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380736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87.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ppt(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2章 L2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语言水平上有高有低; 在语言技能上,听说读写技能各不相同; 在认知风格上,各有特点; 在态度、动机上百花齐放; 在学习策略上,各有所长。 诸如此类的因素,构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第一节 影响L2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按照Ellis(1994)的观点,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可以看作是由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构成的连续体。 不变因素:那些不被外部环境控制的因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语言学能等; 可变因素:那些由外部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因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动机等。 介于二

2、者之间的因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一、年龄,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 (1)语言习得速度的影响。 (2)对语言熟练程度的影响。 (3)对发音准确性的影响。,1. 年龄对习得速度的影响,Krashen,Long和Scarcella(1979)认为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速度方面优于儿童,年长儿童优于年少儿童。 这些结论得到Snow和Hoefnagel-Hhle(1978)的研究的支持。 见Snow等的实验研究:,Snow等的实验研究,调查对象: 96名荷兰语学习者 调查时间:10个月 被试按年龄分为三组: 儿童(8-10岁),青少年(12-15岁),成人 测验时间:3个月、6个

3、月、9-10个月 测试内容:发音、形态、模仿、翻译,Snow等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 词法和句法方面:青少年学得最好,成人次之,儿童最差; 发音方面:差异很小; 语法方面:成人开始学习时有优势,但一段时间后儿童会赶上来。 其他人的实验,2. 年龄对熟练程度的影响,学习者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关键期”有关。 Lenneberg(1967)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12/ 13岁之间,即青春期到来之前。 这段时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这一结论得到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的支持。,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研究对

4、象: 46名不同年龄段开始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和朝鲜人 对照组:23名英语母语者 实验内容:语法判断,如动词时态、名词复数、动词一致等 测试方法:听录音并指出句子是否正确。 测试材料:播放的句子一半合语法,一半不合语法,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被试:第一组3到15岁;第二组17到39岁移民美国。 结论: (1)年龄大小与英语最终获得水平密切相关; (2)15岁或10岁以前学习英语的被试与母语者的语言能力几乎没有差异; (3)年龄较大的被试最终获得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也很难达到母语者的水平。,3. 年龄对发音准确性的影响,Oyama(1976)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60名

5、移居美国的意大利男性移民; 移民年龄:6-20岁 居住时间:5-18年 实验任务:大声朗读和自由谈话 测量方法:抽取45秒录音片段,由两位英语母语者评判其地道性,结论: (1)12岁前移民美国讲话带美国人口音; (2)年龄最小的移民对语音的掌握与母语者完全一样; (3)在美国居住时间长短对口音无影响。 反对关键期假说 P287,4. 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因,(1)生理原因 即依据“关键期假说” 来解释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2)社会原因 一是外界压力,儿童没有外界压力,容易接受外部信息。成人由于外界压力较大而影响语言习得;二是情感因素,儿童的情感屏障没有成人高,一般不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

6、的态度,愿意练习使用所学的语言。,4. 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因,(3)认知原因 儿童和成人的二语习得可能涉及不同过程,前者使用语言习得机制,第二语言习得如同母语习得,后者使用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二、性格,“性格”,一般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并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许多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成功与否与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 在性格因素中诸如焦虑、抑制、自尊、冒险精神等会对二语习得有一定影响,它们使学习速度以及最终获得的外语水平产生差异。,二、性格,心理学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相关的假说有两个: 一是外向型学习者在交际能力上优于内向型学习者。 二是内向型学

7、习者在认识、学术语言能力上优于外向型学习者。 究竟哪一类型的学习者习得效果更好,至今尚无定论。,三、焦虑,焦虑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性格因素。 焦虑是由外在模糊的危险刺激引起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消极情感,由期待、烦乱、恐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三、焦虑,焦虑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1)适当焦虑促进学习,过分焦虑阻碍学习。 (2)处理焦虑的方式因人而异。在二语学习中,有的人产生促进性焦虑,有的则产生退缩性焦虑。 (3)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程度随着二语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二语水平不高的学习者,焦虑阻碍学习。但是对优秀的二语学习者,焦虑反而会促进学习。,四、认知方式,认知方式,是指人们

