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5385113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之述评季燕J 八、(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内容摘要:卢梭与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两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形成、发展于不 同的历史时期,对儿童的看法、对儿童学习的理解各有鲜明的特点,但又异中有同,把两位教 育家放在一起比较,把握历史脉络,重审历史价值,以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儿童教育。关键词:卢梭;蒙台梭利;儿童;学习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s,1711778),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762年他发表了 教育论著爱弥儿,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然教育思想。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

2、物,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意大利著名 的幼儿教育家,著有一系列的有关幼儿教育的专著。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分属两个世纪,纵跨 三个世纪,他们的思想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儿童观、学习观各有鲜明的特点, 同时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两位教育家放在一起比较,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 把握他们的实质与精华,以史为鉴,更好地指导现今的儿童教育。一、对儿童概念的理解(一) 卢梭一谈到“儿童的发现”,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卢梭,卢梭使淹没于成人之中的儿童得以凸 现出来,站在儿童的角度重新认识儿童的价值。1. 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不是成人的隶属品,儿童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应被赋予人的根本

3、特性自由主动。2. 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 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1(p74),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我们将造就一些年 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p91)。3. 儿童是柔弱的,不成熟的。正是这种不成熟孕育了发展的可能性,儿童具有无限发展的 潜能。4. 儿童是纯洁善良的。卢梭一反“原罪说”,在爱弥儿开篇就讲到:“出自造物主之 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p5)儿童生来是善良、纯洁无瑕 的,心中没有任何罪恶的种子。5. 儿童是发展变化的。儿童的发展变化体现在阶段性上,“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

4、个阶 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时期” 1(p202)。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 *童。(二)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在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探 索,阐明了自己对儿童概念的见解。1. 儿童具有极强的天赋的潜能。儿童的身心是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完成的,这种发展 具有“心理胚胎期”、“肉体化过程”、“潜在的能力”和“吸收性心智”几个过程。2. 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敏感期。这种敏感期是一种与成长密切相关的现象并和一定的 年龄相适应,按出现时间的先后可划分为:语言的敏感期、感觉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运 动的敏感期和工作的敏感期。3. 儿童处于不断的变化

5、、发展之中。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也各 有其学习的重点。4. 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由于其内在生命力的驱使而产生一种 自发活动,不断地与环境积极互动,并从中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三)共同点通过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教育家在儿童观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1. 儿童期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儿童应取得与成人平等的地位。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 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2. 儿童天性是善良的,应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成人要珍视儿童主动的精神生活,不 以成人的偏见戕害、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3. 儿童是全方位不断自我成长的主体,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4. 儿童应

6、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尽可能地使儿童保持天生的自然状态。5. 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倡导儿童本位,顺应儿童的天性,抓住发展的契机,引导自 主发展,在理论上可归结于“内发论”。二、儿童学习进程的划分(一)卢梭卢梭根据他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的理解,将儿童的学习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逐一指 出各阶段的特点及学习的重点。1. 婴儿期(02岁):人生的第一个时期,是身体各器官、组织较快发育的时期。孩子有 生长发育的需要,以自己的柔弱来引起成人的关注,所以在这一时期,以实施体育为主,借助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衣着、充足的睡眠、有趣的游戏来养成和保障他们健康的体魄。2. 儿童期(212岁):卢梭又称这一时期为“

7、理智睡眠期”。“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 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1(p120),所以,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通过自己的感觉 而非理性思考了解外部的世界,针对这个特点,进行感官教育,发展感觉能力,积蓄力量,以便 在下一阶段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3. 青年期(1215岁):这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强的时期。身体、感官良好发展的同时,理 性也开始发展了,“我们的学生起初是只有感觉,而现在则有了观念了;起初是只用感官去感 触,而现在能进行判断了” 1(p275)。儿童有了理性发展的需要,广泛的知识教育也就有了 可能性与必要性。4. 青春期(1620岁):这是成人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儿童在身心两方面都有明

