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1583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5385092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1583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1583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1583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15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1583(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医务人员管理措施:1、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禁止入内;2、进入手术室必须戴消毒口罩、帽子、更衣换鞋;3、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的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4、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5、严格执行外科消毒、穿衣、戴手套等各项无菌操作规程;(二)、病人管理措施:隔离病人:1、当传染病或感染性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在隔离手术间手术, 手术间外应有隔离标志;2、在室内应有巡回护士,如需要从外面拿取物品时应有外面巡 回护士送给;3、术后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及时专用容器收集送 消毒供应中心处置;4、医疗废物严格规范密

2、闭收集处置。(三)、消毒灭菌管理措施:1、各种灭菌容器中的消毒液,根据其效能定期更换和检测;2、经常启盖的灭菌盒,每天更换消毒灭菌,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包 定期清理灭菌,注意更换标记;3、过期敷料或可疑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4、库领各种未经灭菌处理的橡皮类、硅管、内固定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备用;5、体外循环用的各种塑料管、袋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有效期 内保存使用;6、高压蒸汽灭菌必须定期测定灭菌效能;7、无菌手术、污染手术要分开进行,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 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8、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周、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 洁消毒工作,并定期做好监测工作;9、特殊感染或传染患者手

3、术后按特殊感染或传染污染处置要求 进行消毒处置;10、手术备皮尽可能在术前短时间内进行.集中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 消毒供应中心室布局设施:符合卫生部相应规范要求:(1) 供应室工作流水线:物流路线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 行即遵循:“接收-一清洗一-检查、打包、灭菌-一储存一一分发和敷 料制作一一灭菌一一储存一一分发”,未经灭菌与灭菌后的物品严格 分开,消毒物品和污染物品不交叉迂回传递;(2) 划区:污染区-一将接收的各种用物进行分类、初步处理和 清洗;清洁区一一进行手术器械检查、器械及敷料包装、消毒灭菌处 理、储存和发放。2。供应室主要工作程序:(1)清洗:尽可能机械自动清洗系

4、统完成,锐利器械必须机械 自动清洗,如超声清洗机清,常规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浸泡擦洗后以 含酶清洗液清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后流水冲洗,具有 关节、齿槽和缝隙的器械以及注射器的外管和内芯都应尽可能可能张 开或折御洗刷干净;物品经过清洗后,因故未能打包者,应将物品妥善 存放在清洁、干燥处,暂时保存;运送物品的工具和盛器,按收回和 送出、清洁和污染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日进行清洗保持清洁;(2)包装:(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的灭菌状态的重要手段,包装 前必须严格进行清洗质量及器械性能的质量检查)包装材料应经性 能测试,要求具有良好的蒸汽穿透性,又能阻挡微生物侵入,对灭菌 物品不粘着、不发生

5、反应、无害,价格便宜,布类每次用后均要洗涤; 敷料应按使用顺序折叠摆放,其外形尺寸不大于 30cm X 30cm X 50cm (预真空),重量不超过5kg;手术器械放入器械托盘包装,重量 不超过7kg;包外捆扎材料,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包内必须每包中 央置有效的化学指示卡,若采用线绳时要求捆扎后不易松散,取用时 易于解开而又不使物品污染,禁止用大头针、橡皮圈、钉书针等材料 封口;包装好的物品必须具备可追溯记录标识即在包外应做标记, 且记录包内物品名称、数量、包装日期、消毒灭菌锅次及经手人签名.3。供应室管理措施:严格区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和灭菌物 品;各种器械包、治疗包的包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

6、程;严格检查 消毒包的有效起止日期,消毒包要求干燥,便于保存及质量;灭菌 物品每月接受抽样检查;消毒灭菌器严格规范生物监测并做好相应 监测记录档案管理。新生儿、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 医务人员管理: 健康带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者、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患病期间应暂时调离。该区工作人员专用工作服不得穿入其他病区,其他工作人员进入 新生儿、母婴同室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更换隔离衣裤及鞋,并严格使用 各种防护用品。接触每个新生儿前,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手卫生规范。限制人员流动: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和人数,无陪护区、医疗区非 卫生技术人员不得进入.2。监控管理程序:孕产妇入室除更换全部衣物

