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222195158210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15354849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1.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药学专业-222195158210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药学专业-222195158210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药学专业-222195158210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资源描述:

《药学专业-2221951582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专业-222195158210(1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药学专业 目 录无机化学1无机化学II8无机化学实验1分析化学8分析化学实验25有机化学28有机化学实验16有机化学实验248物理化学0物理化学实验54生物化学56生物化学实验66微生物学6微生物学实验72分子生物学基础74分子生物学实验81人体解剖生理学4有机波谱解析89现代仪器分析9现代仪器分析实验103药物化学106药物化学实验11药理学114药理学实验123天然药物化学12天然药物化学实验13药物分析5药物分析实验39药剂学1药剂学实验15药学导论147化学制药工艺学152生药学15生药学实验60药物合成反应62免疫学166糖药物学概论72毕业实习 教学大纲17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18生物制药技术181药事管理184海洋药物学90144 / 147无机化学I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课程编号:1课程英文名称:Irc Cmisr I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 分:推荐使用教材:无机化学 编者:曹锡章 宋天佑 王杏乔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9年第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无机化学是化学、药学等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主要是热力学原理及物质结构原理)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掌握化学元素周期系的概貌,能应用基本原理去学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及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生物

3、无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功能配合物等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历史的发展过程,认识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进一步运用有关原理去研究、讨论、说明、理解、预测相应的化学事实,从而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课程成绩 = 平时作业10% +期中20 期终7授课模式: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英文板书,中文讲解)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绪论概述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多媒体教学学时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1气体1.1。1 理

4、想气体状态方程1。12 道尔顿分压定律。1。气体分子运动论1.4实际气体1。2液体1.3固体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分子运动方程,掌握分压定律和气体扩散定律,了解液体饱和蒸气压多媒体教学4学时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1热化学 2.1。1 概念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反应热22 化学反应方向2。1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2.2 熵2.3吉布斯自由能22.4化学反应等温式掌握反应热的定义和三种计算方法;用自由能判据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多媒体教学6学时第三章 化学平衡3。1化学反应程度的量度31。化学平衡3.1。平衡常数3。2平衡的移动3.2 浓度的影响3.2 压强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掌握平衡常数的定义和

5、四种计算方法;掌握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多媒体教学3学时第四章 酸碱平衡4.1溶液理论简介4.1。1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412强电解质溶液互吸理论4。酸碱理论4。2。1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4。2质子酸碱理论4.。电子酸碱理论。3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酸碱平衡4.3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4.2 盐的水解4。3。3 缓冲溶液掌握溶液的依数性;了解强电解质溶液互吸理论;掌握酸碱的概念;溶液pH值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配制。多媒体教学5学时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原理5。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掌握溶度积原理,酸碱平衡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分步沉淀学时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6.1基础

6、知识。基本概念6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6。.3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62 电极电势62。1电极电势的产生6.22 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奈斯特方程.2.3电极电势的测量62。电极电势的应用6.3电势图解及其应用6。4电解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Nenst公式,电极电势的应用6学时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度7。1反应速率的定义7。2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71 浓度72.2 温度7。2催化剂7。3 速度理论简介73.1碰撞理论7。3.2过渡态理论掌握反应速度的定义,掌握确定速率方程的方法,利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多媒体教学学时第八章 原子结构8。1核外电子运

7、动状态8.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1.2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2核外电子排布.1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顺序22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8。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3。1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8。3。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掌握电子在原子中排布的三原则,原子的价电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多媒体教学学时第九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共价键与共价分子.1价键理论9.1。 轨道杂化理论91。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9。1。 分子轨道理论91.5键参数与分子性质9.2离子键与离子晶体92。1离子键。2。2 离子晶体.23离子的极化9。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9。分子的极化和范德华力932氢键掌

