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

上传人:ning****hua 文档编号:153839258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精选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 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 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

2、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 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 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 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 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 狱中。1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 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三、疏通字词字义1、字

3、音、字形l履 su遂 nng 宁度:du量长短 d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坐,同“座”,座位。反,同“返”,返回。3、重要语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 人。(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4、复述故事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7、文章寓意(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 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 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

4、郑人买履。二、查字典,读准字音。ssh涉 j遽 q契 y矣 ru若三、作家、作品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2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2、是吾剑之所从坠。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

5、 的地方。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1)若,像。(2)“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 行为的愚蠢。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 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四、讨论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 对策的人。主备:沈丽丽 审核:沈丽丽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目标:

6、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 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复习重难点:目标 2、3自学一,郑人买履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 家, 家学说集大成3者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 3 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5,背默课文及翻译。课文:翻译:二刻舟求剑1.刻舟求剑选自 ,亦称 ,是 (时间)秦相 组织编写的 集。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3.背默课文及翻译。课文:翻译:展示质疑点拨: 学习文言

7、文的方法点拨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 词两大类。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 假。词类活用。2断句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检测:一, 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忘持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

8、实意义?道理:现实意义: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 (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两项是 (

9、)( )A 而置之其坐 B 至之市 C 而忘操之 D 反归取之E 何不试之以足 F 是吾剑之所从坠 G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拓展5一、阅读理解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揠( ) 谓( )2、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返归取之其子趋而往视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A、相同,不同

10、 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 D、不同,不同3、翻译下列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5、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二,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北人:北方人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 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啖:吃。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仕于南方( ) 席上啖菱( )或

11、曰:“啖菱须去壳。”( )欲以清热(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6三,阅读月怀一鸡,回答问题。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 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 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 或: 是:损: 已: 非义:2 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请损之A、都相同 B、相同相同C、相同相同 D、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是非君子之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