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15359031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整册教案(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学 校: XX县XX小学教 师: X X X 二一二年九月二日一、表内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

2、: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111111128222228777728444444428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互动探索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47(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2、认

3、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

4、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出算式,说名称37256434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每次摆4个圆,摆3次。每次摆2个圆,摆4次。每次摆3个圆,摆5次。3、看图写算式。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二、发展练习1、看图填数。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看图填算式,再读一读。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连线。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连线。4、看图提数学问题。练习一第5题。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全班交流。三、游戏活动。同桌活动。摆一摆,说一说。每

5、堆摆5个,摆了4堆。5445四、课堂小结。1.2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2的乘法口诀。3、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要用一次性筷子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小朋友,你们吃饭用什么工具?2、引入新课二、学习例11、学生操作填表。用小棒模拟筷子,一双一双地摆,摆出9双。边摆边数,一双2根然后填6页的表。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

6、一个算式表示2双筷子有多少根吗?怎样求3双筷子有多少根?4双呢?9双呢?板书:2242226222222222183、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接上面板书如:2222422222222229184、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板书2的乘法口诀5、学习编口诀。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2等于几?教师:2乘2等于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乘2”的结果是4。板书:二二得四小组活动。说说23242529乘法算式的结果,再说说23242529的口诀。反馈,板书口诀。教师:从25开始,得数是两位数,为了口诀顺口,将口诀中的“得”字去掉,说成“二五一十”,把

7、后面几句编一编。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的关系)记一记口诀。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学习例21、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数学问题。2、共有几个人在滑冰?算式怎样列?24用哪句口诀?42呢?3、教师小结:24和42都用口诀二二得四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五、课堂活动1、教材7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2、游戏。教材8页第2题。同桌活动,对口令。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1的乘法口诀。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

8、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对口令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每次摆2根,摆3次。每次摆2根,摆6次。3、引入新课。二、学习例3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板书:111122133199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3、编口诀。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同桌交流。5

9、、记口诀。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熟记口诀。三、课堂活动说算式,对口诀。13一三得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熟记1、2的乘法口诀。2、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3、能用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教学重点:熟记1、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1、2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对口令,同桌游戏。说算式,对口诀。说口诀,对算式。2、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每次2根,摆3次。二、巩固练习1、看图填表。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小组交流。

10、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每空用的哪句口诀?2、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反馈填空的情况。自由读口诀。3、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4、解决数学问题。练习二第4题。学生观察图,小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书上填出算式。全班交流。5、分别把2乘1,2,3,9的积圈起来。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三、发展练习练习二第6题。小组活动,交流讨论。全班交流。3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3的乘法口诀。3、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

11、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美丽的校园,欢快地跳起绳,锻炼身体。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学习例111、填表。学生独立填表。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3个组、4个组9个组分别有多少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板书:33934123927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4、根据前面编2

1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3的乘法口诀吗?小组活动。编出口诀,组长记录。反馈。汇报编出口诀情况。板书: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九二十七提问:“三四”表示什么?“十二”表示什么?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自由读口诀,记口诀。三、学习例2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四、课堂活动。1、教材12页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2、分别把3乘1、2、39的积涂上颜色。教材12页第2题。3、游戏。教材12页第3题。同桌活动,对口令。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3、能用3的乘

13、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每次摆3根,摆5次。每次摆3根,摆7次。2、对口令。三七二十一34三四十二三五十五3553二、巩固练习1、看图填表。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填表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算一算。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说说你用的哪句口诀?3、解决问题。练习三第3题。学生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列出算式,填在书上。三、课堂作业23 35 54 72 37 93 82 33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练习三49题教学目

14、标:1、熟记3的乘法口诀。2、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4、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3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对口令三七二十一34三四十二三五十五35532、练习三第4题把3乘19各数的积填在孔雀的羽毛上,用不同的颜色,看谁的孔雀最漂亮。学生填在书上。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发展练习1、练习三第5题。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独立填在书上全班交流。在学过的口诀中,有哪几句口诀只能写出一个算式?2、练习三第6题。把同样重的鱼涂上相同的颜

15、色。学生先算得数再涂色。反馈。选择一组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练习三第7题。看图填空。教师指导看图,知道12分成2个6,也可以分成4个3。学生独立完成。4、解决问题练习三第9题。分组讨论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三、完成思考题四、课堂作业练习三第8题。4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4的乘法口诀。3、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

16、图。小朋友你小汽车吗? 2、小朋友,从画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1、算一算,填一填。学生独立填表。 2、你用什么方法算出4两车、5两车9两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3、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板书:4416 4520 4936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同学们都是根据统计表得到的,如果能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我们就一起来编4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4、根据前面编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4的乘法口诀吗? 独立编出口诀。 小组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板书: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九三十六 提问:“四四”表示什么?“十六