8、握ABm型共价分子、离子的组成和结构的关系;了解离子键与离子晶体;了解离子的极化和分子间作用力。多媒体教学8学时第十章 配合物与配位离解平衡101配合物的基础知识1.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02.1价键理论12。2软硬酸碱规则0。2。3晶体场理论03配位离解平衡103。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2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掌握配合物组成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配位离解平衡与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平衡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学时yllabsIntoduction (1 our)Capter1State of ubstnces(4 hurs)Ga11 Te idal gas equation of sae-Daltn l

9、wofpartal presures3 Th kinetc-molcul theory14 al gas2Liqui 1 Evaationof iuids2 ClausisClapeyron euato SoliCaptr 2 Ceical Termoyamcs( hus)1 Thermchemsty 1-1 Concept1-2 Te fst aw themodnmics1-3 Hf rectio2 Deteriaion of actos direction Spoaneiy o eactio 2ntrpy23e ibbs-Helmholtzequationhapte 3 Cheicl Eq

10、brium(3 ors).hmcal equlibrium1Crcterisis of euiirim1-2 Equibim cosants adealxpession for Kc, Kpnd K13 Relatonbeten Gandthe equirm consant 2Shtof hemical equiliriu-Le Chaeliersrniple2-1 Efect of anges ncocentrations2-2fftf change in pressre2-3 Effct f chnes intperature2- fec of ctaystCapter AciBse Eq

11、uilibriu in eous olun( hours)1 dbs teor1-1The rrhnus theorie of acis nd bas2The owyBrqntd onet1-3 Lewis ais ndbses2 Ac-ba eilibrm21 The in-product forwater22 Waacid/baseequlbriu2Hyrolysi o alt4 Buffer oluionChapte 5 qulm of ightlySolule IonicCmpoun(1 hu)1 Solubilty prdct11Th haracterstics of theequi

12、brmof sihly solubioniccopoud 2The biiy-productcnstan orthe olbiltyproduc2 rdictin the formaton/ dssoio fpepitae1 Telawf soluilyprout22 Three mths o dslve pecitae2-3 ormationof a reciitae2-4 onvrson f recipitatesChptr 6 OiatioRedionquibrium(6hours)1 oncep Te ent equationEectroytcelhater7 Rate of Reti

13、on (3 hous)1Raesof reacto1-1 Definition of reactinrate1-2 Rateseqatin2Racion mehasmapter 8 hEctoic ructure of Atoms( hours) Baicstrctures atmsnd vemnts o eletrons2 The Eetrn Arrangementsin toms3 Electroc tructueand teeriodi ablehpte Chel Boning nd ocuar ructur(8 hos) Ionic bndn2Cvaletbndn 2-1 Bondng

14、 2 Lws trucure 23 Valne hell lctron pair eplsion (VSEPR)24 Hyrizai5 Molecleorbial they3 Itrmolecular ores31 va der Walsfres32 drogn boding3In olaizailiyChapte 10 rdntin Cmpouns(8hours)1Bsic knowdge of omple2 hemic bnd heoesf crination componds2 Cmpexo euiliri21 ble nsant2- Multiplula学习参考书:1 Inorgani

15、cChistr (3r) Gary LMiessler, Dnld A。 Tar,earo rentice Hall, 04 2。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 (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年3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申泮文等,基础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年5。 张前前, 无机化学讲义 (电子版)相关学习网站1. tp:/无机化学I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课程编号:1课程英文名称:InorncChemst II课程总学时:34 总学分:2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学分:0推

16、荐使用教材:无机化学 编者:曹锡章 宋天佑王杏乔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194年第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无机化学II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应用无机化学原理,系统掌握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其典型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及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相关的生物无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功能配合物等新的研究成果,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评分采取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书面报告、课堂讲演相结合,课堂讲演由全体同学与教师共同打分。课程成绩 平时作业(10%)+ 期中闭卷考试(10) 期末闭卷考试(4)书面小论文和课堂讲解

