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

上传人:muw****50 文档编号:15364684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竞赛题一、填空题。(112题各2分,1315题各3分,共33分)1、在1100中,5出现了()次。2、一根细绳对折两次后,长10米,这根细绳原来长()米。3、写出得数都是12的两句不同口诀()和()。4、55105改写乘法算式是()。5、数字0、2、5可以组成()个两位数,这些两位数的和是()。6、2米5厘米32厘米()厘米,17比()的3倍还多2。7、两个数的积是56,它们的和是15,这两个数是()和()。8、被减数比减数大28,差比减数小16,被减数是()。9、找规律,填一填:23-30-37-( )-( ) 100-91-82- -( )-( )10、=18,=48=()1

2、1、75读作()表示()。12、锯一小段木材用4分钟,如果把一根长木材锯成6小段,共用()分钟。13、在里填上“”“”或“”。66577490289229342914、在里填上“”“”或“”。636=12409=77848=4015、数一数,填一填。有()条线段共有()个角,其中钝角()个二、选择题。(填写正确答案序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A、长方形B、正方形C、圆2、用放大镜看到的角和原来的角比较是()。A、变大B、变小C、不变3、8的9倍和9个8相比,结果是()。A、8的9倍大B、同样大C、9个8大4、如果=10,=9,=6,下面第()道算式是正确的。A、

3、=5B、=5C、()=55、一个乘法算式,其中一个因数是6,李红计算时看错了另一个因数,算出结果是24,恰好只是正确积的一半,请你算出另一个因数是()。A、9B、8C、无法确定7、49()8的括号里最多能填()个数字。A、6B、7C、88、在一块三角形草地的三条边上种树,每条边种3棵树,一共可以种()棵树。A、9B、6C、89、5乘一个数,如果这个数增加2,那么得到的乘积比原来的积大()。A、7B、3C、1010、两个加数都是28,它们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A、2828B、282C、282三、计算题。(共12分)1、用竖式计算:(共6分)10034278954284638252、递等式

4、计算:(共6分)46187987(9284)9四、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1、38加上一个数等于83减去27的差,这个数是多少?2、6的7倍还差多少就和9个5的和相等?3、46减去39,再乘以6得多少?五、解决问题。(25分)1、妈妈有30元钱,想买6双袜子,每双7元,还差多少元?2、小花家里养的兔子是4只,养的鹅是兔子的2倍;养的鸡是鹅的6倍,小花家养的鸡是多少只?3、王强在今年中段考试中,语文和数学合起来一共193分;语文和英语合起来一共181分,求数学比英语多多少分?4、李老师做了一些红旗和7面黄旗,送给同学们8面红旗,剩下的比黄旗的3倍少5面,原来李老师作了几面红旗?5、二年级

5、(1)班有女同学28人,。全班共有多少人?如果列算式是“288”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如果列算式是“28288”需要补充条件是 。附送: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6单元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题,试一试,课本第43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例题插图、10个图片。新课标第一网网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1、口算。 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2( )=8 ( )3=12 2( )=102、从10里面

6、连续减2,减去( )次,正好全部减完。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插图。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说明: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2)想一想:把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102)提问: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3)小组讨论:10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看哪一组办法多?(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小结: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

7、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X k b 1 . c o m2、教学“试一试”(1)出示84、123(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4)学生们填写课本。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小组讨论请学生们读一读。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3、完

8、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2)学生默算。(3)学生开火车比赛。w w w . x k b 1.c o m1、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左边一副图(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3)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4)出示右边一副图。(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122=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

9、意思。(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2)学生填出算式。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五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第二课时 口诀求商练习教学内容:课本“想想做做”第44页第69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教学准备:“想想做做”第6题插图,6根小棒。学具准备:6根小棒。教学过程:教 师

10、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X|k |b| 1 . c|o |m(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62=3)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板书:63=2)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2、出示:有4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 (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算式4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先操作,再列式。(1)学生列式解答。二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1、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左边一题。(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要求可以分给几只

11、兔子吃,就是求什么? (2)学生列式。(板书:205)提问:算式中20表示什么?5呢?205得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板书:=4)提问:算式中4表示什么?算式205=4表示什么?(3)想一想: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2、教学右边一题。(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2)提问: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板书:204=5)(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提问: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都是

12、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每道题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小结: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比一比: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小结: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学生列式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新-课-标- 第-一-网(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2、口答: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五六三十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4、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想想做做”第9题。四全课

13、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在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乘法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你能举一个例子吗?第三课时 练习五(1)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练习二第1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出示课题)w w w .x k b 1.c o m二、求商训练1、练习五第1题2、练习五第2题3、练习五第3题 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再要求说说用哪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些乘除法式题

14、。4、练习五第4题 学生计算后,分别说说计算每组要想哪些口诀。5、练习五第6题 比大小完成P46第6题,同学自己评定。6、练习五第7题你能填出几道算式?还有不同的填法?同桌合作、交流。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自己尝试,交流方法?三、作业第46页 第5题教学随笔第四课时 练习五(2)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7页练习五第8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基本训练。新 课标 第一网1、口算。105= 62= 43= 46= 153= 55= 123= 23= 36= 55= 35= 122= 63= 186= 84= 305=2

15、、口答。(1)3个6是多少?(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3)18里面有几个3?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1出示P46第8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刚才的完整的说一说。(出示题)大家齐读。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大家齐读。2、完成练习五第9题。(1)出示第9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说说在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3、完成练习五第10题。(1)出示第10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

16、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完成练习五第11题。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5、完成练习五第12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出示插图。提问:商店里都卖了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多少钱?依次完成第1、2、3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除法)来计算?小结: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师小结后完成第

17、4题。6、完成练习五第13题。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观察表格,四人一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学生独立完成(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请学生按要求,用12个圆片摆一摆。四、全课总结。教学随笔课题一、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教学目的: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

18、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教学准备: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初步认识线段。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3、揭示课题: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X|k |b| 1 . c| o |m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它斜拉

19、。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学生操作请学生举一个例子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二、教学画线段。1、 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2、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

20、画一条线段。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3、 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三、折线段(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说明: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2)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3)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学生折四、巩固练习。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请学生把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2)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

21、”第6题。学生自己练习。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X|k |b| 1 . c|o |m题二、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教学准备:直尺。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1、 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2、 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二、新授。1、 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

22、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2、 认识厘米(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

23、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3、教学量一量。w w w . x k b 1.c o m(1)出示一支铅笔。(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4)打开书第51页例2,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24、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5、完成例3。(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板书课题)(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独立完成。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估计。(2)再测量。(3)同学间交流数据。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题三、认识米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题,试一试,第53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

25、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口答。X k b 1 . c o m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二、新授。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1、认识长度单位“米”。(1)出示米尺。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2)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

26、,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2、教学试一试。(1)出示第1题量一量。(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4)出示第2题,先估计,再测量。(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3、完成“想想做做”4。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27、。4、完成“想想做做”3。(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5、完成“想想做做”5。6、补充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学生自己填写。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X k b 1 . c o m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课题四、量一量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教学目的: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

28、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乍有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乍、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三、用学生尺量。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2)反馈测量的数据(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4)小结。X|k |b| 1 . c|o |m2、这张长

29、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四、想办法量。1、 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2、 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五、全课总结。系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