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5305255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课题: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 小组成员: 本课程班级序号学号姓名原班级名称对作业的贡献(说明分工情况)51504645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正文: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是遐迩闻名的千年历史文明古镇,古迹众多,生态清新,也是堪称“天下一绝”的“百姓镇”和“汉剧之乡”。在唐宋时期,因其繁华富足被誉为“小京城”。近年来,有不少游客慕名来此探古、寻幽、品文、踏青,以现代人的姿态漫走在千年前的古镇上,感受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悠远和古镇的欲语还休。 我们小组的课题就是关于武平中山镇的调查,也借此机会去接近它,了解它,感受它。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其中心区域的新城、老城、城中三个村庄,人不愈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

2、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且自清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文化奇观,不仅与客家地区以聚族而居为特征的社区文化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在全国各地乡镇也绝无仅有,因而备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的关注,并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据当地人士介绍,中山镇在历史上居民姓氏最多时达108个, 至今仍尚存102个。其中城中村住家为302户,人口1500余人,姓氏就有61个,平均每姓不及5户。 中山镇姓氏所以如此之多,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衍生的历史密切相关。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贯穿武平的武溪河由中山出境南流广东韩江入海。历史上,武溪河是汀江之外闽西另一条沟通闽粤赣边的主要河道,所以,中山自古就有全汀门户之称,从唐代闽西始

3、置汀州到北宋武平开县之初,中山一直是镇、场、县的治所。武平县治迁平川(今武平县城)后,明初还在中山设千户所。因此,中山这一历史,使其在明以前理所当然成为武平县的中心,而此前流入武平的客家先民自然多聚居于此。这就决定了中山在历史上一开始其居民就比武平其他地方繁杂。 更重要的是,中山在明初设千户所时,因为这是一种军事性质的设置,而军籍人氏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姓氏更为繁杂。据武平县志和有关牒谱记载,当时迁来中山的军籍姓氏可查者有35姓。其后清兵入闽,由于以明军籍为代表的中山居民拒不降清,致使中山自顺治三年起至五年止,内奸作孽,陷城三次。为加强防范,当时汀漳道张嶙然又命岩营原职都司温而嶂、张轸统带乡勇六

4、百名移驻中山。(杨宗昌(武所分田碑记)这600名乡勇的到来,又给中山增加了一些姓氏;加上屠城后随着当地社会的安定,有不少移民乘虚而入,这又使中山居民的姓氏进一步增加。 中山镇的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不仅使其赢得客家百姓镇的称号,而且在其他文化现象方面也表现得十分奇特。作为客家地区的一个小镇,客家人尊宗敬祖、崇尚文教的观念在中山有着深厚的根基。据考证,客家以追念祖先为目的而刻于门楣的姓氏堂号,在中山流传有75种,镌于厅堂门柱或逢年过节和遇喜庆贴在家门的堂联则有500多对;而当地对于祖先建造的各种名胜古迹,如分别建于元、明、清的迎恩门、相公塔、永安桥等建筑,以及九井十三灯、七鞭打虎、丹井温泉、龙岩雨霁

5、等风景名胜,都加以很好保护。更奇特的是,由于中山居民不少祖先是军籍人氏,因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军家文化,如当地军籍后裔中通行一种连附近居民都难以听懂的军家话;而在古街中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只有驻军及其家属才能行走的褐红色石板道。凡此种种,引发了不少海内外有关人士对中山百家姓镇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走进中山古镇,最引人注目的是城砖砌拱的迎恩门。武所三城曾有个城门、里城墙,然而渡尽劫波之后,迎恩门硕果仅存。这座为谢皇上恩准建城而命名的城门谯楼坍塌,城砖苔绿,凝固了武所多年的凄风苦雨、花柳繁华。中山镇以“百姓镇”、“军家方言岛”著称。三城二廓,三城是指:老城、新城、片月城;二廓指石廓和圣婆廓。“未有皇城、先有石

6、廓”的民间谚语告诉我们这里是先有廓,然后才有城;武所有5座城楼,8个城门,其中迎恩门(东门),永安门(南门)、平安门(西门)、常乐门(北门)为老城门,通济门、朝阳门、水门、文明门为新城四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时教场,旧时练兵之地。这些前后历时100多年的建筑,如今只仅存“迎恩门”。它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门(14)早建二十六年,在迎恩门城上,建有石楼一座,雄伟壮观。当你登上城楼时,可府瞰新老两城全景,正如旧时的写照:“一脚踏双桥、两岸森林灯塔,沿城鱼儿跳,千户入云霄。”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灿烂辉煌。城楼上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残余的两根石柱是凝固的

7、历史。在新老城的通行要道和十字路口,设有旋转虚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花灯。客家地区元霄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十三一直闹到十九,“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一架花灯上下两层,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面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寿”、“张生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绘尽人间景致。每架花灯七十二个灯盏圈,表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下层为木偶戏台,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竟达10余台,真让人目不暇接。新城最突出的历史遗留要算至今兀立于风雨之中的相塔(又

8、叫溃尾塔),它建于嘉庆辛亥年(公元1551年),塔高14.7米。该塔分为七层,每层呈八角形,一至五层,每层四周开有互为称的门孔,六、七层内实行封顶,塔顶已崩溃不全,葫芦形顶尚可辨认。走出古街,可以看到武溪河上的永安桥,这是武所十座古桥最大的一座。全长1114米,高17米,宽3.5米,落成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相传清吧绅士王穆堂夫人八十大寿时,她慈善好施,一闻中山通济桥(当是桥名)又破坏了,吩咐子孙做寿不设宴,把设宴钱款重建此桥。这次重建后,把通济桥改名为永安桥,在八拱上方中,相间嵌着二十石匾额:一曰“永安”一曰“母命继光”,留传至今。 中山镇以军家方言岛著称,与客家话兼相使用的军家话,象

9、一个独立的语言孤岛,处在客家的包围之中,历经五六百年而不衰,这种奇特的现象,为语言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山镇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古镇被列为龙岩市“321”工程中“十大旅游名镇”的创建对象。通过把古镇开发规划与集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县政府将对镇内古街、古城楼、古桥、古井、古民居、古庙、古祠堂等古建筑进行复原和修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文化上挖掘和打造应有的特色。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毁损的古镇,在政府部门的重视及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有望重现“小京城”的繁华和原生态文化面貌。 各镇古街,古朴自然。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小组感受到武平中山镇那历史的厚重,古朴的风情,特色的古民居,安静、秀美的环境。让身处那里的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安静,别样的质朴。 中山镇的发展却差强人意。中山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旅游也没有带动中山镇的经济发展。而现在中山镇要做的是应该大力开发其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特色农家乐,同时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特色旅游包括古镇游以及民俗风情,突出“客家百姓镇”等历史标签。 远离喧嚣的城市,到古镇感受自然的宁静和历史的沉淀,让来自异地的人们感受武平中山的美丽与魅力,让他们回归到心灵的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