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名师教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357731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离骚》名师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离骚》名师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离骚》名师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离骚》名师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名师教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离骚名师教学案离骚名师教学案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离骚学习目标1、理解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技巧来抒发政治抱负和追求 高尚人格的精神,领悟屈原爱国精神的实质。2、了解楚辞的特点及离骚开创的浪漫主义传统。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 的关系;4、背诵全诗。【教学要点】1、作家作品:屈原(约前 339约前 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 (今湖北秭归)

2、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1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 篇)、九章(9篇)、招魂,凡 23 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

3、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

4、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2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5、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 汉赋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 人民的隆重纪念。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

6、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3深远。2、探海导航: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先可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 年第 3 期)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在

7、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 想的浪漫风格。3、思路结构: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 12 下一页 离骚名师教 学案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 比较自由。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 作品集。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 诗影响很大。4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 A 项是对的。该题错项为 B 项,元曲的

8、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课文中亦会学到。象这一类 重要的文学知识,要注意在平常课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诗中的奇服是指什么说的? 他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答:诗中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作者描写这样 的奇服主要为刻划人物起到了比喻、象征和衬托的作用。拓展阅读:离骚课文简析第一节: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 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

9、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 ;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5因为“哀民生之多艰”。第二节:既因为我佩带蕙草 ( 行以忠正 ) 而受到斥责,又因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 生也决不改悔。诗人

10、以身许国,坚决、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以“九死”、“体解”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国危亡的决心。 第三节:怨恨君王荒唐(糊涂;无思虑、茫然;放肆纵恣貌)啊,始终不能体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说我好邪作乱就对我进行造谣诬 蔑。诗人一心为国、为君、为民,别无他图,正是这样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 兮,反信谗而齌怒”。第四节:诚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不走正道。违背规矩追求邪曲啊,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这是比喻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 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淫无耻。第五节:我

11、烦恼苦闷,忧愁重重啊,我在此时怅然失意。我宁可突然随着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能容忍做出小人苟合求容于世的样子呀!6诗人忧郁不安,诗人感到孤独,诗人至死不渝,即使溘然长逝, 也决不卑躬屈节,同乎流俗。第六节:勇猛的人超出流俗啊,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方和圆怎么能相 合呢?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哪能相安无事呢?鸷鸟,不与众鸟同群,喻诗人忠贞自守,不同流合污。道不同不 相为谋,泾渭是分明的。第七节:委屈自己,克制自己啊,饮恨忍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这 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嘉许的。诗人委屈着情怀,抑制着意志,忍受着归咎,忍受着耻辱,行清 白之志而死忠直之节。第八节:诗人说,我悔恨观察正道没有看清楚啊,我久久

12、伫立而想返回。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啊,趁着踏上迷惑之路还不算远赶快罢休。悔恨,是诗人自我反省。行则兼济天下,不用则独善其身。 第九节让我的马车徐徐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啊,让我的马车急驰在长着椒树的山冈。我入朝做官而不见用反而遭受忧患啊,如果退而不做官, 我就回乡整理我未进仕前的服饰。初服,是指未进仕前的服饰,比喻诗人想退隐以行夙志。这就说明诗人即使退隐之后也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保持自己高洁的品7质。第十节: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啊,我要把洁白的荷花缝缀成下装。不 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本心的确是高洁的。诗人追求美好的理想,洁身自好,永远要保持崇高的品德。 第十一节:把我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

13、又高啊,让我项下的环佩美好漂亮。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啊,只有我光明纯洁的天质却丝毫没有亏损。 这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其志洁,其行廉”的高尚情操。第十二节: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眼纵观啊,将去观察辽阔的四野八荒。环佩 五彩缤纷何其众多啊,馥郁的香气更加显着。放眼世界,无边无垠,更衬托出诗人光彩照人、香气四溢的光辉 形象。第十三节:人生各有各的喜好啊,而我就是习惯于修身养性。即使把我车裂 了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可以受创而终止吗?这是诗人最后的誓言:“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为国为民,追求美政,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嫉恶如仇,洁身自好,刚直不阿,一身正气。铿锵有力,石破天惊,这是诗人的豪言壮语!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