8、显的变化, 卢梭认为这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儿童已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在情感方面,儿童 已由“自爱”引发出“爱亲近的人”,继而导向“爱全人类”,这种天赋良心的萌发也是儿童 生存的必需。所以,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成了这一阶段儿童的首需。(二)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仔细观察和研究,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划分为三 个阶段,以6年为一个期限。1. 幼儿期(06岁):蒙台梭利认为这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又以3岁为界细划为2 个小阶段,3岁之前是形成各种功能,处于心理胚胎期,儿童是无意识地适应环境;3岁之后是 发展各种功能,处于个性形成期,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环境。儿童从完全依赖成

9、人过渡到通 过各种活动一步步发展自己的心理。所以,重在为儿童创造一个可吸收的环境,让其本能得以 发展,以感官教育为主。2. 儿童期(612岁):蒙台梭利认为这是有意识学习的时期,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 能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离开过去狭小的生活圈子,进入学校,了解社会,心智的成长 使儿童有了抽象智力活动的需要,所以儿童的学习转向智力活动,并要习得一定的道德标准 和社会规范。3. 青春期(1218岁):蒙台梭利认为这是社交关系的敏感期。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有了很 大的变化,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尊心、有自信心,有集体荣誉感,有民族感、也产生了热 爱祖国的情感。这些良好情感的激发,是进行社会性教育

10、的契机,培养儿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 员。(三)共同点两位教育家虽然对儿童学习进程的划分不一样,时间跨度不一,但透过现象,我们还是可 以发现异曲同工之处。1. 批判传统教育无视儿童的特点,提出要深入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年龄特点。2. 对儿童各阶段表现和特征的描述是细致入微的,是他们儿童观的具体化,有天才的想 像,同时也是建立在对儿童、对社会工于观察基础之上的。3. 儿童学习的进程是渐进的,在每一个阶段都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适时适宜地为儿童提 供学习的内容。4. 儿童学习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儿童是有阶段向前发展的主体,儿童在每一个阶 段有其特色。同时,前一阶段是后阶段的准备,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三、儿

11、童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一)卢梭卢梭对于儿童是如何学习的,总体上遵循自然的法则,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具体表现 为:1. 给儿童以自由,在生活中学习。卢梭主张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少限制其活动,鼓励儿 童到自然界、到社会中去观察各种现象,获得真实的感觉,提倡自然陶冶,这样,“他长大为成 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 地的,恰恰相反,它们是齐头并进的。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 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 1(p209)。2. 给儿童以自主,在活动中学习。卢梭反对儿童静坐学习,认为儿童天生有一种参与活动 的欲望,在活动中发展感官、丰富

12、经验,他推崇实地考察和旅游参观,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习惯。 他重视儿童的游戏,认为儿童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玩既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获取知识、 经验的重要途径。3. 给儿童以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卢梭认为“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 发现那些学问” 1(217),例如,卢梭特地安排爱弥儿与园主罗贝尔为种菜而发生争执,使爱 弥儿明白了 “所有权”的概念;为了了解光的折射原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卢 梭的自然后果法也体现了这条原则,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觉得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 然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二)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通过自己创办的“儿童之家”,对儿童的学习情况

13、获得了第一手资料。1. 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不自觉地吸纳性学习。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下意识的、 不自觉的感受能力,儿童利用这种心理吸纳周围的环境,将知识装进大脑,“这就是儿童的学 习方法,这就是儿童经历的途径。他学会一切而不知自己是在学习。与此同时他逐步从无意 识过渡到有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总是充满着欢乐和爱” 2(p34)。2. 儿童具有“工作”的欲望主动地创造性学习。在蒙台梭利看来只有“工作”才是儿 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儿童的工作受本能的驱使,遵循自然的法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 动性的和建构性的活动。儿童的工作就是为了适应环境,以环境为载体,从环境中获取经验, 展开天赋,形成并塑