17、(4%)授课模式:教师双语授课(英文板书,中文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 p区元素1 p区各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2 卤素单质的制备、性质;元素的氧化态-自由能图;的还原性;氯的含氧酸的酸性、稳定性、氧化性的变化规律;高碘酸的结构及性质;13 氧族 HO2结构和性质;硫的化合物(H2S4,S3,H227,H2O,H2SO);*O3的环境效应;1-4 氮族氮的化合物;磷酸/盐;砷、锑、铋;化学摸拟生物固氮;5 碳族碳单质,*0的性质及应用研究;O的还原性、配位性;S单晶,硅酸/盐;、

18、P化合物的性质;16硼族元素缺电子化合物;硼酸,硼砂,硼烷(三电子二中心键),硼氢化钠;AlCl3二聚体的结构(三中心四电子键);碳化物、硅化物、硼化物;1-7氢能源和稀有气体18无机物性质小结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含氧酸的氧化性;盐类的热分解和水解性;掌握p区各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含氧酸的氧化性,盐类的热分解和水解性;掌握缺电子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重要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典型化合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多媒体教学1学时第二章 s区元素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通性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全卤制碱,离子膜;*碱金属与冠醚的配合物;2- 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掌握碱

19、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价电子层结构及其通性,了解碱金属与冠醚的配合物。多媒体教学学时第三章 ds区元素1 铜、锌副族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Cu(I)和Cu()、H(I)和Hg(II)的相互转化,贵金属的提取;32 I族与IB族之比较掌握铜、锌副族价电子层结构与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了解金属的冶炼和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Cu()和Cu(II)、H(I)和(II)的相互转化,贵金属的提取;掌握IA族与IB族元素性质的差异.多媒体教学2学时第四章 d区元素4 d区元素通性4-i、V3 r 、Mo、4-4 n45e、C、NiF、C、Ni的新型功能配合物6P Pt的抗癌药物47无机物的颜色掌握

20、d区元素价电子层结构及通性,了解金属的冶炼, 掌握重要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 掌握d-d跃迁和电荷迁移导致的无机物的颜色。多媒体教学8学时第五章f区元素51 镧系元素的通性5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了解镧系元素的通性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多媒体教学2学时第六章 重要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掌握N, K, Ca, Mg, C, Zn,e,Mn, Pt等生命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学生课堂讲解,讨论8学时SllbusChapter 1 Emes in Bloc (12hor)-1eneralpopetiesofeements n pock12 algns- O , O2,lfur cmpoun

21、s(HSO4,2O3,H2S2O7,2S8,H2O)14 Nitrogencpound,hoshae,As,S, B15C;C;i ;n a Pb16oroncmpounds;AlCl3-Hydoenolegases adtheir compunds18 Summarof the caatrstcs of eleents in p-blckCer 2 Eemets in -ock(hours)21 Genera roprtes ofelementinsblo2- Souilityof ionic compoundChaper 3Eemnn d Block (hous)3-1 Grucopper

22、 angrop zinc32 Trnformi ofCu(I)nd Cu(I)、rnormainof g(I) n (),33 Etactins o nbl etas;34 Comprisons ofIA and IB,Copison of IIAnd IBhapt 4emensindBck(8our)4-1 Intodutionstansion etalsn marisn ith ma grpelemens-2Ti、V4-3 r 、M、W4-4M4 e、Co、N4 PtChpter 5 Eeents inf- lck (2ours)5 Geeral characer ofrareerth e

23、lemets5 Exractions of aertlmt andrepesentat compoundshate 6Biinorgani chemistr os elemnts (hor)学习参考书1。张前前,元素化学讲义(电子版)2.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 (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年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年。 申泮文等,基础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9年相关学习网站.2。htp:无机化学实验开课院系:医药学院课程编号:1、1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

24、norgnic ChemistrEprients推荐使用教材: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无机部分)编者: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合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03年7月,第1版课程总学时:0 总学分:3周学时:4 学期安排:20020两个学期实验、实习场所(校内、野外、海上等):校内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分支,也是学生学习其它化学实验的重要基础,是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进一

25、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能达到掌握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分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养成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现象的习惯,达到正确归纳综合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部分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锻炼学生对实验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要求:1)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2

