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359564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努力!加油!10古诗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正确读写“金络脑、千锤万凿、焚烧”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描写的事物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抒发自己高尚的品格与情操。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品质与高尚情怀。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有关马、石灰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时:4分钟)1.播放课件:马的图片、视频。2.引导学生说说

2、对马的印象。 3.揭示诗题。 4.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作者资料进行交流。 1.欣赏课件。2.交流对马的印象。3.齐读诗题。4.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视觉角度进入马的世界,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 文,识记字词(用时:10分钟)1.范读古诗,引导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朗读一边注意圈画生字,巩固课前预习成果。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认读生字。(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4.检查词语、古诗的朗读情况,巩固字音。1.认真倾听教师范读,体会诗中的内容。 2.朗读古诗,圈画生

3、字,读准字音。 3.开展小组互学生字活动:(1)认读生字,纠正字音。(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络、锤”,运用拆一拆的方法识记 “凿”,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焚”。4.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读通每一首诗。1.识字教学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运用多种方法反 复认读。 2.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三、品诗感悟,熟读成诵(用时:14分钟)(一)组织学生学习马诗。1.默读古诗,思考问题:给古诗划分停顿。2.组织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3.组织学生理解诗意。出示学习提示:(1)读诗看图,你读懂或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地

4、方? (2)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说说字词、诗句的意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尝试背诵古诗。 (二)组织学生学习古诗石灰吟。 1.出示资料,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2.组织学生结合搜集到的 资料及工具书进行交流,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交流提示: (1)想象:石灰在被运出深山之前,承受了怎样的煎熬? (2)读第二句,你能感受到此时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3)读第三句,你想到了什么?(4)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结合诗人的经历谈一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敬佩之情。(一)学习马诗。1.同桌互读古诗,尝试用“”划分停顿。2.自由读诗,读出节奏

5、感、韵律美。3.思考并交流,体会妙处。(1)交流汇报,提出疑问。(2)诗中描绘的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心境。 (3)结合搜集的资料及读诗情况,交流字词、诗句的意思。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互相听读。5.练习朗读、背诵古诗。(二)学习石灰吟。1.读资料,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2.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弄懂字词、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3.学习交流。(1)石灰要经受千锤万凿,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有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2)烈火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不怕。(3)联想成语“视死如归”

6、。(4)诗人是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4.进行练读、展示。1.学生划分古诗的停顿,教师不要做硬性规定,只要合理就行。 2.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去理解诗意。在表述上不要作统一标准答案式的解读。 3.教学中要关注写作背景的作用。感悟古诗的情感要与诗人的生平、经历等结合起来。4.组织学生交流要时间充分,不能变成回答问题的形式。要形成师生、生生、文本对话的过程。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 的笔画进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交流。 3.利

7、用课件逐一展示“络、锤、凿、焚”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写错的笔画。2.注意“锤”右部横的 长短变化,“凿”的下部里面不是“羊”。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 结构及笔画。4.逐一练写。5.互评,看一看哪些笔 画写得好,哪些写得不够好,针对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时,注意新学的生字与学过的字在字形上 的区分,既巩固旧字, 又掌握新字。 2.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锤”的书写,右部横的长短变化,多横等距,注意结构的比例。学生在书写“络”时,要与“洛”区分开。五、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2.布置作业:朗读两首古诗,读出韵律感。1.针对教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在课后朗读古诗,提高对古诗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巩固读文基础。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古 诗,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背诵马诗石灰吟。2.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竹石 1.有感情地背诵马诗石灰吟。2.准备学习新诗。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课重点内容,开门见山。二、精读古诗,明白诗意(用时:2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诗人的资料。3.组织学

9、生对诗题进行解释。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诗意。PPT出示学习提示:(1)按标注的停顿朗读古诗。 (2)了解教材中的注释。(3)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4)思考:诗人写竹石的目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指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1.交流并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2.交流诗人郑燮的资料。 3.交流对诗题的理解。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4.合作进行学习。(1)按停顿朗读古诗。(2)交流字词的意思。(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说说整首诗的内容。(4)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5)

10、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背诵古诗。1.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学习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 2.学生交流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必要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由扶到放。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进而乐于与人交流。 3.朗读古诗,要读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读与悟要结合,从思想上、内心深处理解并感悟诗的内容,以及诗人表达的情感。走进古诗,走近诗人。三、综合比 较,拓展积累(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2.引导学生说说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3.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4.拓展: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1.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2.结合对古诗的理解,谈诗人所表达的志向。3.发现:都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4.欣赏诗句。1.结合具体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2.加强知识的拓展,增加积累量。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布置作业: 1.给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或制作积累卡。 2.搜集诗人的其他诗作,读一读。 1.充分发挥想象,完成配图、积累卡。2.搜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其他古诗。 给学生提供课外搜集的渠道,或直接提供古诗。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