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2

上传人:yc****d 文档编号:15351646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Microsoft-Word-文档2(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 州 民 族 大 学2012届本科论文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 院 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年 级: 2008 级 姓 名: 梁 小 英 学 号: 2 专 业: 应用化学 指导老师: 张 颂 富 2012年 5月目 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 words。.。.。.。.。.。.。.。.。.。.。.。.。.。.。.。.。.。.。.。.。.。.。.。.。.。21绪论22

2、实验部分92。1实验原理92。2实验材料92.3实验仪器92.4 实验步骤93实验结果与讨论103.1提取率103.2黄连素的鉴定11 3.2.1标识反应。.。.。.。.。.。.。.。.。.。.。.。.。.。.。.。.。.。.。.。.11 3.2。2 熔点测定。.。.。.。.。.。.。.。.。.。.。.。.。.。.。.。.。.。.。.。.。.。.。.。.。123。3讨论124结论12成果申明12致谢12参考文献13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 梁小英 (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本文采用加热回流法,用川黄连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时间下提取了黄连中的黄连素。并用熔点测

3、定仪对黄连素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溶剂和不同时间下的黄连素的含量和提取率。实验结果表明:黄连素在50乙醇做溶剂,回流120分钟时的提取率最高,黄连素的熔点测定值和文献值相符合。关键词:加热回流法 黄连 黄连素 产率A study on Extracting berberine from coptis Liang Xiao Ying (Institut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GuiZhou 550025)Abstract: In this paper,

4、a method of hot reflux was used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and different time to extract the berberine from the coptis of Szechwan。 Their melting points were determined by Melting point detector. The content and the extracting yield of berberine were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solvents and different ti

5、m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of the berberine was highest,when alcohol was as the solvent and it was refluxed 120 minutes, and the values of melting points for berberine were similar to the reference values reported.Key words: heating reflux method coptis solvent types extrac

6、ting time berberine yield 绪论 黄连是一种中草药,为毛莨科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并且享有“中药抗生素”的美称。黄连为清热类的药物,味极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抗菌能力强,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降热镇痛、抗肠道细菌感染等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中也有较多的应用13。四川是黄连的主要产地,而且大多数都分布在川西南海拔1700-2500米的盒周地区,亩产100200公斤,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场的需求。所以,提高黄连素的提取率,减少黄连的废弃,是很有必要的。黄连素(又称小檗碱、黄连素碱)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中,

7、黄连素在黄连中的含量最大4,随着野生、栽培和产地的不同,黄连素在黄连中的含量约为410%5,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黄连素对抗病原微生物、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黄连素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最强,常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肠胃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碱。黄连素的化学名称是5、6-二氢-9、10-二甲氧基苯并g1、3二噁茂苯并5、6a喹嗪,其化学结构如下图1所示。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不仅可以提取到更多的黄连素,为医药和农药提供原料,而且还可以更充分的利用黄连的价值。笔者选用加热回流法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时间下从四川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用熔点仪测定

8、其熔点,并计算其产率及对不同溶剂和不同时间所提取的黄连素的含量进行比较. 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为味莲、雅莲、云莲,所谓味莲就是形如鸡爪,常常弯曲,习惯上也称为“鸡爪莲”,其药材多数聚集成簇,表面粗糙,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为0.3-0.8厘米,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还有须根和须根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也成为“过桥”。其上部多残留有褐色鳞叶,顶端常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其表面灰黄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呈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为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是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而雅莲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顶端有少数残基,“过桥”较

9、长,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其长有4-8厘米,直径有0.5-1厘米。云莲多为单枝,较细小,没有过桥,其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条细,节多,须根也少,呈黄色状。味莲和雅莲主要产于四川,而云莲主要产于云南,这两个产地都是我国的主产地。黄连史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据不完全统计,13部宋代以前古代方书中有3。2万多方剂,含黄连的方剂有1760,约百分之五左右的方剂中有黄连6,据全国中成药品目录统计,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中有加味香连丸、复方黄连素片等108种.曾名医笔录中载道:“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部、太山.二月、八月采。”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就以四川为主要产地。新修本草记载:“蜀道