26、) 本课程主要设置三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性质验证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3) 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4)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5) 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建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

27、验结果在记录本上填字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考核方式:由预习报告、预习效果、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期末考查综合评定,实验设计与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按2:3: 综合评定.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序号实验、实习授课内容学时(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发性实验1仪器的认领与洗涤,有效数字运算方法42溶液的配置和滴定操作43制备氯化钠(粗盐的提纯)44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45平衡常数测定-滴定操作6反应焓变的测定47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48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计的使用49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40磺基水杨酸合铁()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511综合实验:表面处理

28、技术(山大基础化学实验,11页)6期末实验考试413卤素,氧,硫414氮族415硅,硼,铝,锡,铅416s区金属417ds区金属 铜,银,锌,镉,汞41d区金属 铬,锰,铁,钴,镍49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补充实验)520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621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实验: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或零排放制备聚铝423设计实验:含铬(VI)废液的处理24设计实验:复合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4附:实验目的和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仪器的认领与洗涤,有效数字运算方法4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规则;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学会刷洗、洗涤剂洗涤玻璃仪器,学会

29、电子天平的使用;掌握有效数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概念2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操作41学习试剂的取用,台秤的使用等基本操作2 学习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水容法,介质溶法,稀释法3 掌握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涂油和排气泡法 学会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学会移液管的洗涤和使用6学会正确掌握滴定终点 3制备氯化钠(粗盐的提纯)41掌握提纯氯化钠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溶解,沉淀,常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了解Ca2+ Mg2+ SO42 等离子的定性鉴定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4 以自制草酸亚铁为原料制备铁的化合物2了解价铁和3价铁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其离子的鉴定方法平衡常数测定-滴定操作4测定的

30、平衡常数,加强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理解并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练习滴定操作 6反应焓变的测定4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习温度计,秒表的使用和简单的作图方法7化学反应速度和活化能4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计的使用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进一步掌握滴定原理,滴定操作及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学习使用pH计9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学会装配原电池,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

31、向,产物,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1磺基水杨酸合铁()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5了解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测定及其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测定PH.时磺基水杨酸合铁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1表面处理技术6了解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了解非金属电镀前处理化学镀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电镀的原理及操作方法4了解钢铁发蓝,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及处理方法1期末实验考试13卤素氧 硫1学习卤化氢的制备方法并验证其性质 掌握卤素单质和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变化规律3掌握卤族含氧酸盐的性质4了解卤素离子的鉴定方法 5 掌握过氧化氢,硫化氢及硫的不同价态含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6 掌握

32、实验室制备金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条件7掌握不同价态硫离子的分离和检出方法14氮族41验证亚硝酸,硝酸及其盐的部分性质,掌握离子鉴定2了解白磷的性质,验证磷酸盐的溶解度,掌握磷酸根离子的鉴定 掌握价A() ,() ,Bi()氢氧化物的酸碱性,还原性,五价态氧化性,以及硫化物生成与溶解的变化规律15碳 硅 硼 铝 锡 铅41 掌握一氧化碳的制备及其性质2 掌握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水解性,硼酸和硼砂的重要性质与鉴定,了解利用硼砂珠实验对某些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的操作方法及现象 3 掌握锡()锡()铅()氢氧化物的酸碱性,锡()的还原性,铅()的氧化性,锡,铅难溶盐的生成与性质。16s区元素4 熟悉碱金属和碱

33、土金属某些盐类的溶解性 2 学习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利用N+ K+ NH +,Ca2 ,a+ 等离子的特性,自行设计方案对混合液中各离子进行分离和检出。7ds区金属 铜 银 锌 镉 汞4学习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和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掌握铜和汞的氧化态变化8区金属4 学习和掌握铁,钴及镍的氢氧化物及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学习和掌握的氧化性及其变化规律 3学习和掌握M的还原性及其变化规律 学习掌握e+e3+Co2 Ni2+ 等离子的鉴定方法 5学习掌握钛 钒 铬 锰各元素氧化态的氧化还原性,难溶铬酸盐的生成和溶解以及铬的鉴定19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5巩固和进一步掌握一些金属元素及其

