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3027760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主要内容。4.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诗歌情节去猜想,体会诗人的情感。5.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教学难点】 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古诗导入。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这首诗中杜甫描写了初春的景色,其实杜甫还写下了另一

2、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题目也是绝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3.板书课题:1.绝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4.认读生字:(1)f rng yn yun yng 甫 融 燕 鸳 鸯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3)学习本课生字。融:书写指导:注意左半部分框内的书写,里边是一横。组词:造句:燕: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造句: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是一种水鸟,雄鸟嘴红色,羽色鲜艳而华丽;雌鸟嘴黑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提示:动态演示笔顺的书

3、写,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的书写笔顺,“鸳鸯”两字认知的时候,配以图片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中出现的动物。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人借描写明媚的春色来表达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解读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三、精读课文。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亦指春日。(1

4、)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2)“迟日”在句中有什么作用?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3)这两句诗是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有什么作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这四处描写组成了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2.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冬天冻结的泥土变得湿软。沙:沙滩、沙洲。(1)认读多音字

5、:燕(2)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3)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第一句描写了紫燕新归,衔泥做巢的情景;第二句描写了鸳鸯在沙滩上沐浴阳光,静睡不动的情景。(4)“泥融”和“沙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泥融”和“沙暖”紧扣句首“迟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因为“迟日”才沙暖。这里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既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把春天的柔美写了出来。3.整首诗是怎样布局描写春天的?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4.全文释义:迟日江山丽,春日映

6、照的江山格外秀丽。春风花草香。春风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泥融飞燕子,湿软的泥土正适合飞燕筑巢。沙暖睡鸳鸯。暖和的沙洲上睡着对对鸳鸯。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愉悦的情怀。四、拓展阅读:江畔独步寻花、春天五、课堂练习六、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七、课堂小结 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通过粗细场景、动静结合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色图,抒发了诗人的欢愉之情。板书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这首诗中杜甫描写了初春的景色

7、,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3.板书课题:1.惠崇春江晚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4.认读生字:(1)hu chng l y tn 惠 崇 芦 芽 豚(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3)学习本课生字。惠: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造句:崇:书写指导:注意上下结构的占格。组词:造句:芦: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造句:芽: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造句:提示: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

8、步讲解,帮助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了解。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画面上可以看到的景物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解读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这首诗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所题。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三、精读课文。1.首先我们先来解读古诗题目。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9、,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竹林(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2)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开头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诗人移情于物,凭借感觉和想象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3.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上:向上,逆流而上。蒌蒿:长在洼地

10、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芽。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肝脏等部位有剧毒。(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2)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事物?(3)哪句诗是诗人想象的景物?正是河豚欲上时4.整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静态的:桃花、竹子、蒌蒿、芦芽;动态的:鸭子;想象的:河豚5.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前三句都是写景的,最后一句是诗人根据周围事物判断出应该是河豚上岸的季节。6.全文释义: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蒌蒿满地芦芽短,河

11、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借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四、拓展阅读五、课堂练习六、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七、课堂小结 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再通过想象此时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的季节,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展现了出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12、正是/河豚/欲上时。2.这首题画诗中,苏轼将画中的春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3.板书课题:1.三衢道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4.认读生字:(1)q zng mi x fn jin 衢 曾 梅 溪 泛 减(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3)学习本课生字。梅:书写指导:注意母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造句:溪:书写指导:注意第六笔撇的书写。组词:造句:泛: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造句:减:书写指导:注意右上角的

13、点别忘记。组词:造句:提示: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了解。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描写了自己在三衢道中的见闻,从而抒发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解读作者:曾几,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3.写作背景: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过渡:下面,我们

14、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三、精读课文。1.首先我们先来解读古诗题目。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泛:乘船。尽:尽头。却:再。(1)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事物及其相关资料。1)梅子,也称为青梅,花小,白色,果近球形。梅子性味甘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2)江南梅子的成熟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地区不同梅雨开始和结束也不相同。(2

15、)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1)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说说原因。轻松愉快。因为黄梅时节本该是阴雨绵绵,现在却天气晴好,使得诗人心情也为之一爽。(4)第二句诗写的是什么?这句诗写的是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3.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苍绿的树荫。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

16、1)了解诗中出现的事物。黄鹂又叫黄莺,羽色鲜黄、艳丽,鸣声悦耳动听。(2)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3)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4)“来时路”“添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4.全文释义: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添得黄鹂四五声。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四、拓展阅读五、课堂练习六、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七、课堂小结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