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53347152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地利用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利用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利用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结构(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作者姓名:周佳论文题目: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作者简介:周佳,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摘要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其依山而建,傍 水而筑,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重庆曾为战时陪都,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 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 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作为一座“山城” 对土地利用结构难度相当大,如何在山上建住宅区,公共设施,绿化区,林地, 农用地,荒地,交通纽带,以及一些其它的建筑物,怎样的合理设置,怎样分配, 这是值得探讨的。因而重庆市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对其利 用

2、现状的分析,以及谈论其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再追其原因,对所出现的问题 提出一些改善方案以及一些措施。并对重庆市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规划进行展 望,进而使重庆市的土地利用更合理,城市生态更和谐。为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 及规划结构选择提供依据,从而促进重庆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关键字:土地;利用;结构AbstractChongqi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the Inland Chinese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the hillside, rel

3、y on water built, is the largest city China. Chongqing was the wartime capital, far eastern antifascist command center.The mountain city, yu city, fog, bridge,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tional Center City, the economic center of the

4、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and financial center, and shipping, culture,education,science andtechnology center. As a mountain on 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considerable difficulty, how to build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the mountains of public facilities, green areas, woodland, farmland, w

5、asteland, transport links, and other buildings, set reasonable, how to how to allocate, it is worth exploring. So Chongqing city land use structure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mainl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of land use, and then after its reasons, puts forward

6、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as well as some of the problems.Chongqing city and the future land use structure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and the land use of Chongqing city is more reasonable, more harmonious city ecological. To provide basis for selection of functional zoning and planning structure desig

7、n,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city culture.Keywords: land ;use; structure 引言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的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 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土地利用结构的 研究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依据,也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由于 土地资源本身的稀缺,另一方面,存在着浪费和乱用,超强度利用,低效益适用 等现象。城市土地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而且还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 的空间和场所,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土

8、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 载体,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编制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既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 调统一。以开发资源,增长经济,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为依据,以土地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为目的,促进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土地利用是人类采用一定的生 物和技术手段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亦即将土地自然生态系统改变为人工 生态系统的活动,是一个包含自然和人文活动的综合过程。城市土地利用指城市 中工业、交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住宅和公园绿地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反映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内功能区的地域差异。城市土地在未经

9、开发建设 之前只具有自然属性,包括土地的肥沃程度、坡度大小、坡向、土地承压力和透 水性等。因此土地结构的利用是否合理,不但会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还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1. 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现状介绍本文以1996年至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对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 优势度指数和集中化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进行灰色预测, 并对重庆市多年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对 重庆市1996年至2008年的土地利用合理度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情况1996年至2002年,变化最为显著的地类是交通用地 和牧

10、草地。其中,草地变化主要源于重庆市2000年起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试 点省市之一,短短两年间完成13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任务。交通用地变化 源于直辖后,重庆市交通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展开,交通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2年至2008年间,2007年开县鲤鱼塘水库和“泽渝”一期水利工程顺利推进, 并建成中型水库17座:2008年“泽渝”一期8座水库基本完工,使得水利设施 用地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同时,以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以三峡 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退耕还林的继续实施使得园地和林地的面积 继续增加。依据2006年统计,重庆市土地总面积为8226865.01hm2,其

11、中,农用 地6941462.59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84.38%,主要以耕地,林地和其它农用地 为主,呈现大农业为主的用地格局;建设用地577544.54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7.02%,主要以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未利用地707857.88hm2,仅占土地总面 积的8.60%,主要以荒地草地和裸岩石砾地为主。以此看来,重庆市主要以农用 地为主,建设用地和荒地草地所占土地面积较小。2. 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缺陷(1)其交通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由于重庆为山区,在修建道路上存在着一定的 技术难题,因此仍有不少区县没有通高速公路,更为困难的是仍有许多的乡村没 有建设公路,从村里到集市或区县还得走

12、上很长一段山路。无法与城市接轨,这 导致了部分乡村仍然很贫穷。而重庆的山地,亦是在发生特大暴雨是产生泥石流 的一主要诱因,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可利用地减少。土地利用有待提高。(2)大城市,大农村。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四大直 辖市中幅员面积最大,直辖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城市化水平尚不高,城市实体正 在发育成长中。而且全市农业用地比重大,2005年全市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84.42%,农村建设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7.62%,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大农村 的土地利用特点。(3) 人均土地数量少,耕地质量较差。全市1996年总人口为3022.77万,人均 土地仅为0.273公顷,为

13、全国人均0,78公顷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0.106公顷少0.02公顷;人均林地0.1公顷,比全国人均0.187公 顷少0.087公顷;人均草地0.007公顷,仅为全国人均草地的三十三分之一。主 城区周边地区人均土地,耕地,林地低于全市人均水平。全市坡耕地占耕地总面 积95.3%,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48.2%,25度以上坡耕地占16.1%。在全市耕地 总量中,有水源和灌溉设施的为36%,比全国平均低4个百分点。中低产田土达 60%以上(4) 大库区,大山区。山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共淹没重庆市 土地8.63万公顷,其中耕地1.56万公顷,波及全市22个区

