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53229121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课分析矛盾 辩证思维本课分四框: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二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三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第四框用矛盾的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个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和帮 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以下内容:1. 矛盾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不是指思维中“自相矛盾”的 逻辑错误,而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 结合学生学过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统,帮 助学生领会矛盾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2. 矛盾的基本属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归纳法概 括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

2、本属性。要提醒学生注意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要使学生认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具体地说:矛盾的同一性,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 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指 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没有一 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然界、人类社

3、会和人类思维 的发展,认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事 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要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要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 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 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内 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

4、的 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事物的变化 和发展,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 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 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虽然内 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是,仅有内因也不可能 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发展。在事物的 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有时外因 对事物的发展还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 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增强内部矛 盾的一个方面,制约其另一个方面而发生作用。因此,外

5、因 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探究,引导 学生把握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气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又各具 特点: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具有特殊性,这是世界上的事物 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二是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也各有其特点。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 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的地 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 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叫做主要矛 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

6、不起决定作用的 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 决定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 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分。客观事物 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内部居 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 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 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

7、响和相互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固然支 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同时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而 孤立地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固然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矛 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事物发展 不可缺少的因素。二是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要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 彼长、不断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 质也就改变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

8、无论 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 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 又是可以变化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 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 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三)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 法最根本的观点,矛盾是我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怎么做?矛盾分析要求做到:1. 坚持“一分为二”。世

9、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 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因此,我们要如实地反映 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如果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犯片面性的错误。2.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懂得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想问题、办事情就必须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 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 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矛盾有主次之分,矛盾双方也

10、有主次之分。我们在分析矛盾 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关键,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同时也要注意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统筹兼 顾,适当安排。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坚持两点论,坚持 全面地看问题,又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要 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分清主流与支流,对于我 们正确分析形势,全面分析成长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 区分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应该要把本课学习的矛盾的观点与上一课学习的联 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有机站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 以下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

11、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在人类认识史上,从来就有关于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两 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即用孤立的、静止 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另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即用联系 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 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能够揭示事物联系的 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形而上学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 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必然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12、论,因为它如实地反 映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因为它不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要正确地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要联系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和 把握以下内容: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合乎逻辑 的思维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思维,一般是指符合认 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 果的思维。要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 力,就应努力学习辩证的思维方法,注意把分析与综合、归 纳与演绎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

13、为简单 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需要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我们的 认识就能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和深层,而不只是停留在 浑沌的直观整体;通过综合,我们的认识就能从整体 性、统一性和全面性中去把握客观事物。归纳就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原则,获得对事物的一般认识;演绎就是运用一般性原理、原则,推导出对新的个别 事物的认识。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演绎则是从一般 到个别的思维活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是人类的认识 运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往复、不断 深化的过程。3

14、. 增强创新意识教学要结合关于素质教育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的要求,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和把握以下内容:创新思维的含义。从思维方法来看,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我们要不断探究新现象,不断解决新问题,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 辩证思维是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从事 各种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具有辩证思维,才能对新的事物 和现象特别敏感,才能乐意去

15、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 实践表明,创新思维活动要能取得成果,必须重视唯物辩证 法的运用。科学和技术上的创新,不是对现有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简 单否定,而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是辩证否 定的实质。树立创新意识,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立足实 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 践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 得成功。相关知识的深化与拓展(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法的论述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4页。在本书(指反杜林论。

16、一一编者注)中,辩证法被看作 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 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 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适用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 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 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 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 然界的生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

17、各 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 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 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 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 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页。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 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 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串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 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人民

18、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2)辩证法概念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在当代中国,“辩证法,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然而, 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理解中,还是在通行教科书的阐述中, 都存在着许多亟待澄清的问题。关于辩证法(一般意义的辩 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通常理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经验常识的思维方式中去解释辩证法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从而把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式变成冠以哲学名词的常识思维方式;二是离开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看待辩证法,从而把辩证法变成列宁所批评的“实例的总 和”;三是离开辩证法的认识史基础和认识史内容去解说和 应用辩证法,从而把辩证法变成到处套用的简单公式;四是以知性思维方式去理解辩证法,从而把辩证法变成 公式化、形式化的教条主义的“语录词汇”五是仅仅把辩证法的批判性视为辩证法的理论功能,而 不是把批判性作为辩证法的“本质”,因而使辩证法成为一 种非反思的思维方式,并从而把辩证法当作某些知识性的现 成结论。辩证法的自在性和自为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