8、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 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因而最终的学习结果也有很大差异。 认知方式的不同类型包括:“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审慎型”与“冲动型”。,1.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倾向“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认识事物时,很少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倾向“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认识事物时,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较大。 换句话说,场独立的个体,倾向于以分析方式看待事物;场依存的个体,则倾向于以整体方式看待事物。 二者在学习方法和策略上也存在较大差异。,1.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在

9、实际语言习得过程中,场依存者,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学习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影响,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得更好。 场独立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往往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喜欢发现式学习,在学习未充分组织好的材料时有较大优势。,2. “审慎型”与“冲动型”,“认知冲动型”指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做出决定认知方式; “认知审慎型”,指在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有可能性后作出反应的认知方式。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冲动型学习者可能迈出许多快捷的步子; 审慎型学习者在某些阶段停留的时间会稍长一点,但是从一个阶段跨入另一个阶段的步子可能要大一些。,2. “审慎型”与“冲动型”,审慎型的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

10、作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较好。 与冲动型的人相比,审慎型的人更加倾向于场独立。 审慎型学生注意广度(attention span)小,显得冷静自若,常常抱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做出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五、语言学能,Carroll认为,语言学能是整体智力中负责语言学习的一个特殊部分,由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 (1)语音编码能力 (2)语法敏感性 (3)归纳能力 (4)机械记忆能力,五、语言学能,Carroll认为,语言学能在人一生中相对稳定,很难以任何具体方式改变,所以训练和实践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Carroll还认为,语言学能不是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即所有的学习者,不管语言

11、学能高低如何,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二语水平。 但作为一种能力,语言学能可以帮助提高外语学习速度、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它能预测外语学习速度。,第二节 L2学习者的态度与动机研究,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态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是认知(cognitive),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价值方面的认识,对某一目标的信念。 二是情感(affective),学习者在感情和情绪上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 三是意动(conative),认知和情感在行动上的表现,即学习者的行为倾向,对某一目标的

12、行动意向及实际行动。,一、态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态度是语言学习者对说目的语者及其文化的看法。由此区分了语言学习中的三种态度: ()对目标语社团和本族语者的态度; ()对学习该语言的态度; ()对语言和学习语言的一般态度。 态度与第二语言/外语学习是紧密相关的。学习者对所学目的语以及目的语社团持有一种看法,这种看法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一、态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语言态度是人类语言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通过语言使用来体现; 而语言使用,又往往给语言能力的大小以决定性的影响; 语言能力转而影响到人们使用语言的频率,通过使用语言的效果,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态度。 二语

13、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二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学习上的倾向。,二、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动机是内驱力,如本能、意志、意愿和精神力量的反射,或是由刺激和强化决定的,通常被理解为完全静态的心理、情感状态,或某一个目标。,二、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动机的分类: 1.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2. 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3. 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 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 5. D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1.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为了从参与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足,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要。 “外在动机”则是达到某一目

14、标的途径,如获得外在奖励(父母的赞同、奖赏,考试取得高分等),以及避免惩罚。 相对而言,内在动机与长远成功有联系,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相关。,2. 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 “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它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出国、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等。,3. 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社会教育模式关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在态度和学习成绩之间的重要中介作用。 社会教育模式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涉及的所有变量都是从实证研究结

15、果中提炼出来的,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界定和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大量实证研究中获得或是得以验证的。 Gardner等设计的语言学习动机调查表,成为当时一种广泛应用的标准化第二语言学习者动机的调查工具。,3. Gardner的经典社会教育模式,对Gardner等人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批评: (1)文化局限性。社会教育模式是在加拿大二语学习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该模式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外语学习环境。 (2)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社会教育模式中,语言态度、动机是因,学习成绩是果。但不少研究者认为成绩有可能是态度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3)对教学关注的缺乏。社会教育模式虽然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但不足以为教