14、县,占全市区县总 数55.00%。同时,全市山地面积占75.8%,丘陵面积占15.2%,地形起伏,地貌 各样,致使农用地中林地比重大,田坎比例高;耕地零散,坡地多,旱地多,水 田少建设用地可利用率低,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充分体现了大库区,大山区的 特点。(5) 各类用地分布各异,土地利用水平地区差异大。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 地的75%,耕地的50%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林地的78%主要分布在渝东南, 渝东北地区,土地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中西部地区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二三 产业增加值分别为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平均水平1.5倍和1.3倍,耕地亩产量分 别为1.4倍和1.03倍,土地利用水平地

15、区差异大。3. 完善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1)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业用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农用地正面临着极大地威胁,农用地被占用为交通用地,工厂建设,房屋住宅的 现象屡见不鲜。而重庆市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目前已经有许多农用地被占用了。 因此从此刻开始我们更应该重视农用地保护问题。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减少,努力 补充耕地面积,保持建设占用与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持平。(2)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重庆市属于山地居多,因而没有 办法使用大型的种植机器,较科学先进的种植模式难以投入使用。所以需要提高 土地利用率,来满足当地人们对粮食,蔬菜的需求。(3) 统筹安排

16、各类,各区域用地,重点保证交通,能源,水利建设和三峡移民迁 建用地。在规划交通,能源,水利设施时应当合理的均匀的分布,以满足各区域 对基本设施的需求,方便百姓生活,以及正常出行等。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基 本建设,城镇绿化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各地类自身的ESV,促进重庆市自然生态 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充分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自 然,经济,社会,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数量和空间布局,使 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合理性和协调性。(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点不论在重庆市范围内, 还是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一直努力做到这一点。从退耕

17、还林,多种植数 木,爱护环境,垃圾合理处理,节能减排,土地轮种,休种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 改善环境,以保障土地的可持续使用。林业用地大力发展,除保护和经营好现有 林地,改造疏林地,灌木林地,加速际地更新外,大力发展林业用地。牧草地适 当扩大,对现有的进行保护,改造,提高。(5) 建设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整理耕地基本平衡。建设用地和开发复垦用地和耕 地之间需要一个平衡,如,在大片居住区周围需要建设一些绿化带来使整片地区 有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一个城市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土地都被用于建设用地, 那么这个城市的食物来源就得从其它城市购买,这种发展是不协调的。根据全市 “九五”计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以及

18、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规划期内,确定建 设用地总规模约为8万公顷,平均每年为2857公顷。扣除三峡库区淹没耕地 22.98万公顷后,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指标为37.02万亩,年均26443亩。4. 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展望从2011年到2030年,将是重庆经济社会初步实现现代化的阶段。这20年,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的需要量将有较大的增加,农业用 地和非农业用地矛盾更趋突出,仍需要在提高耕地,用地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产出率的同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继续控制更低的减少,努力开垦未利用 后背土地资源,做到耕地占补平衡。按1997年到2010年减少耕地和补充耕地数 量保护占补基本

19、平衡的情况,预测2011年到2030年减少耕地和补充耕地可在 40000-46667公顷作用进行平衡。预计重庆在今后将会在建设用地方面,建设区 域的安排会更加合理,随着建设技术的提高,在建设方面更加的节省空间。在耕 地方面,其耕地利用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耕地的农作物种植按区划分,使 每块耕地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个区县,乡镇的交通设施也会更加的完善。 让农村和城市更好的接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在维护生态环境时将会增 加林地,绿化带的面积。在荒地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技 术飞速发展,因而以前没有开垦的荒地,也会逐步的开垦出来,转化为耕地,林 地,交通用地,建设用地等

20、。总之一句话,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会转变为, 建设用地会有所增加,耕地面积会有一定的减少,交通用地面积,绿化带用地面 积会有明显的增加。荒草地面积会有大幅度的减少。城市将主要呈现出来繁荣昌 盛,极具现代化气息,绿色生态,交通发达的繁华景象。5. 结论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探讨,对其土地利用结构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最后再对重庆市将来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一 定的展望,在写这篇文章中遇到一些难题,如数据的查找,由于是在各文献中调 用的,而且数据的统计也是时段不一的。所以数据来源比较混乱,而且数据的精 确性也有待考察,所以在数据这一块做得不是很好,有待进一步完善。在

21、本文中 主要是对整个大重庆的大体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讨论。忽略了各地区不同的地貌特 征,土地背景情况。因此如何以更全面的研究方法,来对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的 合理性作出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评价,如何从不同层面上来考虑土地利用 状况,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对重庆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展望,使土地利用结 构更合理,为实际工作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是以后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但总的来说这次写这篇文章也是加深了对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了解。也认识到 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本就很少的耕地,将会随着重庆市 的快速发展,逐渐减少。而建筑用地将会大大的增加,这将会使其生态环境面临 一次大考验。交

22、通用地,也需要逐步完善,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乡镇地区。在 林地和牧草地方面也需要加强保护力度,防止乱砍乱伐,过度放牧,除此之外, 仍需一定的人工种植树木,花草。以确保林地和牧草地在全市所占面积的稳定性。 荒地还有待开发,复垦。使其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对于其它类型的用地由 于在本文中没有探讨,所以这也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参考文献【1】岳巧丽.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2011) 【2】何淑勤,郑子成,陈华峰.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研究J.水土 保持研究.F301.24.2009年03期【3】齐梅,林秀梅,王燕.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变化及推动力研究F301.2(2719)A1009-4210(2009)03-064-05【4】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5】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6】岳巧丽.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分析【7】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 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6): 718-722【8】刘筱非,周宝同,杨庆媛等.信息熵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 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9(6): 1062-1065.【9】王春晓.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