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

上传人:悦** 文档编号:15390013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0.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院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手续,对疑难杂症提供全 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同时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和多次往返各门 诊的不便,实现医学整合,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疗质量,方便门诊 患者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多学科联合门诊, 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特 制定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二、诊疗范围: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病及肿瘤。三、各科室及医师职责:1多学科综合门诊工作在门诊部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各临床 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多学科综合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并积极参 与多学科门诊工作。2多学科综合门诊定期开诊,由门诊部主任牵头,各

2、学科主任协调,各主要学科的专家参与,对一周中遇到的疑难和复杂病历进行讨 论,共同拟定患者的诊断,为其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3多学科综合门诊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不能确诊的疑难重患 者或者经复诊仍不能确诊者,首诊科室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征得患 者及家属的同意后填写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 (见附件二)进入 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流程(见附件三)。4. 对科室之间“临界病人”应由首诊科室负责诊治。5. 门诊部主任根据 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的内容预约相关患 者参加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6. 门诊部主任根据预约患者涉及的科室, 通知相关科室参加多学 科综合门诊。7. 为了满足特殊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需求, 门诊部

3、主任有权根据实 际情况临时组织增加会诊,望各临床科室积极配合。8. 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 中的会诊结果一栏由申请科室完成。附件一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制度一、会诊对象1. 一般情况下,门诊病人就诊 3 个专科或在同一个专科就诊 3 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2. 门诊病人所患疾病诊断明确,但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 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者。二、会诊申请1. 首诊科室接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会诊, 在征得病人或其家属 同意后, 填写会诊单, 病人或其家属持会诊单转入多学科综合门诊或 向门诊部主任提出预约会诊申请。2. 在就诊过程中的病人或陪同的家属认为只有专家会诊才能解 决的诊疗问题,病人或者家属也

4、可直接向门诊部主任提出会诊请求, 门诊部主任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3. 门诊部主任负责多学科综合门诊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要 求,负责确定会诊时间与会诊专家。三、会诊要求1. 门诊部主任根据病情确定会诊专家, 参加每例会诊的专家数量 不得少于 3 名,且职称要求在副主任医师以上。 接到会诊通知后, 专 家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参加会诊。2. 会诊病人必须携带门诊病历、 检查报告、化验结果等全部资料 提前抵达指定地点,接受会诊专家问诊与体检。四、会诊程序1.会诊由门诊部主任或首席专家主持。2.首诊专科医师报告病历与诊察经过,提出会诊的目的。3. 请病人进入会诊现场,回答专家的提问,如实表述病史,接受

5、 专家体格检查。4. 专家集中讨论,病人及家属回避。5. 讨论结束后,会诊组必须将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或医嘱记录 在门诊病历上。6. 会诊完毕, 主持人委托适当的专家将会诊意见转告病人, 并热 情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如有保护性医疗方面的考虑, 会诊意见或结 论只向病人家属反馈。五、会诊追踪门诊部主任需对会诊后病人的去向、 治疗效果进行追踪了解, 对 病人或金属进行电话回访,收集病人或其家属对会诊工作的反馈意 见。门诊部主任定期进行总结,不断改进会诊工作,提高会诊质量。附件二: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表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申请会诊科目会诊时间会诊原因会诊结果(意见)申请科室申请人申请时间附件三: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流程病人或者家 属直接提出 会诊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