10、者粗大节平,苦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者更胜.”本草纲目载道:“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道:“黄连,今用四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因此,黄连的产地很多,如川鄂湘黔山地、秦巴山地、川西南山区等等,但有些产地产量很少,目前以四川、湖北、重庆为主要产地,其中贵州贵阳所用的黄连几乎都来自四川的川黄连。黄连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连素(又称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黄连素是黄连的主要成分,在黄连中的含量大约在4%-10左右。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肠胃湿

11、热、呕吐、泻痢、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等等。神农草本经记载道:“黄连,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医别录也有记载道:“黄连,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胧血,治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味,厚肠,益胆,治口疮。” 本草新编载道:“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 满,去妇人阴门肿痛。治小儿食士作疳,解署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由此可见,黄连的药用价值非常之大,在临床上的应用也

12、有很多。 黄连性喜冷凉阴湿,在川东、鄂西海拔1200-1800m的高山地区有大量栽培,产区多雨多雾,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7月份平均21,1月份平均-3-4,冬季在冰雪覆盖下越冬,叶可保持常绿不枯。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mm,大气相对湿度90%左右。耐肥力很强。土壤以上泡下实,土壤上层以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下层以保水保肥力较强的粘壤上最适宜,酸性至微酸性土,pH在5.5左右。黄连为阴地植物,有强大的叶面积群,可利用林间间隙照射的阳光,忌直射强光。黄连的种植形状如下图所示: (黄连图示2)黄连可野生,也可栽培,在贵州、陕西主要为栽培.栽培就是用种子繁殖。种子底胚后熟类型。5月上旬种

13、子成熟采收后,选择阴凉较平坦的山坡用树枝搭荫棚,雨水能自然淋入棚内,挖20cm深地作窖,将种子与湿沙在窖内层积贮藏。经早晚及秋季低温,胚逐渐发育形成。10- 11月间种子裂口后撒播于高畦,每1hm2播种子22。5-37。5kg,用牛马粪覆盖。次年2月下旬在畦面搭矮棚遮荫,3月初出苗,拣去畦面落叶,并除净杂草.苗期5-6月间应追施速效性氮肥催苗,10 11月间撒细碎牛马粪及火灰腐殖土以利越冬.传统的栽连技术都采用搭棚遮荫,于冬季砍树搭1.2m高荫棚,荫蔽度70左右,棚内作1。6m宽高畦(厢).播种后第3年3月间苗圃幼苗已长出4-6片真叶时移栽,行株距10cm10cm,栽深3-5cm每1hm2栽苗

14、75-90万株。近年有用玉米间作与林间栽连技术,冬季在畦面以行株距1.6m见方,间隔栽植麻、桑等灌木及松、杉等乔木。早春2月末在塑料矮棚中作营养钵培育玉米苗.苗高30cm左右时,在高畦沟两边以株距30cm,叶对叶定向移栽玉米苗,6、7月份玉米叶封垄后即在行间栽黄连.冬季玉米收获后,用玉米秆编织矮棚,为黄连遮荫。次年复栽玉米,约4-5年后灌木已成林,可为黄连遮荫,不再栽种玉米。黄连收获后在林间整地,施足底肥,还可再栽连;灌木林栽黄连2-3季后,乔木已成林,便可砍伐灌木,在乔木林下栽连。采用玉米和造林遮荫技术栽连,这样不但不影响黄连产量,同时省工、省料、节约投资,活立木积蓄量比不栽黄连的树林快1倍

15、.也可进行田间管理,栽植后,立即撒施少量牛马粪及熏土称刀口肥。每年早春、夏季种子收获后及冬季10-11月间各追肥1次,春夏以氮磷等速效性肥料为主,冬肥以牛马粪及熏土为主,施各肥后应培土。第1、第2年培土约1cm,第3、第4年23cm。追肥前应除草,移栽后一二年苗小露地孔隙大,易生杂草,每年应拔草45次,四五年生黄连已封垄,结合追肥每年拔草3次。搭棚栽连,当年5月种子采收后应揭去盖棚敞阳,抑制叶的生长促使根茎充实;林间栽连,栽后第3年开始冬季应修枝亮棚,使荫蔽度由栽连时的70%左右降低到2030 %.黄连栽培还需要防治病虫害,黄连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这就要降低荫蔽度,增加光照并用石硫合剂防治。虫