7、外,也须更换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 室内;当孕产妇或新生儿疑有或己患某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时,应针 对其感染种类及程度作相应的隔离处理;每日通风并空气消毒,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微生物学监测;使用后的诊疗用品依据其用途和性质,严格清洁、消毒和灭菌管 理。3. 保洁制度: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保持工作鞋清洁,每 周至少清洁一次;卫生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严格分区专用;每 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并对室内空气和用物彻底消毒一次.感染性疾病科预防控制措施1。建筑布局分区设立:分区设置措施,清洁区、半污染区、污 染区。2。人员防护措施: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措施,医务人员 应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

8、帽子/头发罩、眼罩(护目镜)、面罩、隔离衣、防护服、靴/鞋套等: 洗手和手消毒; 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使用防护用 品; 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的物品; 防止针刺伤或锐器伤; 环境、设备和设施的清洁消毒和溢出物的规范处理; 正确处置医疗废物,使用黄色隔离标记。3、病人分类隔离管理措施 可疑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 尽量减少污染; 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4。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 对易感宿主实施特殊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实施预防性免 疫注射; 免疫功能低下

9、和危重病人与感染病人应该分开安置; 空调相对独立,保护性隔离室应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 应采用负压通风; 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落实规范,健全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制 度,强化培训,提高认识.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必须严格按治疗单元规范要求设置治疗 椅(N3M2/治疗椅单元),2台治疗椅间距N5M,且中间必须设置N 1.6M分隔栏.3、诊疗环境保洁:空气清洁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通风不好备 机械通风设施或空气净化设备;治疗用物表面没治疗完毕即以有效氯 消毒液(500mg/L)擦拭消毒

10、处置,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处理。4、治疗器械管理:严格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器械清洗、 消毒、灭菌管理规范,尽可能送集中消毒供应室处置。5、严格职业防护规范执行:严格按标准预防要求,规范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6、严格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规章 制度.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管理: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更换隔离衣裤及鞋, 并严格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接触每个病人前,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手的卫生规范。除送病人到产科病房外,产房人员不能穿产房制服到分娩室以 外,转送病人到其它地方须换上外出衣;2、监控管理程序:产妇入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更换鞋,个

11、人物品不得带入室 内;当疑有或己患某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产妇临产时,应针对其感 染种类及程度作相应的处理;分娩室每日通风及并空气消毒,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微生物学监 测;接生后使用的臀垫,应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 清洗凉干备用;3、保洁制度,产房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保持工作鞋清 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卫生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接待产室、 分娩室、隔离室等分区专用;对分娩室和待产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 除,并对室内空气和用物彻底消毒一次。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 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上班时严格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 工作中有可能污染治病菌或从事烈性标本处理时,应穿

12、戴隔离衣、裤, 换下的隔离衣、裤必须严格按相应要求安全处置后备用。(2)工作中 严格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做好自我防护。(3) 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管理的各项操作技术规程,每操作前后严格 按手的卫生规范做好手卫生工作即操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行手消 毒。区域划分: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 区有明显的标识。清洁区包括办公、会议、休息、储存、培养基和试 剂室;半污染区包括卫生通道、更衣、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 存放、处置、检测室.各区域物品严格规范管理.3。环境管理:(1)定时空气通风,地面湿式清洁.清洁用具严 格分区专用;(2)各类用物表面、台面每天

13、工作前清洁,工作后 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地面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3)检验标本直接污染的用物或器具以2000mg/L有效氯或漠消毒 液喷洒或浸泡消毒3060分钟.4. 检验器具管理:(1)采集标本的器材必须达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灭菌要求,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器材;(2)重复使用器材必须严格 清洁一灭菌处置后备用,灭菌尽可能压力蒸汽灭菌,不宜者以 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清洁备用。5。各种废弃物管理:(1)一次性使用的器具必须严格按医院医 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处置;(2 )微生物培养后培养基必须压力蒸汽灭菌 后常规废物处置;(3)检验残存标本以5000mg/L有

14、效氯或漠消毒液 1:1混合静置2小时后常规废物处置。常见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预防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 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 菌.由于耐药菌对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所致感染治 疗困难,病死率较高.这些耐药菌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 行,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 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 安全,特制订本防控措施。(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1. 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各科室应该按照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相关规定,按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原则,严格掌握