34、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检出方法及其巩固检出离子的操作20植物,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 增加学生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 了解从植物,土壤中分离和鉴定化学元素的方法21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4设计升华提取单质碘的仪器装置,画出装置图 找出合适的提取方法2设计实验: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或零排放制备聚铝设计制备硫酸铝的实验步骤3设计实验:含铬废液的处理4设计对含铬()废液处理的方案及含量的测定方法24设计实验:废干电池的回收与利用41进一步熟练无机物的实验室提取、制备、提纯、分析等方法与技能2了解废弃物中有效成分的回收利用方法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 无机化学实

35、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001年5月,第三版2 无机化学实验,青岛海洋大学等,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993年月,第一版3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996年4月,第三版4 无机及分析化学,南京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年月,第三版分析化学 开课院系:医药学院课程编号:1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Cemistry课程总学时: 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 分:推荐使用教材:分析化学 编者:武汉大学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000年3月,第四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分析化学课是化学类、生物类以及医学、地质、环境类等专

36、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专业的基础。定量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定量分析化学课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以及有效数字的意义与应用。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4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5.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他学科的

37、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以拓宽学生眼界、启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70),平时随堂测验(15%)、作业(1%)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绪论2分析化学的定义任

38、务和作用明确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和现状,初步掌握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2分析化学的分类:2.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2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3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24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5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3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4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和目标第1章 定量分析概述11概述:定量分析过程;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定量分析分结果的表示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滴定方式,标准溶液配制和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掌握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含义。多媒体讲授为主,

39、传统讲授为辅1.2分析化学中的误差:真值,平均值,中位数,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误差和偏差,级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重点),公差1。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数据运算规则1。4滴定分析法概述:特点和主要方法;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重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滴定分析结果计算(重点)第2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10。1酸碱平衡概述:Bsted酸碱理论及酸碱共轭关系;酸碱反应平衡常数;Ka、Kb、w和t;活度与浓度;热力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掌握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平衡浓度和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掌握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化学计量点体

40、系的平衡计算,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直接准确滴定的判断式,分级和分步滴定的判据,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原理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2分布分数的计算:酸的浓度与酸度;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一元酸碱和多元酸碱的分布系数(重点),各型体分布图,优势区域图;i计算式23质子条件与p值的计算: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方法(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一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及弱酸弱碱混合溶液;多元酸(碱)溶液;弱酸及其共轭碱混合溶液;强酸(碱)溶液;混合酸(碱)溶液(难点)2。5酸碱缓冲溶液(重点):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常用标准缓冲溶液26酸碱指示剂:

41、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区间及滴定指数(重点);影响指示剂变色区间的因素;常用酸碱指示剂;混合酸碱指示剂。7酸碱滴定法原理: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滴定曲线(重点);一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重点);一元强酸(碱)和弱酸(碱)混合溶液分别滴定可能性的判据;多元酸(碱)逐级滴定的可能性的判据及各类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2.8终点误差:弱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难点);误差公式的应用。9酸碱滴定法应用: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CO2在酸碱滴定中的影响;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第3章 络合滴定法3.1概述:无机络合剂与有机络合剂;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的计算.掌握配位滴定

42、曲线的计算,化学计量点体系的平衡计算,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单一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判断式,混合离子的分步滴定的判据,酸度的控制,掩蔽剂的使用,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应用,测定原理以及分析方案的设计。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3.2络合物的平衡常数:稳定常数;络合物各种型体的分布;平均配位数3.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主反应和副反应;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a、a和aY);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重点);金属离子缓冲溶液34金属离子指示剂: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原理,理论变色点、影响指示剂转变点的因素;指示剂封闭与僵化;常用金属指示剂;35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络合滴定的滴定曲线;终点误

