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

上传人:1895****949 文档编号:153218829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沪教版九下化学 复习作业四 质量守恒定律1. 物质 X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 X 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 X 的化学式为 A SbO2 B H3SbO4 C HSbO3 D Sb2O5 2. 下列各组内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减小的是 A铁粉加到稀盐酸中B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中C碳酸钠固体加到稀盐酸中D铜粉加到硝酸银溶液中3. 常温常压下,50mL 某气态物质含有 1.341021 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 4.021021 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以上都有可

2、能4. 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 CaO 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5. 图象与对应的描述一致的是 A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无水硫酸铜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C电解水产生气体D向 CuCl2 和 HCl 混合液中加 NaOH 溶液6. 向一定质量的 AgNO3 和 Fe(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x 克 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 x 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有两种可能的组成B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C滤渣

3、中至少有两种物质D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7. 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X 个乙分子和 Y 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改变B反应生成的物质丙属于单质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 X 与 Y 之比一定等于 1:3 8. 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入 NaOH 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 NaOH 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硫酸铜溶液呈酸性),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 Cu(OH)2 的质量B反应进行到 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 C AB 段溶液的 pH 逐

4、渐增大D B 点和 C 点溶液的 pH 相等9. 有一表面已被氧化的镁条 3.0 克,测得其中镁元素含量为 80%。把该镁条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溶解,生成硫酸镁的物质的量为 A 0.2mol B 1mol C 0.1mol D无法确定10.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 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 12.8g B 6.4g C 3.2g D 1.6g 11. 将 100g 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8g。再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共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A 0.2mol

5、 B 0.5mol C 0.78mol D 1mol 12. 将炭粉、氧化铜和碳酸钙的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恰好充分反应后将产生的 CO2 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 0.1mol 的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可能是 A 0.8g B 1.2g C 1.6g D 2.4g 13.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分子数比为 1:1 的 H2 和 O2 B质量比为 3:8 的 C 和 O2 C质量比为 1:5 的 CH4 和 O2 D分子数比为 1:1 的 CO 和 O2 14.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一

6、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无水硫酸铜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C.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一定量的 HCl 和 CaCl2(CaCl2 溶液呈中性)的混合液中加 Na2CO3 溶液15. 能正确表示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的图象是 ABCD16.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17. 向一定质量的 CuO 中通入 CO 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 y 随时间的变化趋

7、势如图所示,y 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B参与反应的 CO 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18. 某中学学习小组用釆集的石灰岩样品进行相关实验。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取 20.00g 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分别与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进行下列测定(图 1),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图 2)。(1) 图 1 所示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和 。由图 2 可知, (填“粉末状”或“块状”)石灰岩反应速度较快,其原因是 。(2) 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9. 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

8、还原氧化铜来测定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本实验制得的氢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开始时,应该先 (选填字母)。a.给氧化铜加热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酸液(2) 装置 B 的作用是 。实验中若要验证氢气中混有氯化氢,该实验中改进的方法是 。若要避免有氯化氢气体的产生,装置 A 中试剂应改成 (填试剂名称)。(3) 装置 C 中的实验现象是 。(4) 反应后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前反应后(氧化铜+玻璃管)质量(g)89.586.3(硫酸铜+U型管)质量(g)214.4218.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克。(5) 上图中

9、若没有装置 B,并且不考虑空气中水分的影响,则测定结果中氢元素的质量会 (填“偏小”或“偏大”或“无影响”)。答案1. 【答案】D2. 【答案】D3. 【答案】D4. 【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减少,故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氧化钙、二氧化碳是生成物。A、该反应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增加,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碳酸钙,生成物是氧化钙、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

10、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5. 【答案】D6. 【答案】B7. 【答案】B8. 【答案】D【解析】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A、根据稀硫酸、硫酸铜和 NaOH 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NaOH 溶液至过量,相比之下,刚开始是稀硫酸的量多,而 NaOH 的量少,所以 NaOH 先与稀硫酸反应,而不是先产生沉淀。所以,图中纵坐标(y)应该表示生成的沉淀质量,故A正确;B、反应进行到 B 点时,硫酸铜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完毕,混合液中含有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SO4,故B正确;C、在 AB 段,是硫酸铜

11、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由于硫酸铜显酸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 pH 值逐渐增大,故C正确;D、 B 点与 C 点是所有的反应进行完毕,混合液中显碱性的 NaOH 溶液不断增多,所以溶液的 pH 是逐渐增大的,故D错误。9. 【答案】C10. 【答案】C11. 【答案】D12. 【答案】A13. 【答案】B14. 【答案】D15. 【答案】D16. 【答案】C17. 【答案】B18. 【答案】(1) 电子天平示数(或锥形瓶体系质量);计时器示数(或反应时间);粉末状;粉末状石灰岩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较快(2) 设样品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xmol。由图 2 可得生成 CO2 的物质的量为 3.3g44g/mol=0.075mol CaCO3+2HClCaCl2+H2O+CO211xmol0.075mol 1x=10.075 x=0.075 石灰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0g/mol0.075mol=7.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g10g100%=75%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19. 【答案】(1) b(2) 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在 A 装置和 B 装置之间添加一只装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稀硫酸(3)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4) 0.4 (5) 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