15、使用抗菌药物适应症。避免由于抗生素的滥 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2。重视病原学检查,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各临床科室对感染病 人及时做好相应病原学标本的采样送检,杜绝标本的二次污染,尽早 准确确定致病菌。依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根据药动学和 药效学参数对时间/浓度依赖型的药物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案,规范给 药剂量、途径、间隔和疗程。3。推行优化抗菌治疗策略:严重感染的患者主张初期选择能覆 盖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广谱药物实施“猛击”疗法,确保杀灭 致病菌,然后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窄谱的药物实施“降 阶梯”治疗.(二)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监测、预警和反馈机制微生物室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16、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 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 )的细菌和广泛耐药的鲍 曼不动杆菌及绿脓假单孢菌等应及时报告院感科和病人所在的科室, 院感科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和指导临床科室对该类病例进 行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同时对多重耐药菌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报告医务处,反馈药剂科,药剂科建立预警反馈机制,指导临床合理 用药。预警报告及时上报医务处,反馈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 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 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

17、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掌握手卫生指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对患者实 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 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 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 认真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 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3. 实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预防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 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 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在病

18、房不足时可进行床旁 隔离;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 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在病历牌上粘贴兰色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实 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预防。(2)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 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 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 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 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认真洗手和手消毒。(3)病房内 医疗用具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等固定使用, 用后常规消毒.(4)

19、解除隔离指征: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如检出VRSA, 原则上需要连续2-3个标本检验(每次间隔2448h)均阴性。4.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各科室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 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 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 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5. 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诊治能力各科室应组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讨论,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多重 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培训,强化医务人员

20、 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掌握并实施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 染的策略和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常见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隔离预防措施根据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 规,结合实际,修订本措施。1。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2。按照医院规定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发 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 病人可以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病室内应保持通

21、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 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定期(每周)彻底清洁卫生。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 时,及时更换,并装入黄色塑料袋送洗衣房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 清点更换下来物品.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 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 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8。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 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 水道.9。

2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 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0。根据医院预防和控制经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 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预防血源性疾病感染控制原则”,做好经空 气、飞沫、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院内传播流 行.如对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按病种隔离.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按照“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相关隔 离”要求隔离。病人离开后,严格终末消毒。11. 对目标感染或定植菌(MRSA、VRE、产ESBLs菌、泛耐药的鲍 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孢菌等)病人单独安置或床旁隔离,采 取相应隔离措施;诊疗护理活动

23、应先非感染病人后感染病人.对疑似 特殊感染病人,如疑似呼吸道传染病人须及时上报,单间隔离救治, 加强防护,有创操作时选择严密防护,防止锐器伤。一旦发生锐器伤, 立即报告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 度、流程处置。12.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 置,并做好交接记录.门诊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根据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 规,结合实际,制订本措施.1. 门诊护士应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维持病人就诊秩序,设立卫生 宣传栏,经常向病人进行预防、保健、卫生、消毒、预防感染等知识 的

24、教育。2。传染病流行期间,门诊应设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人进行 预检,可疑者要进行隔离观察,排泄物、分泌物要按规定处理.3。严格手卫生,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接触患者前后洗 手或手消毒。4。室内保持整洁,一般情况下湿式清洁,每天二次,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检查台、床、桌、椅等。5。诊室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不少于二次,每次N15分钟。必要时可 采用紫外线消毒。6。无菌罐、镊、钳高压灭菌2次/周,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未 经小包装)一经打开,一般要求使用时不超过24小时。7。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接触皮肤的一 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

25、若被血 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先清洁再用酒精擦拭消毒。体温 表每次用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8。疑似或确定为法定传染病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登记卡。9。拖把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区分使用。拖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 洗,悬挂凉干备用。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污染时,先用2000mg/L含氯 消毒剂约等量喷洒污染地面30min后常规处置,拖把用500mg/L含氯 消毒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10。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放置,禁止乱放。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根据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

2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 规,结合实际,制订本措施。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戴口罩。认真执行医务人员 手卫生规范,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检查病人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检查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菌病人后、接触污染物之后等, 应洗手和或手消毒等。2。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日空气消 毒机消毒,并有记录。空气消毒机过滤网和空调过滤网定期清洁,有 记录。3。治疗室和换药室等桌面、办公桌面、病历牌、水池、平车、轮 椅、诊察床等物体表面、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 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清水檫净

