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5381747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 按要求默写句子。(1)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2) 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站在西湖河畔,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次北固山下中:“_,_”的美景。(4)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5) 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中的两句话“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2

2、. (18分) (2015七上邵阳期中) 阅读伤仲永,回答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不能称前时之闻(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

3、 泯然众人矣!C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 翻译下列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不能称前时之闻。(4) 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众人”的原因是_(5) 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 (1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

4、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未尝识书具书具: 卿今

5、当涂掌事当涂:(2) 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借旁近与之/ 与蒙论议B . 邑人奇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 . 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 结友而别/士别三日(3) 甲文向我们讲述了仲永天资聪慧,但由于_,最终“泯然众人”; 乙文则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学有了惊人的进步。两篇短文都说明了_的重要性,给人以深长的思考。(4) 翻译下列句子。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 由仲永和吕蒙的故事,你想到更多的是什么?请简单谈谈。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4. (17分)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老柿树陈敏外爷家的院

6、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它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从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

7、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坏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

8、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蜇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最后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

9、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为树祈祷了一番。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

10、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老树将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

11、梦醒了。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段落内容_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_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2) 文章第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

12、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 小说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1-4题.创新的根基在文化苏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的口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创新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促。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谈及加快创新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进、制度的变革。我以为,不可疏忽的还有文化的进步。创新的根基,还在全社会的创新观念、创新心态和创新素养。如何培育社会的创造力?还得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毋庸置疑,应试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讲授,标准化

13、的答案,空洞化的说教,有意无意地在压抑着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是传承知识,更在培养新人。天空多么辽阔,大地多么丰饶,儿童的天真烂漫、憧憬梦想,是多么阳光!独立的人格力量,创新的人生志业,正是要在这一片广阔和丰饶中发育、生长、成熟。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在同一个模式中的温驯听话,在同一种取向中的蹑手蹑脚。有专家直陈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扼杀掉,再要求他们把创新能力开发出来。所幸的是,在社会舆论的呼唤中,在用脚投票的倒逼中,中国教育开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轮教育改革,既要从教育公平正义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发展着力。社会是校园的镜像。万众创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让各种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

14、;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各种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砺;需要体制变革的激励,让全社会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代创客已登上创业舞台,自由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量必将进一步彰显。创新的底蕴,还是全社会的素养,不仅指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在发展和就业的倒逼中,我们习惯以实用主义衡量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由此倾斜于专业才干的培养。这也无可厚非。而改革和创新的导向,则另有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可或缺人文精神的熏染和终极关怀的启迪。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宝贵的是素养。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形势所迫

15、,也是大势所趋。只争朝夕,快马加鞭,还当登高望远,固本培元。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选自半月谈有删减(1)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文中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找出相应的论据并分析其作用?(3) 作者在文中说创新需要一定的条件,请找出相应的句子。(4) 创新是中华民族流淌不息的血脉,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精神?四、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6. (5分) (2019哈尔滨模拟)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微笑是最常见

16、的一种表情,其神奇的力量却不一定被认知。其实,微笑可以表达肯定和欣贯;微笑可以捐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微笑可以使心意相通,结为挚友;微笑可以打开封闭的心门走进心灵;微笑可以给自己鼓舞和信心;微笑还是一种坦然面对的豁达美好的过程从微笑开始。请以“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题目,写篇文章。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二)给材料作文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

17、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成功和努力是成正比的:后天的努力比天赋更重要: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天赋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默写 (共1题;共8分)1-1、1-2、1-3、1-4、1-5、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2-1、2-2、2-3、2-4、2-5、3-1、3-2、3-3、3-4、3-5、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4-1、4-2、4-3、4-4、5-1、5-2、5-3、5-4、四、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