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基本常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376119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基本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基本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基本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基本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基本常识(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识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文章。(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2)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如孔乙己。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他、他们):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生活较为自由、灵活。(3)线索:贯穿

2、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可作记叙线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A、物线,即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小橘灯以“小橘灯”为线索。B、事线:即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统领全文。C、人线:即以人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某一特征),如背影。D、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等。E、时线:即以时间为线索。F、地线:即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

3、一暗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如何找文章的线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提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事物名称的。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有时候用议论和抒情来显示线索。如我的老师多次用议论抒情的句子来表达对蔡老师的回忆、依恋、思念之情。有的文章还同进具备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明线和暗线)(4)详略: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

4、,中心突出。(5)顺序: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顺叙容易把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6)记叙的中心和材料: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写记叙文所用材料要注意能表现真情实感。(7)首尾:开头常用的方法:交代事件的基本要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

5、渲染气氛;提示有关内容,引起读者注意;引用有关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交代写作动机,唤起读者共鸣等。结尾常用的方法:随着情节发展,自然交代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首尾一致;创造气氛,激励感情,引人深思等。(8)过渡:为了保持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文既可自然过渡,也可利用词语、句子、段落过渡。照应:文章后面对前面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照应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9)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直接刻画,以便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侧面描

6、写:通过描写周围事物间接地表现人物,比如用写景烘托人物性格;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表现所刻画的人物;用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出主要的描写对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般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而进行地描写。(10)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和抒情。A、记叙:是记叙类文章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它主要交待事实,把人物和事件叙述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B、描写: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7、。描写一般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二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无论什么描写都必须抓住特征。阅读记叙中的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C、说明:记叙中的说明是对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待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D、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用以点明事情的意义,提示事物的本质,或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记叙永远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和深化。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特点是:一是关键处议

8、论,二是议论画龙点睛,简明扼要,不可写长篇大论;三是记叙与议论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贴;四是可以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集中议论。E、抒情: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抒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把抒情渗透到叙事当中(间接抒情)如背影;也可以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11)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如皇帝的新装;按空间转换来划分;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按感情变化来划分;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1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象征、白描、衬托、渲染、对比、

9、伏笔、铺垫等。(1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2、说明文(1)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A、事物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使人们对被说明的事物有一个清楚完整的印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核舟记等。B、事理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它所说明的对象比较抽象。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事理说明文有严密的科学性和丰富的知识性。(2)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文无论说

10、明哪一方面的内容,都必须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3)说明顺序:为了很好的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必须有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由前到后、自上而下、由外到内、从远到近、从点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如中国石拱桥)、逻辑(总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等,如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常常采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4)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使抽象

11、的东西变成具体的、浅显的、容易理解的。如中国石拱桥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表明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有较强的说服力。打比方用常见的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说明不太常见、不太熟悉的事物,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说明石拱桥形式美,就用了“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既说明了桥洞的特征,又能吸引读者。分类别依据同一个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说明。(特别要注意标准的统一,万不可用几种标准去分)这种说明方法还可引用于文章的结构上。例如向沙漠进军把风沙进攻的方式分为两类:“游击战”“阵地战”,然后分别加以说

12、明。又如中国石拱桥把赵州桥的特点分为四点,一点一点分别说明。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提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说明的对象能有明确的概念。作比较选择有外面或内部联系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事物的特征。作诠释即解说。与下定义相比,作诠释比较详尽具体,下定义比较简洁。因此有人则说,作诠释是部分定义,即对定义的某个义项加以解释说明。画图表用图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意义,可以清楚直观地说明事物。常见的有课程表,成绩报告单等,复杂一点的还可用函数图象表示事物变化的周期引资料(作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5)

13、说明语言:从说明方式来看,有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另外说明文的语言还讲究准确性和简明。(6)文章结构:总分;分总;递进式;连贯式(事物发展程序顺序)。(7)段或句子在文中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总结全文;过渡(承上启下);提示中心;呼应。(8)科普说明文的四性: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条理性和准确性。3、议论文(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2)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3)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论点:作者对论述的事物

14、或问题所持的主张或基本见解。特点:正确、鲜明。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论点的位置:标题、开头、中间、结尾、自己归纳)。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式、由一个话题引出论点、生发式等)。归纳论点的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论据:即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15、。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论证: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4)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通常引用论证当作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附:各类论证方法作用:A.

16、举例论证: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作用: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B.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权威言论证明论点。(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注意: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作用: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

17、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论证了(论点),进一步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C.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作用: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D.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手法证明论点。作用: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例如谈骨气驳论通过反驳片面、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论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反驳的主要方法有:直接反驳论点;通过反驳敌方论据驳倒对方的论点;通过敌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有的文章也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反驳分直接反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和间接反驳(正面立论)。(6)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立论-本论结论)在论证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四种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对比)、先分后总、总分总。(7)议论文的标题可以是论点的概括,题目就是论点;有的题目点明议论的论题。(8)议论文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