14、造自己。3. 儿童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每种形式的活动都通过自我教育而实 现,儿童通过自己的自发活动学习重要的概念和知识,成人没有必要强迫儿童学习,也没有必 要使用惩罚或奖励这些外在的刺激,给儿童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材料,就能使儿童从自己的行 为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轻松愉快地学到许多东西。所以,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为儿 童提供的教具就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点。(三) 共同点卢梭和蒙台梭利对儿童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虽然在论述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还是有许 多相近之处。1. 对于儿童来讲,他们是按“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而不是屈从于既定的教学计划。儿 童有权利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去学

15、习他们认为值得学的东西,在自己已有水平上主动建构 知识。2. 儿童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他们是主动的、自我探索的主体。3. 儿童更多地是积极地从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实践来学习,从做中学,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间接经验。4. 儿童身心发展中的自然适应性行为,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儿童学习可能就会因此 失去许多创造性的机遇。5.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自内而外”的生发过程,而不是“自外而内”的灌输过程。四、教师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一) 卢梭卢梭以自己作为爱弥儿的家庭教师,实施“消极教育”,透过爱弥儿的成长过程,我们可 以看到卢梭对于教师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的朴素的看法。1. 教师是朋友。卢梭希望

16、教师应了解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快乐相处,师生之间 结下深厚的情谊,从而激发儿童学习的情感动力。所以,卢梭在爱弥儿中真诚地说,“一 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 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1(p30)。2. 教师是引导者。卢梭宁可将教师称为导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 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的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他 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1(p31)。所以,卢梭故意让爱弥儿在密密的林海中迷路,引导他根据天 文和地理的知识,根据阳光照射的方向和森林所在的部位,找到回

17、家的路。通过这样的一种引 导,让儿童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价值。3. 教师是合作者。卢梭反对传统的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他倡导师生共同活动、 合作学习。他和爱弥儿一起动手制作器具,研究物理;一起拜师学艺,做木工活,接受劳动教育; 一起游历各国,观察了解各种不同的政府与文化等。在师生互动中学习自然、社会以及有关 人类自身的知识,教学相长。(二)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亲自培训教师,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师培训法。1. 教师是儿童秘密的研究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家的态度观 察、研究儿童。在真正了解儿童的基础上,体验和揭示儿童的内在秘密、生命法则,从而因时、

18、因地、因人制宜地帮助他们。2. 教师是儿童环境的提供者。儿童是在吸收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儿童提 供有准备的环境,包括“创造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吸收力的、美的、实用 的设备和用具”,“允许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的表现,使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丰富 儿童的生活印象”,“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3(p215-216.)。3.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活动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 途径,所以教师要保障儿童的自由活动不受干扰,激发生命,“成人的工作不是教,而是在幼儿 的发展过程中帮助其心理的形成”2(p35),引导儿童积极主动

19、地探索环境,鼓励儿童从活动 中获取经验。4. 教师是家、园、社区的联络者。蒙台梭利认为除学校以外,家庭和社区都是儿童学习 的场所,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她的“儿童之家”就是设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的和家 庭、社区连为一体的教育机构。教师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其使命是使学校、家庭、社区 教育形成合力,为儿童的学习营造一致的氛围。(三) 共同点卢梭和蒙台梭利在对教师角色的阐述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对今天的幼儿教师也颇有 启发。1. 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学习指导的问题,教师是儿童学习的积极引导者与协助者。2. 教师与儿童是平等的,教育是双方相互承担、相互给予的一种责任。3. 教师是儿童学习条件的准备者

20、,要积极引发儿童内心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4. 教师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沟通者,为儿童的学习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参考文献:1 卢梭.李平泯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2 玛丽娅蒙台梭利.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编译.吸收性心智M.兰州:兰州 大学出版社,2002.3 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 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杨孔炽.论卢梭的儿童观及现代意义J.教育研究,1998,(1).7 崔爱林.尊重天性发展自然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1997,(1).8 霍力岩.试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6).9 刘培英.蒙台梭利的教育价值观浅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8,(6).10 缪胤,房阳洋.蒙台梭利和瑞吉欧教育之比较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5).11 吴振东.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角色论述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