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320284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1.(2020黄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赠新平少年李白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注】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千金”一句:韩信少贫,有漂母见其饥,哀而饭之。后信为楚王,报以千金。羁绁(xi):用绳子拴住。鞲(u)臂上架鹰的皮套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韩信当年甘心受辱,并非没有志气,而是为了使自己的雄心

2、壮志将来有所施展。B.诗人认为韩信得遇高祖,方能叱咤风云,拜将封侯,借此自然引出诗人对当时处境的感慨。C.“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是说老虎被摧残,苍鹰受束缚,隐喻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D.这首咏史诗融叙事、议论、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意境悲凉激越,语言平实无华,通俗易懂。【解析】选D。“平实无华,通俗易懂”不对,李白的这首赠新平少年诗用典、隐喻比较多,可见语言风格不能说是“平实无华,通俗易懂”。(2)“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_答案:“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描绘了一幅冬日北风呼啸、诗人衣衫不完,双手冻得寒冷似冰的

3、画面。(3分)“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写的是诗人渴望自己能像不受摧残的老虎、苍鹰那样叱咤风云、搏击长空,实现理想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渴望受到朝廷赏识,从而建功立业的情感。(3分)(每问3分,大意正确即可)2.(2020黄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早 春 寄 怀李建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B.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能

4、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C.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D.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解析】选A。“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通过描写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茱萸的画面,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答案: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及思归不得的愁情。时光飞逝、韶华已逝的伤感之情。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想要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

5、(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1)、(2)题。(9分)水 调 歌 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6、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解析】选C。C项,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答:_【解析】注意结合词中的“离愁”“征鸿”“钓鱼翁”等表情达意的词语和注释中的“抗金的志士”“抱负得不到施展”等分析。答案: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

7、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词人愤然发问:谁是中州豪杰?答语显然是:中州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寄寓田园之思;“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漂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漂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

8、,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注】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B.颔联描写了初春时节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侧重写静,下句侧重写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

9、寂。D.前六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进行描写,尤其中间四句写“春晴”向来为人所称道,柳条、花影、幽径、鸟鸣,构成一幅欢乐的春光图。【解析】选D。D项,“虚实结合”不当,都是描写眼前所见之景。(2)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读懂诗歌是解答此题的前提。根据题目“春晴怀故园海棠”中的“怀”字,可知作者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再结合注释,可知作者在外为官的思乡之情。诗中,首联、尾联有直接表情的词语,“独”“只欠”“负先生”表明孤独之情和对故园的浓浓思念;中间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根据题干要求,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即可。答案:全

10、诗抒发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乡之情(或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2分)首联一个“独”字,就点明了作者此时的孤寂之情;(1分)颔联和颈联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初春的美景来反衬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2分)结句则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园海棠的浓浓思念之情。(1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梦得:刘禹锡的字,开成三年(838)与白居易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

11、闲职,均遭冷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放达之中含有对身世的感慨。B.第四句表现主客二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相视中含着难以尽言之情。C.颈联暗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并以“闲征”“醉听”等词语照应诗歌题目。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语淡情深,通篇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解析】选D。D项,“沉郁悲壮”错,本诗感情主要是放达之中隐含人生的愁苦。(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表现二人相聚的欢乐难舍之情,写出友情之深。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共饮佳酿共赏秋菊。表现哀伤和

12、愁苦之情。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恰恰表现出人生现实的失意与痛苦。(每点3分,其中情感2分,分析1分)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注】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

13、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D.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解析】选D。D项,“超然物外的情怀”理解错误,应为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2)通读全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答:_【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是诗人“晚泊浔阳望庐山”所见、所闻、所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始见香炉峰”,可见诗人的欣喜之情;“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中的“空”字,又表达出不见高人的惆怅之情。答

14、案: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不见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每点2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

15、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D.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解析】选D。D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错,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作答本题,需结合全诗理解最后四句的意思,从“悲”与“乐”的角度对诗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悲”今朝不得归,“悲”他日归时“孤帆”“白发”“故园池台今是非”,而“乐”终将能归家“倚庭树”。诗人漂泊羁旅,归家不得,只能试图用想象

16、中的归家之乐来冲淡此刻的悲伤,而愁终不能去,“乐而更悲”。答案: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加固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

17、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西泠:西湖桥名。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

18、,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古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解析】选A。A项,“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

19、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6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写的景物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愁思,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上片起笔写景比较平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表现出一派平和且令人愉悦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则笔锋一转,写“东风”“蔷薇”暮春之景,体现惜春之情;下片“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强烈的国破家亡的哀伤。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2.(2019潍坊模拟)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注】虞渊:即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邓林:桃林。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乃”字暗示作者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解析】选A。A项,“欲扬先抑”错。(2)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答:_答案:作者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达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竟身后的人的赞美:第一、二句赞其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最后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6分。态度2分,分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