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教育”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53157837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幸福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幸福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幸福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幸福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幸福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幸福教育 从教育发展来看,教育是沿着两条线进行的:一条线指的是以培养人才为教育目的,教育为政治服务;另一条线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目的。无论教育是以“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兼顾社会与个人需要,试图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通过教育协调起来从而实现幸福教育。 何谓“幸福教育”呢?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教育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的教育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的教育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的教育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

2、快乐的;幸福教育就是以培育人的情感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缺少对学生幸福的关照,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常常总是痛苦和心灵的扭曲。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幸福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幸福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的目的,教育活动的其他目的要围绕“为了幸福”这一核心目的来安排,其他目的是帮助学生间接实现幸福的手段和工具。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复兴那种完整意义上的、知识情感交流共在的教育教学活动。幸福教育不是直接、单纯的教育,它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关怀”、“育德”,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而实

3、现。其中,学习活动是教育帮助学生达成幸福的主要方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环节。教育幸福感是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由双方在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往中激发的。其中民主与尊重是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是幸福教育的基础;关注与激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审美与道德是教学方法和氛围的特征,是师生幸福感的直观体验;自由与创造是教育的思维特征,是幸福教育追求的理想状态,成功与发展是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幸福教育是一种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幸福人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或结果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幸福教育就是一次人性回归的教育,一次生命的回归。幸福教育下的师生关

4、系建构是当今研究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趋势。幸福教育下的师生是一种情感互动,双方全身心地去创造、享受幸福的关系。在移情的力量下,幸福作为一种情感,与其他情感一样,包括体验和表情,有了外部表情,教师的幸福情感就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这种表情,引起自己内心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感染时,他也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传达者,这样双方相互感应,共同达到一种浸在幸福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是建构幸福教育下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建构这样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体验式教学,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关系当中,在这个关系当中,双方达到了一种“忘掉角色”的高度,剩下的就只是共创共享幸福体验。教师是

5、幸福的缔造者,也是享受者;学生既是幸福的受众,也是教师幸福来源的创造者。 目前,教师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缺少职业幸福感,师生关系紧张,与学生、家长沟通不畅。新闻媒体报道的师生矛盾激化案例也折射出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和学生共成长。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还要有科学性。要把握时代特征,仅有爱是不够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要研究学生,否则学生就会离心离德。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提了许多年了,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仍然没有把这种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一个教育行为背后,总会有无数教育理念在支撑,大多数教师还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了首位,很少关

6、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兴趣以及成功感的培养上。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换一种方式看教育,换一种角度和思维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当遇到一个让人头疼不已的学生时,我们何不换一种思维方式做教师,顺难则逆(“逆”指逆向的思维),不妨来个“反弹琵琶”。有时,打破常规,变通一下方式,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有一次这样的成功体验就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会产生职业幸福感。改变思维方式,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法宝。 要体验这种快乐的历程,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提高自己的职业生存状态的保证。歌德曾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在我看来,无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在地上,都是

7、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处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事物。换个角度关注学生,才能找到学生问题背后的“冰山”,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教育的本质是给予学生的教育,即使它本身被忘记了,却仍然把种子留在学生身上,传递给学生的是信念的火种,启迪、激励学生向更高、更亮的目标前进。这颗种子要有教师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基础,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作保障,这样在学生有成功体验的同时,教师也收获了职业价值感。要想让学生快乐,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要乐教、激情、有诗意地活着,校园才会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孩子是块璞玉,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

8、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孩子是面多棱镜,需要我们拥有验光师的本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个角度,变一种思维,换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世界就会因此多一个奇迹。教师在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在开发学生潜力的同时,也会享受到职业幸福!还有,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 ”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

9、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幸福教育与以前提出的 “愉快教育”等不一样。“愉快”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人类原始的情绪之一”。幸福要跟人性联系起来界定。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应该是生理、心理和伦理的统一;所以,幸福应该也是生理幸福、心理

10、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它首先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感受是有差异的。而人性的肯定方式有三种,一是正面的肯定,这也是我们通常对幸福的理解,即人性得到积极发挥和通达满足的时候所产生的快乐之情。二是反面的肯定,在人性遭到否定时,主体便有不安、抱怨、痛苦、忿恨等情感,这可以看作是人在反面地追求人性的肯定,它们反映了人具有肯定自我的渴求并能促进人性的发展。比如面对社会上不正义的现象,人们往往感到非常愤慨,而这种愤慨之情正是从反面对人性做出了肯定,在这种愤慨中,我们的人性得到了证明和升华。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

11、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与学生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直接面对生动活泼、日新月异的孩子,我们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职责和教育任务,所以,“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它更多地体现在生命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教育和教学素养的改善、育人智慧和能力的提高。真切体验、品味生命质量的提升,无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综上所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如果教师有职业幸福感,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能挖掘人文精神,崇尚理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幸福的教育”,实现教与学双重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