16、害有蛴螬、蝼蛄等,可用毒饵诱杀。早春有麂子、锦鸡为害花苔和种子,要围以篱笆,加强人工捕杀。黄连的鉴别也是很重要的,其包括形状鉴别,显微鉴别,也可用理化鉴别。形状鉴别:味连,其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巨抱,形似倒鸡爪状;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状,微弯曲;云连多为单枝,弯曲呈约状较细小。显微鉴别就是鉴别其根茎横切面,味连,其鳞叶组织常脱落。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宽广,有的可见根迹和叶迹维管束,石细胞黄色,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纸管束外韧型,呈断续的环状排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大小不等有数个至数十个或上百个纤维;有的还伴有黄色石细胞.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薄壁细胞间

17、有时可见少数单个或成群存在的石细胞。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雅连与味连相似,但髓部有多数石细胞.云连无石细胞和韧皮纤维.理化鉴别可根据其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黄连素又称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黄连素还存在于黄柏、三棵针、伏牛化、白屈菜、南天竹等植物中.但是,黄连素在黄连中的含量最高.黄连素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3 盐酸盐黄连素黄连素:【别名】小檗碱;【英文名】Berberine ;【化 学 名】5,6-二氢-9,10-二甲氧苯基g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5,6喹嗪;【英文名】5,6-Dihydro-9,10dimethoxybenzog-1,

18、3-benzodioxolo5,6quinolizinium;其分子式:C20H18NO44 ,其分子量为336。37,其熔点是1454.黄连素的物理性质:黄色针状结晶体,无臭,味极苦。微溶于水、乙醇,较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难溶于乙醚、苯。其化学性质:(1)能与氯仿生成复合物;(2)取样品约0.1g,加水10ml,缓缓加热溶解后,加氢氧化钠试液 4 滴,放冷(必要时滤过),加丙酮8 滴,即发生浑浊. (3) 取样品约5mg ,加稀盐酸2ml ,搅拌,加漂白粉少量,即显樱红色。 (4) 取样品约2mg ,置白瓷皿中,加硫酸1ml 溶解后,加5 %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 5 滴,置水浴上加热,即显翠

19、绿色。 黄连素的水溶液具有黄绿色荧光,黄连素存在三种互变异构体,在自然界中多以节氨碱形式存在。黄连素的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黄连素是一种抗菌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的作用。黄连素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抗疟、抗痢疾、抗心律失调、抗肿瘤、抗病毒、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等79。黄连素不仅在医药领域有很大的进展,而且还在农药领域也有一定的进展.对植物的病原细菌、真菌、曲霉10、病毒11、昆虫12皆有抑制和触杀的作用。黄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连素,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对于增加黄连素的产量是很重要的。提取黄连素的溶剂有很多,如水、乙醇、硫酸、甲

20、醇、石灰水等等,但常用的溶剂主要有乙醇,水和硫酸.其方法也很多,如有硫酸法、石灰水法、乙醇回流法、微波法、超声法、液膜法等等。有关对黄连素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张来新、杨琼等人4研究比较了黄连素的三种提取方法即硫酸法石灰水法、乙醇法的提取效果,其中乙醇法最为理想;王大杰、郑毅等人13对液膜法进行了研究,等等。黄连素的不良反应: 急性新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药疹:多表现为发疹型麻疹样药疹和荨麻疹型药疹; 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关节痛; 出现腹鸣、腹胀、腹泻、多尿; 血色素、红细胞减少。黄连素比黄连的不良反应要严重,静脉注射比口服反应要严重,有过敏史者,尤其是青、链霉素过敏者,更容易