27、。4。无菌物品有失效期,并专柜放置,一用一灭菌。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 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6。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置 于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 24小时,尽量采用小包装。7。体温表一用一消毒,有浓度监测和记录。听诊器、血压计等 定期和随时清洁、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 道等器材,统一送供应室消毒,要求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 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8。根据医院有关预防和控制经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等感染性 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预防血源性疾

28、病感染控制原则”,做好经 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院内传播 流行。如对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按病种隔 离,病人离开后,严格终末消毒。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按 照“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相关隔离”要求,采取隔离措施,预防和 控制多重耐药菌引起医院感染.对疑似特殊感染病人,特别是疑似特 殊呼吸道传染病人必须及时上报,单间隔离救治,采取一级防护措施, 有创操作时选择二级防护,防止锐器伤。9. 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流程规范处置,分类收集,密 封转运,做好交接记录。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措施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 人员

29、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等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原则1.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 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目的: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根据传播途径执行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重点是认真洗手和掌 握洗手的时机。1.2标准预防措施A.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 液)和流动水洗手。b.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 洗手。B。在下列情况下,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

30、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 洁部位时。b.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执行.C。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 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执行。口罩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31、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 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 护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 时更换。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医院隔离技术规 范.D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喷溅时。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 与消毒。护目镜、防护面

32、罩的戴摘方法见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手套的使用: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 时,应戴清洁手套。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 菌手套.方法及注意事项见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 使用。E.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 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等 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 染病

33、患者时。方法及注意事项见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鞋套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从潜 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 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防水围裙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 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 渗透时,应及时更换。3。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 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B.被

34、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 应立即更换。C.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D。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设备清洁消毒原则: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 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消毒 或灭菌处理。环境清洁消毒原则: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 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被服处置原则: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 的被服时,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 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在标

35、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 与预防。(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适宜隔离病重: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经血传播性疾病、 皮肤感染等措施:床旁防置蓝色“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尽量采 用单间隔离,可同种病原感染同房间隔离;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 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严格洗手;接触 病人前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品后及不同病人之间要严格洗手;诊疗 用品专人专用,严格一用一消毒;可回收物品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 注明标识;病人转院或离开严格终末处理;医疗废物严格密闭双 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无害化处理;

36、限制探视,探视者穿戴隔离衣并严 格手卫生.(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适宜隔离病重:肺结核、水痘等空气传播疾病措施:房间或床旁防置黄色“空气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限 制人员出入:采用单间隔离(尽可能负压房间隔离),可同种处于 同期患者同病室隔离,间隔必须大于1米;尽量减少转运,需要转 运工作人员具备相应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房间严格正确使用防护用 品,使用后物品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注明标识;病情允许患者佩戴 外科口罩并限制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或与探视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 距离,探视者戴外科口罩,严格手卫生;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病人转院或离开后严格终末处理。(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种:百日咳、

37、白喉、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措施:房间或床旁防置黄色“空气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限 制人员出入:采用单间隔离(尽可能负压房间隔离),可同种处于 同期患者同病室隔离,间隔必须大于1米;尽量减少转运,需要转运 工作人员具备相应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房间严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使用后物品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注明标识;病情允许患者佩戴外科 口罩并限制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或与探视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探视者戴外科口罩,严格手卫生;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病人转院 或离开严格终末处理.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 作规范、监

38、测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措施.(一)管理:执行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1. 人员管理1。1工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器械操 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证。1。2进入工作区前需工作服、帽子穿戴整齐;进入污染区的工作 人员还需戴口罩、穿防水隔离衣、手套、防水鞋。1。3执行各项工作前、后应彻底洗手,工作过程中手有污染也 应及时洗手。1.4回收的使用过之器材,皆视为感染性物品,应小心谨慎处理, 避免锐利物品导致的锐器伤。1.5工作人员除非必要,应减少在灭菌物品贮存区进出。人

39、员不 可在去污区、准备区、灭菌区、灭菌物品贮存区之间互相穿梭,且勿 于工作区内进食。1.6若皮肤有伤口或有传染疾病者,护士长应作出评估,必要时 会同感染科医生评估该工作人员是否可作工作调整。1.7若患有呼吸道感染者应戴口罩,并禁止面对灭菌物品咳嗽、 打喷嚏。1.8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有关感染管制及消毒灭菌相关信息,并不 定期接受相关在职教育训练。1.9非供应室中心之外的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各工作 区;参观者均在参观通道内进行参观,不得穿越其它区域。2。中心使用的清洁剂、酶制剂、润滑剂、包装材料等用品应符 合国家相关要求3。中心应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严格监督执行。4。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制定各环节质

