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

上传人:go****ng 文档编号:15360401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苏教版选修3(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不具备的特点是()A.多层次B.多功能C.少污染D.无病虫害解析: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

2、的什么原理?()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就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避免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答案:B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利用生态学原理C.只追求经济效益D.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治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有可能破坏整个

3、生态系统。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B.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多级利用C.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D.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B5.生态工程技术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相接”:连接平行的原本不相连接的种类,形成互利共生网络,这样的好处是()提高效率提高了物种多样性促进了物质的良性循环促进了能量循环A.B.C.D.解析:食物链(网)“相接”既可提高效益,又可促进物质

4、的良性循环。答案:B6.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无废弃物”模式中,可借鉴的是()A.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B.能量的单向流动C.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D.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解析:“无废弃物”模式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A7.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是为了()A.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B.控制木材消耗C.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D.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解析:生态效益应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才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答案:D8.生物的数

5、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会违背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A.整体性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工程学原理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所能承载的最大容量,一旦超过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系统失衡和破坏,而损害了协调关系和平衡的杠杆。答案:C9.云南久负盛名的滇池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若采用“人工湿地”可实现污水净化,“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是通过()A.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B.不同类型浮游植物和动物共同作用实现的C.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D.不同类型细菌的共同作用实现的解析:“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多种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实现的。答案

6、:A10.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解析:物种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越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环境和资源,且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则该系统不易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高,同时可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答案:A11.近几年,我们的许多城市规划者,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时,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和立体绿化,发展生态旅游;

7、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不仅强调种植业和林业同时发展,还强调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兴办沼气站。他们的这些决策和做法,较突出地体现了哪种意识的增强?()A.遗传学B.经济学C.法治D.生态学解析:因为城市规划者的这些决策和做法,突出体现了生态学原理,故他们的这些决策体现出他们生态学意识的增强。答案:D12.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鸟类的栖息地工业用水的资源A.B.C.D.解析: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鸟类栖息地,也可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也可自然净化污水。答案:C13.“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8、)、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下列关于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多级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生态农业就是运用了以上生态学原理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此外,该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答案:C1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

9、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可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答案:D15.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开发海洋,

10、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B.C.D.解析: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农药对人有害;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使草原或森林、湿地被改造,破坏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我们可以合理开发现有的生物资源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合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等。答案:B16.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工程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该生态系统

11、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解析: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从而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但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未变,仍为10%20%。答案:C17.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B.要利用好氧型微生物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解析:微生物中大部分为异养型,能分解有机污染物。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可利用过滤、沉淀等措施,与用微生物处理污水无关。答案:C18.为了控制和治理

12、沙尘暴等异常气候,必须在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种草植树,下列有关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选择一些耐干旱的树种和草种B.选择经济林木和优良牧草栽种,这样既增加了植被的覆盖率,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C.注意林木和草种的多样性,以提高人造林和人工草原的生态稳定性D.有水利条件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解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环境条件恶劣,大面积种草植树,要选择耐旱草种和树种,同时要注意草种和林木的多样化,以提高人工草原和人造林的生态稳定性。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要有计划地营造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形成营养结构合理、抵抗力稳定性强的人工草原和人工林

13、。答案:B19.“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解析: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

14、能量利用率,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20.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解析:根据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且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

15、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利于污水的净化。而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自2000年10月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体。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有效地改善了水质。(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有、和。(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主要利用的能源是。(3)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的,达到了

16、以为主、为辅的程度。而在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中,仍起着较大作用,强调按预期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答案:(1)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自我调节理论回归自然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22.(8分)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指措施。(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解析:该矿区恢复工程体现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首先因土壤水肥状况差,要压实土

17、地,制造表土,其次选择种植适合生长的树、草。答案:(1)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2)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3.(8分)请仔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农业设计的原理有等。(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农户从猪中获取的最大能量相当于摩尔的葡萄糖。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理和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依据光合作用反应式:6CO2+6H2O6O2+C6H12O6,农作物产生300摩尔氧气,同时就产生50摩尔葡萄糖,

18、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故农户从猪中最多获取的能量相当于5020%20%=2摩尔葡萄糖。答案:(1)整体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224.(8分)下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2)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解析:(1)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

19、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为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三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同时一些加工品和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市场出售。因此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2)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

20、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3)自养需氧型生产者25.(16分)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至少写两种)(2)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4)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农业生态系统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6)从生态系

21、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解析:(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该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即桑、蔬菜,消费者是蚕、禽、畜等。(3)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因此更能净化环境。(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5)该生态系统中,蚕沙碎屑未被利用,可利用蚕沙养鱼,鱼塘的塘泥还可作肥料。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桑、蔬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蚕、禽、畜(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4)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成本投入)(5)蚕沙碎屑养鱼,鱼塘塘泥肥田(6)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