17、”表示什么? 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17页 第1题。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游戏。教材12页 第2题第题。同桌活动,对口令。 说算式说口诀 说口诀 说算式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熟记4的乘法口诀。 2、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4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18、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4根,摆5次。 每次摆4根,摆7次。 2、对口令。 四七二十八 44四四十六 四六二十四 46 64 3、游戏。教材第17页课堂活动2题第小题 先填在书上。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对口令。二、巩固练习 1、填空。 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口诀填写完整。 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过河。连线 练习四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4、解决问题 练习四第4题。分组讨论 说出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 5、圈一圈,涂一涂。 分别把3乘1,2,39积圈起来。 分别把4乘1,

19、2,39积 涂上红色。 三、课堂作业 23 45 74 72 46 63 83 49 四、思考题。 教材19页。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5的乘法口诀。 3、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小朋友,这是奥运会会旗“五环旗”,2

20、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二、学习例1 1、一面旗子有5个圆环,2面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面呢? 2、5面旗子有几个圆环,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面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小组交流 4、根据前面编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会编5的乘法口诀吗? 独立编出口诀。 小组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五六三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 5、提问:五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

2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21页 第1题。看算式、说口诀。同桌活动,对口令 2、游戏。教材21页 第2题。算一算,议一议。 小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 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 2、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说算式、说口诀。

22、每次摆5根,摆5次。 每次摆5根,摆7次。 2、对口令。师生 生生 五七三十五 56五六三十 五八四十 58 85二、巩固练习 1、填空。读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 练习五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填,或 练习五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3、过河。 谁先回家? 练习五第3题。竞赛活动。小组开火车,教师记时。 4、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4题。算一算。同桌说一说图意。 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三、课堂作业 53 75 58 72 56 65 83 59 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25页 练习五59题 教学目标: 1、会整理15的乘

23、法口诀,并熟记15的乘法口诀。 2、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3、能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15的乘法口诀。练习五第5题 1、请把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填的情况。 2、读口诀。横着读 。 竖着读。 3、观察:这些口诀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背一背。横着背 。 竖着背。 二、综合练习 1、找新家。连线 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2、算一算。 练习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你

24、 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8题。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完成书上的空。 4、解决问题 练习五第9题。算一算。同桌说一说图意。 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 的办法?怎样想的? 三、思考题 1、小组活动。讨论填空。 2、反馈情况。 四、课堂作业 53 75 58 73 34 65 83 49 五、自由熟记口诀。 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628页例3、课堂活动和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4、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祖国

25、、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1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这些小朋友从小就这么爱科学,你也想参加吗?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瞧!小红也参加气象小组了。现在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搞小实验?谁能列算式?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板示5420 小红有事走了,科技小组现在共有多少人?还有4个5人吗?哪该怎么算呢? 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55419 53419比3个5多4 54119比4个5少1 44319比4

26、个4多3 揭示课题:乘加、乘减计算 看书,看一看你的算法和书中的哪一种方法一样?其它算法 你知道吗? 小结:对于乘加、乘减计算,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就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来。 三、课堂活动 1、摆一摆,说一说。 教材第27页1题。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用最喜欢的方法写出算式。 独立操作。小组合作 反馈 板书:33211 54323 3411155223 2、猜数游戏。 小组活动交流。 汇报结果。 仔细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果是比几个4多1的数。 3、练习六第2题,解决问题。 独立看图。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想的 ? 4、练习六第3题,连线。 独立完成。 反馈。 四、堂作业。练习六第1

27、题,计算。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6、7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6、7的乘法口诀。 3、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阿姨正告诉小朋友,每本台历6元,两个小朋友正在说一个星期有7天。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学习编六的口诀 1、

28、一本台历有6元,2本呢?(师生共同说二五一十)3本、4本、5本呢? 学生口答结果或算式,教师板书:6530 2、6本台历多少元,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写出69本台历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吗? 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小组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6636 六六三十六 6742 六七四十二 6954六九五十四 学习编7的口诀 1、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师生共同数。 2、5个星期多少天?6星期呢、7个星期呢?9个星期呢? 3、学生写出7 的算式和口诀。 4、你能写出89个星期的算式和口诀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教师板书 : 7749 七七四

29、十九 7856七八五十六 7963七九六十三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6、7的乘法口诀。 5、提问:分别说说6、7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自由读口诀,记口诀。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算一算。独立完成。 3、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30页 第1题。 同桌活动,对口令 六七四十二七八五十六7856 87562、游戏。教材21页 第2题。摆一 摆,算一算 。小组活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133页 练习七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