40、量控制要求及标准,认真进 行检查和记录。(二)环境和物品1。通风设备室内温度:维持18-24C;相对湿度:3550%。空调:灭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区为正压区。去污区为相对负 压。气流走向:依序灭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再至去污区.换气次 数:6-12次/小时。2. 环境各工作区环境及工作台面及桌面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 毒。去污区的地面每日以500mg/L的含氯(漠)消毒液清洁;若有血 迹或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的含氯(漠)消毒液倒在污染地面30分 钟后再用拖把拖干净。工作台面的桌布每日更换。灭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区内放置灭菌后物品的柜子、架子等 物体表面每日500mg/L含氯

41、(漠)消毒液擦拭。并做好环境卫生的微 生物监测的自测工作(包括空气和物体表面)。3。用物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 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所有的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该分区放置。污染器械和物品的回收使用科室应及时送尽快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特殊感染性疾病污 染的器械和物品应放在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时到使用科室收集使用后的器械,物 品,回收应使用封闭式回收车或收集箱,按照规定的路线,封闭运送。收回的污染器械、物品,应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和记录,尽快进 行去污处理;避免在使用科室清点,减少交叉污染机率.使用后的

42、一次性无菌物品等医疗废物不得进入消毒供应中心进 行回收和运转处理.回收车或收集箱每次用后应清洗或消毒,干燥存放。器械,物品的清洗:包括分类,清洁剂浸泡,清洗,漂洗与干燥。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机械清洗。耐热,耐湿的器械与物品宜采用机械清洗方法精密;复杂的 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米用机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手工清洗的操作步骤包括初步冲洗,清洁剂浸泡,刷洗(超声清 洗),漂洗与干燥.严重污染或有机物干固器械初步处理的步骤包括清洁剂浸泡,冲 洗(刷洗),再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方法包括冲洗,清洁剂

43、浸泡,冲洗(刷洗), 在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人工清洗时做好个人防护,清洗过程中应将器械轴节完全打开, 复杂的组合器械应拆开;在流动水中进行冲洗,在清洗液面下进行洗 刷,防止产生气溶胶.人工清洗使用的专用器械清洗水槽,专用酶清洁剂与专用的刷子 或海绵,每天用后清洁消毒。机械清洗的用水根据污染情况及时更换;器械上有锈渍时必须先 除锈,然后再进行机械清洗;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容器,管状类 放在专用冲洗架上清洗;器械表面和管腔内必须充分接触水流。机械清洗的设备清洗仓或水槽每天用后须清洗;每周检查自动添 加清洗剂泵管是否通畅,准确控制清洗剂用量;带电源的器械不得使 用浸泡清洗方法,可用沾有清洁剂的纱

44、布或海绵进行清洁。器械的清洗与保养应严格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 选择器械专用清洁剂和润滑剂,其使用和操作应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 书进行。用水原则应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并根据清洗 方法和程序使用不同水质的水.清洗,消毒后的器械禁止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可采用机 械烘干;不适用高温干燥可用清洁纱布擦拭干燥或采用95%的乙醇擦 拭干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干燥。器械,物品的检查与包装: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 物品,在检查包装区进行检查,包装后灭菌。清洗质量的检查: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是否光 洁,无残留物质,无血渍,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包括关节,齿牙等 处不得

45、有锈斑。不合格器械应退回重新处理。器械功能的检查: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 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等。器械包的组装与摆放严格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 范,不得超出标准重量,和体积。器械的包装时必须核对器械种类与数量;锐器应加保护套。用于器械包装的包布层数不得少于两层;使用的包装材料应符合 包装材料要求.用于器械包装使用的盒式等硬质容器必须一用一清洗,清洗方式 与器械清洗相同;使用的滤纸应一用一更换。用于器械包装使用的一次性塑封包装材料,密封宽度应大于6MM, 保证热封严密完整。灭菌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捆扎松紧适度,使用外用化学指示胶 带贴封。灭菌包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