21、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用药,静滴黄连素时,一定要注意其浓度和速度。实验部分2.1 实验原理:黄连素是黄色针状体,微溶于水和乙醇,较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几乎不溶于乙醚。黄连素的盐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均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故可用水对其进行重结晶,从而达到纯化目的。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往往采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醇、水、硫酸等)。抽滤,然后浓缩,再加以酸进行酸化,得到相应的盐。粗产品可以采取重结晶等方法进一步提纯。其工艺流程为:黄连预处理溶剂提取蒸发溶解洗涤精制成品黄连素的测定:可用比色法、薄层色谱法、薄层分光光度法,但在测定前要经过预处理,也可反相液相色谱对黄连素进行测定,且简单

22、快速.2。2实验材料:川黄连、50乙醇(A.R)、水、0.5%硫酸(A.R)、1%醋酸(A.R)、浓盐酸(A。R)、冰水、丙酮(A.R)、氯化钠(A。R)、石灰乳(A。R)、沸石2.3实验仪器:电炉、蒸馏装置、铁架台、水浴锅、烧杯、量筒、滤纸、抽滤器及抽滤瓶、玻璃棒、橡胶管、烘箱、台秤及砝码、熔点测定仪、剪刀、研磨、布氏漏斗、长颈漏斗、表面皿、毛细管、冰箱2。4实验步骤:黄连的预处理,将黄连用研磨磨细,备用;用台秤称取10克磨细的中药川黄连,放入到250ml的圆底烧瓶中,再用量筒量取100ml乙醇,倒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水浴锅中或电炉(电炉用于以硫酸、水做溶剂时)中加热

23、回流30min(选定好溶剂后分别回流60min、90min、120min),冷却并静置浸泡1h;抽滤,滤渣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合并四次所得滤液,在常压下蒸出乙醇(用水、硫酸作溶剂时也用此法进行浓缩),直到圆底烧瓶中的液体为棕红色糖浆状为止;加入1%醋酸溶液40ml,加热溶解,趁热抽滤,然后在滤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浑浊为止,放置在冰水浴中冷却,即有黄色晶体析出,抽滤结晶,并用等量的冰水洗涤两次,再同量的丙酮洗涤一次,即得黄连素粗产品;将粗产品提纯,将粗产品黄连素加热水至刚好溶解,煮沸,用石灰乳调节PH值为8.59。8,冷去后滤去杂质,将滤液继续冷却到室温以下,即有黄色晶体析出,烘干后称重并计算产率

24、,做标识,测熔点并进行分析讨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提取率 黄连素的产量 黄连素的产率(%)= 100% 黄连的质量 本实验是从川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其产量在35%左右14,黄连素产率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a)溶剂对黄连素产率的影响 不同溶剂对黄连素的产率有一定的影响,如表1所示,分别以50%乙醇、0.5%硫酸、水作溶剂,用回流法在相同条件下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其中50乙醇的提取率最高,为4。3%。表 1 不同溶剂对黄连素产率的影响 ( 以回流30分钟为基准)Table o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lvents on the yield of Berb

25、erine (To return 30 minutes) 溶剂 产 量 提 取 率 熔 点50%乙醇 0.4318g 4。3% 141。7151。30.5%硫酸 0.3785g 3.8 132.2142.1 水 0.3516g 3。5 131.0141。3通过上表可知:当乙醇作溶剂时,黄连素的产量,提取率最高,熔点也比较接近理论值。(b)提取时间对黄连素产率的影响 不同时间对黄连素的产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表2所示,以50乙醇做溶剂,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回流30min、60min、90min、120min ,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其产率在增加,从表2得出,回流时间在120分钟时的提取率最高。因此,回流

26、时间在120分钟时为最佳。 表 2 不同时间对黄连素产率的影响 (以50%乙醇做溶剂)Table two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me on the yield of Berberine(With 50 ethanol as solvent)时间 产 量 提 取 率 熔 点 30min 0.4318g 4。3 141。7151.360min 0。4623g 4.6% 142。1151.890min 0.4710g 4。7 141.8151。9120min 0。4781g 4.8 140.0151.23。2 黄连素的鉴定 3.2.1 标识反应(a)取少许黄连素,加硫酸