43、差公式及其应用;单一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的可能性(重点)3。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滴定的适宜pH范围;3。7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分别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难点);使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性滴定;其他滴定剂的应用38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ED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4.1概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条件电势(难点)及决定条件电势的因素(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生成沉淀的影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及进行的程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历程及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反应与诱导反应)理解条件电势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

44、计算,滴定结果的计算,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典型反应和测定原理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重点);氧化还原滴定曲线(难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难点)3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4。4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主要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应用;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铈量法第5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1概述: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沉淀重量分析法的步骤;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和称量形的要求了解沉淀类型和沉淀纯度对重量分析的影响,掌握四大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和利用换算因数对结果进行计算.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原理.多媒体讲

45、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和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重点)5。3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类型;沉淀的形成过程(难点);Von Weiman公式及应用5.4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共沉淀;后沉淀;沉淀沾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重点)55沉淀条件的选择: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重点);沉淀的过滤、洗涤;称量形的获得5.6沉淀滴定法:常用沉淀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重点):Mohr法;Volhad法;Fajans法先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2第章 吸光光度法4.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光的基本性质;Labet

46、Beer定律(难点)。吸光度的加和性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Labet eer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摩尔吸光系数,物理定义及影响因素。测量误差及比耳定律适用范围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6.2吸光分析法的方法与仪器简介:目视比色法;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重点)6.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的定义和意义;仪器测量误差;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6。4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重点):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光度法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重点)6.5吸光光度法的应用:单一组分的测定;多组分的测定;光度滴定法第7章误

47、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7.标准偏差:标准偏差(s和s);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正确理解误差与测量值的正态分布,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检验,可疑值的取舍,置信区间的含义和计算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7.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频数分布;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7.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t 分布曲线;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7。4误差的传递:7.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测定方法的选择;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清除;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加入回收等;减少随机误差的方法第章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2概述:干扰的消除;富集;回收率;常用分离方法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

48、离方法和原理。掌握液-液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3液-液萃取分离法(重点):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分配系数和分配比;萃取率;萃取体系及萃取条件的选择(难点);萃取分离的实验方法;萃取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萃取技术的发展第9章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19。1硅酸盐的分析9.3废水试样分析了解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多媒体讲授为主,传统讲授为辅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 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李克安、赵凤林编著,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杜,19972 张锡瑜等编著,分析化学原理,科学出版杜,93 高鸿主编,分析化学前沿,科学出版社

49、,9914 R. Kellnr, JM. Merme, M Otto, 。 Wi, Altial Chmstry, LYVCH VelagH, 998。 Dogasa.koog,Dnad MWest, F.James Holer, tanley R。 rc, Anytcal hemistry(7tdiion), Sandes College, 206.李克安、金钦汉等译,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17 常文保、李克安,简明分析化学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9818 汪尔康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19999 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50、0 高小霞主编, 分析化学丛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年开始出版11。 孙毓庆主编,分析化学(药学、检验专业)(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分析化学实验 开课院系:医药学院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ry Experiment推荐使用教材:分析化学实验 编者:武汉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及版次:20年5月第四版 课程总学时:68 总学分:2周学时: 6 学期安排:2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实习场所(校内、野外、海上等):校内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分析化学的配套课程,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

51、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全部为定量分析实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建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总体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本要求:6)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7) 本课程主要设置四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

52、、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8) 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于独立分析,力争自己解决;老师亦可提供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9) 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学生若实验失败,应找出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才可重做实验。10) 实验结束,学生应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改建意见或建议。老师检查实验结果在记录本上填字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11) 主要的实

53、验技能包括:(1)称量技术(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2) 玻璃量器(精密量器和非精密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3) 玻璃量器的校准。()常量分析中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5) 多种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滴定终点的控制。12) 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得记在其它地方,不得随意涂改。常量分析中的典型实验,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就在0。以内;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03%。考核方式:实验设计与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按2:5 综合评定。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方法;主要仪器与试剂;实验数据和结果;问题讨论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项目序号实验、实习授课内容学时(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发性实验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63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64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讨论4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测定66DA的标定67自来水硬度的测定68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69氯化物中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