46、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代号、 灭菌器锅号、锅次等。灭菌物品的装载严格遵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 的要求,容量严禁超载或过小,并做好灭菌物品种类、数量、灭菌器 编号、锅次、菌程序、灭菌温度、灭菌日期、灭菌时间、操作者等的 记录和存档工作。灭菌的方法应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压力 蒸汽、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等)灭菌方式。菌物品的卸载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卸载时:物品取出后放置于远离空调或冷空 气入口的地方冷却;物品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到冷的台面上,防止产生 冷凝水。灭菌物品的卸载时:检查灭菌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如有破 损、湿包,应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灭菌处理;灭菌包

47、掉地或误放 不洁处应视为污染必须重新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处理;灭菌物品的存放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卫生,其 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所有灭菌物品均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灭菌物品存放 区储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灭菌 物品存放区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在20摄氏度25摄氏度, 相对湿度应小于60%。灭菌物品应存放于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 地 20CM25CM,离墙 5CM10CM,距天花板 50CM。灭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 列,严禁过期。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低于25摄

48、氏度,温度低于60%的 存放条件下,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期应为7天。灭菌物品的发放:应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式运送车 或容器进行发放,并做好发放时的记录,包括物品发放日期、科室、 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接受者等内容。发放灭菌物品时应注意:发放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应每日清洁,消毒后存放。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专人监管,在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时应检查检验合格证,外包 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记清楚、包装清洁、没有污渍、水渍、霉变、 包装没有破损、变形等。入库时

49、检查并记录入库日期、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 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定时进行物品的盘点并记录,做到收、发一致。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4. 特殊感染病人用后器械的清洗消毒和处理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等感染的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应先高水 平消毒后,再采用机械或手工清洗方法进行清洗.肮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 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置。(三)监测:执行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应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 监测和生物学监测,同时应对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和灭菌的设备 进行检验

50、和验证。清洗质量的监测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流程时进行.使用清洗消毒机进行装载、温度、时间等工艺监测.每月不定期抽查,每次抽查13个待灭菌包内所有物品的清洗 质量。消毒质量的监测化学消毒应每天进行浓度监测、定期进行消毒剂生物监测。不定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消毒效果进行抽测。灭菌质量的监测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应该使用物理监测法(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BD测试和生物监测法.物理监测法(工艺监测):每锅监测,每次灭菌时必须连续监测 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法:每包监测,(包括包外灭菌化学批示物监测、包内 灭菌化学批示物监测)可进行化学挑战测试包监测。具体要求为每一灭菌包包外

51、均应贴有包外化学指示胶带或包外 指示卡,高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每一灭菌批次可进行化学挑战测试包监测。通过观察指示胶带或指示卡(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 和灭菌是否合格。对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包不得发放使用部门或使用。生物监测法:应每周一次,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株)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 口的上方,并设阳性对照.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立即追溯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的所有灭 菌物品,重新灭菌;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 用。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 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

52、生物监测。新安装、移位、故障、大修后和灭菌失败后,应进行生物监测, 空负荷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BD试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 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 进行改进.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新安装、移位、故障、大修后和灭菌失败后,应在生物监测合格 的基础上进行BD试验并重复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环氧乙烷和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的监测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灭 菌剂的浓度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胶带,作为灭 菌过程的标志;包内放

53、置化学指示卡。当化学指示物变色不符合要求 时.产品不应放行和使用.当出现三个以上包内指示物变色不合格时, 同-批次的灭菌物品不应放行。生物监测:每灭菌批次应做生物监测.生物指示物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 位。生物指示物应在预处理之前放入被灭菌物品内或被灭菌物品包 内.在灭菌周期完成后应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并进 行培养,同时设阳性对照。经36C1C培养7天(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 培养基颜色变化.移植物应在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3。3灭菌后医疗器械的监测: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医院感染管 理科每季度对存放有效期内进行抽样采样监测.3.3。1小

54、件医疗器械如:缝合针、刀片等直接投入专用培养运送 液试管内,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检测,无任何微生物检出为合格.3。3.2大件医疗器械如:血管钳、镊子、刀柄等用有无菌脱洗 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后投入5山1的培养运送液试管内,送微生物实验 室进行检测,无任何微生物检出为合格。3。3。3注意事项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N100CM2, 取 100 CM2。采集样本及时送检,不得超过6小时。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4.1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进行记录与追 踪。记录应易于识别和可追溯、清洗、消毒监测资料的保存期限应N 半年,灭菌质量的监测资料存档并保留应

