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5388408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堂导航 浙科版合作探索 探究一:如何理解种群与生物个体的关系 1.种群概念的理解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与个体的关系 个体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 (1)个体和种群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个体携带有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 (2)种群内的同一种个体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个体所无法表现的。 探究二:如何理解种群与物种的区别 1.概念不同:种群是

2、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范围不同:一般来说,种群是较小范围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种群组成的。 探究三:如何理解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为例 (1)确定调查对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以某一地段中的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为调查对象。 (2)选取样方: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长度划分成10等份,在每份中央划一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1 m的正方形。样方的选取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

3、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选取样方是采用同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重要环节,是调查中取得可靠数值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样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化比较均匀的地段作为实习地段,在这上面选取样方。 样方数目的确定。取样多少应随调查地段的总体面积而定。总体面积小的,取样可适当少些;总体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一般说来,选取的样方越多,求得的种群密度越接近实际数值。 样方大小的确定。选取的样方大小应随植物类型而定。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植物为1 m2。 取样统计时,某种植物不同生长

4、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因为动物是可以运动的,要逐一计数动物种群的个体总数是困难的。所以科学家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密度。具体做法是: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个体中标志数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个体的总数。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志数为m,根据总数中标志的比例与重捕取样的比例相同的假定,就可以估计出N,即:NM=nm。种群中个体总数N=Mn/m。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在满足下列条件时,通过标

5、志重捕法取得的种群密度的数据是可信的。其假设的条件是:(1)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地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2)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3)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另外,在标志重捕法中,标志技术极为重要,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保证取得数据的可信性。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包括对寿命的伤害和行为的伤害。如选用着色标志,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的现象,必须做到色素、溶剂均无害。如果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引起疾病、感染等。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

6、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探究四:如何理解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其相互关系可图示如下: 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相关。 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多时,种群密度大;相反,种群密度小。 3.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2)

7、相同年龄组成情况下 题例领悟 【例题1】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种群密度上升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年轻的少,年老的多,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输入总能量会越来越少,环境阻力可能会增大。 答案:B领悟 解答该类题型的规律是:预测将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要看种群的年龄组成。 【例题2】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4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46只 B.24只 C.12只 D.92只 解析

8、: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的一种方法。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志数为m,则NM=nm,即。在本题中,根据公式得: 答案:D 【例题3】 某同学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一种高大的乔木)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 选取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为5 km,宽为1 km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样方是边长为5 m的正方形

9、;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如下表。请回答: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个体数354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 (2)该调查方法是否可靠? _。原因是_。 解析:根据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计算各样方内的种群数量平均值,即(354)/3=4,即边长为5 m的正方形内有4株山毛榉,其种群密度为4/(55)=0.16株/m2。由此可见,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因为山毛榉植株是高大乔木,单株占地面积较大,而样方选取得又太少、太小,因此,在所取的样方中山毛榉的数量不足以反映种群密度。对此应扩大样方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0.16株/m2 (2)不可靠 所选取的样方面积太小领悟

10、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两种:一是等距取样法;二是五点取样法。样方的面积为:草本植物1 m2,乔木100 m2。 【例题4】 xx广东卷,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xx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A项属于年龄组成,B项是出生率,D项是死亡率,都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说明种群的分布常在母株周围,不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C领悟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

11、别比例和迁入率、迁出率。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别很大 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答案:C 2.下列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此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解析:由3次人口普查的图形知道,三个阶段人口增长状况都是增长型。图3的增

12、长趋势已经大大降低,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答案:A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特征同样影响种群密度,而未来种群密度应该由当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这四个参数来决定。虽然现有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会影响将来的人口数量,但与未来人口变多或变少关系不大。只有年龄组成才能预示着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A 4.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高,那么,这一个种群最可能( )A.属于增长型 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C.刚迁入新环境,天敌少 D.不足以作出判断 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的生物因素。只有把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才能对种群的前景作出判断。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