30、,巩固6、7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巩固6、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6、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1、练习七第1题。同桌对口令 在口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通常可以算出两个乘法口诀的积。 2、练习七第2题。看口诀,写算式。独立完成。 3、练习七第3题。课

31、件出示 老师这里有两朵花,小朋友将花心和花瓣上的两个数相乘,积填在大花瓣上,就能看到两朵智慧花。 独立完成。 反馈。 三、师生互动,探究练习 1、练习七第4题。出示第一排,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排。 小组讨论第三排。 反馈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练习七第7题。出示第7题的对话。 学生提问解答。 选择“两个货架上各有几个热水瓶”解答后对算式进行对比。 2、练习七第8题。 3、练习七第9题。 4、思考题 五、独立练习 1、练习七第5题。 2、练习七第6题。 六、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8、9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32、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8、9的乘法口诀。 3、会用8、9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8、9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2、教师: 你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请你数一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例1 学习编8的口诀 1、两位小朋友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他们只统计14只螃蟹,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填统计表。2、你能用乘法怎样表示,编成口诀是什么? 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小组

33、交流。 反馈。你是怎样编出这些口诀的? 板书:8864八八六十四 8972八九七十二 3、你能 编出9的乘法口诀 吗? 板书:9981九九八十一 教师:根据这些算式,同学们编成口诀就容易记了。 板书课题:8、9的乘法口诀。 4、提问:分别说说8、9的口诀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自由读口诀,记口诀。 三、学习例2 1、先说口诀,再填空。 2、反馈。你用的哪句口诀? 四、课堂活动。 1、教材35页 第1题。全班游戏。 手指游戏。 2、教材35页 第2题。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 独立圈出9乘19的积 反馈。 提问:圈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

34、: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练习八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8、9的乘法口诀。 2、在练习中,体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巩固8、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8、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2、揭示课题: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 1、练习八第1题。同桌对口令 师生活动。 2、练习八第2题。 独立完

35、成。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哪句口诀? 3、练习八第3题。看算式写得数。 老师这里有六只灯笼,小朋友将灯笼上的算式算出得数,你用的哪句口诀? 独立完成。 反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吗?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练习八第5题。出示第5题 ,每盒有几个? 学生对口令:提问解答。 2、练习八第6题。在游乐园中,你可以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独立观察思考。 小组活动。 反馈。你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四、思考题 五、独立作业 练习八第4题。 六、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

36、,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19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下面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清楚又有特色。2、小组活动。 二、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以作业单的形式出示不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按表中的 排列规律将口诀表补充完整。 1、学生独立填完表,再与书中第39页的乘法口诀表对照,看自己填对没有。 2、小组交流。

37、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填的表? 3、乘法口诀表横、竖、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4、你能说说乘法口诀表有什么作用吗? 5、同桌活动,记口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 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

38、进行有关乘法的复习。 2、揭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整理与复习第3题。出示图,观察思考,说一说图的意思?(每个排球9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填出书上的空。 2、练习九第1题。看图填算式。 独立完成。 你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口诀的运用 1、练习九第2题。看算式写口诀。 独立完成。 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一句口诀两个算式。 2、练习九第3题。做转盘,玩游戏。 课前做好转盘,同桌游戏。小圆每转一格,把对着的数相乘,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3、练习九第4题。 写算式。 独立完成。 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5题。对比练习 独立观察思考,列出算式79637916 反

39、馈。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 5、解决问题。看图思考,这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四、思考题:在 里填数。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

40、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小结: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学生试做 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

41、条线又叫什么吗? 看书第43页 反馈。板书:顶点 、边、边 4、小结: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小组活动 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小组活动 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小组活动 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 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三角尺

42、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 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小组活动。 反馈:分别说一说。 教师小结:这些角都是直角。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 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3、。 4、折直角 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教给学生比的方法。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 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小结: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独立完成。 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 反馈。全班交流 3 、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小组活动 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四、课堂小结 三

44、、测量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749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要使用环保铅笔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难点:体会cm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

45、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这些同学用了哪些方法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测得的 结果各是多少? 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得的数量却不相同? 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提问:怎样做才能使测得的数量相同? 你知道有关测量哪些知识? 学生看图,第48页情境图。 2、小组活动。观察尺子,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 教师小结: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下图是米尺的一部分。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3、活动:2厘米、3厘米怎样写? 在米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 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

46、大约是1cm ?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图,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说一说? 观察思考 全班交流 2、小结: 3、学习例2,怎样用尺子去量铅笔的长度呢? 看书,小明和小红是怎么量的? 小明和小红量的这支铅笔有多长? 填在书上。 操作: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 小组交流。说一说:怎样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 。 独立活动。 小组交流。 反馈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cm 。 独立活动。 小组交流。 反馈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47、505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dm的含义,建立1d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