27、2ml温热至溶解,再加入少许漂白粉,振荡后有樱桃红色产生,即是黄连素.(b)取少许黄连素,加热水溶解,滴加数滴浓硝酸,有黄绿色沉淀产生,即使黄连素。从表3的标识结果中发现有樱桃红色和黄绿色沉淀产生,则可判断黄连中提取物为黄连素,只是由于溶剂的不同,其现象也有所不同. 表 3 各溶剂的标识反应 Table three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action solvent溶剂 50%乙醇 0.5硫酸 水标识现象 最明显 较明显 较明显3.2.2 熔点测定测定熔点结果如表1、表2所示,用熔点测定仪测定其熔点,从表中可得出:用乙醇做溶剂时其熔点与文献理论值(145)符合,也说明

28、了用乙醇做溶剂,其纯度较高.3.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回流时间和操作下,不同溶剂对黄连素的产率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50乙醇作为溶剂最为明显,其提取率最高.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溶剂和操作下,回流时间对黄连素的产率也有影响。在50%乙醇作溶剂下,回流时间在120分钟时黄连素的产率最高.从表3可以看出,以50%乙醇作溶剂时,其标识现象最为明显。 有关黄连素的提取曾也有过报道【4,15】,但研究得不充分,他们只对溶剂或黄连叶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不仅对溶剂进行了研究,还对回流时间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好的溶剂和最佳的回流时间.4 结论 (1)通过实验得到了用回流法提取黄连素最好的溶剂

29、是50%的乙醇溶液。 (2)通过实验得出了用50乙醇作溶剂的最佳回流时间是120分钟. (3)本实验不仅探索出了回流法最好的溶剂和最佳回流时间,而且还具有环保的作用,对乙醇进行回收,可以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 成果申明: 本论文研究成果除标明注释的以外,该成果属作者独创,该成果属贵州民族学院所有.致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论文将要完成之际,我要借此感谢在我人生中帮助和关心过我的所有的人。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贵州民族学院给了我在大学四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感谢贵州民族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帮助

30、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四年充满了感动.是您们,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明白了很多道理;是您们,让我有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其次,我要感谢在我论文整个过程中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张颂富老师,在论文整个过程中,他认真地指导我做实验,耐心地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地给指出我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他严谨细致,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他对有机化学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他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

31、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值得我永远的去学习。他不仅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而且还给了我无尽的启迪。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再次,在本论文撰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许多作者的文献,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启迪,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我还要向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对本论文进行评审及评阅的各位专家,教授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余园媛,王伯初,彭亮,等.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1071112胡东华,袁绪福.黄连素的提取及分子活性部位研究J。长春中药学院学报,2006,22(1):67-673陈冠荣,宋红

32、萍.小檗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J。老药新用,2007,23(2):21224张来新,杨琼,等.黄连中提取黄连素J。贵州化工,2003,4,28(2):30-31.5熊晓莉,陈锦锦.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25(4):413-415.6陈馥馨,高晓山。含黄连方剂及黄连配伍的文献统计J。中成药,1997,19(8):4041。7刘奕可.黄连素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1994,15(3):168.8凌大军。试述黄连素的药理作用J.亚太传统医药,2008,9,4(9):138。9赵立峰,李明。黄连素研究进展J.唐山学院学报,2008,11,2

33、1(6):35-36。10王明根,张明,等。黄连素对灰绿曲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2(3):2223。11Mahajan V M,Sharma A,Rattan A.Antimycotic activity of berberine sulphate:analkaloidfromanIndianmedincalherbJ.Sabouraudia,1982(20):79-8112李明,季祥彪,等.盐酸盐黄连素对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9,42(2):140144。13王大杰,郑毅,等.用液膜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5(4):260-262。14邓海燕,康礼强,等.黄连素提取工艺比较研究J.科学创业月刊,2010,(12):22923015胡惠民,黄乾明。从黄连叶中提取黄连素J。四川农业科技,1991,(3):47。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