16、学提供实际指导意义。,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该模式反映了Gardner等人的语言态度、动机行为、学习成绩三大因素之间线性关系的一贯立场; 同时又在态度与动机之间增加了目标显著性(Goal Salience)、效价(Valence)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等三个中间变量。,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1)“目标显著性”,主要涉及目标理论。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在像语言学习这样长期、持续的活动中,近期目标的设定有利于达到最终的远期目标,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4. Tra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2)效

17、价,是价值的一种标识,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使用价值、付出代价四个部分。 “成就价值”指学习者根据自身基本价值标准与需要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重要性。 “内在价值”指任务给学习者带来的快乐。 “外在使用价值”指任务完成对将来目标实现的实效价值。 “付出代价指”消耗的精力、体力、时间以及为此付出的情感代价(如对焦虑、失败的恐惧)。,5. D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Drnyei(1994)学习动机模式从“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境”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外语学习动机。 其中包括与外语“学习情境”相关的动机因素的界定与测量。 课程特定动机组件:学习者对课程的内在兴趣、教学与学生个体需要

18、及目标的相关性、对学好课程成功程度的期望值,对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5. D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教师特定动机组件:包括学生取悦教师亲和动力(affiliative drive)、权威类型(独裁的还是民主的),及学生动机的直接社会化等。 学习集体动机组件:其中包括目标定向、规范和奖励体系,及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个性型)。,5. D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使动机研究更广泛深入,并紧密同课堂教学实际相联系,具有更积极的教育学意义。 正如Drnyei本人所意识到的那样,这一模式只指出了构成外语学习动机的层次、成分和要素,但并未

19、揭示出这些成分和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因此很难说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点 二、研究学习策略的方法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四、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 五、成功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运用,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点,1学习策略的含义 Oxford(1989)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自主和更有趣味性所采取的行为。 一种更普遍全面的定义是,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整个语言习得或语言使用过程中,与某个特定阶段相关联的心理行为或行动。,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点,2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特点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在第二

20、语言学习中使用的普遍方法和具体行为或技巧。 学习者既可以利用语言行为学习策略,也可以利用非语言行为学习策略。,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点,学习策略可能是行为的也可能是心理的,所以有些可以被直接观察到,有些不能被直接观察到。 学习策略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 由于学习任务和个人偏好的差异,学习策略的使用也各有不同。,二、研究学习策略的方法,1结构化的访谈和问卷 要求学习者报告或回忆通常所用的学习方法和具体的行为 2日记研究 让学习者以日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当天回顾当天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过程。 3边想边说 让学习者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观察自己大脑的工作情况,并把脑子

21、想的什么都讲出来。,二、研究学习策略的方法,4小组讨论 学习者两个人为一个小组,用边想边说的方式讨论对具体学习任务的解决方式。 5内省和回忆方式的结合 通过访谈让学习者回忆完成一件具体任务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让学习者通过边想边说的方式来报告任务完成的过程。,三、学习策略的分类(Oxford),三、学习策略的分类(Oxford),Ellis认为Oxford的分类是最好理解的,如图: (1)直接策略(direct strategies) 直接影响语言学习,需要对语言进行心理操作。 (2)间接策略(indirect strategies) 通过集中注意、计划、评价自我、控制焦虑感和增加与他人合作机会

22、等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四、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和类型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影响学习者策略选择的因素较多也较复杂。 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情景因素决定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并最终影响习得速度和习得水平。 学习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如图)。,四、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五、成功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运用,1. 既关注语言形式,也关注语言意义 2. 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 3. 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 4. 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六、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教师应该给学习者训练哪些学习策略; 学习者自己所偏爱的学习策略是什么; 如何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策略训练是必要的; 初学者学习策略的训练是否要用他们的母语来进行; 学习者是否应该意识到所训练的学习策略。 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对学习策略的作用进行深入地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