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5360334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具体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难度的适切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

2、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2、宣布活动规则。(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

3、礼貌用语。(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3、发放记分表。4、活动开始。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4、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5、活动小结。(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五、实践活动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要求: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

5、验。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2教学目标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6、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新课1.创设情境。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师:哦,笑笑、淘气

7、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

8、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点评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

9、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

10、称轴;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

11、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生2:左右一样。上下?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3、教学板书“对称”(1)课题导入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

12、发现了什么?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1、组织活动折一折(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

13、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

14、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轴对称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折痕对称轴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4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

15、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

16、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17、【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创设了有趣的“猜一猜”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昆虫图形的介入为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作了铺垫。】师:老师这还带来了一组对称物体的照片,请大家来观察,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1、初步感知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观察都很准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生:蝴蝶,裤子,鞋子,七星瓢虫等。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对称的物体,还能看到很多对称的图形。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露一手,看看我要表演什么啊?(剪纸)嗯,不过,你能猜出我剪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剪一棵松树)。提问:那么仔细观

18、察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这两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继续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张音符图)那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中间也有一条折痕,那它和上面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你们把它们对折后想一想。引导:音符图对折后只上半部分重叠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叠。像这样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们就称为是部分重合。(板书:部分重合)而松树图和爱心图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小结: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是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揭题:

19、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折音符图形,得出音符图形只有部分重合,在与松树、爱心图形的比较中,感受部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知已经非常地清晰,从而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加深理解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有三张照片,是我对同一只杯子从不同的角度拍的。(1)出示这是从杯子的正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2)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上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小结: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3)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侧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你有办法把它变成

20、轴对称图形吗?(添柄、去柄)小结:同一只杯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形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不是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度的杯子照片,让学生明白可以横着画对称轴,也可以竖着画对称轴,也可以斜着画对称轴,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折一折过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那我们就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1)下面请你们用对折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2)生折交流汇报。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你是如何证明的?(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小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看它对折后能

21、否完全重合。(3)那其他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生演示并说明理由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种对折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小结:这些图形不管只有一种对折方法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现在,不对折,你能用眼睛看出来吗?真的?现在就考考你们。出图生判断,说说对称轴在哪?【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分明,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让学生巩固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又突出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四、再次探索,掌握画图方法过渡:刚

22、才我们是根据一半的图形猜出另一半,那如果告诉你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1)生尝试画一个,汇报交流你是如何画的?你为什么要和这个点连起来?这两个点为什么不用找?(2)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说明在找对称点的时候,如果图形的顶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的对称点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3)用这种方法完成其他两幅图并汇报交流。五、全课总结,分享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呢?六、欣赏图片,拓展知识留心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的物体无时无刻都在美化我们的生活。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才显得大方、典

23、雅;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建筑也是对称的,多么神奇,多么美丽。我们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感到对称的力量。资料链接脸谱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脸谱是我国戏剧中独有的化妆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从数学角度看,这些脸谱在设计绘画中采用的就是轴对称的方式。还有造型奇巧的剪纸艺术作品都是我们民间艺术家利用轴对称的原理制作的。另外,在标志建筑,服装、国旗、体育、运输、航天等很多地方都设计应用了对称方式。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5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

24、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3040=640=20020=8050=128=3220=1504=2402=二、探究新知.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53=15(角)15角=1元5角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702=140(元)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94=36(元)(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

25、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3)反馈练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253=75(千克)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

26、产菠菜:1504=600(千克)(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反馈练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

27、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总价()数量=总产量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五、布置作业.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具体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难度的适切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28、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设计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小学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a(conten);上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例文下一篇:202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a(pic);相关推荐2021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囿限,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06-11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案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根据的怀疑,敢于和

29、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可采用讨论法、发现法和自学研究法等。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北03-1708-2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样本08-2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教案08-29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08-2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09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8-0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09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08-09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07-1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案例06-1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教案例文08-2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08-29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a(pic2);a(about);#xe604;热门

30、排行2升3年级数学暑假拔高衔接教案范文TOP.1#xe605;541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例文TOP.2#xe605;57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TOP.3#xe605;6032021年三年级数学教案TOP.4#xe605;2214202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TOP.5#xe605;385202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TOP.6#xe605;526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教案范文TOP.7#xe605;687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案TOP.8#xe605;578数学小学3年级上册教案文案TOP.9#xe605;519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TOP.10#xe605;3110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模板a(about_2);66849文章标题上篇下篇相关推荐#xed08;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