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369261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专题整合专题整合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世袭制 B分封制分封制 C科举制科举制 D行省制行省制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这种现象反映了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监

2、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分封制的巩固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及传说中的“三皇三皇”、“五帝五帝”之之名而称名而称“皇帝皇帝”,其首要目的是,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标榜君权神授明成祖时,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

3、,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

4、说: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

5、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

6、弊之限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制。吕思勉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中国制度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进步性。材料二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只要

7、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功能。材料三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

8、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机会均等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精神。薛明扬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

9、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

10、周时最后形成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

11、建政治还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中国历史纵与横(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材料二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族势力,虽与过去

12、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宗族势力:当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 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

13、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量。杨平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

14、裙带作风。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稳定和发展。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

15、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摘自摘自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材料一主要

16、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象?材料二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传之无穷。(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

17、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王夫之读通鉴论读通鉴论(3)结合材料三指出秦朝推行郡县结合材料三指出秦朝推行郡县制有何进步作用?制有何进步作用?(1)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2)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3)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