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385622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 6 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 15 个词语。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重难点: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课前准备:教师: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质疑激趣活动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 幅美丽的作品,而且

2、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2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 华的双龙洞。活动 2揭示课题,提出问题1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2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3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操作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读题质疑,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提 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帮助

3、学生理清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活动 1明确要求,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读准字音,圈画生字,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合作解决。 (3)读通句子,尤其是带生字的长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预习及学习情况,师生交流。(1)课件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交流识字方法。(2)指导难字的书写。指导“鹃”“臀”“乳”“笋”的写法。“鹃”是左右结构,左下“月”的竖撇要写成竖。“臀”中的“月”也有这样的变化。“乳”的“子”第三笔横变提。“笋”是上下结构,下部最后一笔是竖撇。活动 2理解词语,分享所

4、得1出示词语,齐读词语,注意读音。蜿蜒聚集昏暗挤压变化多端突兀森郁颜色各异2你理解这些词语吗?与大家分享。3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出示“蜿蜒”,“蜿蜒”有两种解释:蛇类爬行的样子。 (山脉、河流、道路 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在本课中是第个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词有“绵延、崎岖”。(2)出示“变化多端”的“端”字在字典中的意思,请同学们选择。端:东西的一头。 正,不歪斜。 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项目,方面。 4过渡:同学们,掌握了字词,相信你们再次读文,一定能准确、流利地读好文章。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再次走进金华的双龙洞。操作指导:本环节,在识字解词时,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根据以往的

5、经验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活动 1理清文章思路,寻找明线1过渡:同学们,我们迎着潺潺春水,沐浴着明艳的春光,欣赏着盎然的春色,一起来 到双龙洞。2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出洞3汇报读文,理清顺序。4学生汇报游览示意图,明确作者游览的顺序。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结合课后习 题一,板书游览示意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小结:同学们,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记叙的,先交代了游览的目的地金华的双 龙洞,然后写沿途看到的景色,接着写外洞的景观,孔隙的特点,内洞的情景,最后出洞。 我们明确

6、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活动 2理清文章思路,寻找暗线1文章除了这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我们也来找一找相关的句 子。2汇报读文,理清顺序。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操作指导: 明确作者的游览过程和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本文的重点,因此,给学生充分的 时间读书思考,通过画示意图这种直观的方式,明确写作顺序,理清写作思路。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明确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一步熟悉了课文。那么, 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双龙洞的奇观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抄写生字新词。3配乐朗读课文。操作指导: 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才能掌握刚刚学过的知

7、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 好充分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生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跟随作者简单游览了双龙洞,回忆一 下,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什么?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操作指导: 简单的导入,直入学习的主题,让学生快速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 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沿途赏景,愉悦心情活动 1抓关键词句,感受美景1作者游览双龙洞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一切都让人欢欣愉悦。他一路上看到了哪些美景 呢?自由读第 2、3 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深刻

8、的词句,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2学生自由读文,抓关键词句,感受美景。活动 2品读课文,感受美景1师生交流,品味朗读。(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在大自然的滋润下,呈现出生命特有的活力,比盆栽的杜鹃有精神。)(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想象美景,各种颜色的花,在各种绿色及粉红色的山的衬托下,生机勃勃,令人赏心 悦目。出示映山红及春天的山景的图片,感受景色的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大自然的这份生机勃勃。(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写出了溪流的形态和声音。形态宽窄变换

9、,声音缓急有致,仿佛一首大自然的音乐, 节奏鲜明,悦耳动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溪流的节奏美。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景物,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说话。 2朗读体会,作者把一路的见闻写得这样有声有色,使我们也仿佛目睹了那沿途迷人的风光。齐读第 2、3 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进入那美好的意境。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表现的美。欣赏美景, 有感情地朗读,既能感悟到沿途的美景,又能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准确和生动。三、欣赏奇观,感悟神奇活动 1自主研读,圈画批注1默读第 47 自然段,画出表现景物特点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自学,提出小组研讨要求,小组活动,教师

10、巡视指导。(1)根据自己阅读所得,与伙伴交流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2)找找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来的。活动 2汇报交流,总结景物特点1学生汇报,师生交流作者所写景物的特点。(1)交流外洞特点:出示语句: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 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外洞比作“大会堂”,说明外洞很宽敞。同时,用具体数 字“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形容外洞很大。(2)交流孔隙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相机出示语句: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

11、小的小船。(用 准确、恰当的语言来说明小船的小。)船两头都系着绳子船就出来。(引导学生将已知的行船方式和课文中的行船方式做对 比,来体会孔隙的窄小。)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紧扣“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了”,体会乘船方式的特殊性,凸显孔隙的特点。)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 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挤压”说明“我”距离周围的山石特别近,有被压迫的感觉。“稍微”“一点儿”这 两个词说明移动的幅度很小,可见孔隙的窄小。这里作者用词非常准确。)指导朗读。朗读这两句话时,抓住“挤压”“稍微”“一点儿”等关键

12、词来体会作者 的这种感觉。小结写法:同学们,作者叶圣陶老先生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孔隙的窄小,而是通过我们 最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时的亲身感受,把孔隙的特点写得具体形象,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3)交流内洞的特点。出示语句: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告诉我们双龙洞名 字的来历,点题。)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 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想象一下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具体有哪些形状,出示石钟乳和石 笋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课件出示说话训练: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有的像 ( ) ,有的像 ( ),还有

13、的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理解“十来进” 的大小,想象内洞的大小,感受内洞的大。)想象一下作者此刻的心情。2指名朗读第 47 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理解和体会,通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赞美之情。四、转变角色,导游双龙洞活动 1转化角色,争做小导游1过渡:金华的双龙洞这一奇景让人叹为观止,作为旅游景点,这里游人如织,尤其是 叶圣陶发表完这篇文章后双龙洞更是中外闻名。假如你就是当地的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介绍 双龙洞呢?2选择自己喜欢

14、的一处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向小组同学介绍。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 2 各位游客:学生汇报,小导游展示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操作指导: 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地进行角色定位,有序、生动地介绍自己熟悉的 景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五、总结写法,延伸学习1游记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像叶圣陶老先生一样按照游览顺序来写,或者像海上日出一样按照早晨太阳的变化顺序来写,都是可以的。如果我们能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 就能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介绍给大家。2小练笔。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能写得 清楚明了。操作指导: 练笔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

15、览的顺序写景物,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关注 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以致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了景物描写。文章中有两条 线索,一条是明线 游览顺序,一条是暗线 泉水的流经路线。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特 点和认知水平,教学始终以明线游览顺序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1质疑问难,归纳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考。为学生提供多次读书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相互 交流,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2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动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出自 己的见解,能感受到景物的特点,并能借助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再加 上有感情地朗读深化认识,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