55、N3年.4.2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和操作的过程记录,包括每天机械清洗消毒设备的运行状况。4。3灭菌器运行参数及灭菌效果记录,包括记录每次灭菌的信 息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 号、操作员签名或代号等.临床常见诊疗用品及环境消毒、灭菌管理措施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分类: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 杀灭能力分为如下四类: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灭菌保证水平 的方法: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方法,以及用 甲醛、戊二醛、PPA、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消毒剂 等化学灭菌方法(很多化学消毒灭菌剂由于对环境危

56、害将逐渐被淘 汰).高水平消一一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除了细菌芽孢造成的严重 污染:热力、电力辐射、微波、紫外线等物理方法和含氯、二氧化 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漠消毒剂、臭氧、二漠海因等。中水平消毒一一能杀灭分枝结核杆菌、生长期细菌、大多数病毒 和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超声波、碘类(碘伏、碘酊)、醇类 等.低水平消毒一一能杀灭大多数细菌,部分病毒和真菌,但不能杀 灭分枝结核杆菌或细菌芽孢:季胺盐类(苯扎漠铵)、双胍类(氯己 定)、植物类、金属离子以及机械除菌等。*在医院消毒工作中不得以任何消毒或灭菌方法替代清洁过程*去污染=清洗(用去污剂、更强调酶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清洁过程用或不用

57、去污剂(用来去除残渣、血液,盐份等)对最 终消毒或灭菌效果有重要影响,严格清洁过程可去除绝大部分微生物 (90%的微生物存在于“肉眼可见的灰尘”),清洁过程尽可能主要 依靠机械自动清洗或超生自动清洗机,以便于质量控制。(二)医疗用品的分类(根据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分):高危物品一一凡是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内,或与破损的组 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用品: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 材、输液器材、注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 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检钳等.中危物品一一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而不进人体 的无菌组织内:呼吸机管道、胃肠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

58、子 宫冒、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低危物品一一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 到一定量的病愿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一般诊疗用品(听 诊器、血压计)和生活卫生用品。(三)选择灭菌、消毒方法的原则:必须遵循安全、经济、有效、无害化(对人和环境)原则即:*首选物理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尽可能不用化学方法大大必须符合杀灭微生物的标准大大安全性高(在一般或特殊场合)费用低,环境污染少*必须具备可供操作及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大任何消毒器械或消毒药剂厂家说明不能代替消毒技术规范大高危物品 必须灭菌中危物品必须达中水平以上的消毒低危物品一一低水平消毒或一般清洁即可,但有或可疑受病原

59、微 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相应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去污染处理。(四)常见诊疗用品及病房环境的消毒管理 空气:一般诊疗环境强调清洁、干燥、通风,需行空气消毒环 境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消毒设施或消毒剂的使用进行消毒,特殊病例 使用病房,终末处理用过氧乙酸1%水溶液加热熏蒸消毒,量以 100ml/m3 计。 病房地面及物体表面:一般情况只进行日常清洁卫生工作,遇 病人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随时以有效氯消毒液1000mg/l擦 试消毒,遇特殊传染病按常见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要求处置。 诊疗室地面及物体表面:除做好日常清洁工作要求外,物体表 面每天治疗前后以有效氯消毒液500 mg/l擦试处理。 血压计:一般

60、情况只进行日常清洁卫生工作,袖带遇病人血液、 体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在保持日常清洁基础上以有效氯或漠消毒液 500 mg/l浸泡30分钟后清洁凉干备用,血压计以同样消毒液擦试消 毒。 听诊器:日常清洁的基础上以有效氯消毒液500 mg/l浸泡30 分钟后清洁凉干备用. 体温表(腋温):日常清洁的基础上以有效氯消毒液500 mg/l 浸泡30分钟后清洁凉干备用。 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病人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者每日消毒 一次,送集中消毒供应室统一处理(或以有效氯氯消毒液500 mg/l浸 泡30分钟后)清洁凉干保存备用。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措施(一)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试行)

6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 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 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 肺炎特订本措施:1、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 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 每24小时一次;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

62、机辅助呼吸的患 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 分泌物引流;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 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 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减少插管天数;10、其它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1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 次,有污染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

63、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 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 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 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 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选择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 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13、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 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14、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 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 帽子,穿无菌隔离衣,严格无菌操作等;15、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应该定期参加医院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