 性),不能设想有任何两个事物是绝对不同的或者是绝对相同的。其二, 个性和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个性相对于更低层次的个体来说可以成为共性,共性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共性来说也可以成为 个性;又如,在同一关系中个性的交集可以成为共性。个性和共性的辩证范畴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很大意义。人们通过对 个别东西的认识,从而归纳概括出共性(普遍性)的认识,而只有共性认 识才能大规模的指导实践。相对和绝对相对和绝对

23、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辩证范畴,也可以看作是个性和共性这 对范畴的延伸。相对就是有对、有条件、有限,绝对就是无对、无条件、 无限。但相对与绝对的区别本身又是相对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是一对辩证统一:相对和绝对是对立的:相对和绝对概念不同,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 排斥。相对和绝对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割,相对依存于绝对,绝对依存 相对;两者互相包容的,相对性蕴涵绝对性,绝对性蕴涵相对性,相对的 东西包含绝对的东西,绝对的东西包含相对的东西;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相对在一定条件下的可以转化为绝对,绝对失去了条件也会转化为相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过程和规律都具有相对与绝对两个方面, 不可分割,缺一不

24、可。与之相对立的理论即包括绝对主义,也包括相对主 义前者把绝对的东西绝对化,例如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或者将神绝 对化(一般表现为绝对的万能、公正、仁爱)的一些宗教;后者把相对的 东西绝对化,著名的有“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的悖论(这句话本事就是 绝对的,因此自己否定自己)矛盾分析法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 关系”。所谓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处理问题的哲学方 法,是对立统一等基本规律的综合和延伸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 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或相互渗透的性 质和趋势

25、,表现了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内在的统一性。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相互分离、或互相批评的 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有对抗性斗争, 也有非对抗性斗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任何一个 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两者相互制约:一方面,同一性 要受斗争性制约,因为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 也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又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因为同一性 规定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他的意思主要是指同一性是有条件性的,

26、斗争性是无条件的。他认为:矛 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是有 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而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 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 展所需要的新条件,因而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 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也有人不同 意毛泽东的这一看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本身都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因为存在的矛盾的双方必然同时具有某种同一性和某种斗争性,而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形式又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暂时的。还有人认为上面两种看法在本质上是一

27、致的,只是对一个问题不 同角度的两种说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 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矛盾不仅存在于事物内 部,而且存在于事物之间。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存在着内部矛盾,内部矛 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外因。 这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它承认外部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 自身特殊的矛盾;

28、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 自的特殊矛盾。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不同, 由于事物所处的外部矛盾、环境、条件的区别,矛盾的发展过程总是呈现 出不同的形式;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的解决也 是又多种多样的形式,可能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或 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毛泽东同志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 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或 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等范畴中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是 相对应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两

29、点论”就是在处理众多矛盾时,既要看到 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处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 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两点兼顾,只注重一方面、忽视另一 方面就是一点论。所谓“重点论”就是在处理矛盾时,要重点抓住主要矛 盾,解决主要矛盾,在处理某一矛盾时,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 能等量齐观,要“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全面分析,主次分明,否则 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无重点无主次,犯均衡论的错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是矛盾分析法的一个要主要内容。第一,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点, 而不可能只有孤立而绝对的一点。第二,两点的地位和作用并

30、不是同等重 要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两点中重点。第三,两点以及两点中的 重点,都不是孤立的、僵化的、或固定不变的,都是会随着内部矛盾的变 化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第四,两点、两点中的重点、以 及其变化发展,都是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和有规律的, 而不是主观的、空洞的、任意的、或无条件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都要在矛盾 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具体矛盾的特殊性;其唯物辩证法的哲学 依据就在于共性和个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等哲学范畴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 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与之内涵相类似的提法还有“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等。与之相对立的包括抽象 地空谈矛盾,或一刀切、模式化、机械化地处理问题,等等;这些在政治 领域往往被称为“教条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