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53765574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真题精析(广东卷)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答案】B【解析】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NA是其结构组分,B选项正确。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B. C. D.【答案】D【解析】据反馈调节的定义,系统本身工作的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能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害虫数量增加将导致其天敌数量

2、增加,而天敌数量增加会抑制害虫数量增加,因此和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为D。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兰花的花矩顶端贮存花蜜,只有具有细长口器的蛾才能吸食花蜜,而兰花传播花粉也离不开细长口器的蛾,两者之间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蛾的口器长短由基因控制

3、的,不会随着取食花蜜而越变越长,D错误,因此答案为C。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A【解析】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能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将乙醇转化为醋酸,A错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B正确;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发酵,C正确;腐乳的制作中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D正确;因此答案为A。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第10天斐林

4、试剂不显色B第20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第30天苏丹III试剂橘黄色D第40天碘液蓝色【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可知,成熟的过程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脂肪的含量增加,体内物质的变化是各种代谢的结果,需要酶的催化,第10天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含有还原糖,故可用斐林检测出砖红色沉淀,A错误;第20天由于活细胞中始终存在酶,即有蛋白质,滴入双缩脲试剂显紫色,B错误;第30天时脂肪的含量较多,用苏丹III染色呈橘黄色,C正确;第40天时淀粉含量为0,此时滴入碘夜不会出现蓝色,D错误;因此答案为C。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

5、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B【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幼虫的密度呈现周期性波动,A正确;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松针长度和松树的代谢活动,不能确定摄食是否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B错误;幼虫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幼虫先增先减,而松针长度后减后增,因此幼虫的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D正确。因此答案为B。二、双向选择题2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答案】BD【

6、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或2,分裂间期其比值由1变为2,在后期开始由2变为1,A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一定的伸缩性,因此当细胞内渗透压增大时,细胞会失水体积有少许收缩,相反,细胞会吸水体积有少许增大,B正确;胰蛋白酶为大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方式为胞吐作用,而C图表示的是主动运输,C错误;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低,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D正确;因此答案为BD。2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需使用逆转录酶B.过程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过程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D.过程可利用DNA

7、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AD【解析】图中表示基因工作操作过程的流程图,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正确;过程为目的基因的获取过程,需要限制酶,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过程(导入目的基因)使用的感受态细胞用CaCl2溶液制备,C错误;过程为目的基因的检测,可以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因此答案为AD。三、非选择题26.(16分)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柑橘,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光照强度叶色平均叶面积(cm2)气孔密度(个mm-2)净光合速率(mol CO2m-2s-1)强浅绿13.6(100%)826(100%)4.33(100

8、%)中绿20.3(149%)768(93%)4.17(96%)弱深绿28.4(209%)752(91%)3.87(89%)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CO2以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的。 (2)在弱光下,柑橘通过_和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3)与弱光相比,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_。对强光下生长的柑橘适度遮阴,持续观察叶色、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这三个指标中,最先发生改变的是_,最后发生改变的是_。【答案】(1)自由扩散(1分) 五碳化合物(1分) H/NADPH和ATP(2

9、分)(2)增加叶面积(2分) 提高叶绿素含量(2分) (3)较少(2分) 较少(2分) 净光合速率(2分) 叶面积(2分)【解析】(1)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叶绿体参与暗反应,可与叶绿体基质中的C5结合形成C3,C3在光反应产物 H、ATP和相关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有机物。(2)由表中数据可知,弱光下柑橘叶片深绿色,叶面积是强光下的209%,所以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增大,以适应弱光环境。(3)强光下柑橘平均每片叶气孔数为100%,弱光下每片叶气孔数为209%91%826=1570个;弱光下每片叶单位时间内净吸收的CO2为28.43.87=109.9,强光下每片叶单位时间内净吸收的CO2为13

10、.64.33=58.8,由此可知弱光下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和单位时间内吸收的CO2均多于强光;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影响叶面积的大小,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诱导,相对滞后,而叶面积的增加需要有机物积累后才改变,最缓慢。27.(16分)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_。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放的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参与调节。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102433.6

11、6172.2合计8410084100(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结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_。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注:D为注: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答案】(1)c1和c2(2分) 神经递质(2分) 感觉 (2分) S区(或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2)98.8%(2分) 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中抗体浓

12、度比初次免疫明显要高(3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分)。【解析】(1)由图中突触结构可知b1、b2为传入神经,c1、c2为传出神经,c1支配屈肌,c2支配屈肌,抬手时屈肌收缩,伸肌舒张,所以抬手反射的传出神经是c1和c2;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种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手指疼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开口说话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2)初次免疫D4的比例为1.2%,呈阴性,所以初次免

13、疫呈阳性的占98.8%。从表中数据可知,再次免疫后D512,全部呈阳性,产生抗体量远高于初次免疫,再次免疫的特点是免疫迅速强烈,因为初次免疫时机体内形成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28.(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II-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II-6的基因型是_。(2)III-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3)假如III-15为乙病致病

14、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III-15和III-16结婚,所生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_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分)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D_XABXab(2分)(2)II-6号的初级卵母细胞在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3分) (3)301/1200(3分)1/1200(2分)(4)RNA聚合酶(2分)【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

15、伴性遗传,而III-14号个体的父亲II-7号正常,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I-7号不携带乙病基因,其后代III-12,和III-13患乙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II-10、II-11和III-17号可知丙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II-6号患甲病而不患乙病,因此II-6号存在XA和XB,III-15号正常,因此也存在Xa和Xb,由于III-1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则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另外一条染色体上,因此6号的基因型为 D_XABXab。(2)II-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Xab,而III-1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

16、,因此患两种病的原因是II-6号个体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3)根据题意可知III-15号基因型为99/100 DDXaBXab,1/100DdXaBXab,III-16号的基因型为1/3DDXaBY,2/3DdXaBY,因此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01/1200,患丙病女儿的概率为1/6001/2=1/1200。(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的位点,启动子的缺乏将导致RNA聚合酶失去正确的结合位点,使得转录不能正常起始。29.(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

17、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值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_,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_。(2)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_,_,_。(3)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探讨了一下问题: 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

18、次重复。 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_后按 比例加入。 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 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_。 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 时_,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应培养时间。【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BLs(2分) 细胞的脱分化 (2分)(2)生长起始较快(2分),快速生长时间较长(2分),PBLs产量较高(2分)(3)灭菌冷却 (2分) 75 (1分) PBLs的重量和生物碱含量的乘积平均值最大【解析】(1)新生营养芽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分化程度低,有利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PLBs类似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为细胞的脱分化过程。(2)根据曲线图可知,在光照条件下,PLBs重量较高,生长时间较早,快速生长的时间较长。(3)ABA受热易分解,待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再添加。实验中4组ABA处理加1组对照,3次重复,测定10、20、30、40、50组数据,共计75组样品。要确定ABA最适浓度,可根据PBLs的重量和生物碱含量来判断,他们的乘积平均值最大为ABA最适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